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征集之可是,我找不到方向了

楼主
专稿征集之可是,我找不到方向了
[ALIGN=center][SIZE=3]可是,我找不到方向了[/SIZE]  [/ALIGN][ALIGN=right]江苏吴江 木鹃子[/ALIGN]
      (我是一位音乐教师,这个事例是完全真实的,这个孩子让我无奈而沮丧。)
 
    他仿佛这个班的“龙头老大”,一直挑衅滋事。这个孩子非常聪明,是块好料,但很不幸,生在我们的教育制度下。所有任课老师都讨厌他,所有老师都巴不得他转学。
    自从教了这个班,我才感叹自己真是懦弱无能。我拿他无计可施,温柔也罢,训斥也罢,下节课,他依旧故态重萌,令我又生气又无奈,又有些心疼。
    记得有一次,他感冒没来。至少这两天,我们几个科任老师聚首,忍不住幸福地感叹:没他,这个班简直“焕然一新”,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报名时,有家长知道他在这个班,恨不得立刻让自己的孩子转班。
    然而,这个孩子其实很可怜。每次我在课后把他留下来,他就会安静地坐着,和课堂上的嚣张判若两人——他的嚣张只是人群中的张扬,一旦独自一人,他就很乖,乖得你都不忍说他。路上遇到,他会很热情很真诚地叫你,让我觉得,他所有的叛逆都非常无辜非常委屈,仅仅是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懂得他;所有的跋扈,都真的不是与你作对,他只是要不守纪律,为了不守纪律而不守纪律,仅此。似乎这就是他的心理需要,因为需要——对他自己而言,无可厚非。
    我曾和他谈心,很多次,希望能和他沟通。他说自己很孤独,说自己是个不正常的小孩,叫我不要和他计较。我问他,你认为自己不正常?“是的,我觉得自己就是不正常。”他很悲伤地说。有一次老师让他做班干部,但只做了三天,为此,他哭过。他希望自己能做我的音乐课代表,我知道他也曾是其它学科的课代表,但事实上,他并没有因为这个“官职”而在课上收敛自己。而且,我如果因为他的“强大”而赋予他“官职”,这不是办法,也没有道理。他既唱不好歌又不守课堂纪律,凭什么做我的课代表?我说如果你做课代表,同学会服气吗?“当然服气,谁敢不服,我揍他!”
    有些教育文章会写,提示他要如何如何出众,就可以当之无愧地赢得“课代表”,然后他又怎样巨大转变了——事实上,这不过是天方夜谭。
    在食堂值班时,我发现他喜欢给同学们讲笑话、讲故事,眉飞色舞。相对同龄人,他知识广泛,博览群书。于是,我特意在课上给他留了5分钟作为给全班同学“表演”的时间。起初效果很好,他为了争取5分钟的发言权,整节课都表现良好,对表演充满期待。但不久,他开始“越界”,讲鬼怪故事,讲的笑话也慢慢接近成人笑话,我不得不打断他的讲述并从此取消。我自己很沮丧,班上的学生也都很沮丧。他们都非常喜欢“5分钟”的自主快乐,但我没有办法继续了。
    我向班主任了解他的家庭,每个奇怪的孩子都可能有他特殊的家庭背景。果然,据说他的父母即将离婚,一直在吵闹,他是个无人管的孩子。与其说没有人管,不如说这是个没有人疼他爱他的孩子。所以,他只能自己爱自己。他选择一个极端的展示自己的方式,令所有人不得不重点关注他、在意他,在喧嚣中摆脱家里的孤独感,是这样吗?
