案例点评之本色男孩

楼主
案例点评之本色男孩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308国道296号  青岛河西小学   周文利    邮编 266100  
    小峰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虎头虎脑 ,模样不赖,可是老师们都不喜欢他。为什么呢?
他是个闯祸精。刚开学,他就差点闯了大祸。下课,他和一个同学争着开窗,两个人都想自己这边开得大点儿,都使劲儿推窗,结果他把推拉式的窗户一下子推离了轨道,一扇大窗差点从三楼掉下去。下面虽然是个花坛,但当时正是课间,不时有学生跑到花坛里捡不小心弄到里面的东西,如果窗子真掉下去,那就出大事儿了。
    他还是老师眼里的讨厌鬼。
    一天,下午第二节课下课的铃声响起,我来到教室准备给学生放学。教室里乱哄哄的,学生在下面叽叽喳喳,英语老师站在讲台上,于一片纷乱之中批评一个学生:“你就是坏,我看你是无药可救了!”老师声色俱厉。小峰气哼哼的,一边撇着嘴角,一边冲老师翻白眼,一副不服气的样子。
    我新接的这个班除了一个全校闻名的学生外,第二号人物就属他了。任课老师说他上课不守纪律,不仅自己不学,还调皮捣蛋,扰乱课堂秩序,而且不服老师管,和老师顶嘴。有的老师说他比那个头号学生还坏,因为他聪明,有心眼。哪天他有病不来学校,班级就***静很多。他一来,以他为中心,说话的,闹的,学生的胆子都大了很多。
    他真的那么讨人厌吗?我找了些学生进行调查。
    “你们喜欢他吗?”
    “还行,他挺幽默,说话逗人笑。”
    “他脾气好吗?”
    “挺好,别人惹他,他一般都不恼。他还挺爱帮助人。”
    “他爱面子,有一次,小城拿了个滑板,别人都争着试,他等人都走了,最后才试。”
    看起来挺正常,和同学交往方面也没问题。难道他是小团体的中心?我观察了一阵,发现倒也谈不上,他没什么号召力。
    我尝试和他聊天,他紧张得不行,没过一会儿,汗都冒出来了。
    转眼教师节到了,那一天,他抱着一堆礼物,跑上跑下,把一盒盒巧克力送给任课老师,英语老师、前任班主任,他都没落下。看来,他是个念旧的孩子,也不怎么记仇。
    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学生?他真的是老师们异口同声说的那个坏学生,品德有问题?
    我找他聊天,搜集到了他的早期记忆:
    1、大约在6岁的时候,冬天,家里生了炉子,妈妈拿下炉盖,我看见是红的,用手去摸,很疼。后来妈妈用酱油给我涂上了。
    2、在幼儿园有一个假山,我和小伙伴一起爬,摔了下来。老师让我爷爷把我接回家。第二天,我说我不想去幼儿园了,奶奶非要我去,我就不听。奶奶用绳子把我绑在树上,绳子绑得不紧,我自己解开了。我和奶奶说我要拿着铲子去幼儿园除草,后来我就去了。
    3、我感冒了,我大爷和奶奶带我去诊所。诊所没人,打电话没人接。后来大夫终于来了,他给我打针,我不让,给了他一个大巴掌。
    4、脖子上起了个包,爸爸带我去了好几个大医院,都说治不好。后来爷爷帮我找了一个人,打了几针,治好了。
    5、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望远镜,让我弄坏了。
    从这几个早期记忆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动作型的孩子,天生鲁莽,所以经常闯祸。他有的时候很任性,脾气很暴躁,但也不一定固执到底,不撞南墙不回头,他会给自己找台阶下。他对成年人的态度很矛盾,有时信任依赖,有时逆反。
    他是动作型的孩子吗?我得验证一下。
    一天,正好小峰和几个孩子围在我身边,我拿出杯子,问:“谁帮老师打杯水?”小峰第一个伸出手,一把夺过杯子,还没等我下一句说出口,他的人影已经不见了。
    又有一次,我看小峰在旁边,就让他帮我送东西,他一下子把东西拿过去,用双手紧紧攥着,一溜烟跑了。
    他对老师的矛盾态度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老师一和他说话,他就紧张,一批评他,就露出不屑的表情?
    想着想着,我不禁笑了起来。我自己不就是这样一个人吗?在单位里,和同事相处得都不错,就是和领导处不好。明明挺怕领导,一和领导说话就紧张,本来不想得罪领导,可不知怎么心里有股逆反劲,一张嘴就语无伦次,经常说错话,说不该说的话。在这一方面,他可真像我。瞧,这老师和学生,一对儿二百五!
