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点评之永远的痛

楼主
案例点评之永远的痛
[ALIGN=center]永远的痛[/ALIGN][ALIGN=right]
江苏新沂春花小学 夏 斌[/ALIGN]
    在教育的经历中,总有一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偶然翻阅学生的毕业照,目光停留在一个我曾经很“恨”的学生脸上,到现在为止我还为当时的苍白教育感到心痛。
    他永远是我的一个痛,尽管我已经把他送走了,送往高一级的学校深造。可这个痛并没有因为我不再见到他而减轻。相反,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痛!这似乎是我心底的一个伤疤,表面上已经愈合了,可里面却依然在流血。
    他是我去年的一个学生,一个让我爱又让我“恨”的学生,一个让我束手无策的学生。记得暑假开学的第一天,我早早来到新班级,没想到,竟然有比我来得还早的人!他正满头大汗地在排桌椅,见到我,立即大声地喊:“新老师好!”“你好!你叫什么名字?”“我是×××,早来一会打扫教室。”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我在心中默默地记住了他。整整一个上午,我就没有见到他闲着:一会儿拖地,一会儿擦玻璃,一会儿领新书。反正是哪儿脏,哪儿有他,哪儿累哪儿有他。真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我望着有些帅气、有点聪颖的他,心中不由地慨叹。终于一切就绪,多亏他的帮忙!我暗暗地舒了一口气。“请同学们把 假期作业交上来。”“老师,我忘记带了!”有几个学生说,其中也包括“优秀”的他。“是吗,那么明天别忘了。”我宽容地说。第二天,另外几个学生很快交来了作业。可那个勤劳的他却不见动静。还没等到我问,他又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又忘了!下午一定交!”就这样,他拖过了上午到下午,我也相信了他一次又一次。不仅如此,开学刚刚第三天,他的家庭作业又“忘”在家里了!当我想再一次相信他的时候,他的同桌说话了:“老师,他的家庭作业一定没有做,原来他也经常这样骗老师!”“什么?”我十分诧异地问到。“是的,他一直这样!”五十多个孩子七嘴八舌的嘈杂声让我难以置信,这就是几天来一直装在我心中的优秀学生?刹那间我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转过脸,我用一种犀利的目光盯着他,内心多么希望他给我一个否定的答案。可他竟然心虚地低下了头。千年冰山在我面前轰然倒塌,我一时茫然失措,我不知道,也不甘心这就是我相信他的结果。“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吗?”我在做最后的挣扎。“没有,我没做。”终于,他嗫嚅道。
    我强压住心头的怒火,回到办公室,开始了全面的调查。前任的几位老师、父母、同学、左邻右舍的孩子,对他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上有两个姐姐,在这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他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一、二年级时,他有过父亲、姐姐代写作业的记录。老师多次与之交流,才勉强说服他的父母。到了三、四年级,他是说什么也不愿做作业,老师留了多次也没有效果。而且父母也不支持,总说“树大了自直”之类的话,老师也没有办法。五年级了,当父母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已经“不直”时,晚了!溺爱的恶果已经形成。打、骂、包括妈妈的眼泪都是刚开始有作用。如今,不仅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反到让他学会了 “一身的本领”:撒谎是面不改色心不跳,还具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刀枪不入。”他妈妈这样评价。
    都六年级了,怎么将就也就一年了,我也放弃?可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他汗流满面干活的样子,说什么也舍不得就这样放手。于是,我首先和他的父母达成共识,让他的父母全力支持,接着按照自己的计划实施:首先是找他谈话,给他讲学习、做人的道理;其次是开小灶,尽量地给他补课;第三是适当减少他的作业量,并且要求他放学后在我的身边完成;第四是只要他完成了作业,我不仅在班级口头表扬,还在评比表中加上他梦寐以求的小红旗。就这样坚持了十多天,他提出要求:“老师,我想回家做作业,我一定能够完成!”本来这就是我的计划之一,我想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制,再让他独立完成,只是我预期的时间要长一些。于是我答应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果然交来了作业,我不禁暗暗窃喜。第三、四天他也交来了作业,却是采取了做头做尾少中间的方法。尽管在我面前信誓旦旦,第五天他却一点作业也没有做,而且扬言:做作业太累,红旗有什么用?我才不要呢?再次谈话,他依旧采取表面一套,放学就跑的策略。我不愿就此放手,打电话请父母监督作业,他们却说孩子做作业确实太累,也不想留在学校完成。我也有些心灰意冷,有时看着完成一点,稍不留神又跑了。不知不觉中,半个学期过去,期中考试他的成绩不是很好,可与以前相比,进步还是很大,我又大力地表扬了他,还奖励他一个漂亮的本子。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快乐极了。刚表扬的两三天作业做得非常好,我却有些纳闷:他的字怎么变化得这么大呀,漂亮多了!故技重演,请父亲或姐姐代笔?联系家长却说没有。而且亲眼看到他忙忙碌碌地做作业,只是没有注意到字写得怎样。而且父亲也自嘲地说:“他的作业我已经不会写了!”这是怎么回事?尽管纳闷,我还是尽量地往好处想,相信作业是他自己改好的表现。日子在匆匆忙忙中流逝。一天,我在路上遇见了他的妈妈,聊起孩子的学习,她无意中说起,孩子最近学习可努力了,每天上学都走得很早,而且经常买本子和笔。“走得很早?”他家里离学校也就两三分钟的路程,如果走得早,他为什么昨天还迟到了呢?
