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版12年第3期《他该不该坚持拾垃圾?》案例评析!

楼主
小学版12年第3期《他该不该坚持拾垃圾?》案例评析!
[P][LINE-HEIGHT=18pt][FACE=宋体][SIZE=12pt]                   [B][/B][/FACE][/SIZE][FACE=宋体][SIZE=12pt][B]他该不该坚持拾垃圾?[/FACE][/SIZE][/B][/LINE-HEIGHT][/P][P][LINE-HEIGHT=18pt][P][P][ALIGN=left][FACE=宋体][SIZE=3]   让我们先看孩子妈妈给班主任的写的一封信[/FACE][/SIZE][/ALIGN][/P][P][/P][/LINE-HEIGHT][P][/P][P][LINE-HEIGHT=18pt][P][P][ALIGN=left][FACE=Times New Roman][SIZE=3][B][FACE=宋体]   黄[/FACE][/B][B][FACE=宋体]老师:[/FACE][/B][/SIZE][/FACE][/ALIGN][/P][P][/P][P][P][ALIGN=left][B][SIZE=3]   [/SIZE][/B][/LINE-HEIGHT][LINE-HEIGHT=18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3][FACE=宋体]……学校所开展一系列以增强提高孩子综合素质、让学生健康成长的德育实践活动我觉得都很好,也非常赞成。最初听到关于宝宝的坚持捡垃圾的环保行为,我为他小小年纪能有这样的责任意识和长期坚持的韧性感到高兴、骄傲,同时,[/FACE]作为母亲,对孩子捡拾垃圾的行为背后隐藏的疾病传染危险感到忧心。H的爷爷奶奶都是医生,我从小在医院中长大,耳濡目染地让我了解到中国大陆卫生疾病控制防御体系的薄弱程度。株洲全区据不完全统计有7000多AIDS和数不胜数的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医疗行业滥用抗生素引起的传染病毒变异、国家疾控部门儿童防疫药品的假冒伪劣等等信息让我不得不担心孩子的行为所带来的风险,所以我不支持也不同意他捡垃圾。[/SIZE][/FACE][/ALIGN][/P][P][/P][/LINE-HEIGHT][P][/P][P][LINE-HEIGHT=18pt][P][P][ALIGN=left][FACE=Times New Roman][SIZE=3][FACE=宋体]     [/FACE]H[FACE=宋体]是个固执的孩子,要让他改变已被他接受认同的观点很难。我曾经多次带他去图书馆查阅书籍、陪孩子看有关环保的动画片等方式让孩子认知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如何保护环境,在保护自身的前提下可以做哪些环保行为,比如“避免使用一次性筷子、刀叉等餐具,尽量使用布袋,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者步行减少尾气排放,不随地吐痰,不燃放烟花炮竹,不浪费纸张,爱护花草”等等。H[/FACE]捡垃圾的环保行为本身是对的,只是因为我们在捡垃圾的过程中存在传染疾病风险机率,所以妈妈不赞成他捡垃圾。我问孩子:“你在捡拾别人的垃圾的同时,自己是否也在制造垃圾呢?可能宝宝你并没有随手乱扔垃圾,但是,环保不仅仅等于扔垃圾。你仔细想想觉得自身行为的点点滴滴是环保的吗?你有没有不环保的行为?”他想了想后摇摇头,我说:“与其去捡别人丢的垃圾,为什么不从自己、自身行为做起呢?比如宝宝能够大口大口吃蔬菜就是最好的环保行为,绿色蔬菜不仅能让我们吸收大量,还有纤维能够疏通我们的肠道,清理我们人体内的垃圾毒素;比如宝宝喜欢画画,画画时候我们可以使用纸的正反两面来节约纸张;比如宝宝看电视听英语磁带的时候适当的关小声音、减小分贝,不影响邻居的生活;比如宝宝可以少喝瓶装饮料,因为塑料制品是不可回收的;比如宝宝怕热喜欢吹空调,但是适量的减少空调使用可以减少空调废气灰尘的排放;比如宝宝洗脸水可以洗脚,洗脚水可以冲厕所,这样节约水资源;比如宝宝可以减少看电视的时间,选择阅读课外书籍,保护视力、减少和辐射、提高写作能力这不是一举三得的环保行为吗?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保护环境需要一个国家一级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全整个社会来倡导环保概念和行为,它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孩子能够做到的、也应该承诺、而且必须做到从小就养成环保的行为习惯、从我做起、从自身的点点滴滴做起,坚持将环保的行为贯穿一身。