    我对自己的诊断不放心,就上网请教王晓春老师,他对这个孩子的判断是:他的鲁莽、无礼,可能是本色,是不懂事,而不是成心故意。好了,大致的结论有了,他不是“坏”孩子,不是品德问题生,他只是本色出演!王老师给了我几条建议。我惊喜地发现,我和王老师不谋而合。
    我打算这样办:
    手把手地教给他如何和老师说话、交流,缓和他同任课老师的关系。把事后批评变成事前预防、时时提防。在学习上发挥他的长处,想办法激励他。他好面子,教育他得注意方式方法,不仅我,还得争取其他老师,宽容地对待他。
    一天早晨,我走在上班路上,突然有人从旁边捅了我一下,我以为是哪个同事,转头一看,竟是小峰。他直愣愣地看着我,说:“哎,你怎么在这儿?”我笑了,先回答他的问题:“我上班呀!”然后拍拍他的肩膀,说:“孩子,这么跟老师说话可不太好。对老师要有称呼,来,跟我说一遍:老师,你怎么在这儿?”(山东人不像北京人,称呼长辈用您,在这儿一般称呼对方都用你。)他不好意思,张不开口,我说:“没事,这儿就咱俩,又没别人。”他说了一遍。“好,再来一遍。” 我继续要求他。
    一次,我要求他完成一项学习任务,他不满地撇了撇嘴角,我赶快抓住这个机会。
    “孩子,别撇嘴角,得学会控制,好,好,就这样……”
    接着,我乘胜追击。“孩子,来,眼睛看着我。如果不好意思看我的眼睛,就看我的鼻梁。对,真诚地看着我,和人交流就得这样。”
    我不厌其烦地纠正他,一遍不行,两遍……
    我们秋游,到崂山里面去。我有意和班里的头号、二号人物走在一起,一方面是培养师生感情,一方也是看着他们别闯祸。一路上,这两个人一会儿前,一会儿后,不停地跑来跑去。小峰听人说这里的水特别好喝,老惦记着灌一瓶带回去。可是水库四周挂了很多牌子:“饮用水源,请勿靠近。”他有一次想跨过去,被我制止了。我说:“这是饮用水源,人家当然得这么规定。如果随便什么人都能弄点水,谁知道干不干净,卫不卫生!把水源污染了怎么办?万一再有坏人,下点毒,多危险!咱们得守规矩。”别的孩子都放弃了,他还不死心,一路不停嘟囔,急的不行,可是行动上却也老老实实,没有再想去犯规。直到最后,在出口处接了一瓶水,他才算心满意足。
    他上副科乱说乱动,老师们向我抱怨。我就跟他立下规矩:尽量管住自己,说几句话还行,但如果闹得太凶,让老师没法上课,那对不起,你不能干扰其他学生上课,只能到我办公室来。
    他不仅动作多,话也不少,不时冒出个一句半句出人意料的。这方面也得防着点。10月,甲流来袭,学校号召学生带口罩。我带了个一次性猪嘴口罩。学生见了,都很好奇,有的说像防毒面具,有的说像个碗扣在脸上。一个学生说了句“像尿不湿”,逗得我们大家哈哈大笑。这时,小峰来了句:“像胸罩。”学生更是笑不可抑。我也笑了,回敬了他一句:“你的联想真够丰富。不过你怎么净往内衣上联系呢?”学生转过头去笑他,他脸红了。
    我发现他记忆力好,背东西快,就让他代表男生,和女生打擂台比赛。他挺高兴。他语言能力强,写作文语言简练、清楚。一次,他写的不错,我让他上台读一读,他不肯。我和他开玩笑:“不好意思,是吧?以前光挨批评,现在受到表扬反而不习惯。你这叫穷人乍富!以后要习惯当学习上的富人,别老当穷人。”他仍旧不好意思,我和他说这次先替他读,下次一定要自己来。
    一个闯祸精,一个老师眼里的“坏孩子”,往往就是个小二百五,一个天性鲁莽的调皮蛋儿。他聪明,心地不坏。过了一段时间,早晨他见到我,一句“老师好”脱口而出,还热情地帮我拿包。他翻白眼、撇嘴角的习惯改了很多,和老师的关系有所改善,尤其是和英语老师。所以,期中考试他的英语成绩提高得最多。当然,他还是活泼好动,说不准哪天有又会出点儿事儿,可是,一切都风平浪静了,还要我们老师干什么呢?
