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24年3月案例评析《真相,该不该继续追查?》火热征稿了!!!

楼主
《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24年3月案例评析《真相,该不该继续追查?》火热征稿了!!!
[P][LINE-HEIGHT=16.0p][ALIGN=center][FACE=宋体] [/FACE][/LINE-HEIGHT][/ALIGN][/P][P][LINE-HEIGHT=16.0p][ALIGN=center][FACE=宋体undefined][COLOR=windowtext][b]真相,该不该继续追查?[/b][/FACE][/COLOR][/LINE-HEIGHT][/ALIGN][/P][P][LINE-HEIGHT=16.0p][ALIGN=center][FACE=仿宋undefined][COLOR=black][SIZE=12]彭舒婷[/FACE][/COLOR][/SIZE][/LINE-HEIGHT][/ALIGN][/P][P][LINE-HEIGHT=16.0p][ALIGN=left][FACE=仿宋undefined][COLOR=black][SIZE=12]           第五节课上课时,突然发现我的眼镜不见了。关于事发前的情况,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想法,我都能清楚地回想起来:上午上完第二节课,我摘下眼镜顺手放在了眼镜盒里。由于当时急着组织学生做课间操,连同课本和教案都放在了讲台上。可现在讲台上只有课本和教案。我来来回回地在办公室和教室里找了很多遍,也没有找到。这让我更加确信我的眼镜是在教室里丢了。但经过一番询问,大家都说没有看到。只有两个值日生补充说,第三节课下课整理讲台时还看到了。据了解,第三节课并没有别班的学生来教室里。第四节一下课,任课老师组织学生排路队回家,没有人留意眼镜是否还在。中午大家都在家里吃饭,直到下午统一进校园。这期间有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大家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所以眼镜到底是在哪个时间缝隙中被拿走了,几乎很难判断。但是让我进一步肯定的是,我的眼镜是在教室里被本班同学拿走了。这的确让我生气,让我郁闷,让我愤怒!与这个班携手共处三年(目前六年级),我尽心尽力地付出,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可到头来,竟有人用这样的方式“回报”我?我实在想不出会是谁?即使是偶尔对我颇有微词的,或者前两天被我被批评过的,甚至曾有过“前科”的,我都不愿怀疑。因为在我心中,始终觉得他们是善良的、童真的,绝不至于这样伤害我。但是作为“本案的受害人”,同时又作为班主任,我必须查个水落石出,对自己,对班级都有个交待。一时间,“彭老师的眼镜被盗”在班上炸开了锅。大家都想知道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敢拿走班主任的眼镜?许多人化身为“小侦探”,试图寻找蛛丝马迹,但终究没有任何眉目。有人提议所有人打开书包让我清查。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但我并没有应允。因为我无法想象如果在某个学生的书包里找到眼镜的那一刻,会对他的人生带来多大的影响?他也许并没有做好公开面对老师和同学的准备。但我希望他能够勇敢地站出来,给我一个跟他单独沟通、化解误会的机会,也给他自己一个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机会。  [/FACE][/COLOR][/SIZE][/LINE-HEIGHT][/ALIGN][/P][P][LINE-HEIGHT=16.0p][ALIGN=left][FACE=仿宋undefined][COLOR=black][SIZE=12]          距离“案发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小时了。如果在放学之前没有找到眼镜,多半可能找不回来了。我让学生关上教室门窗,试图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产生愧疚,悄悄归还。然后陆续找了一些同学谈话。被约谈的同学看起来都很坦然,似乎并没什么隐瞒。可当他们回到教室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投来异样的目光。我能感受到这些同学的不安,但我当时我一心想着追寻真相,没有特别在意。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多么希望他能主动向我认错或者悄悄归还。这对于他自己的人生总归是向上的,对于我的职业生涯也总归是宽慰的。但直到放学,直到学校所有人离开,都没能等来他的行动。我实在太想知道真相了,比任何人都想知道真相。于是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又继续找了一些同学谈话。有些同学因为被反复谈话,开始变得紧张起来。