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如何编写乡土教材?

楼主
[求助]如何编写乡土教材?
[ALIGN=center][B]模块二[/B][B][SIZE=3]  [/SIZE][/B][B]益阳乡土文化编写方案[/B][/ALIGN]
[SIZE=3]一、[B]编写原则[/B][/SIZE]
[SIZE=3][B]1[/B][B].科学规范[/B][/SIZE]
[SIZE=3](1)按样章格式进行编写,要求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可读性强。[/SIZE]
[SIZE=3](2)按本方案要求从湖南日报、益阳日报、益阳新闻在线、益阳门户网站和本土书刊上搜集丰富的图文资料,再参照样章原创校本教材,保证原创性。[/SIZE]
[SIZE=3][B]2[/B][B].新颖专业[/B][/SIZE]
[SIZE=3][B][/B](1)选用的乡土文化资料,原则上要求是2000年以来逐步刷新的。如需选用21世纪以前的历史文献,应结合形势的发展进行对比、加工处理。[/SIZE]
[SIZE=3](2)运用恰当的专业术语编写,注意层次分明、陈述准确、文笔流畅,标点规范(不用半角标点符号)。[/SIZE]
[SIZE=3][B]3[/B][B].可操作性强[/B][/SIZE]
[SIZE=3](1)确保乡土教材进校本课堂,并在《文化生活》校本选修中发挥效用。[/SIZE]
[SIZE=3](2)每专题一般***排二课时进行教学,符合本市初中和高中教学的要求。[/SIZE]
[SIZE=3](3)本册是课题组编写的第一本校本教材,必须开好头,才能继续编写其他各册。[/SIZE]
[SIZE=3][B]二、编写体例[/B][/SIZE]
[SIZE=3]按专题编写,每专题编写体例如下:[/SIZE]
[SIZE=3][B](一)我见我思[/B][/SIZE]
[SIZE=3]每专题前引述与该专题有关的名人名言,引用最新信息激趣导读,并提出2—3个问题概述本专题内容,所提问题要能在正文中找到答案。[/SIZE]
[SIZE=3][B](二)历史渊源[/B][/SIZE]
[SIZE=3]根据本专题内容,介绍本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有关文化现象的来龙去脉。目题由作者自定。[/SIZE]
[SIZE=3][B](三)教材正文[/B][/SIZE]
[SIZE=3]分4—5目题阐述本地特有的文化现象,力求重点突出、逻辑严密,写出乡土特色。根据材料内容,选用与相应目题有关的图片,并配以恰当的标题。目题由作者根据内容自定。[/SIZE]
[SIZE=3][B](四)相关链接[/B][/SIZE]
[SIZE=3]选取与目题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历史或现实亮点,进行简要分析,以提高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认识水平。[/SIZE]
[SIZE=3][B](五)名词点击、专家点评[/B][/SIZE]
[SIZE=3]着重解释本专题的关键信息,或者评价本地区的文化资源,必须配以相关图片资料,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感情。[/SIZE]
[SIZE=3][B](六)练习与实践[/B][/SIZE]
[SIZE=3]结合本专题内容, 设置2—3道练习题,供学生演练检测,原则上要求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同时,布置2—3项主题文化活动,供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SIZE]
[SIZE=3][B]三、编写要求[/B][/SIZE]
[SIZE=3]1.态度积极认真,不得敷衍了事;遇到问题,及时询问。[/SIZE][EMAIL=书稿上交必须用电子文档发送到duly385@126.com][SIZE=3]书稿须用电子文档发送到[U][COLOR=#0000ff]duly385@126.com[/SIZE][/U][/COLOR][/EMAIL][SIZE=3]。文末须注明作者,文责自负。[/SIZE]
[SIZE=3]2.每课时内容为[FACE=Times New Roman]A4[/SIZE]纸[FACE=Times New Roman]9[/FACE]—[FACE=Times New Roman]11[/FACE]个版面。标题、栏目与目题参考样章格式,《历史渊源》、《专家点评》、《练习与实践》和正文用[FACE=Times New Roman]5[/FACE]号宋体字,《我见我思》、《相关链接》、《名词点击》及引述的资料用五号仿宋[FACE=Times New Roman]GB2312[/FACE]字,所有阿拉伯数字都用[FACE=Times New Roman]10[/FACE]号[FACE=Times New Roman]Arial[/FACE]字。[/FACE]
[SIZE=3][FACE=Times New Roman]3[/SIZE].[FACE=Times New Roman]6[/FACE]月底完成编写任务,不影响整体进度。完成初稿后,先由本校课题组成员互相审阅、认真校对,做到文字无错,内容无误,再送交市县文化、旅游部门审订,保证权威性。[/FACE]
[SIZE=3][/SIZE]
[SIZE=3][B][/B][B]第六课   茶马古道喝***化黑茶[/B]([COLOR=#ff0000]高顺杰[/SIZE])[/COLOR]
[SIZE=3][B][/B]主要论述***化山歌、黑茶的独特工艺与中国黑茶之都的地位([FACE=Times New Roman]2007[/SIZE]年[FACE=Times New Roman]12[/FACE]月[FACE=Times New Roman]5[/FACE]日《益阳日报》),介绍川岩江马帮探险、洞市老街、茶马古道(参见《益阳日报》《***化马帮:行走在历史的风云里》)等旅游景点。[B][/B][/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FACE][/SIZE]
[FACE=Times New Roman][SIZE=3][COLOR=#ff0000][B] [/B][/FACE][/SIZE][/COLOR]
[FACE=Times New Roman][SIZE=3][COLOR=#ff0000][B] 有过编写乡土教材经验的老师,请指点.这是教育局分配给我的任务.可我毫无头绪,盲目地在网上查了半天这方面的知识,但没有多大的用呢/[/B][/FACE][/SIZE][/COLOR][FACE=Times New Roman][COLOR=#ff0000][SIZE=3][B]        请各位指点一下.  [/B][/FACE][/COLOR][/SIZE]
1楼
怎么没人 回应啊
我也想学习
2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天上的脸[/U]发表的内容:[/B]