1楼
[SIZE=4]     看了这个案例之后,我最想说的是案例中的周老师是一个我令佩服的老师。我佩服他的会思考,更佩服他教育学生有耐心,而更为重要的是,为了教育好小峰,自始至终周老师都采取了赏识教育。当小峰害怕与老师交流时,周老师联想到自己与学校领导交流时的情景,在弄清“病症”并“对症下药”之后,再对小峰进行教育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了;作为屡犯错误的小峰,周老师一直都是耐心地对他进行引导,不离不弃,直至小峰改变为止。而且在整个教育小峰的过程中,周老师把赏识的教育灵活地运用在小峰身上,让小峰从点滴改变做起。周老师遇到问题会思考、教育学生有耐心、灵活运用赏识教育,这些都是我们每位教师学习的榜样。[/SIZE]
[SIZE=4][/SIZE]
[SIZE=4][/SIZE]
[SIZE=4]     (湖北省黄梅县蔡山二中 付义六 435506)
[/SIZE]
2楼
[COLOR=#ee3d11][SIZE=4]    周老师在教育中不知不觉地贯彻前辈苏霍姆林斯基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儿童信任你,因为你是教师、导师和人性的榜样。你必须严格地、坚决地关心儿童,毫不妥协地反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中那种对儿童漠不关心、冷酷无情的现象。
    而且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周老师的眼睛。[EM08][/SIZE][/COLOR]
3楼
儿童信任你,因为你是教师、导师和人性的榜样。你必须严格地、坚决地关心儿童,毫不妥协地反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中那种对儿童漠不关心、冷酷无情的现象。
4楼
[ALIGN=center][FACE=黑体][SIZE=4][COLOR=#c60a00]好马[/FACE]往往[COLOR=#c60a00]是烈马[/COLOR][/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FACE=黑体 ][COLOR=#c60a00][SIZE=4][/SIZE][/COLOR][/FACE] [/ALIGN]
[COLOR=#c60a00][SIZE=4] [COLOR=#0d0100]   读完此文我的第一反应,他是一匹“烈马”,如果“训化”好了也绝对是一匹好马![/SIZE][/COLOR][/COLOR]
[COLOR=#0d0100][SIZE=4]    于是我打开“百度”搜索“烈马”一词。有以下三句:[/SIZE][/COLOR]
[COLOR=#0d0100][SIZE=4][/SIZE][/COLOR] [SIZE=4][/SIZE]
[SIZE=3][B]一、性情暴烈、不易驯服的马(百度解释)[/B][/SIZE]
[B][SIZE=3][/SIZE][/B]
[SIZE=3]    小峰是一个相对顽皮一些的孩子,他[FACE=楷体_GB2312]“下课,他和一个同学争着开窗,两个人都想自己这边开得大点儿,都使劲儿推窗,结果他把推拉式的窗户一下子推离了轨道,一扇大窗差点从三楼掉下去。”他日记中说“我感冒了,我大爷和奶奶带我去诊所。诊所没人,打电话没人接。后来大夫终于来了,他给我打针,我不让,给了他一个大巴掌。”……[/SIZE][/FACE]
[SIZE=3]    小峰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孩子[FACE=楷体_GB2312],“一天早晨,我走在上班路上,突然有人从旁边捅了我一下,我以为是哪个同事,转头一看,竟是小峰。”“我带了个一次性猪嘴口罩。学生见了,都很好奇,有的说像防毒面具,有的说像个碗扣在脸上。一个学生说了句“像尿不湿”,逗得我们大家哈哈大笑。这时,小峰来了句:“像胸罩。”学生更是笑不可抑。”[/SIZE][/FACE]
[SIZE=3]    小峰对周围又充满了好奇之心[FACE=楷体_GB2312],“大约在6岁的时候,冬天,家里生了炉子,妈妈拿下炉盖,我看见是红的,用手去摸,很疼。”“水库四周挂了很多牌子:“饮用水源,请勿靠近。”他有一次想跨过去……别的孩子都放弃了,他还不死心,一路不停嘟囔,急的不行,可是行动上却也老老实实,没有再想去犯规。直到最后,在出口处接了一瓶水,他才算心满意足。”[/SIZE][/FACE]
[SIZE=3]    文中还不难看到小峰的热心、爱心、责任心。[/SIZE]
[SIZE=3]    这些能说明什么?坏?一点也看不出来。[/SIZE]
[SIZE=3]    聪明,好动,活泼这不就是一个孩子的天性吗?最多也只能说他比其他孩子更有潜质。[/SIZE]
[SIZE=3][/SIZE]
[SIZE=3][B]二、争问题肚量要宽,拉烈马缰绳要长(藏族名言)[/B][/SIZE]
[SIZE=3][/SIZE]
[SIZE=3]    在小峰的行动中也有些过火的时候,[FACE=楷体_GB2312]“下面虽然是个花坛,但当时正是课间,不时有学生跑到花坛里捡不小心弄到里面的东西,如果窗子真掉下去,那就出大事儿了。”……[/SIZE][/FACE]