    他唯一畏惧的老师,我曾向她取经,用她的话说就是这个小孩子“有毛病,不正常”,只有压倒他,凶倒他,没有别的办法!别的同学也都对我说,说我太善,要凶,越凶越好,还要让他罚抄,这才有效。
    可是我偏偏凶不出来,或者说,从根本上,我好象不生气。不知道是因为音乐考核不同于语数,我压力不大,还是我生性驽钝,总之,即使看着他在自己座位上手舞足蹈,说话、吵闹,我也不会生气。有时我就这样看着他,静静看着他,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糟蹋自己,这样不爱惜自己。一个缺少爱的孩子,也许这就是他的发泄口,也是他最快乐的时候。面对一个懦弱的老师,他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然而,事实上,他一直在关注我,如果我真的生气,他就会正襟危坐,收敛自己,如果还是和颜悦色,他就“再接再厉”。而我只真生气过一回:他对一个女生说着很难听的脏话还用书暧昧地撩她的脸。我愤怒了,他马上就静坐不动了,全班寂静无声。可平时,我不生气,我想让自己生气,可我不生气,想努力装出很生气,可还是装不像。他很聪明,他感觉到了,所以他不惧怕我,继续在音乐课上“胡作非为”。很多次留意他们班的其他副课,发现也是一样,他的声音高高穿越所有嘈杂,独领风骚。于是,我便很自私地宽慰自己,不是自己无能,是这个孩子太难对付了。
    有的老师,天生适合做老师,一站在讲台,什么话也不用说,气势已经镇住了整个教室,全身透射出一种不怒自威的“非管理影响力”。这种威严,使师生彼此相互尊重而心照不宣。而我偏就是那种一看就是气势不足,生性善良懦弱的人,站在讲台上就没啥威严,靠自己的“凶相”去镇压,我既“先天不足”还后天缺乏。一周两节课,课时太少,还天时地利不济。
寒假里,一直在琢磨,有什么办法。
    实行小组比赛,再每月自己掏腰包买奖品。我希望能用集体的力量制约他。起先的三节课,效果明显,整个班都齐心协力,他也很努力地为自己小组挣分,为了不扣分,纪律也不错,课堂效率创历史新高。我很是得意,还在别班推行,学习士气高涨。但就在今天又有了意外情况。他所在的小组背唱不出歌,无分可得,他就大为不满,在别的小组唱时,一会儿学狗叫一会儿学猫叫,以此来影响别组得分,整个教室乱作一团。
    课无法继续了,我已经黔驴技穷。
    大声训斥了,用自己都不相信的高音,耳朵嗡嗡的,学生安静了,沉默了十分钟后,下课铃响了。
    我又把他留了下来。先肯定了他热爱自己小组,又说了他心胸狭隘,他一声不吭。一会儿,一年级来上课了,他有些窘迫,似乎不希望被小朋友发现自己,躲藏到走廊里,站在门后,看着我。
    该说的话,我已经和他说过无数次了,我自己都厌倦了,也疲惫了,什么都不想说了。我们就沉默地站在走廊里,直到上课铃又响了。我说,你回去吧。他抬眼,我看见眼泪从他眼里滚下来,然后呆滞着,一步一步走了。
    很多次,我留他,在下课,他都会哭,满脸都是泪,然后在下一节课再继续大声喧闹。
似乎,一会是他,一会又不是他。
    我一个人,转身站在四楼的最西面,望着下面,背后响起一年级稚嫩的歌声,站了很久。想着他在一年级的时候,应该也是这么可爱的孩子,一定也让家人非常疼爱,让老师非常喜欢,可后来就慢慢变了。
    美德应该是从内心萌生的,不是靠惩罚和强迫灌输。可是,我真的不知道,我该如何继续,如何强打精神,苦苦支撑。
    我发现,自己的嗓子哑了,在他走了之后,嗓子就哑了。工作这么多年,第一次哑了。
    真的,我已经没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奇迹”的发生,我已经找不到回旋的阶梯。也许,有一天,我会终于气馁,任其“枝蔓纵横”——让全班大声唱,随他折腾随他表演,任他的声音淹没在集体的声浪里,任他的“演技”湮没在所有人的忽视里。或者,完全忽略他的存在,当他是一包空气,上完一节课,迅速走人。再或者,让他一节课罚抄乐理(他未必会照单执行)。
    我知道,歪斜着脚步来寻找晴空的他,需要一份来自老师的如同父母对待自己孩子那般充满包容与执著的爱。可是,我已经找不到方向了。
 
  [COLOR=#ff0000]备注:[/COLOR]
[COLOR=#ff0000]   欢迎各位班主任朋友对木鹃子老师的故事提出您的真知灼见,我们将在第7期选登。时间紧迫,不接受纸质稿件,来稿请寄:[/COLOR][EMAIL=bzrzy@qq.com][COLOR=#ff0000]bzrzy@qq.com[/COLOR][/EMAIL][COLOR=#ff0000],主题标明:专稿征集。也可跟帖。[/COLOR]
[COLOR=#ff0000]   谢谢支持![/COLOR]
1楼
[SIZE=4]         [COLOR=#0909f7] 教育是慢的艺术
[/SIZE]  
  读了木鹃子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我为她身为一名音乐教师而这样教育一名问题生而感到由衷的敬佩,同时,我更多的是想到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是一项慢的艺术,有时候需要我们等待。