我面色稍微严厉些或者多问了几句,便“眼泪汪汪”。整个班级也人心惶惶,大家都担心被老师“约谈”。我也开始感受到了这种“微妙的气氛”,内心突然变得不安起来。但比起查找真相的决心,这种不安似乎又变得微弱了。“彭老师的目光在我身上停留的时间比别人哪怕久一点点,我的脸就如同火烧一般。虽然眼镜不是我拿的,但我害怕被人怀疑。”这是我后来在一位同学的作文里看到的。[/FACE][/COLOR][/SIZE][/LINE-HEIGHT][/ALIGN][/P][P][LINE-HEIGHT=16.0p][ALIGN=left][FACE=仿宋undefined][COLOR=black][SIZE=12]           不觉中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但我并没有打算停止追查真相的脚步。我始终相信只要坚持追查,他一定会“露出马脚”。我也始终相信人性的光辉与善良,他可能某一天会在我的课本或教案里夹一张小纸条。而我随时随地为他敞开宽容的怀抱。就在我决心继续追查时,一位老教师善意地提醒我:“彭老师,你查了这么久,既然没找到实质性的证据,也没人主动承认,不如就这样算了。你这样追查下去,对其他同学也不好。即使找到那个人又怎么样呢?万一逼得太紧,学生想不开怎么办?这样的学生不是没有。”老教师的话让我心头一怔。其实,我也隐约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近来,整件事在班级闹得沸沸扬扬,很多同学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猜忌,让原本团结的班级开始自我怀疑。包括我自己,满脑子的“真相”,满脑子的“疑问”。在拼命追查真相的过程中,我也担心孩子们因此产生“心理阴影”,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我也担心他们降低对我这个班主任的好感,不再信任我,喜欢我。所以我只好放弃追查,并对班级和个人做了相关安抚工作。但我心中仍有解不开的困惑与矛盾,至今也未能完全放下:学生犯了大错,我到底该不该继续追究,还给大家一个真相呢?如果不追究,他会不会觉得太轻易逃脱惩罚,从此走向不归路?如果继续追究,会不会对其他同学造成心理阴影,影响他们的人生?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以后遇到同样的情况,我又该怎么处理呢?[/FACE][/COLOR][/SIZE][/LINE-HEIGHT][/ALIGN][/P][P][LINE-HEIGHT=16.0p][ALIGN=left][FACE=仿宋undefined][COLOR=black][SIZE=12]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五星小学[/FACE][/COLOR][/SIZE][/LINE-HEIGHT][/ALIGN][/P][P][LINE-HEIGHT=16.0p][ALIGN=left][FACE=仿宋undefined][COLOR=black][SIZE=12] [/FACE][/COLOR][/SIZE][/LINE-HEIGHT][/ALIGN][/P]
1楼
[P][ALIGN=left]
[/ALIGN][/P][P][ALIGN=left][FACE=Calibri]投稿方式(择一即可):[/FACE][/ALIGN][/P][P][ALIGN=left]1[FACE=Calibri]、在论坛中案例文章后跟帖。[/FACE][/ALIGN][/P][P][ALIGN=left]2[FACE=Calibri]、投至[/FACE]340198459@qq.com[FACE=Calibri]邮箱。[/FACE][/ALIGN][/P][P][ALIGN=left][FACE=Calibri]投稿截止日期:[/FACE][/ALIGN][/P][P][ALIGN=left]2024[FACE=Calibri]年[/FACE]2[FACE=Calibri]月[/FACE]1[FACE=Calibri]日[/FACE][/ALIGN][/P][P][ALIGN=left]
[/ALIGN][/P][P][ALIGN=left][FACE=Calibri]投稿提示:[/FACE][/ALIGN][/P][P][ALIGN=left]1[FACE=Calibri]、评析:依据案例,客观、公正、理性地评析在这场“教室失物追查”事件中教师的处理方法和教育理念。[/FACE][/ALIGN][/P][P][ALIGN=left]2[FACE=Calibri]、支招:呼应案例中班主任的疑问,如果您的班级里或学生间也曾遭遇过这样的事件,是否还有更好的应对和教育引导方式?欢迎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FACE][/ALIGN][/P][P][ALIGN=left]3[FACE=Calibri]、延伸思考:在类似案例中,保护当事学生自尊、私下处理的方式最为主流多见,但案例中班主任的思考也有其合理性:偷拿对个人品格养成并非小事,当事学生应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发生在教室里的事件,需要对班级学生有所交代,但也要尽量平衡其负面影响和溢出效应。如果您对此有独到见解,欢迎分享。[/FACE][/ALIGN][/P][P][ALIGN=left][FACE=Calibri](字数在[/FACE]800-3000[FACE=Calibri]之间为宜)[/FACE][/ALIGN][/P]