[SIZE=3]    这就要我们的老师和家长用智慧来“训化”了,可是小峰接受的是什么呢[FACE=楷体_GB2312]?“任课老师说他上课不守纪律,不仅自己不学,还调皮捣蛋,扰乱课堂秩序,而且不服老师管,和老师顶嘴。有的老师说他比那个头号学生还坏,因为他聪明,有心眼。”“我尝试和他聊天,他紧张得不行。”“第二天,我说我不想去幼儿园了,奶奶非要我去,我就不听。奶奶用绳子把我绑在树上,绳子绑得不紧,我自己解开了。没过一会儿,汗都冒出来了。”[/SIZE]这种打压的结果是什么,是对孩子的一次又一次地伤害,让他变得自卑、懦弱,这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吗?当然也不是。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固然是想让他成才、进步,那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成长。所以什么时候都需要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FACE]
[SIZE=3][/SIZE]
[SIZE=3][B]三、擒捕的凶狮在于智慧,套捕[/B][SIZE=3][B]烈马要靠机智[/B][/SIZE][/SIZE]
[B][SIZE=3][/SIZE][/B]
[SIZE=3]    当然读此文让我受益最大的还是周文利老师的爱心和智慧。[/SIZE]
[SIZE=3]    周老师能够说[FACE=楷体_GB2312]“我自己不就是这样一个人吗?在单位里,和同事相处得都不错,就是和领导处不好。明明挺怕领导,一和领导说话就紧张,本来不想得罪领导,可不知怎么心里有股逆反劲,一张嘴就语无伦次,经常说错话,说不该说的话。在这一方面,他可真像我。瞧,这老师和学生,一对儿二百五!”[/SIZE]这是什么,这是小峰的人生一大幸啊!为什么在其他老师眼中小峰就不是这么可爱的孩子呢?是因为周老师更富爱心。[/FACE]
[SIZE=3]    周老师为了实现自己的爱心,还处处用心,这样富有智慧的教育值得我们每一位从教者的学习。[FACE=楷体_GB2312]“ 我对自己的诊断不放心,就上网请教王晓春老师”。“我打算这样办:
    手把手地教给他如何和老师说话、交流,缓和他同任课老师的关系。把事后批评变成事前预防、时时提防。在学习上发挥他的长处,想办法激励他。他好面子,教育他得注意方式方法,不仅我,还得争取其他老师,宽容地对待他。”[/SIZE]周老师的爱心和智慧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FACE=楷体_GB2312]:“早晨他见到我,一句“老师好”脱口而出,还热情地帮我拿包。他翻白眼、撇嘴角的习惯改了很多,和老师的关系有所改善,尤其是和英语老师。所以,期中考试他的英语成绩提高得最多。”[/FACE][/FACE]
[SIZE=3]    写到这里我才发现我的文中引用了太多太多,这不是我的习惯啊!这是因为我想认识一个更真实的小峰,我想更真切地感受周老师的[COLOR=#f70909]“富有爱心和智慧的教育!”[/SIZE][/COLOR]
[SIZE=3]    最后还要引用一句作为我此文的结束语:[FACE=楷体_GB2312]“可是,一切都风平浪静了,还要我们老师干什么呢? ”[/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3][/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徽省阜阳市第十中学  贺华义 236000)[/SIZE][/FACE]
5楼
[FACE=楷体_GB2312][SIZE=4]    周老师的这则问题生诊疗案例,写得很不错,从行文中能看出周老师是一位很有爱心,有责任感,也很理性,有着探究性思维的好老师。周老师的工作思路对一线工作者的启发很大。如果我们进行更深入的反思,我们在收获问题生诊疗探究方法(早期记忆、横向关系调查、个案访谈等)和诊疗思路(现象入手——提出假设——多方求证——“确诊”——对症“下药”——观察“治疗”)的同时,我们班主任还能增加智慧,提高专业素养。[/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4]    我个人觉得最好的结果是能让问题生自己产生免疫系统,能自我调整;教师也能产生免疫系统,对问题生能逐个“消化”。针对周老师的这个案例,我想有几个问题还需要搞得更清楚些,那样的诊疗可能更深入,我们采取的措施可能更有效。[/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4]  n [B]1[/B][B]、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解决当下问题。[/B][/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4][B]    [/B]这个不是坏孩子的坏孩子,现在已经五年级了,以前的班主任是谁呢?以前的班主任是怎么认识这个问题的,都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如果能作一下对比,孩子现在为什么取得了喜人的进步会更清楚。这样可以让我们下一步(或者说更深层次的一步)应该怎么做更明确,也能让同班的科任老师在这个问题生教育中有所反思,最好能在班级分析会(不知道周老师的学校是否有这样的会议)上针对小峰的案例和变化做一番讨论。