  通过文章的题目,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很想通过自己的教育来转变这位学生,但我认为,教育好学生除了在掌握正确方法的前提下,也许有时候更需要等待。实际上,我们现在很多教师在教育学生方面存在一些误解,认为只要我教师在这位学生身上付出了努力,那么学生就必需是“理所当然”地改变,而且还要变成老师心目中设想的那样一个好学生。然而事实怎么可能?如果教育学生有这么简单,那岂不是每位教师都是处理问题学生的高手?岂不是每位教师都可以成为教育专家?所以,我们教师千万不要希望通过自己对学生的几次表扬、批评、谈话,亦或是几次家访就能让学生走到自己预定的“轨道”上来,因为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时候艰辛的付出并不一定会有回报。
  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是想否定一切成功的教育,就本篇文章而言,我认为作者如果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尽量做到取长补短,对于转变这位学生可能会更好一些。从文中,我们可以得知,作者为了教育学生多次与其谈心沟通,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进行“5分钟表演”,甚至自己掏腰包买奖品来激励学生,作为一名科任教师能想到这些办法来教育学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同时,作者自身又存在一些劣势,因为作者对学生太善,害怕困难,缺乏耐心,甚至没有联合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正是由于作者没有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并查找其中的原因,所以作者屡屡碰壁,于是慢慢就失去了教育学生的信心。也许我们在教育学生的道路上十分坎坷,甚至充满荆棘,但此时,我们更需要的是有一份教育学生的耐心,有时还需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思路,甚至是漫长的等待。
  教育是一项慢的艺术,当我们因为问题生而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停下脚步,进一步地反思学生,反思自己,进而调整自己的方法和思路。或许,我们不一定能亲眼看到奇迹的出现,但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也许会出现柳暗花明的那一天。[/COLOR]
 
[SIZE=4]   (湖北省黄梅县蔡山二中 付义六 435506)
[/SIZE]
2楼
[ALIGN=center][FACE=黑体][SIZE=4]让爱做主[/FACE][/SIZE][/ALIGN][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SIZE=3][/FACE][/SIZE][/ALIGN][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3][/FACE][/SIZE][/ALIGN][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3]读完这篇案例,我流泪了,为这个孩子,为他的现在和不可预知的未来流泪。[/FACE][/SIZE][/ALIGN][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3]读完这篇案例,我感动了,因为这位老师,这位不弃不离的老师而感动,我想替孩子向这位老师说:“谢谢,谢谢你的爱”。[/FACE][/SIZE][/ALIGN][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3][/FACE][/SIZE][/ALIGN][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3]由于是“帮忙出主意,想办法”的事,对这位孩子的下一步的教育我的第一反应就是——[B]让爱做主。[/B][/FACE][/SIZE][/ALIGN][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3]他是一个受伤很深的孩子,是家庭和社会对他的不公而使他“与众不同”的,此时,他拥有是什么?是孤独,是自卑。他最缺少的是什么?是爱。[/FACE][/SIZE][/ALIGN][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3]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程“爱,可以创造奇迹。被摧毁的爱,一旦重新修建好,就比原来更宏伟,更美,更顽强。 ”[/FACE][/SIZE][/ALIGN][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3]从此文中我们不难看到:对于这样一个孩子,他最需要的,他最能感受得到的也是爱。作为他的老师,我们能做的,能给他的也只有爱。