2楼
[P][b][SIZE=15pt]“真相”的背后[/SIZE][/b][b][SIZE=15pt][/SIZE][/b][/P][P][SIZE=14pt][FACE=宋体]汝阳县蔡店乡第一初级中学[/FACE]    [FACE=宋体]吴国强[/FACE]   [FACE=宋体]15324609883[/FACE][/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FACE=宋体]作者简介:河南省优秀教师[/FACE]    [FACE=宋体]河南省骨干教师[/FACE]   [FACE=宋体]河南省优秀课题主持人[/FACE]    [FACE=宋体]洛阳市优秀班主任[/FACE]  [FACE=宋体]洛阳市学科技术带头人[/FACE]   [/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FACE=宋体]教室里丢失物品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为班主任,我们需要追查到底吗?有时候我们太关注事情的[/FACE][FACE=宋体]“真相”,但“真相”的背后需要我们做什么呢?面对偷拿他人物品的行为,不能简单地追查、处罚,而是要做到预防、教育。预防学生偷拿别人物品的行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综合的教育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FACE][/SIZE][SIZE=14pt][/SIZE][/P][P][b][SIZE=15pt]一、班主任分析偷拿别人物品的行为产生的原因[/SIZE][/b][b][SIZE=15pt][/SIZE][/b][/P][P][b][SIZE=15pt]  [/SIZE][/b][SIZE=14pt]有些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物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区别,他们可能认为只要自己需要,就可以拿走别人的物品。有些学生可能缺乏正确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没有意识到偷拿别人物品是不道德的行为。有些学生可能感到自己在物质上缺乏某些东西,这种缺乏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偷拿别人物品的冲动,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有些学生可能来自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如贫困、家庭成员有不良行为习惯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引导,从而更容易出现偷拿行为。有些学生可能心理有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可能导致学生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可能通过偷拿别人物品来获得某种心理上的满足或缓解压力。[/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学生偷拿别人物品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社会环境、同伴影响、心理问题等都可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了解学生偷拿行为的具体原因需要综合考虑个体情况、家庭背景、学校环境等多个因素。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观察和评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动机和需求,从而采取适当的干预和教育措施。[/SIZE][SIZE=14pt][/SIZE][/P][P][b][SIZE=15pt]二、班主任培养这些不良行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品德修养[/SIZE][/b][b][SIZE=15pt][/SIZE][/b][/P][P][SIZE=14pt]班主任要加强这些学生的道德教育,将道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通过故事、案例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班主任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行,向学生传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强调诚实、尊重他人财产等重要原则。