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点评之“最后一招”

楼主
案例点评之“最后一招”
[ALIGN=left][SIZE=3]                                     最后一招[/SIZE][/ALIGN][SIZE=3][ALIGN=left]
[SIZE=3]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航埠小学    赖建平[/SIZE][/ALIGN][ALIGN=left][SIZE=3][/SIZE]
    [/SIZE][SIZE=3]面对这班学生,我常常想:这是我的最后一招了,真的。
    坐在教室第一排的是“四大天王”:论年龄,小郑是“天王”中的“大哥大”,在课堂上他总有讲不完的话,只要你稍稍留心,就能听到第一排靠窗的座位上传来低沉而又震撼的声音,宛若一只低音炮在不停轰鸣;小周,别号“有才”,智商甚高而情商甚低,是以聪明才智全用于与读书毫不相干之处,令我扼腕叹息;小严,绝顶之游戏高手,夜半趁大人熟睡之时溜到网吧内玩个通宵,是他的家常便饭,有时一整天把下巴搁在课桌上,眯着眼睛补觉,如同老僧入定,使人不得不肃然起敬;小朱,以糊涂浑噩名贯“天王”之首,曾有学生作文时,将同班同学比作“小轿车”,我举例:比如小朱同学开着“小轿车”……话音未落,但见小朱大惊失色,连声辩解:老师,我没有开车!大概是怕因无证驾驶,招来交警。
    位居左边后门处的小叶,虽长得牛高马大,上课之时时常旁若无人,朗声大笑,声震屋宇,颇似佛门之“狮子吼”神功,然因修行尚浅,未能名列“天王”;中间后排的小蓝,整日笑眯眯的,一学年来只与我说过一句话,三个字——赖老师(其时我已经受宠欲惊),然因其从不调皮捣蛋,是以也不能加入“天王”行列;至于很少主动做作业的小王、小张等同学,因为内力根本无法与“四大天王”匹敌,所以也就不值一提。
    真的,面对这班学生,我常常想:这是我的最后一招了!
    为了吸引他们做作业,我专门印制了“超级喜报”,凡作业品质优良者,即颁发一张。“超级喜报”之所以“超级”,是因为在学期结束时,每一张都可以按0.1分计入考试总分。
为了鼓励他们背书,我以读书俱乐部的印章为奖励,每背一课书,就盖一个大印,鲜红的印章,古朴的篆文,对学子们还是颇具吸引力的。同“超级喜报”一样,每积累一枚印记,学期结束也可加0.1分,上不封顶。
    以上两招是常规的招数,日子长久学生难免审美疲劳。为避免这种状况产生,我还发明了若干特殊招数。
    其一,报喜电话。只要有学生学业出色,或者获得明显进步,我就掏出手机,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他的家长打电话,告诉家长:你的孩子在学校表现突出!恭喜你养了一个好孩子!然后家长就会在电话里听到暴风雨一般的掌声。这掌声自然也鼓得受表扬的学生激动不已。
    其二,特殊评语。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上“妙哉”,“你比老师小时候还厉害”,“准备好,长大当个作家”,“某某同学,有心人是也”等等学生看起来很另类的话语,他们就视若珍宝,大受鼓舞。
    其三,奇特礼物。我曾经奖给两位日记优秀的学生一只万花筒——每人限看十秒钟!两位“作家”在同学的读秒声中,透过万花筒观察世间万象,不亦乐乎!也曾因全班作文超棒,奖给他们一个故事,只不过这个故事讲了将近一个学期,才于前不久刚刚讲完,着实吊了一把他们的胃口。
其四,优质书刊。我把女儿的书籍和杂志作为奖品,奖励给表现优异的学生阅读,自然也惹得其他学生眼红耳热,然后咬牙默默努力。
    ……
    我还时常别出心裁地推出针对某一事或某一人的激励措施。比如为了刺激学生单元小测试的考前复习,我在考试前一天就把试卷发给他们“偷看”,第二天的考试成绩自然皆大欢喜。又有一次考试,我让同桌你帮我做不会的题目,我帮你做不会的试题,分数取二人平均值,他们大受刺激,合作愉快。又如听写,有时我会故意法外开恩,大声宣布:允许你们准备三分钟,于是众学生纷纷埋头苦记,三分钟之效果恐怕得胜过三十分钟。比如,我曾经授予小郑同学一项特权——他上语文课时,只要认真阅读赖老师借给他的课外书,就无需听课。听课对他来说毫无所获,看他喜爱的课外书,多少总有裨益。孩子们啊,你们不知道,老师施展浑身解数,只是希望你们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不是要你们考卷上的分数。
    可是我苦心经营的这一切,对于“四大天王”,以及众多有“天王”潜质的学生来说,只是偶见成效,多数时候他们“涛声依旧”。
    面对这班学生,我常常想:这是我的最后一招了,真的!