[/FACE][/SIZE][/ALIGN][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3]因为爱可以抚慰,爱可以抹平,爱可以擦亮。[/FACE][/SIZE][/ALIGN][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3]给他什么样的爱呢?当然不是纵容的错爱,也不是怜悯的溺爱,而是用心地倾听和欣赏。[/FACE][/SIZE][FACE=楷体_GB2312][SIZE=3]倾听能让他不再孤独,欣赏让他建立自信。[/FACE][/SIZE][/ALIGN][ALIGN=left][SIZE=3][FACE=楷体_GB2312]爱,还会给我们力量,给我们坚持,给我们勇气,给我们智慧。著名的教育家巴特尔曾经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了的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所以,我们能够以爱养爱。[/SIZE][/FACE][/ALIGN][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3][/FACE][/SIZE][/ALIGN][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3]也许,我们的爱最终不能够完全修复他曾受过的伤害,但一定能给他一片阳光。也许我们的爱最终没有让他变得优秀,但一定能够让他远离邪恶。也许我们的爱不能让他每天欢笑,但也一定能够让他远离梦魇![/FACE][/SIZE][/ALIGN][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3][/FACE][/SIZE][/ALIGN][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3](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中学 贺华义 236000)[/FACE][/SIZE][/ALIGN]
3楼
                                  [ALIGN=center][B][SIZE=4]推开学生虚掩着的心灵之门[/SIZE][/B][/ALIGN][ALIGN=center][B][SIZE=4][/SIZE][/B] [/ALIGN][ALIGN=center][B][SIZE=4][/SIZE][/B][/ALIGN][ALIGN=center][FACE=Times New Roman][SIZE=4][B][/B][/FACE][/SIZE][/ALIGN][ALIGN=left][SIZE=4]    [/SIZE][SIZE=3]木鹃子老师的文章《可是,我找不到方向了》,读来,我心很疼,隐隐的,灼灼的疼。文章中的主角,是个可怜的孩子,是个渴望爱,渴望摆脱“魔鬼”般的自己,而又几乎无法摆脱,需要帮助的孩子。[/SIZE][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从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实木鹃子老师对他的爱,他是能意识到的,不然每当木鹃子老师单独留下他时,他怎会哭?怎会满脸都是泪?然而他却又控制不住自己。[/FACE][/ALIGN][ALIGN=left][SIZE=3]但我一直坚信,爱是唯一能捂化他心灵坚冰的方式;爱,是医治好他内心“疾病”的心灵鸡汤;爱,能把他从自己内心的纠结之中解放出来,从自我作的茧中,挣扎出来,羽化为蒸蒸日上的蝶。或许这是一个长久的工程,不是教师的一句赞美的语言,一个鼓励的眼神就能解决的。木鹃子老师要想转化这个学生,只有把氛围营造的浓浓的:老师的爱,同学的爱,家长的爱,都寄于他身,那他终究会慢慢向好!慢慢成长![/SIZE][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B]首先,教师需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B][/FACE][/ALIGN][ALIGN=left][SIZE=3]    教师遇见“差生”,有一些就头疼欲裂,说自己倒霉,恨不得把他们踢出自己的班级。更有的教师对“差生”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还有的教师对“差生”横眉冷对,如此种种,这样就使“差生”真正差了起来,破罐子破摔,成了人人眼中的“刺头”,以后社会上的渣滓。而这一切的推波助澜的人,正是有“灵魂工程师”之称的教师!但其实“差生”只是一时的,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是明天的“差生”;学习中的“差生”不一定是生活中的“差生”,我们要做的就是留一个希望给未来。[/SIZE][/ALIGN][ALIGN=left][SIZE=3]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叫人变活,死教育叫人变死。不叫人变、叫人不变的不是教育。”