班主任可以召开关于道德修养的主题班会。选择一些有关道德品德的故事书,与学生一起分享,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如环保活动、帮助老年人等。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我们可以邀请道德榜样来学校分享他们的道德故事和经验,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品德修养。[/SIZE][SIZE=14pt][/SIZE][/P][P][b][SIZE=15pt]三、班主任处理偷拿别人物品行为的方法[/SIZE][/b][b][SIZE=15pt][/SIZE][/b][/P][P][SIZE=14pt]班主任要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对学生进行过度的评判或指责,保持客观的态度。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隐私,避免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公开他们的问题或行为,让他们知道你会保护他们的隐私,增强他们的信任感。班主任向学生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而不仅仅关注他们的错误行为,给予学生充分的倾听和理解,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班主任尝试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如缺乏关注、家庭问题或心理需求等。[/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班主任要明确指出偷拿行为是不道德和不被接受的,向学生讲解偷拿行为的错误性和后果,强调诚实和道德的重要性。班主任要求这些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他们意识到错误。班主任应该以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帮助他们理解这种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班主任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弥补自己的过失,例如道歉、归还物品或参与社区服务等。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变化,当学生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改变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并预防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班主任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并重新融入班级。[/SIZE][SIZE=14pt][/SIZE][/P][P][b][SIZE=15pt]四、班主任要认识家校联合对改变这种不良行为的重要性[/SIZE][/b][b][SIZE=15pt][/SIZE][/b][/P][P][SIZE=14pt]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例如缺乏对孩子道德规范的教育、忽视孩子的需求或过度纵容,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道德引导和行为规范。[/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班主任和家长的合作至关重要,可以形成综合的教育干预。班主任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变化和心理健康。对于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情况,班主任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帮助家长改变教育方式。同时,学校要重视道德教育、心理辅导和行为管理,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榜样。只有家校联合,形成合力,才能帮助这些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FACE=宋体]总之,班主任在面对偷拿别人物品行为的时候,不要太关注[/FACE][FACE=宋体]“真相”,更不要为了“真相”在教室里面对那么多学生用很长时间去追查,无论是否调查出“真相”,对我们并没有很大的意义。我们应该去探究“真相”的背后存在什么问题,从问题入手,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采取综合的教育和干预措施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行为,促进他们的道德和行为发展,用合适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FACE][/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   [/SIZE][SIZE=14pt][/SIZE][/P][P][b][SIZE=15pt] [/SIZE][/b][/P][P][b][SIZE=15pt] [/SIZE][/b][/P]