    我常常在心里问自己:明天,你还有什么好招,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呢?
    我不责怪他们。他们的一些不良积习由来已久,正常的授课对于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上课和折磨对他们来说,几乎等同于同义词。
    有时,我感觉自己就要崩溃了,于是马上联想到在我的语文课上,“四大天王”以及潜在的“天王巨星”们无奈枯坐,如听天书,恐怕也有行将崩溃的感觉,又顿觉同病相怜。
    我深知:教育不是立竿见影的事儿。因此不管这些招数是否有效,只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遥想起小学时代教语文课的赖老师,并没有因为他们当时的年少无知而放弃他们,而是“不问收获,但问耕耘”,一直在默默努力,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明天,我还会有最后一招吗?[/SIZE][/ALIGN][ALIGN=left][SIZE=3][/SIZE] [/ALIGN]
1楼
最后一招应该是“真爱先行”
[B][SIZE=4]               最后一招应该是“真爱先行”[/SIZE][/B]
[SIZE=4][/SIZE][ALIGN=left][SIZE=4]     每一个问题学生,都有他的问题所在,但各有各的不同,正如案例《最后一招》中描述的问题生一样:小郑是“天王”中的“大哥大”,在课堂上他总有讲不完的话,只要你稍稍留心,就能听到第一排靠窗的座位上传来低沉而又震撼的声音,宛若一只低音炮在不停轰鸣;小周,别号“有才”,智商甚高而情商甚低……”,[/SIZE][/ALIGN][ALIGN=left][SIZE=4]  [/SIZE][SIZE=4]   为了这部分学生,赖老师绞尽了脑汁,想了尽办法,真的可算是苦心经营了,诸如使用报喜电话,运用特殊评语,奖励特殊礼物,提前“偷看试卷”…… 但结果却是事与愿违、不尽如意,对于“四大天王”,以及众多有“天王”潜质的学生来说,只是偶见成效,多数时候他们“涛声依旧”,以至发出了“明天,我还会有最后一招吗?”的慨叹。[/SIZE][/ALIGN][ALIGN=left][SIZE=4]    做过多年班主任老师的我,很能真切地感受赖老师的无助和困惑,因为哪个班级内能没有几个让我们头疼的“问题学生”呢?但面对这些问题学生的态度,我有以下想法想与赖老师商榷。[/SIZE][/ALIGN][ALIGN=left][SIZE=4]    一、座位。纵观几个问题生的座位,坐在教室第一排的是“四大天王”;位居左边后门处是小叶;中间后排的是小蓝……其实让他们坐的位置,就等于给这类学生贴上了标签。而小学生由于”人我效应”的特点,也会因为这些缺点的标签而把自己定位于那一类人。[/SIZE][/ALIGN][ALIGN=left][SIZE=4]    二、问题生的描述。[/SIZE][/ALIGN][ALIGN=left][SIZE=4]在对问题生的描述中,赖老师用生花妙笔,把问题生的样子描述了出来,但从文章中的谴词造句中,不难看出讥讽、无奈的多,欣赏的少。[/SIZE][/ALIGN][ALIGN=left][SIZE=4]    三、和学生的勾通。[/SIZE][/ALIGN][ALIGN=left][SIZE=4]    中间后排的小蓝,整日笑眯眯的,一学年来只与我说过一句话,三个字——赖老师(其时我已经受宠欲惊),然因其从不调皮捣蛋,是以也不能加入“天王”行列。一学年学生只和老师说过三个字,真的很让人害怕,虽然学生没有主动和老师交流过,老师为何不主动去和该生进行交流呢。[/SIZE][/ALIGN][ALIGN=left][SIZE=4]   四、耐心问题。[/SIZE][/ALIGN][ALIGN=left][SIZE=4]   “真的,面对这班学生,我常常想:这是我的最后一招了!”这些想法在案例中出现了多处,我认为,这些想法只有在实在没有办法,想要放弃的时候才会出现,虽然作为老师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如果一味出现想要放弃的想法,后果是相当的可怕。[/SIZE][/ALIGN]
[SIZE=4]   的确,在班级的这块苗圃里,总会有灿烂绽放的鲜花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但同时也总会有些许花朵需园丁给予更多的呵护和关爱,面对总是出现问题的问题生,“真爱先行”,是我给赖老师支的一招。[/SIZE]
[SIZE=4]    一、要让学生感受到爱。[/SIZE]