    我心中咯噔一下:糟糕!他交坏朋友了!去上网了!转念一想。不对,网吧没有那么早开门呀。那么,他去了哪里?我不由得担心起来,却又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已经具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也不能够直接问他。我就把他叫到身边,从表扬他的作业进步说起,再到继续努力之类的鼓励话,然后单刀直入:“昨天早上在学校门口干什么?”他一愣,随即嗫嚅道:“和×××在一起。”我心一沉,“和他一起干什么?”语气颇为严厉。也许是心虚,也许是觉得我已经知道了他的秘密,他支支吾吾地说出了令我目瞪口呆的事实:“我给他钱,让他替我做作业。”天哪!我忽然感觉到我教育的失败,败得一塌糊涂!那一刻,我的心中浮现出许许多多的“咒”语:朽木不可雕也、瞎子放牛随它去、无可救药……我在桌下暗暗地攥紧了拳头,恨得牙根痒痒的。最终理智没有让我把这些话冲口而出,只是一声叹息:“唉!你错了,大错特错了!以后可不要这样啊!”我摇摇头,摆着手让他走了。此时此刻,我的语言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又是那么的心灰意冷,我败在了一个毛头小子手上,很惨。
     一切还在继续。他还是老样子,作业不是花钱请人做,就是打折做,或者一个不做。
1楼
征稿时间自即日起,到6月27日。
2楼
     [SIZE=4][/SIZE][SIZE=3][FACE=楷体_GB2312]看了这篇案例之后,我觉得夏老师笔下的主人公又是一个家庭教育的“牺牲品”。从文章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因为主人公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他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更令不可思议的是,他还有过父亲和姐姐代写作业的记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长久的溺爱使得他难以顺利地成长。那么对于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就无可救药了呢?我认为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主人公还只是六年级的孩子,应该说可塑性还是很大的,关键还是需要家校联合,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达到最终转变孩子的目的。虽然通过夏老师的努力,主人公有所转变,但最终因为主人公的一次出钱让人代写作业而让夏老师失去了教育他的信心。在我看来,我认为夏老师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和自己过意不去,因为教育问题学生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允许学生不断犯错的过程,关键还是我们需要有一颗教育学生的耐心,因为我们教育孩子并不像医生给病人治病那样,只要药到就会病除。在这里,[COLOR=#3809f7]我想对夏老师教育孩子提几点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一是教育孩子一定要有耐心,要允许学生重复犯错,千万不要丧失教育好孩子的信心,这一点相当重要;二是自己要经常与其家长联系,跟家长提出教育孩子的合理化建议;三是学会赏识孩子,文中的主人公不是有很多优点吗,或许深度挖掘学生的优点,培养其兴趣,说不定孩子会慢慢转变。[/SIZE]我深信,孩子虽然难管教,但我们教师只要不抛弃不放弃,办法一定会比困难多,孩子也一定会慢慢变好的。[/FACE]
[FACE=楷体_GB2312][/FACE]
[/COLOR][FACE=楷体_GB2312][SIZE=3]    (湖北省黄梅县蔡山二中 付义六 435506)[/FACE]
[/SIZE]
3楼
与其转变学困生,不如转换思路
[ALIGN=center][SIZE=4]与其转变学困生,不如转换思路[/SIZE][/ALIGN][ALIGN=center][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河北饶阳中学[FACE=Times New Roman]   [/FACE]王杰英[FACE=Times New Roman]   053900[/FACE][/FACE][/ALIGN]
[SIZE=3]   读了夏老师的案例,引发我的共鸣,十多年的班级管理中,这样的学生我也遇到了很多,愿撷取一二共同探讨。[/SIZE]