3楼
[P][SIZE=14pt][/SIZE][/P][P][ALIGN=left][ALIGN=center][SIZE=18pt]“真相”三问[/SIZE][SIZE=18pt][/SIZE][/ALIGN][/ALIGN][/P][P][ALIGN=left][SIZE=14pt][FACE=宋体]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SIZE] [FACE=宋体]胡芳[/FAC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FACE][/SIZE][/ALIGN][/P][P][SIZE=14pt]     [FACE=宋体]彭老师,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尽心尽力付出了三年,看得出您是一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好老师;能关注学生在事件中心态上的变化,同时接受老教师的善意提醒,说明您在乎学生的内心感受,能听取他人的意见。确实,这样的事情发生了,谁心理都不好受,要不咱们先且[/SIZE][FACE=宋体]“暂停”一下郁闷与愤怒,好好聊聊这件事。[/FAC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FACE][/SIZE][/P][P][SIZE=14pt]一、[/SIZE][SIZE=14pt]拿眼镜[/SIZE][SIZE=14pt],[/SIZE][SIZE=14pt]还是拿眼镜[/SIZE][SIZE=14pt]造势;查真相,还是查真相之外[/SIZE][SIZE=14pt]?[/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彭老师,[/SIZE][SIZE=14pt]先按照您的判断,假设有个同学拿走了眼镜,[/SIZE][SIZE=14pt]不管是谁拿了咱们的[/SIZE][SIZE=14pt]眼镜[/SIZE][SIZE=14pt],想想看,学生要老师的眼镜有用吗?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用,还要冒着被老师发现的危险。可是,为什么还是发生了这件事[/SIZE][SIZE=14pt]?[/SIZE][SIZE=14pt]一个对学生来说,毫无价值的物品到底能满足他怎样的[/SIZE][SIZE=14pt]欲望[/SIZE][SIZE=14pt]?[/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六年级的学生[/SIZE][SIZE=14pt]是[/SIZE][SIZE=14pt]有一定的行为认知和判断能力的,对于拿走老师眼镜这件事的影响[/SIZE][SIZE=14pt],[/SIZE][SIZE=14pt]多少还是有预期[/SIZE][SIZE=14pt]的[/SIZE][SIZE=14pt]。眼镜是老师的随身物品,是老师工作学习的必备工具,遗失的眼镜必然会引发老师的[/SIZE][SIZE=14pt]心理变化[/SIZE][SIZE=14pt],甚至[/SIZE][SIZE=14pt]带出[/SIZE][SIZE=14pt]一连串的[/SIZE][SIZE=14pt]情绪反应[/SIZE][SIZE=14pt]。[/SIZE][SIZE=14pt][FACE=宋体]难道他不会想到后果吗?我想学生做这件事,一定在心理上做了准备,他目的是不是就想看看老师的事后反应,看您着急的样子,看你多长时间发现我,看你怎么处理这件事,再怎么处理我[/SIZE][FACE=宋体]……。眼镜和老师的关系有多亲,老师的脾气就会有多大,拿眼镜的“效果”就有多好。[/FACE][/FACE][SIZE=14pt][/SIZE][/P][P][SIZE=14pt][FACE=宋体]彭老师,咱千万要冷静,不能意气用事。不能只局限事件本事,更不能被动的学生牵着鼻子走,事情已经发生了,找真相固然重要,看到[/SIZE][FACE=宋体]“真相”以外的东西更重要。[/FACE][/FACE][SIZE=14pt][/SIZE][/P][P][SIZE=14pt][FACE=宋体]咱们换个方法,不用强,反示弱,在班上表现出着急可伶的状态,争取大家同情,没有眼镜怎么上课呢,请大家帮着出出注意,以解老师燃眉之急,再建议我一幅什么眼镜,从这些行动中观察大家的反应,课后注意他们的交谈,从大家不同的状态中看出端倪,同时,努力回忆这段时间有没有特殊的事情发生,学生拿眼镜的动机可能是什么,[/SIZE][FACE=宋体]……一方面从源头上去厘清这件事,另一方面,在事情静态的发展中分析判断追踪。