只有每一个人都能做到,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慢慢变得环保。” ……                                                     [/SIZE][/FACE][/ALIGN][/P][P][/P][/LINE-HEIGHT][P][/P][P][LINE-HEIGHT=18pt][P][P][ALIGN=left][FACE=Times New Roman][SIZE=3][FACE=宋体]                                                [/FACE][FACE=宋体]—— H [/FACE]妈妈[/SIZE][/FACE][/ALIGN][/P][P][/P][/LINE-HEIGHT][P][/P][P][LINE-HEIGHT=18pt][P][P][ALIGN=left][FACE=宋体][SIZE=3]    看了这则对话,第一感觉是这个家长的素质非常高。她对孩子的教育涵盖了医疗卫生知识,环保国策,其探讨领域已经到了非常专业的程度。[/FACE][/SIZE][/ALIGN][/P][P][/P][/LINE-HEIGHT][P][/P][P][LINE-HEIGHT=18pt][P][P][ALIGN=left][FACE=宋体][SIZE=3]昨天早上接车时,我看到H[/FACE],他向我问好的时候,我发现他身旁正好有一个丢弃的塑料袋。于是,我还像往常一样,示意他捡起来,可这次他委屈地说:“我妈妈不让我捡垃圾。”我当时想都没想,以为是家长见识浅陋、小我作祟、误导孩子。就不假思索道:“孩子,你的做法是对的。你妈妈那样引导不对,回家后要跟妈妈好好理论……”[/SIZE][/ALIGN][/P][P][/P][/LINE-HEIGHT][P][/P][P][LINE-HEIGHT=18pt][P][P][ALIGN=left][FACE=宋体][SIZE=3]    今天看了班主任的留言,我才知道妈妈不让孩子捡垃圾的原动因。站在卫生专业、站在孩子健康的角度,妈妈的引导不无道理,这是一位负责任的妈妈。[/FACE][/SIZE][/ALIGN][/P][P][/P][/LINE-HEIGHT][P][/P][P][LINE-HEIGHT=18pt][P][P][ALIGN=left][FACE=宋体][SIZE=3]    但是,教育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是一项很庞杂、很艰难的工程。中国的整体卫生状况确实堪忧,环境所囿,儿子也可能因为拾垃圾而接触病源。何况,妈妈并没有完全否定儿子践行环保的做法,她帮儿子想出许多替代捡垃圾,但仍能维持环保的办法—既呵护环保的美好心灵,又保护了儿子的健康,真是两全齐美。这番专业的讲解、阐释可谓有理有据。但是,这个阳光、执著的二年级男生听得懂这番高深的专业理论吗?我推测,家长一定是高估了这个小男生的认知水平。他的小小的心灵因为妈妈的教导肯定会受到一点点挫伤。[/FACE][/SIZE][/ALIGN][/P][P][/P][/LINE-HEIGHT][P][/P][P][LINE-HEIGHT=18pt][P][P][ALIGN=left][FACE=宋体][SIZE=3]   每天中午,拿着劳动工具清扫班级包干区;每天下车,路过小操场都会主动拾起白色垃圾,这是多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啊! [/FACE]这是多么纯洁的心灵!多可爱的孩子啊!在当今独生子女为主,“骄”、“娇”二气严重,坏毛病多,难以纠正的大环境下,这样的男孩子可谓凤毛麟角,家庭优越的他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实属可贵,理应大加赞赏才是。但是,小男孩子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肯定,表扬,得到只是阻挠。家人的教导让小小的他迷惑了、动摇了。这究不知是他错了,还是我们的教育错了?[/SIZE][/ALIGN][/P][P][/P][/LINE-HEIGHT][P][/P][P][LINE-HEIGHT=18pt][P][P][ALIGN=left][FACE=宋体][SIZE=3]   其实,在这个高度物质的社会,我们从不缺乏知识、从不缺乏技巧性的东西,真正缺乏是就是这种认真负责、坚持到底的品质,这种向善向美的追求。我暗暗想,只要H[/FACE]不是受洁癖一类的心理驱使,无论是我们做老师的、或是做家长的都该顺应孩子向善向美的天性,让他继续捡下去。当然,可以提醒他太脏的东西不要轻易用手接触,尽量与垃圾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可以帮孩子准备口罩或一次性手套这方面的卫生洁具。[/SIZE][/ALIGN][/P][P][/P][/LINE-HEIGHT][P][/P][P][LINE-HEIGHT=18pt][P][P][ALIGN=left][SIZE=3][FACE=宋体]                      丁昌金  [/SIZE]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属学校[B][FACE=宋体][/FACE][/B][/FACE][/ALIGN][/P][P][/P][/LINE-HEIGHT][P][/P][P][LINE-HEIGHT=18pt][P][P][ALIGN=left][FACE=宋体][SIZE=3][/FACE][/SIZE][/ALIGN][/P][P][/P][/LINE-HEIGHT][P][/P]
1楼
各位老师大家好!先预祝新年快乐!对过去一年您们对杂志和这个栏目的支持和鼓励真诚感恩!也希望新的一年,小学版案例评析能够继续有幸得到您的关注和帮助!
