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版第九期案例评析《从一个一年级学生的“我要跳楼”说起》火热征稿!

楼主
小学版第九期案例评析《从一个一年级学生的“我要跳楼”说起》火热征稿!
[P][B][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从一个一年级学生的“我要跳楼”说起[/SIZE][/FACE][/B][/P][P][LINE-HEIGHT=32pt][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一个一年级班主任老师很着急地说,他班上的一个学生说自己要跳楼,怎么办?我一惊,一年级学生要跳楼?这是第几次的事儿了?我问。班主任说,包括这次已经是[/SIZE][FACE=Times New Roman]5[/FACE][FACE=Times New Roman]次了,前几次把他拉住,然后连哄带骗才解决了“危机”。我心里稍微放松了一些,问:这个孩子在家里是不是也经常这样?班主任忙说,是,是!他的妈妈说,在家就经常这样,每次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儿,就以“跳楼”来要挟他的父母,父母很害怕,就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于是,他动不动就喊跳楼。刚开始在班级里还好,最近说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这个星期就说了两次,我真的很害怕,不知道怎么办才好。[/FAC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看着这个年轻的班主任忐忑不安的样子,我很是感慨:一个一年级的学生,懂得什么是“跳楼”?他对“跳楼”的理解,跟我们成人的“跳楼”完全是两种概念。在他们的现实中,其实喊“跳楼”的动机和“哭闹”的行为是一个概念。简单地说,小时候他为了能实现自己的某些愿望,没有得到父母的许可,就通过“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是“抗议”,以期待得到满足。如果哭闹不行了,则升级为“撞墙”“离家出走”“跳楼”“拿刀子自杀”等等,至于采用何种方式,则取决于他的成长经历,他的所见所闻,若有一天他不经意那么一试,父母大为害怕,那些没有得满足的愿望居然实现了,那这个孩子就会形成一种经验:这个方法好,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遇到不遂心的事情,就可以这样试,并逐渐成为了一种“惯例”。到了上学后,在和老师的“较量”中,他也“如法炮制”,从开始战战兢兢的“试水”,到后来的“尝试”。可是,这种尝试会有一种潜在的可怕危险,那就是如果有一天,由于班主任或者父母处理不当,在孩子恼羞成怒或者下不来台的时候,一时冲动真的采取了行动,到那个时候,就真的是什么后悔药都不管用了。年轻的班主任和现在年轻的父母们,为什么会在和孩子“我要跳楼”的较量中屡屡落败?这说明我们成人的教育出了问题。可孩子已经这样了,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又该如何应对呢?[/FACE][/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32pt][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浙江温州苍南县龙港潜龙学校[/SIZE][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Times New Roman]林志超[/FACE][/FACE][/LINE-HEIGHT][/P]
1楼
[P]又是林志超老师的。[/P]
2楼
[P]前看过一部纪录片,一个遇到感情挫折的女孩想要跳楼,跳前打了一个热线电话。接热线电话的主持人出乎意料赞同她的跳楼计划,并答应要跟他一起跳。但时间与地点要由主持人来选。白天,他先带这个小女孩采点,选中最高的楼房,走到楼顶告诉小女孩在哪一天晚上,他将与她一起从这里跳下去。当然,结果他们都安然无恙,因为主持人已事先作了准备,以防万无一失。结果,这女孩害怕了,再也敢跳。这时,主持人再跟女孩讲人生不能一帆风顺,一定会有挫折,要学会勇敢面对,战胜自己云云。从此,这个女孩再也不想跳楼了,即使遇到再大的挫折。也没有动过这个念头。这个故事能给我案例提供怎样的启示呢?人因无知而畏惧,也因无知而无所畏惧。正如人人害怕死亡一样,因为大家都不知死亡是什么滋味,正加上听一些地狱阎罗王地、十八层地狱的传说,所以心里害怕。当然,显然案例中的小孩是不懂得或根本没听说过这些,自然也不知道死亡的滋味,因此,他也不害怕了。甚至有的小孩天真到死了就可以不要上学、不要做作业,还可以让平时严格要求自己的父母伤心流泪,这是多么好的事。让他们后悔去吧!这样的简单思维。但如果让孩子晓得,甚至切身模拟体验一下类似死亡或受重伤的滋味,也许就会是另一种情形。当然我不是让老师或家长跟着小孩一起去跳楼,而是要让小孩知道跳楼的滋味不好受。不敢去跳。[/P][P]另一个故事,小时候,小儿经常要去摸烧开的水壶壶身,怎么说效果很差,有一次,不阻拦,让他烫一下,从此,再也不敢碰烧开的水壶的身体。这也同样给我们一个教育启示,有时你越阻越堵效果越差,甚至适得其反,不如让孩子尝试一下安全的“死亡”体验,也许,会有新的发现。[/P]
3楼
占位思考!
4楼
[P][/P][P][ALIGN=left]
[P][/P][P][ALIGN=left][COLOR=#058437][SIZE=5][b]    孩子对于危险没有什么概念,没有亲身经历就没有切身体会。大人把自己的既有经验传授给孩子,但大人却不知道孩子的特点是越是好奇越想亲身尝试。就像我们告诉孩子不能玩电,不能摸热水瓶,不能站在窗台上……孩子往往拿我们的千叮咛万嘱咐当做耳旁风。无知者无畏,但这些危险让孩子注意去亲身经历实不可为。不妨我们拿一些案例与孩子一起探讨,让孩子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知道危险的后果是不能承受的。教给孩子面对危险的应急方法,教给孩子用电等的正确方式。[/b][/COLOR][/SIZE][/ALIGN][/ALIGN][/P][/P][P][/P][P][/P][P][ALIGN=left][COLOR=#058437][SIZE=5][b]    像上面林老师的案例中的那个孩子,显然不是上述情况。就像有的孩子小时候用头撞地那样,只是“威胁”家长,实现自己的目的的一种手段,而我们又不能不重视。因为孩子还小,不懂得过激行为的后果。我觉得对待这种行为,首先老师和家长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当孩子威胁家长的时候,既不能激化矛盾,也不能妥协。[/b][/COLOR][/SIZE][/ALIGN][/P][P][/P][P][/P][P][ALIGN=left][COLOR=#058437][SIZE=5][b]    首先,可以转移话题,转到孩子感兴趣的内容上。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从极端的情绪中摆脱出来,自然这些“威胁”的话语也告一段落。此外,可以从现场离开,让孩子自觉没趣,也就放弃了这个念头。事后,给孩子讲讲道理,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指出孩子的错误,通过案例让孩子认识到危险的后果,鼓励孩子知错能改。[/b][/COLOR][/SIZE][/ALIGN][/P][P][/P][P][/P][P][ALIGN=left][COLOR=#058437][SIZE=5][b]    作为老师和家长,要给孩子起一个模范带头作用。在孩子面前要温柔,沉稳,不能随便发脾气。做一个如棉的人,随和有韧劲,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注重与孩子心灵的交流,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同龄孩子的卓越故事,给孩子树立榜样。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b][/COLOR][/SIZE][/ALIGN][/P][P][/P][P][/P][P][ALIGN=left][COLOR=#058437][SIZE=5][b]    此外,引导孩子多看有益的书籍,用知识塑造自己的性格,让孩子逐渐拥有博大的涵养。同时,通过读书,丰富孩子对于危险的认知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为人处世的能力……那么,我想,这样的问题,也就会在孩子成长之路上销声匿迹了吧。[/b][/COLOR][/SIZE][/ALIGN][/P][P][/P]
[P][/P]
5楼
先占个位置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