[/FAC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FACE][/SIZE][/P][P][SIZE=14pt]二、[/SIZE][SIZE=14pt]找眼镜,还是找眼镜立威;看真相,还是看真相里的自己?[/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    [FACE=宋体]“遗失物品”整件事件有三个角色或者身份:掉东西的人、拿东西的人、处理事件的人。照常理,掉东西的人都有悲痛急躁的情绪,而处理事件的人,以第三者的身份介入不太可能有情绪干扰,这里因为彭老师有了两重身份,所以很容易带着情绪处理问题。 事情的突然发生,您一下子觉得内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所以很快采取这样的处理行动,一是将这件事定性为“盗窃事件”,二是约谈了部分学生,这样的行动迅速让班上的气氛微妙起来,甚至您坚持追查了一周。[/SIZE][/FACE][SIZE=14pt][/SIZE][/P][P][SIZE=14pt][FACE=宋体]被辜负的情绪让您有了学生[/SIZE][FACE=宋体]“盗窃物品”的刻板印象,直接约谈的权利不知不觉让您站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对立面,眨眼一看,貌似用威信在解决问题,实际上,也和学生们的关系裂开了鸿沟。[/FACE][/FACE][SIZE=14pt][/SIZE][/P][P][SIZE=14pt][FACE=宋体]彭老师,换个角度看看,如果这起事件遗失东西的不是彭老师您,您的处理方法还会是这样吗?没有明确的证据,相信您会出于保护学生的想法,不会很快对事件定性;即使是了解情况,可以在相对松弛的环境,比如和学生一起就餐、游戏玩耍的时候了解情况,在校园办公室约谈可能让孩子紧张顾虑,产生防备和抵触情绪。这样的情况,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我的身份是谁,我处理事情的角度和原则是什么,如何慎用自己教师的权利、班主任的权利,[/SIZE][FACE=宋体]……您说呢,彭老师[/FACE][FACE=Calibri]?[/FACE][/FACE][SIZE=14pt][/SIZE][/P][P][SIZE=14pt]三、[/SIZE][SIZE=14pt]放眼镜、还是放下眼镜中的问题;信真相,还是信真相里的真情?[/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   [FACE=宋体]在老教师的提醒下,彭老师最终放弃了对眼镜的追查,但是这件事情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暂时的稳定情绪,表示对事件的冷处理只是缓兵之计。解铃还须系铃人,关键还是彭老师怎么把控后续的发展。首先劝劝彭老师心态先放松下来、稳稳心神,经济上的损失是一个眼镜,容易弥补,可目前最大的损失是失去学生的信任,眼镜事件暴露出师生之间不和谐的关系。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要先赢得孩子的心。有一本书叫做《相信相信的力量》特别打动我,一定要相信学生,要相信学生有善恶标准、有是非判断,彭老师要相信自己的爱和真诚会打动学生,和学生的相处中多表示期待,多平等交流。[/SIZE][/FACE][SIZE=14pt][/SIZE][/P][P][SIZE=14pt]    [FACE=宋体]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SIZE][FACE=宋体]“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作为大人、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不能去倾听她们的心声,不能承受他们的情绪,不就成了比孩子还小的人吗?[/FAC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FACE][/SIZE][/P]
4楼
[P][FACE=宋体][SIZE=10px]               [/FACE][SIZE=9pt]  [/SIZE] 真相里的真情[FACE=宋体]——教育的弹性[/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FACE][/P][P]                     [FACE=宋体]广州市海珠区大元帅府小学 [FACE=宋体]邝宝珠[/FACE][/FACE][/P][P][FACE=宋体]作者简介:广州市心理骨干教师  [FACE=宋体]广州市优秀中队辅导员  [FACE=宋体]海珠区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理事[/FACE] [FACE=宋体]海珠区心理健康教育特约教研员[/FACE][/FACE][/FACE][/P][P]  [/P][P]       [FACE=宋体]彭老师班里发生了一件[FACE=宋体]“大事”:彭老师的眼镜“被偷”了。[/FACE][/FACE][/P][P]      [FACE=宋体]为了知道真相,彭老师用了一星期的时间马不停蹄地追查。