2楼
[P][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SIZE][/FACE][/ALIGN][/P][P][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撰写:江苏省靖江市季市镇中心小学  [/SIZE][/FACE]鞠锋[/ALIGN][/P][P][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读完这个案例,我想了很久,我觉得案例中有2[/SIZE][/FACE]个人存在很严重的问题,首当其中的是孩子的妈妈,其次就是丁老师。[/P][P][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那么,妈妈存在哪些问题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第一、        [/SIZE][/FACE][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对孩子溺爱成性。[/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可能很多老师会比较疑惑,这里哪里可以看得出母亲的溺爱呢?说实话,这位妈妈的溺爱是隐性的,客观存在的,容纳于孩子母亲写给班主任的信的每一个字眼里面,尤其是后面的要孩子从自己做起说的一连串的比如句。试问:为什么这位母亲要不允许孩子捡垃圾,根本原因是不是垃圾很脏,要传染?我想根子不是这个,根子就是溺爱,正是这种隐藏的看不见的溺爱才让这位妈妈有了很强烈的想法,就是不准孩子捡垃圾。[/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第二、        [/SIZE][/FACE][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喜欢为溺爱找借口。[/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如果仔细观察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这位母亲是非常聪明的,她首先肯定了学校的德育实践活动,甚至还假装表示对孩子捡垃圾行为的赞同,但事实上是非常反对孩子捡垃圾的。有意思的是,她并非直接的肯定的反对,而是使用举例子的方式用她的事实来论证,与此同时她还引用了某些部门公布的传染病数据来佐证。这种方式让人很容易接受她的观念,案例的丁老师就被这种方式给忽悠了。可见这位妈妈是一位高手,很会找借口的高手。[/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有的朋友可能在嘀咕,这位妈妈那么科学的论证,难道存在错误?其实我想这位妈妈的理论肯定是不错的,但她把这些理论引用到这里确实是存在问题的。试想,我们让孩子捡的垃圾,应该是能够拾捡的,而能够拾捡的垃圾范围就有限了,主要也就是纸片、瓜果、食品袋等等垃圾。而这一类垃圾其实在街上随处可见,如果有传染性,难道我们不用手捡就不会传染了么?答案肯定是否认的,如果具有传染性,那么只要经过了这些垃圾甚至是垃圾周围几百米的人们都会被传染,再刮一点风我想传染的范围就更为广阔了。由此可见,如果要被传染,不是你我不让学生捡垃圾就能杜绝的,除非不让孩子出门,但孩子不出门,家里也制造垃圾,这该怎么办呢?[/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第三、        [/SIZE][/FACE][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喜欢向老师表决心。[/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我们不难发现这位妈妈的聪明之处不仅在于能够为溺爱找借口,还会向老师表决心,以此来更深层次的迷惑老师。这个可以从案例中这位妈妈几百字的比如看得出来,这样的比如使用了排比句,气势磅礴,一不小心就把老师忽悠进去了。我们来仔细看这一连串的比如,认真的读一读,可以很快发现这里面说的很空,好似在很多方面都会让孩子改,但实际情况呢?这些比如句和口号差不多,更多的像是在向老师表决心,而并不是真正的目标或者说是计划。如果是从自己做起的计划的话,那么写的语气肯定不是如此的。[/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第四、        [/SIZE][/FACE][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喜欢干预学校的正确培养计划。[/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这是一位强势的妈妈,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思考学校的计划。我们说如果仅仅是思考应该是提倡,但如果开始干预学校的培养计划的话,无疑是不行的。学校将捡垃圾列为德育活动肯定是进行通盘考虑的,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利的。试问如果每一位家长都如这位家长一样来干预,来不允许孩子执行,那么学校制定的德育活动该怎么执行下来,效果将如何?[/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案例中实际上已经展示了一定的结果,如丁老师要求孩子捡垃圾,孩子竟然不愿意了。