只有班级所有老师对问题生问题达成共识,形成一股合力,整体诊疗能力才能提高,这样才能最大可能的避免班主任花了不少诊疗的力气,但个别老师又把*****夫废了的事情发生。(文中的科任老师对这个孩子有偏见,特别是英语老师,班上乱糟糟的好像都是这个孩子的问题,甚至有的老师认为这个孩子比周老师认为的头号还头号,这些都是班级任课老师与班主任没有能形成共识,是对孩子进行诊疗的隐患。)[/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4]     [B]2[/B][B]、周老师分析到了孩子早期记忆中的关键信息,但解读深度还不够。[/B][/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4][B]     [/B]早期记忆中有太多的家人“妈妈”、“爷爷”、“大爷”、“奶奶”、“爸爸”。我估计孩子的成长过程可谓“全家总动员”,人人都在出大力。孩子对家庭成员也很公平,几乎是一则记忆一个配角出场。为什么是配角呢?因为小峰的感觉是自我为中心的,大人们都围着自己转呢?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本色,几乎是“纯天然”。那小峰出现之前描述的一系列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他认为在学校和在家里都一样,想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周围人都要围着自己,稍有不如意我就使点小性子,翻翻白眼,撅撅小嘴。所以,家庭教育过失可能才是小峰产生“本色”的真正原因。当然,周老师说早期记忆是和小峰聊天的时候找到的,我很想知道小峰当时的描述和周老师成文以后的描述是否一模一样,早期记忆最好是孩子自己写,那样的信息价值会更大,解读的东西更多。另外,前面四则小峰的记忆都和受伤、生病有关,我想这不是偶然,与他本色表现有关。[/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4]    我想试着逐一解读其中四则的其他信息,因不了解孩子的相关情况,如有不当,请见谅。第一则说明小峰可能对事物很好奇,敢于尝试,但有了受伤的经历后会不会有些改变,需要观察小峰现在的表现确定;第三则说明孩子有点“混”,可能缺乏家庭必要的规则教育,课堂上不守规矩和这个也有联系;第四则说明孩子对爷爷很信任很依赖,这个信息需要进一步确认,如果能确认对孩子在家里的诊疗方案有帮助;第五则很有趣,如果是我,我会继续问问孩子为什么要把望远镜弄坏,弄坏后的有什么打算。我估计和小峰喜欢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有关系。还可能他的思考是用行动表达的,也有可能是边行动边思考,最大的可能是和他的“本色”有关,不管三七二十一,想到了就做。周老师没有能继续追问,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但这个遗憾却可以后期补上。[/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4]     [B]3[/B][B]、还需要做进一步确诊,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B][/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4][B]     [/B]以上都是早期记忆的试探性解读,是否正确,还需要多方求证,特别是对孩子家庭背景文化、孩子成长史的调查和孩子智力类型的诊断。建议周老师给小峰做一次“词语联想”,里面的信息也同样丰富,特别有利于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智力类型。对小峰的矫正也许就能从行为习惯和学习指导两方面双管齐下,最后落个皆大欢喜。[/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4][/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4]     如果以上假设都成立,那小峰的家庭教育对他出现“本色”问题的贡献就最大。周老师要想从根上矫正小峰的“本色”出演,把力气花在小峰身上可能会治标不治本。现在小峰的取得的进步极有可能是症状的暂时缓解或者是解决了小峰的校园表现问题。如果是我,我会一并指导小峰的家长,如果他的家长是明白人,就给家长提方案;如果不是,那就提最低要求。否者,小峰的免疫系统极有可能只有局限在校园,还可能仅仅局限在周老师引领的范畴内。若要让人产生免疫系统,还需要必要的环境,总不能得了肠炎的人只在医院就吃药缓解,回家还是大鱼大肉、抽烟酗酒毫无节制吧。[/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4]    我不是给周老师泼冷水,也不是故意吹毛求疵,标新立异,只是我想我们最好能挖掘出现象背后的原因,特别是根本原因。一点读后的思考,旨在能激起大家思维的碰撞,相互提高我们在问题生上的解决能力,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SIZE][/FACE]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