[SIZE=4]   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我们想了许多许多的办法,电话报喜,试卷加分等,我们认为我们对学生付出了一片爱心,我们给他们的东西都是为他们好,可往往是事与愿违,效果并不明显。我们觉得受伤,觉得学生不懂事,觉得我们的爱付之东流,其实很多时候学生抗拒的不是我们给他们的内容,而是我们给他的方法或方式。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痕。我们是否可以淡化教育的痕迹,“忽视”他们,不要让特别的“优待”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在做工作时,一定要用最适合学生的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真心的爱。[/SIZE][ALIGN=left][SIZE=4]    二、做好长期施爱的准备。[/SIZE][/ALIGN][ALIGN=left][SIZE=4]   赖老师应该继续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毕竟这些问题生的不良品质、积习的形成经历了较长时间,而培养一种新的品质,形成某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也要经过长期、反复的教育与培养,不可能只靠老师一、两次说教,他本人的几句誓言,就能把那根深蒂固的顽疾克服掉。出现反复是正常现象,要给问题生时间,给足耐心,不要因“旧病”复发就灰心,就认为他们“本性难移”、“朽木不可雕”,失去转化他的信心。[/SIZE][/ALIGN][ALIGN=left][SIZE=4]    三、用爱找回自信与自尊。[/SIZE][/ALIGN][ALIGN=left][SIZE=4]   常言道“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之以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与教学的关系。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倾注真诚的师爱,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孕育情感的氛围中取得进步,体验收获。[/SIZE][/ALIGN][ALIGN=left][SIZE=4]    课上,可以拣些易于回答的问题提问他们,让他们也有成功的快乐;下课,可以叫他们帮自己拿书本,搬椅子,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喜欢;大课间,可以让他们检查各小组的活动情况,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家长面前,想方设法只夸好的不说差的,让他们觉得自己真的变了……同学们看到老师特别重用他们,也会对他们刮目相看的,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样有了老师的赏识,有了同学的亲近,相信他们也会找到自信与自尊。 [/SIZE][/ALIGN][ALIGN=left][SIZE=4]    四、继续做好爱的勾通与交流。[/SIZE][/ALIGN]
[SIZE=4]     针对孩子的个性,找准时机,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比如把自己买的科学童话借给他们,给他们聊天写小纸条、聊QQ、写信等。问问学生喜欢哪些明星,喜欢什么小动物,喜欢唱什么歌,喜欢玩什么玩具或游泳啊等等。当孩子愿意与老师交流的时候,老师就有机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一旦进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前的种种疑惑都可以得到答案,然后再慢慢地告诉孩子如何做才能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这样学生和老师就会像磨合过的汽车,之间的沟通会越来越顺畅。[/SIZE]
[SIZE=4]   班主任的神圣天职,就是在别人对问题学生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时候,仍然能满怀信心和希望,善于发现学生自己都未曾发现的才能,给予引导、肯定和扶植,给予学生信心,赏识学生,相信赖老师和所有为人师者都会以自己无私的师爱,为孩子们点燃心中的希望。(河南安阳特殊教育学校 王维)[/SIZE][ALIGN=left][SIZE=4][/SIZE][/ALIGN]
[SIZE=4][/SIZE]
2楼
你写的真的不错,很多的点子很妙,我也有同感。对于四大天王,我们可以尽力而为之,不谈学习,好的表现也可以了,心态高于一切。
3楼
[SIZE=4]              [COLOR=#0000ff]带着平常心使用“招数”[/SIZE][/COLOR]
[SIZE=4][/SIZE]
[SIZE=4]  读了赖老师的“最后一招”,我很感动,因为赖老师为了转化“四大天王”想出了许多新奇的招数,虽然在文章的最后赖老师都没能把“四大天王”真正转变过来,但我觉得赖老师已经尽力了。尤其是赖老师的最后一问,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明天,我还会有最后一招吗?”。