如果一次不愿意,势必会次次不愿意,那么德育活动的目标何以达成,效果何以体现。[/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说完妈妈,我们再说一说丁老师存在的一些问题:[/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第一、对于家长过分信赖,不加以分析思考。[/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丁老师一看到孩子的妈妈写给班主任的信,直接就给出了孩子家长非常负责的表扬。这是要不得,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家长好像总是从关心帮助孩子的角度出发其实往往是披着“羊皮的狼“,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加以辨别。另外,丁老师也存在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家长的知识储备高好像家长的素质就非常高,这个观念是要不得,素质与知识文化水平是不成正比的,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高文化水平的家长素质很低,一些低文化水平的家长素质极高。我想丁老师如果深入思考,一定会发现这个孩子的妈妈素质并不高,可以说很低,任何一个高素质的家长都不会干预学校的德育教育,更不会制止孩子的好的行为习惯。[/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第二、对于家长的干预,处理方式不当。[/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我们看到案例中,丁老师遇到了该小孩,地上有垃圾,她示意孩子捡起来,结果孩子却说妈妈不让他捡,由此可见妈妈的干预是非常成功的,前期老师的努力基本已经泡汤。此时此刻,丁老师的处理方式就严重存在问题了,她不假思索的对孩子说他妈妈的引导存在问题,要孩子回去和妈妈好好理论。这种错误,不仅无益于纠正孩子被妈妈改变的理念,也破坏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甚至有可能激化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矛盾。[/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其实,我认为此时的丁老师无须去指责父母什么,更无须去言说什么,只需要弯下腰捡起那些垃圾,给孩子做一个榜样,自然就把孩子母亲所寻找的垃圾具有传染性的谣言给破灭了。试想,老师都弯下腰捡了垃圾,孩子会怎么想,孩子肯定会认为妈妈说的不对,如果真的存在感染,老师缘何会捡垃圾。[/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有的时候,说一千道一万都不见得有自己弯下腰做来得有用,来得有教育意义。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当父母去误导孩子的时候,不需要言说太多,只需要用行动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明白。[/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第三、受到家长误导,德育意识出现偏差。[/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应该说孩子妈妈的误导是成功的,不仅误导了学生,更误导了丁老师。我们看丁老师最后的话,她说我们要“提醒孩子太脏的东西不要轻易用手接触,尽量与垃圾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可以帮孩子准备口罩或一次性手套这方面的卫生洁具。”试问垃圾脏不脏,谁都知道垃圾脏,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捡垃圾,就是因为垃圾脏,垃圾不脏我们还要教育孩子去捡么,肯定没有必要了。如此看来,丁老师的德育意识已经出现了偏差,试想如果我们引导使用某某工具去捡垃圾,那么这还叫捡垃圾么,还叫教育孩子关注环境卫生么?[/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我建议丁老师可以这样操作,给孩子们准备一块肥皂,并教育孩子捡了垃圾以后要洗手,比较脏的话要使用肥皂清洁,这样效果要好得多,一方面可以教育孩子要关注环境卫生,遇到垃圾要捡起来放进垃圾桶;另一方面也培养孩子干净卫生的习惯,注意洗手和使用肥皂等杀菌物品保持手的干净。[/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14pt]学校教育,更多的时候是无法左右家庭教育的,这个时候我们更多地要反思自己的思想和方法,尽最大的努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使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尽可能的获得一个好的品质和习惯。[/SIZE][/FACE][/P][P] [/P]
3楼
认真思考。
4楼
我想想
5楼
想想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