[/SIZE][/ALIGN][ALIGN=left][SIZE=3]    这段话真是经典,一语道破教育的天机!人的禀赋是有差异的,但各有所长,皆有潜能。而引导学生由差变优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大会教育孩子的家长和老师。[/SIZE][/ALIGN][ALIGN=left][SIZE=3]而那些在有形或者无形之中,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哪些是优等生,哪些是差生,甚至还对学生按照他们自己心中的等级进行区别“对待”的老师需要醒悟了。其实,每个学生都可以振翅高飞,都可以破茧成蝶,只要教师摆正心态,使“差生”都脱帽加冕,并努力去教育他们,那他们一定能向好![/SIZE][/ALIGN][ALIGN=left][SIZE=3] 一个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比如文中的木鹃子老师发出的无奈之语,“我已经没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奇迹”的发生,我已经找不到回旋的阶梯”。那我要说,为何木鹃子老师不去努力向其他的任课教师求教呢?只有大家集体行动,设身处地地去关爱他,去欣赏他,去挽救他,那他,这个也有上进心的孩子,一定能取得很大的进步。因为那样的话,文中的他就不会处在一个老师爱,一些老师恨的尴尬的氛围中。而当他意识到所有的老师都在爱他,都不放弃他时,他也一定不会放弃自己了。[/SIZE][/ALIGN][ALIGN=left][FACE=Times New Roman][/FACE][SIZE=3]    [B]其次,教师要搞好家校合作[/B][/SIZE][/ALIGN][ALIGN=left][SIZE=3]    齐鲁名师郑立平老师说过,“每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我很认同这个观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的学生是处在怎样的一个家庭呢,“父母即将离婚,一直在吵闹,他是个无人管的孩子”。这些木鹃子老师也知道,但她似乎没有从孩子的家庭入手去解决问题。我认为,木鹃子老师应该通过开家长会,与家长通电话,写信,或者家访的方式,把家校之间联系的桥梁,架构起来,把孩子在校的情况和盘向家长托出,真心地寻求他们的帮助。并让他们意识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与帮助的。我相信即使是父母关系不好的家庭,也一定是希望孩子好好成长,希望自己夫妻的不良的关系不要影响到孩子,所以他们一定会配合学校的。[/SIZE][/ALIGN][ALIGN=left][SIZE=3]  在做通了家长的工作后,木鹃子老师一定要给家长支招,毕竟有些家长对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对路。可以简单地告诉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技巧;可以深入地与家长,与孩子,一起坐下来,做一次长谈;可以向家长推荐教子方面的书籍。而且要不断地跟踪指导学生家长,那学生进步一定更大。[/SIZE][/ALIGN][ALIGN=left][SIZE=3]    [B]最后,教师要在班级中营造好爱的氛围[/B][/SIZE][/ALIGN][ALIGN=left][SIZE=3]    学生在班级中,最害怕被隔离,被孤立出来的。如果一名学生被老师,被同学认定就是“差生”,就是不可救药的学生,那学生也一定会这样自我定位,这就如同“破窗效应”一样,他能不放任自己吗?他还能向好吗?当当他自己意识到“我能行,我一定能行”的时候,他就已经走出了“沼泽”,已经慢慢在进步了。[/SIZE][/ALIGN][ALIGN=left][SIZE=3]所以木鹃子教师不但自己从心理上认可他,还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比如不时给他赞美的语言,善意的动作,来让其他同学意识到老师对所有的同学都是一视同仁的,他也不是讨人厌的学生,甚至意识到老师是重视他的。在班里,木鹃子教师一定要适时召开主题班会,讨论我们该如何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还要组成帮扶对子,让同学们都来帮助他,使他在学习上逐渐赶上来。同时教师还要给他展示的机会,比如他有什么优点,就通过发挥他的作用,为班级服务的过程中,产生集体荣誉感,并进而体会到班级的温暖,和为班级争光的自豪感。[/SIZE][/ALIGN][ALIGN=left][SIZE=3]    爱因斯坦说,“上帝不可捉摸”,我们知道,很多名家在上学时,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包括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发明家爱迪生等。