怎么没人 回应啊
我也想学习[/QUOTE]
 
呵呵,只能自力更生了.
3楼
呵呵,乡土教材的地方色彩很强,别人难以给你更多的帮助,只有靠自己。
我倒是提这么一个建议,从提纲来看,你写的那一章很有传奇色彩味道,可能要做很多的调查和采访,尤其是对民间风俗的采写,历史上存在的东西和现在的情况变迁,要求应该比较高。
第六课   茶马古道喝安化黑茶(高顺杰)
主要论述安化山歌、黑茶的独特工艺与中国黑茶之都的地位(2007年12月5日《益阳日报》),介绍川岩江马帮探险、洞市老街、茶马古道(参见《益阳日报》《安化马帮:行走在历史的风云里》)等旅游景点。
在我们这里,安化始终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善武、好义、神秘,所以我们这里一谈起安化,就与这些东西有关。但是,我想高老师的笔触应该更广一些,因为从提纲来看,两篇文章的厚度就很不错。
你的材料很有文化意义,可能需要你进一步挖掘民情、风俗中的文化意义,写出地方文化特色,激发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感情,这是教材的重要出发点。我不熟悉这方面的写作,只好瞎说这么多。祝顺利
4楼
写出地方文化特色,激发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感情,这是教材的重要出发点。

郑老师指点得对.
我最近正在和其它老师探讨这个问题.
5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郑学志[/U]发表的内容:[/B]

呵呵,乡土教材的地方色彩很强,别人难以给你更多的帮助,只有靠自己。
我倒是提这么一个建议,从提纲来看,你写的那一章很有传奇色彩味道,可能要做很多的调查和采访,尤其是对民间风俗的采写,历史上存在的东西...[/QUOTE]
很佩服这里的很多同行,尤其是郑老师,什么语题都能指点出个一二三来,高![EM07]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