[SIZE=3]   郑立平老师说:补丁可以绣成一朵花,要辩证看待学生的缺点。天才往往曾经是丑小鸭。许多孩子身上的所谓缺点,其实并不是缺点,而是特点,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世界神奇、精彩的根源,更可以转化成孩子的优点,成为孩子走向成功的支点。就像案例中的孩子,他懂事、聪颖、帅气、且有时表现很优秀,但就是一个这样的孩子,却不愿写作业,甚至请父亲、姐姐帮他做,最后花钱请别人帮忙,这其实就是孩子的特点,并不是缺点。夏老师,对他付出了很多,想尽办法想转变他,结果却败在他的手上,感觉到教育的苍白无力,直到多年后,心仍在滴血……可以理解夏老师对于教育学困生的心情,但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是否应该转换一下思路,另辟蹊径呢?说不定会柳暗花明。[/SIZE]
[SIZE=3]   [B]第一,宽容比苛严更重要。[/B][/SIZE]
[SIZE=3]   刚工作带班,班里有个调皮不爱学习、不交作业的孩子,经常打架,甚至在高三时,还因为嫌学校食堂做的饭不好,带人把食堂的玻璃全砸了,但他讲义气,人缘好,有正义感,。我的确也下了工夫去转变他,推心置腹地谈心,交朋友,他也知道我是为他好,可他就跟我说:“老师,您别在我这儿费劲了,您还非让我考上大学呀,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您就省省心,让我当一片绿叶得了。”后来,我开展《放飞理想》班会,我看他写的理想是当一名人民警察,我就发动全班同学鼓励支持他。最后他也不负众望,以不是很占优势的分数被山西警校录取,如今已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有时我们所说的学困生,也许换个角度看,不见得在其它方面不行。教育家不是说,差生其实是放错了位置的财富嘛,一旦把他们放到合适的领域,他们的才能就会显示出来。如果当时我要处处转变他,处处和他过不去,我想他可能很难体会到上学的快乐,他的中学时代可能就是黯淡的。他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对同学对老师有感情。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宽容比苛严更重要。[/SIZE]
[SIZE=3]  [B] 第二,心理健康比功利更重要。[/B][/SIZE]
[SIZE=3]   何倩,是个聪明活泼的女孩,对班里的事情热心负责,可由于基础不好,作业经常不交。尤其是数学,根本交不上。可是在班里竞选生活委员时,竟以高票当选。过去我总强调,班干部必须首先要学习好,否则没有威信,可是现在我转变了思路,只要一个人愿为班级服务,同学们认可,即使学习不好,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人的价值是多方面的,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人生的一大需要,任何人都有这个权利。现在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为升学服务,她们有时上课如同听天书一样,如果我们非要让她交作业,让她学好数理化,孩子会没有活路,有可能出现走向极端,如案例中的孩子,最后花钱请别人代写作业。其实有时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重要。[/SIZE]
[SIZE=3]   [B]第三,尊重差异比强调共性更重要。[/B][/SIZE]
[SIZE=3]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各有自己的特点,这些学生可能不是做学问的料,但他们将来可能会在其它方面做得好。就像案例中的这个孩子,虽然老师也采取了很多办法,但收效甚微。我们没有必要让牛像马一样奔跑,各有各的路,与其是转变学困生,不如转换我们的思路,对学生多一分理解。重要的是要尊重差异,因势利导。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告诉我们:“当教师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要理解尊重学生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从本质上做到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差异这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所在。传统教育强调共性,忽视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无视学生差异的存在,强调平均发展,把全面发展片面地理解为“全优”发展;二是不尊重学生的差异,只强调学习成绩,使他们在集体生活中一直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中,“不能抬起头来走路”,以致丧失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甚至使其人格扭曲。现代教育尊重人的主体性,弘扬人的主体性,其要旨之一就是要尊重差异,发展个性。尊重差异才是真正尊重学生。[/SIZE]
[SIZE=3]  [B] 第四,用发展的观点比静止看待学生更重要。[/B][/SIZE]