就是作家二月河,上学时作文也写得不好,但最后他通过坚忍不拔的努力,终于写出了众多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所以,教师在对待学生上,一定要一视同仁,而且对哪些需要关注的学生,要尽量多地给予关注,使他们迸发出努力向前的动力。[/SIZE][/ALIGN][ALIGN=left][SIZE=3]    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书,需要教师用心去阅读,去品味;而好教师更是一本书,是一本耐读的好书。因为好教师懂得“有教无类”;懂得关注每一位学生;懂得欣赏每一位学生;更懂得给每一位学生留有一扇通往成功的,希望的大门![/SIZE][/ALIGN][ALIGN=left][SIZE=4]    姓名 巴述丽 邮编 257200 地址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第一中学[/SIZE][/ALIGN]
4楼
[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ff][SIZE=5]爱,需要持续[/FACE][/COLOR][/SIZE][/ALIGN]
[SIZE=3]                                河北饶阳中学[FACE=Times New Roman]  [/SIZE]王杰英[FACE=Times New Roman]   053900[/FACE][/FACE]
[SIZE=3]   读了木娟子老师的案例,内心涌动起很复杂的情感。为这个孩子的不幸而感叹,又为这个孩子遇到了像木老师这样的好老师而欣慰![/SIZE]
[SIZE=3]   同时,我想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一位王子看上了一位公主,公主叫王子拿自己母亲的心给公主,于是王子为了得到公主的爱,就遵从了公主的话,回到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母亲,母亲听了后,就告诉自己的儿说:为了你,我什么都愿意做,儿子拿着母亲的心就去见公主了,途中儿子不小心摔倒在地上,一个声音从自己的背后传来,说:你摔疼没有?儿子往自己身后看了看,没有人啊,想了想原来是母亲的声音。听了这个故事我们心里是什么滋味?母亲很平凡,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牺牲自己,孩子伤害母亲,母亲都能原谅,都能包容,因为孩子是母亲的一切,是母亲的根,母亲的命!我们不禁感慨,母爱真得太伟大了!如果我们为人师者,都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一些心理甚至生理,或者行为有异常的孩子,那将是这些孩子们人生的大幸!在这个真实的案例中,木娟子老师做到了这一点。她能够容忍和宽容这个孩子的所作所为,并且想尽一切办法寻找根源,想帮助或纠正这个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尽管她做得很辛苦,但她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可是当她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收效甚微时,她发出自己沉重而又无奈的呼喊:“我已经没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奇迹”的发生,我已经找不到回旋的阶梯,我已经找不到方向了。”在此,我想对木老师说:“请您不要气馁!爱,需要持续下去!”[/SIZE]
[SIZE=3]   冰心老人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著名教育家夏丐尊也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有爱才有教育,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沉默的心灵只有爱的春风才能使之苏醒,封闭的心灵只有真情的雨露才会打开。教师唯有怀揣一颗爱心,在幼小的心田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会收获一份金灿灿的果实![/SIZE]
[SIZE=3]   不知道木老师有没有看过《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池塘底教养院一群封冻的心灵只因马修老师的爱而被解冻,孩子们倍受这份爱的关顾,幸福的享受着这迟来的春天般的温暖。[/SIZE]