  作为教师,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学生有了问题我们就得解决。然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有这样一种错误的想法:只要我认真耐心教育过的学生就一定会变好!然而问题生的教育哪有那么简单。如果通过我们的“招数”,问题学生就轻易转变了,那又哪来的研究教育问题的专家。我们教师大多还谈不上是研究问题学生的专家,即使是专家,我们也不一定能够保证问题生在他们手上可以百分百转化成功。所以,在教育问题生时,我们应该怀着一颗平常心,尽量为转化问题生多想一些“招数”,我们一定不要异想天开,觉得今天我的“招数”使用了,明天你就得发挥作用,其实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行的。教育问题生,我们当然需要好的不断变化的“招数”,但也许在教育问题学生身上我们更需要的还是一颗平常的心。
  正如赖老师最后所说的那样:教育不是立竿见影的事儿。说明赖老师已经能够正确看待“四大天王”的问题了。所以,带着平常心使用“招数”,也许我们会快乐很多。[/SIZE]
4楼
我们还有很多“最后一招”
[SIZE=3]                          我们还有很多“[/SIZE][FACE=楷体_GB2312 ][COLOR=#1a1ae6][SIZE=5]最后一招”[/FACE][/COLOR][/SIZE]
[SIZE=3]                           ——评《最后一招》
     在隔壁班,有个叫符晨德的孩子,父亲离异后再娶,他有两个妈妈,一个妈妈是亲妈,每隔一段时间就来看他一次,到他去疯玩,给他灌输了很多憎恨爸爸和后妈的思想,然后留下很多的零花钱给他只是暂时有后妈保管,但任由他花费,后妈虽然也想严加管教他,无奈碍于身份,也不敢怎么严厉,后妈还有个女儿,所以也没有很多精力管教。他爸爸只是靠体罚,体罚过后却没有任何教育,爷爷奶奶宠着他,任由他胡来,于是乎这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一天到晚闯祸,随便拿别人的本子,借背人的东西从不还,随便招惹别人,生起气来会对别人动武,闯祸后倒打一耙,总为自己找借口,把责任推到了别人头上,他爸爸只会靠体罚,原来他只害怕爸爸打,但有一次爸爸要打他,结果他留了一张纸条要离家出走,结果还得一家人害怕,到处找。以后他爸爸一说要教训他,他便扬言说永远离开这个家。
   记得有一次,班级在做操,他倒好,睡在地上,老师叫他起来他不理睬,当时他穿的是短袖,于是老师就拉他的胳膊让他起来结果耍起无赖来,说老师打他,疯狂地在地上滚来滚去,弄得做老师的非常没有面子。老师是软的来过,硬得也来过,但这孩子还是大错不断,小过错频繁,老师叹曰:“我是没有办法了!”他爸爸说这个孩子只有打才能奏效,老师不认同,一是不合法,而是没有用。
    又一次,他因为挑衅别人,别人不服气,结果把别人咬得一个手表大的牙印,还流血了。老师好好地跟他讲道理,没有严厉责骂他,还劝家长不能打孩子出气,结果第二天,他带来了四条香蕉感谢老师。刚好他背书过关,老师在他的额头贴了一个红花,他兴奋了很久,安静了半堂课。又有一次,这个孩子不知道怎么惹了三年级的大哥哥,结果别人盯上了,准备要教训他,值日老师先隔开他,让他留在一个地方,结果他觉得老师找他麻烦,发脾气说不回家了。值日老师劝服了三年级的学生,他下午便送给了值日老师几个糖果 。
    他现在也一直小错不断,大错也常犯,老师不知道他下一刻会弄一些什么祸事给老师处理,怎么样才能消停一会儿,就像文中的赖老师说的“可是我苦心经营的这一切,对于“四大天王”,以及众多有“天王”潜质的学生来说,只是偶见成效,多数时候他们“涛声依旧”一样,他还曾向我请教,我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凑效,只是说能用的办法都试试,只要是不伤害他身心的方法。现在老师依然不断的尝试着各种各样的方法。他也依然调皮闯祸,依然会走出教室,依然对老师的管理满不在乎,但比以前刚接触的时候要仗义,懂得老师的用心良苦,我想这就是一点点进步。
    读过《驯马师的“为师之道”》里的一句话:“你的马变好了,只是因为我变聪明了,它是个真正的挑战,几乎让我黔驴技穷,不过这恰恰考验了我能否不断做出调整。我喜欢这样的挑战。”
    我经常也问我自己,我的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也曾非常着急,想了非常多的方法,但往往不是马上凑效,有时候会倒退,以至于觉得这是最后一招了,欲放弃!但后来我明白了顺马师的驯马之道,从孩子的需要出发,我们不能强迫孩子做什么,要想改变孩子,最好的办法是不断调整自己的办法,在和学生的相处过程中,允许学生的倒退,或者原地踏步,只要我们一心为这孩子着想,顺应孩子的心理需要,设法将奖励留在孩子记忆的最深处。他会明白苦心,不会大踏步后退的。
    我想隔壁班的老师和文章中的赖老师会有一个好的结局。因为我觉得不后退已经是进步了。调整心态,不断有更多的“最后一招”,这就是我们需要做的。[/SIZE]
5楼
还请各位老师再接再厉,针对赖老师的案例支招,结合您自己的教育体会,发表您的真知灼见!!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