她相信只要坚持,小偷一定会露出马脚,因为她相信人性的光辉与善良。然而,人心惶惶的一周后,整件事闹得沸沸扬扬,[FACE=宋体]“真相”没有追查出来,老师倒是自我怀疑起来了。[/FACE][/FACE][/P][P][FACE=宋体]    其实,彭老师因为是这个事件的[FACE=宋体]“受害者”,反而变得“当局者迷”了。只要我们跳出来看待这个事情,那么处理的方法就会简单多了。[/FACE][/FACE][/P][P][b]   一、[/b][b][FACE=宋体]丢了[FACE=宋体]“眼镜”和丢了“橡皮”一样吗?[/FACE][/FACE][/b][b][/b][/P][P]      [FACE=宋体]我们是一个几十人的班集体,在狭窄的课室里,每天都上演着[FACE=宋体]“丢东西”的把戏,今天有人丢了一支笔,明天有人丢了一个本子。作为班主任都知道,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像长了脚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现在地面上、课桌上、讲台上[/FACE][FACE=Calibri]......[/FACE][FACE=宋体]甚至莫名其妙地在某个同学书包里。通常,我们都不把这些丢小东西的行为定性为“失窃”行为。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因为物品价值问题,另一方面是这种事情太常见了,就如“入芝兰之室[/FACE][FACE=Calibri],[/FACE][FACE=宋体]久而不闻其香”,尽管这不是好事,但是也没有上升到坏事的定性,就是一些见惯不怪的小事而已;第三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小学生群体的认知能力尚未完全成熟,注意力和记忆力比较脆弱,容易分散和遗忘,他们面对很多的学习任务的时候,容易因为协调节奏而漏掉一些细节。所以,我们很少会把丢东西事件上升为“盗窃”大事。彭老师的眼镜会不会也长了“脚”?藏在了哪里呢?一周了,由于彭老师的拼命追查,眼镜在这种压力下,会不会越藏越深呢?同学们丢失的文具是如何归位的,那我们就等待彭老师的眼镜也一样归位吧。老师还是要蹲下来跟学生一起体验这个过程呀。[/FACE][/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P][P][b]    二、[/b][b]老师丢了眼镜和同学丢了眼镜一样吗?[/b][b][/b][/P][P][FACE=宋体]    这个问题就是把老师和学生的位置分出了尊卑来了。如果是学生丢了眼镜,老师首先思考的步骤就是:一、这个同学丢三落四了,不知道放在哪里了。二、眼镜不是通用的东西,别人拿了也用不了,所以肯定是这个同学自己忘记了放哪里,然后又被不明真相的人捡了不知放哪里了。三、学生在搞恶作剧,想看看丢眼镜人出丑。无论哪种情况,老师最多是班里普遍面上问一下,个别问一下就结束了,不会逐个学生约谈,不会以权威去追查。就算最后查不出来,也就当成一单[FACE=宋体]“迷案”就过去了。[/FACE][/FACE][/P][P][FACE=宋体]    但是,因为丢眼镜的是老师,是班主任。一个班级最高权威的象征,有种[FACE=宋体]“太岁头上动土”的既视感。彭老师也因为如此,心有不甘了。因为她不自觉地把这次的事件代入了“挑战权威”的圈套中。[/FACE][/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P][P][FACE=宋体]    犯罪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任何犯罪行为都是主体活动的素质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结合的产物。小学生产生偷窃行为,除了自动神经系统不平衡等生理因素外,还可能出现自我意识尚未完成形成、占有心理、炫耀心理等心理方面的因素。相信彭老师对待这班的孩子敞开了宽容的怀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那么班里的环境氛围应该是正向积极的,如果出现[FACE=宋体]“偷窃”眼镜的行为,可能是某个学生存在“占有”心理,因为眼镜不能够拿出来炫耀,只能自己偷偷地拥有欣赏。这类型的学生,我们不是用“权威”来施压就解决了问题的,要从心理上,从根源上着手去辅导。所以,找回眼镜只是叶子,这个事件的根才是最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曾奉劝年轻的教师说[/FACE][FACE=Calibri]:[/FACE][FACE=宋体]“不要急于处罚学生[/FACE][FACE=Calibri],[/FACE][FACE=宋体]要好好想一想[/FACE][FACE=Calibri],[/FACE][FACE=宋体]是什么促使他犯这种或那种过失的。要是设身处地为孩子们想一想[/FACE][FACE=Calibri],[/FACE][FACE=宋体]那么就可相信他们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正错误的。”彭老师这时候,也不应该想着处罚那个学生,或者担心不处理会给这个学生造成影响终生的严重后果。