[SIZE=3]   在池塘底教养院的孩子们很顽劣,顽劣到教师上不了课。为此院长哈桑给予的判词是:“天使的脸庞,魔鬼的心肠”,而与之顽劣的代价是哈桑院长恶狠狠地施行着他的“教育良策”[FACE=Times New Roman]------[/SIZE]“犯规惩罚”,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仇恨……而就在那个陡峭的的初春,马修老师却以一颗博大之怀,宽容之心,爱人之情,感化了一个个顽劣的孩子,教育了一个个被院长认为有“魔鬼的心肠”的孩子。孩子们为了寻求一点快乐,就恶作剧,就搞破坏,其实那是孩子的抗议。就如同案例中的孩子,他也要有自己生存的空间,他也在寻求老师们对自己的关爱。孩子们犹如一颗颗小树,有的小树很幸运,长在肥沃的土地之中,先天丰富,在成长的过程中,营养充足,长成参天大树也不足为奇;而有的小树,不幸出生在瓦砾堆上,先天不足,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自己长的太瘦弱,而争抢不到阳光,而生命总要成长,当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时,他就会呈现出异样的姿态展示自己,提醒人们,他们更需要关爱。[/FACE]
[SIZE=3]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斑斓的梦想,我们不要把孩子的梦想变成孩子对梦想的绝望。要让孩子的星星之火,越燃越旺。这一点马修老师做得特别好。记得当时班级中有一个敌视一切的皮埃尔。这孩子是单亲孩子,母亲管教不了,最后被送到了池塘底教养院。而马修老师的特殊信赖和爱的点拨,让这个孩子燃起了对音乐的崇拜。而随之变化的是:皮埃尔的学习进步了,他懂得了追求,懂得了感恩,最后走进了梦寐的里昂音乐殿堂。老师手里攥的是孩子的希望,不要用爱的名义去折伤孩子追逐梦想的翅膀。如果因为我们管理的失误,或者是语言的伤害,让一个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孩子漠然的绝望,那简直是一种罪过。给孩子一个希望,给他一个目标,让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让他有勇气面对今后的生活。[/SIZE]
[SIZE=3]    “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FACE=Times New Roman] [/SIZE]多一份关爱给我们的孩子,多一份理解给我们的孩子,多一份鼓励给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用一颗师爱的情怀,去温暖那些需要慰藉的心灵;让我们用为师的良知,去点燃孩子即将覆灭的梦想;让我们用一种责任,去履行育人的使命。对孩子的爱,需要持续下去!爱,请持续![/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FACE][/SIZE]
 
5楼
[SIZE=4]          重症还需猛药
   看了木鹃子老师的案例《可是,我找不到方向了》,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一直在追问自己:方向到底在哪里?
   他的父母即将离婚,他是一个没人疼爱的孩子,他只能自己爱自己,通过一些极端的方式展示自己,他一直挑衅滋事,不断地违反纪律,所有的任课老师都讨厌他,所有的老师都巴不得他转学。这样一个孩子,他还相信爱吗?爱的春风能滋润他干涸的心房吗?爱的暖阳能融化这块硬硬坚冰吗?爱真的是万能的吗?
   他善于察言观色,能判断老师是真生气,还是假愤怒,如果老师真的生气了,他会正襟危坐,如果老师是假愤怒,他就会继续胡作非为,公然扰乱课堂。老师对他的一味迁就、容忍,恰恰是对其他孩子的不负责任,毕竟班上不止他一个学生。老师专门留出5分钟让他给全班同学表演,那其他孩子呢?当看客吗?其他的孩子会不会想:他表现那么差,老师却拿他当一个“宝”,我是不是也可以“坏”一点,这样老师就会注意到我了。何况他珍惜这样的机会吗?他不断越界,讲鬼怪故事,讲成人笑话。当老师把她单独叫到办公室时,他就会流泪,但谁又可以保证这泪不是为了避免老师的批评,而洒下的“鳄鱼的眼泪”呢?虽然他还是一个小学生,已经是根“老油条”,毒已经侵蚀了他的五脏六腑。对于这个一个中毒很深的孩子,我认为重症还需猛药医。
   据说中药治病有一招叫“以毒攻毒”,对于某些恶性疾病,医生会在病人的药方里加上一味猛药—— “砒霜”,病人服用了剧毒的砒霜之后不但没死,反而奇迹般的康复了。
   教育讲究温情,讲究爱,难道医生给病人下砒霜就不是一种爱吗?治疗讲究对症下药,不要因为砒霜有剧毒,而胖大海没有毒,就一味给病人服用胖大海,那就有可能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期,贻误了病人的病情。
   对于这样一个不相信爱,或者说暂时不相信爱的孩子,给他再多的爱也是没作用的,甚至还会产生副作用,比如:班上其他的孩子可能会跟样学样,被他传染,染上恶习。所以,我认为木鹃子老师也可以尝试给他下一味猛药,暂时冷落他,摔打他,就如地上的一只篮球,你用眼神去捂热它,你狂奔过去抚摸它,你用炽热的语言去安慰它,他能“蹦跶”一下跳起来吗?因为它需要的是“摔打”,摔打得越厉害,它就会弹跳得越高,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摔打”又何尝不是教育温情的一种体现,当然“摔打”时,不能谩骂他,不能动武力,更不要侮辱他的人格,保持教育的底线。[/SIZE]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37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