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高中生应该读什么

楼主
(转帖)高中生应该读什么
  
[SIZE=4] (转帖)高中生应该读什么[/SIZE]
[SIZE=4][/SIZE]
[SIZE=4]                ——铁皮鼓[/SIZE]
[SIZE=3][/SIZE][SIZE=3]我经常怀着悔恨的心情回忆自己的少年时代,在最如饥似渴的岁月中(毕竟是中师,有大量时间),我没有接触到真正出色的读物,结果造成了一生的缺憾和精神的相对贫乏。后来我成了高中教师,终于有机会向我的学生推荐真正优秀的读物,却发现他们已经没有时间读书了,你要推荐,反而显得另类。这种用家乡话说“有牙没锅盔(一种硬饼)有锅盔没牙”的困窘经常让我觉得荒诞并为之感慨不已。[/SIZE]
[SIZE=3]好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在网络时代,有多少孩子愿意真正地亲近书本?我也只有“遇酒且呵呵”了。[/SIZE][SIZE=3]今天,看到学生胡培明姐姐在我新浪博客中的留言,问他应该读些什么书,我就又想拾起这个话题。[/SIZE][SIZE=3]以我的经验,我认为中学生应该大量阅读。这种大量阅读,不仅仅如一般学者所说的,是为了终身的精神奠基,或者充分感受幸福的多样性,也包括实利方面的考虑。当学历不再成为决定性的因素的时候,决定一个人一生成gong的因素里,越来越不能够缺少阅读。[/SIZE]
[SIZE=3]良好的阅读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一个人的情商,影响他面对世界或者说与人交往的方式,为职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可能性和广阔的背景。一个人的专业能力以及做事能力,主要不是通过考试形成的,恰恰是在阅读、游戏、兴趣、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为了可怜的一点分数,努力地剪除掉自己的丰富性,最终会在就业的时候,面对无比丰富的世界感觉到一片茫然。[/SIZE]
[SIZE=3]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考虑,阅读也需要做基本的调整。以往的阅读,过于强调浪漫的文学阅读,推荐的大多是世界名著,而在网络时代,世界名著所构成的人文素养或者说文人素养,只是学生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需要逐步加大当代文化生活中基本素养的注入,以形成学生理解和分析当代生活的能力。[/SIZE]
[SIZE=3]比如我就认为,王小波对一个中国学生的价值远远高于巴尔扎克。[/SIZE][SIZE=3]我不认为高中生真的没有时间去阅读真正值得阅读的作品,他们缺乏的是接触好的作品的机会,以及缺乏好的对话者(老师,同学)。因此,我不揣浅陋,愿意列出一个粗疏的书单,希望更多优秀的同行能够补正。[/SIZE][SIZE=3]我将书目分为以下几类:[/SIZE]
[SIZE=3][B][/B][/SIZE]
[SIZE=3][B]一.文学名著以及文学批评类[/B][/SIZE]
[SIZE=3]1.四大名著:[/SIZE][SIZE=3]是真正的四大名著,不是电视版或者电影版。中国人真正读过四大名著的并不多,语文老师中读完的更少。但四大名著中藏着中国人的密码特别是思维方式,不可不读。[/SIZE]
[SIZE=3]2.鲁迅小说选:[/SIZE][SIZE=3]或者读《呐喊》与《徬徨》。中学选鲁迅作品很多,这两个集子,能够大致了解鲁迅作品。借助鲁迅作品,可以形成把握中国社会的基本概念,比如“国民性”、“看客”等等。[/SIZE]
[SIZE=3]3.《雷雨》[/SIZE][SIZE=3]中国唯一值得一看的戏剧作品,中西合璧。[/SIZE]
[SIZE=3]4.《边城》《围城》。[/SIZE][SIZE=3]《围城》很有趣,《边城》则代表中国作品的一种类型,或许在某一天,你会回味它,甚至梦萦魂牵。[/SIZE]
[SIZE=3]5.张爱玲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以及散文选[/SIZE][SIZE=3]在现代小说方面,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张爱玲代表了一个高峰,到现在也无人超越。[/SIZE]
[SIZE=3]6.唐诗宋词[/SIZE][SIZE=3]找好一点的本子,或者诵自己喜欢的诗人词人的作品。[/SIZE]
[SIZE=3]7.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SIZE][SIZE=3]这是一本很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SIZE]
[SIZE=3]8.希腊神话故事[/SIZE][SIZE=3]这是西方文明的源头。[/SIZE]
[SIZE=3]9.《小王子》《永远讲不完的故事》[/SIZE][SIZE=3]优秀的童话作品,意义在于可以不断地结合自身生命来阐释。[/SIZE]
[SIZE=3]10.爱因斯坦、罗素等大科学家的人文随笔(找好的选本)。[/SIZE][SIZE=3]科学与人文在更高层面的融合,会给人以全新的感受。[/SIZE]
[SIZE=3]11.泰戈尔和纪伯伦的诗,以及西方一些诗选[/SIZE]
[SIZE=3]12.《百年孤独》[/SIZE]
[SIZE=3]13.《基督山伯爵》[/SIZE]
[SIZE=3]14.《圣经故事》[/SIZE]
[SIZE=3]15.金庸小说[/SIZE]
[SIZE=3][B][/B][/SIZE]
[SIZE=3][B]二、哲史政名著类[/B][/SIZE]
[SIZE=3]1.《史记选》既学历史,又学文学,更练习古文。[/SIZE]
[SIZE=3]2.《万历十五年》[/SIZE]
[SIZE=3]3.《近距离看美国》[/SIZE]
[SIZE=3]4.《苏菲的世界》[/SIZE]
[SIZE=3][B][/B][/SIZE]
[SIZE=3][B]三、当代评论及散文类[/B][/SIZE]
[SIZE=3]1.龙应台[/SIZE]
[SIZE=3]2.王小波[/SIZE]
[SIZE=3]3.余秋雨[/SIZE]
[SIZE=3]4.摩罗、朱学勤[/SIZE]
[SIZE=3][B][/B][/SIZE]
[SIZE=3][B]四、科学读物类(空缺,无力推荐)报刊类[/B][/SIZE]
[SIZE=3]1.《咬文嚼字》[/SIZE]
[SIZE=3]2.《南方周末》[/SIZE]
[SIZE=3]3.《散文选刊》[/SIZE]
[SIZE=3]4.《中学生阅读》[/SIZE]
[SIZE=3][B][/B][/SIZE]
[SIZE=3][B]五、其他[/B][/SIZE]
[SIZE=3]1.《人类的群星闪耀时》[/SIZE]
[SIZE=3]2.《童话人格》[/SIZE]
[SIZE=3]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SIZE]
[SIZE=3]4.若干名人传记这几乎是一个收缩到不能再收缩的书目了。[/SIZE]
[SIZE=3]我相信所有人希望看到的书目是,深入浅出,不知不觉中,天文地理上下五千年尽入脑中。但实际情况是,真正的阅读总是艰苦的,真正的好书,也总是向肯钻研的人敞开。[/SIZE]
[SIZE=3]从这个意义上讲,书目的意义其实有限,比书目更重要的,是人。包括刻苦钻研的“我”,以及有同样追求的对话者。如果这些书能够与高中课程相编织,又有优秀的教师以及优秀的同学的话,才能够真正发挥巨大的作用。因为只有和这样的对话者在一起,这些书籍中的营养才能够穿越生命和生活,真正地化为营养。[/SIZE]
[SIZE=3]                       2008年8月4日星期一于宝应西堤岛咖啡馆[/SIZE]
 
1楼
明镜,不好意思,我把帖子段落粗分了一下,如不合适,再改。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078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