[SIZE=3]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本质中有一种发展的趋势,还有一种倒退、害怕发展、不能自我实现的反趋势,如果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以及自我实现的强烈需求,人的才能将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是人的一种本质的趋势,但是在现实中我们有许多班主任看不到这种发展的趋势。他们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尤其是看待那些所谓的“差生”,用近期的行为表现作为将来行为的预言,没有看到学生身上表现出的差异处在发展中,没有认识到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身心发展总要经历一个共同的发展阶段,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这种静止的观点是对发展的束缚,特别对那些“差生”来说,在班主任异样的眼光中,将永无翻身之日。调皮的达尔文后来成为进化论的开创者,愚钝的爱迪生后来成为大发明家……无数生动的事实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转换思维方式,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们的成长。[/SIZE]
[SIZE=3]   “十个指头有长短,出水芙蓉有高低。”学困生也是有思想、有自尊、有主见、相对独立的人,也渴望受人尊重,被人理解,被人关心,渴望能融入集体之中。如果我们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温暖,他们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乐于接受教育。为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转换思路和观念,多宽容,多理解这些学生;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尽力维护孩子健全的人格;尊重差异,尊重个性,想方设法去满足他们的正当需要,触动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对人生的信心;更要善于用发展而不是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学生,争取让每个孩子都成人成材。[/SIZE]
 
4楼
[SIZE=3]夏老师:
您好!我是河南的小学教师靳增果,首先感谢您加我为Q好友,也感谢班主任之友的宋瑞锋老师给我们牵线搭桥,使我们有了进一步交流的机会。对给您的打扰,表示歉意。
读了您写的案例《永远的痛》,感觉您写得非常好,很有真实感,没有丝毫的造作和夸张。文中您写道:“首先是找他谈话,给他讲学习、做人的道理;其次是开小灶,尽量地给他补课;第三是适当减少他的作业量,并且要求他放学后在我的身边完成;第四是只要他完成了作业,我不仅在班级口头表扬,还在评比表中加上他梦寐以求的小红旗。就这样坚持了十多天……”读了这些,知道夏老师是一个非常敬业而且很有教育智慧的老师。您为这名学生开了一副全面治疗的药方,而且坚持服用十多天。如果您面对的是一般的问题学生,一定会有非常好的教育效果,甚至能够彻底改变他不做作业的坏习惯。但是夏老师偏偏遇到了一名顽固不化的重症学生。夏老师不能够因为这名学生没有转变而内疚,夏老师不必心痛,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夏老师已经想了不少办法,费了不少心血,您已经尽力了,可是学生没有能够改变,这不能够怪你,只能我国教育水平的落后。其实对于这样特殊的学生,应当由特殊的老师或者特殊的机构来教育,或者我们班主任应该得到专家的相应的智力支持。可是,这些都没有。我们老师也不是神仙,我们也不是只教一个学生。我们做班主任的要兼顾班级里那么多的学生,不应该在某些特别的学生身上花费太多精力和时间,否则,对其他同学也是不公平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哪方面出了问题,都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案例中的学生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失败的家庭教育。从小溺爱,家长还有“树大自直”的不科学的观念,家长轻视了教育的作用。后来,发现问题严重,家长有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急了就打骂哭,这样与小时候的溺爱形成极大反差,给学生转变带来了更多困难。再后来,家长也没了信心,放弃了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不科学的家庭教育造就了这样一个特殊的问题学生。夏老师之所以心痛,是把家庭教育失败的帐记到了自己的头上,这是不公平的。
但是,在当前条件下,我们不是就放弃对特殊学生的教育了,也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作出努力——就像夏老师那样。面对这样特殊的学生的问题,我们要深入探讨教育方法,这样做对我们的专业成长是非常有价值的。
面对这样特殊的学生,我也很感兴趣,夏老师做了那么多工作,他为什么就不能够转变呢?思考中我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的疑问,请教夏老师:
疑问一:“他们却说孩子做作业确实太累,”是不是写字能力太差,写起来真的费劲?由于娇惯,在一二年级时他没有进行足够的写字训练好?这名学生的写字能力和动手精细操作能力怎样?写字非常潦草吗?写字慢腾腾吗?即使写得很慢也写不好吗?