[/FACE][/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P][P][b]    三、[/b][b]查出真相还是彰显真情?[/b][FACE=Times New Roman][/FACE][/P][P]    [FACE=宋体]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是舵手,掌控班级发展动向,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助于健康向上班风的形成。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造成重要的影响。但是教育的本质不只是管理,是在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潜移默化用心灵赢得心灵[FACE=Calibri],[/FACE][FACE=宋体]用智慧启迪智慧[/FACE][FACE=Calibri],[/FACE][FACE=宋体]灵活把握教育契机,才能换取师生相长的双赢。[/FACE][/FACE][/P][P]      [FACE=宋体]彭老师劳师动众地追查所谓的[FACE=宋体]“真相”,换取的是师生之间的互相猜忌,团结班级的自我怀疑。这种代价是否值得?我们试问;彭老师这时候逼出了偷拿眼镜的学生,然后下一步将会怎么样[/FACE][FACE=Calibri]?[/FACE][FACE=宋体]是眼镜失而复得的如获重负吗?会不会接踵而来的是这次风波带来的后遗症:偷拿者被其他人指指点点,承受不了压力做出过激行为?师生之间离了心,学生对老师丢东西后的“拼命追查”的行为产生恐惧[/FACE][FACE=Calibri]......[/FACE][/FACE][/P][P]      [FACE=宋体]法理不外乎人情,更别说是教育了。教育不只是一把戒尺,不需要凡事量度对错。有时候,不妨给教育增加一些弹性,这就是真情。真相有时候,不是唯一的。教室也是一个讲情的地方,为了赢得道理,失去真情,那么教室就成了监狱了。学生的灵魂需要我们老师用[FACE=宋体]“情”去滋润。[/FACE][/FACE][/P][P]      [FACE=宋体]这不得不让我也想起我们班曾经发生过的一件事情:有一年过儿童节,学校给学生准备了小零食,每人都有几样。学生领完之后,有同学大声说:[FACE=宋体]“老师,我没有旺旺饼干。”我一愣:不对呀,我是交代班干部数清楚了再拿上来的呀。班长委屈地争辩:“我的确每一样都数够的,而且我还跟副班长数了[/FACE][FACE=Calibri]2[/FACE][FACE=宋体]遍。”好,我明白了,那就是有人多拿了饼干!我的脑袋在飞快地转动:谁拿了?为什么要多拿?饼干事小,但是不诚实事大,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要不要追查?这时候,学校广播想起来了,同学们要排队去操场进行文艺汇演了,我不得不把这件事放下。我随手把老师那份的饼干给了缺少的那位同学就匆匆带学生离开了课室。[/FACE][/FACE][/P][P][FACE=宋体]    后来这件事就这样被耽搁了下来,再后来,我就忘记了有这样一件事情。直到有一天,我们在大扫除,一个同学在小[FACE=Calibri]A[/FACE][FACE=宋体]书包柜里清出了一包压碎的旺旺饼干。我回忆起来了:这是儿童节那天丢失的饼干?那天小[/FACE][FACE=Calibri]A[/FACE][FACE=宋体]明明手里有拿着饼干吃呀,我记得清清楚楚当时他还拿出来一块跟同桌交换呢。我定了定思绪:小[/FACE][FACE=Calibri]A[/FACE][FACE=宋体]是个品行端正的孩子,从来不会发生偷拿别人东西的事情,同学们对他的评价也很好的。究竟为什么丢失的饼干出现在他的书包柜里,我已经不再追查了。一来没有必要;二来,这件事情已经放下了,没有造成后续的影响,真相不重要了。现在再翻出来,就是另一场风波了。[/FACE][/FACE][/P][P]     [FACE=宋体]虽然我班的事情是被迫放下的,但是我建议彭老师,不妨也把这件事情放一放,以客观的、平和的太对去面对,这时候,用真情去维护班级的氛围,用真心去保护那些内心惊慌的孩子,比[FACE=宋体]“真相”更重要。不用担心一次两次的犯错,给以后造成严重的影响。育人是长期工程,在我们平时的思想教育课当中,班会课当中,我们需要持续给学生进行自尊自爱自立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才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把握教育的弹性,发生意外时不手忙脚乱,不惊慌失措,用行动上的信任和真诚去帮助学生,才是为人师表的宗旨。[/FAC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9pt][SIZE=9pt][SIZE=9pt][SIZE=9pt][SIZE=10][/SIZE][/FACE][/SIZE][/SIZE][/SIZE][/SIZE][/P]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000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