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3] [/SIZE][FACE=楷体_GB2312 ][COLOR=#0909f7][SIZE=4]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FACE][/COLOR][/SIZE]
[SIZE=3][/SIZE]
[SIZE=3] 看了陈老师的这则案例之后,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首先看第一件事情。从案例中的叙述来看,开始时,班主任陈老师认为学生“鼓掌”的理由很充分,于是决定站在学生这一方,而后来陈老师之所以批评学生是碍于“情面”才这样做的。这样一来,“遭殃”的就是学生了。我认为陈老师是在没有进行仔细调查分析的情况下来处理这件事情的,陈老师处理问题完全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我认为陈老师不能因为学生平时的表现不错或她们说的“我听到他的检讨是发自内心的,很深刻、很感动,就不由自主地鼓掌了。事先也没想该不该鼓掌”这番话就完全相信了她们。其实陈老师还可以调查班上的其他学生当时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如果正如她们所说的一样,陈老师就应该毫不犹豫地站在学生这一方。而对于科任教师这样的态度,我想作为班主任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科任教师正在气头上,而陈老师在没有仔细调查的情况下,仅仅听信了几位“鼓掌”学生的话就算“完事”,而又没有给科任老师一个交待,所以正在气头上的科教师就难免说出了:“他们这种态度,你这么快就让他们进了教室啊,你就这么处理这件事的?”的话。其实,只要班主任陈老师当时给科任教师一个解释或仔细调查完这件事情之后,再来向科任教师说明事情的前因后果,科任教师一定不会说出这样的话。通过调查,学生如果是对的,再向科任教师说明,我想任何一位通情达理的教师都会原谅学生的。当然,如果事实是学生错了,我们也应该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教育学生,绝对没有必要在学生面前不问清红皂胡弄批评他们一通,这样做,一定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再看第二件事情。学校召开运动会,3000米比赛,学生的成绩由第一名变成了最后一名,学生气哭了。班主任陈老师这时哪儿去了?为什么要学生去找裁判理论?这样做只会使问题越弄越糟。而这个时候,陈老师恰恰应该站出来自己去找裁判了解情况,要求其严格按运动会的规则办事。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无法弄清事情的真相,学生的成绩仍被判为最后一名。此时,陈老师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认识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运动会精神。我相信,只要陈老师仔细去调查了,学生一定会理解陈老师的一番“苦劳”的。同样,男子1500米长跑,兄弟班犯规,裁判说需要听弯道检查员的证明,当弯道检查员找不到的时候,陈老师就一了百了,这样处理问题行吗?我想弯道检查员一定是学校的老师,把他找来问一下不就明白了吗?学生最后为什么会“公车上书”“半日维新”,无非还是认为班主任老师没有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明显,此时陈老师是真正失去“民心”了。
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陈老师最后失去“民心”的关键还是没有在问题发生的时候进行深入的调查,自然陈老师会被问题的表面现象而牵着“鼻子”走,达不到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其实,我们做班主任的并不是陈老师所说的“自己越来越像天平上的一个砝码,只是在不断地调整着老师、学生两端的平衡,更多的时候是无奈地偏向一端”那样,我觉得我们班主任应该认真地看待教育学生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仔细地调查和分析,使问题最终得到圆满解决。到那时,我想我们的班主任就绝对不是调节天平两端的砝码,而会真正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教育专家。[/SIZE]
[SIZE=3][/SIZE]
[SIZE=3] (湖北省黄梅县蔡山二中 付义六 435506)
[/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