疑问二:该学生的课堂表现怎样?思维是否很活跃?口头方面如读书和回答问题等方面是否不错?该生是不是让人感觉很聪明。他数学成绩怎样?他不写家庭作业,是单指语文,还是包括数学?还是其他情况?夏老师所留家庭作业,多是不用过多思考而只是重复抄写的作业吗?该生是否有点自大骄傲?不想写自己认为机械重复的没有创新意义的作业,自认为不用写字,自己用眼看看动动脑筋就能够学会了?
疑问三:这个学生在学校的课堂作业完成的怎样?是不是他的家庭环境确实不适合他完成作业?如父母唠叨、埋怨、过度关注、置之不理等因素,造成一种情况:在家里,提起作业他就腻烦。
疑问四:这名学生是否认为上学没有用,认为学习知识没有用处,他是否有不想上学的念头,特别是在作业逼得紧的时候。
 
我专注于班主任专业发展才刚刚两年,对许多问题的认识都是非常模糊的,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夏老师多包涵!
 
祝夏老师工作愉快、身体健康!提前祝夏老师端午节快乐!
                                
                                       河南 靳增果
 
                                       2010年6月8日
[/SIZE]
[SIZE=3][/SIZE]
[COLOR=#0909f7][SIZE=3]靳老师:
    工作好!
    对于学生的教育问题有时候不是教师一腔情愿就能完成的,一二年级的孩子写字较慢,这是由于他们刚刚接触到写字情况,难看也是正常的,但是到了中高年级再如此就是一种问题。学生的家庭作业整体上看来是女生好于男生,关于机械性作业,可以说每个教师都做过,而且不止一次做过。对于那些连几个词语都不能保证默写正确的学生,你又有何法?比如有一次我布置学生晚上把新学习的7个词语会默写就行,第二天上黑板默写。叫4个人上来,没有一个全对的,再检查他们的家庭作业,是只写了一遍,之余会不会另当别论。
     关于文中提到的那个学生,记忆开始模糊起来,但其课堂上的表现是对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事情没兴趣。整体的感觉是,如果家长都不能将孩子的一些习惯改正的话,教师有时也是出力不讨好的(极个别)。当然,每个教师都想让自己的学生出色,就像一个国家一样,也想着全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无忧,但还是有做不到的地方,于是出现了极端现象。学生也是如此,不管你如何手把手教他,可一到他自己独立写就又变样了。唉,难啊,有时觉得教师的心胸太窄了,装不下学生的错,发现有一点小错就想及时的促其改正,就如眼睛里容不下沙子一样,但无奈树欲静而风不止,眼睛里还不时闯进沙子或小虫,让你猝不及防。
   教育,有时候感觉真的很脆弱,回想起自己的小时候,那才叫风吹雨打,现在的孩子娇嫩的连一句大话都不敢说,说了就生气闹情绪。一句话,教师这碗饭也不好吃!
    先说这些,祝你端午快乐!
                 江苏    夏斌    
                        6.10[/SIZE][/COLOR]
5楼
不知道以后是否有什么转折?很期待作者能站出来给我们一个答案。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17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