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教育智慧(武侠篇)

楼主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教育智慧(武侠篇)
[FACE=楷体_GB2312][SIZE=4]   [/FACE][/SIZE][SIZE=4]本人酷爱金庸小说,时不时的读来感悟颇多,不自觉的竟然从中得到几点班主任工作的启迪,一下子冲动,借着论坛写点感受(分武侠篇和人物篇)。请老师们指教,多提宝贵意见。[/SIZE]
[SIZE=4][/SIZE]
1楼
[ALIGN=center][B][SIZE=5]武侠篇[/SIZE][/B][/ALIGN]
[B]    [FACE=楷体_GB2312][SIZE=3]一、“武”、“侠”论英雄[/SIZE][/FACE][/B]
[SIZE=3][FACE=楷体_GB2312][B]    [/B]只有武的小说只能叫“武打小说”,与打架的唯一区别在就给你打出去的每一个动作取了一个很“文绉绉”的名称而已,而只有“侠”的小说只能叫“雷锋故事古代版”。所以只有武力的教育不过是让学生“屈打成招”,口服心不服;只有一副“狭义心肠”只能被学生“好心当成驴肝肺”。所以,从金庸小说中走出的每一个成功的英雄都是“武”“侠”皆备的。作为现代教育体制下的班主任,首先也应该有一颗“爱心”——爱学生、爱事业,以“侠”的精神包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错误,但同时还得有“铁血政策”,在学生出现原则性的严重错误时,“该出手时就出手”。那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这样的能力呢?[/SIZE][/FACE][ALIGN=center][/ALIGN]
2楼
[SIZE=3][FACE=楷体_GB2312][B]   二、先“内”后“外”的练武之道[/B][/SIZE][/FACE]
[SIZE=3][FACE=楷体_GB2312][B]   [/B]金庸小说中的主人公们都很注重内功的修养,认为内功修习好了,外功自然就好。这在鸠摩智和张无忌这两个人物上这一点反映的尤为突出,他们都是内功修为到了一定的火候后,学什么东西都快,学什么东西都好。而且如果稍加注意都能看到但凡武功差异大的人都是在内力修为上出的问题,两个一等一高手过招到生死关头就是比拼内力。可见,金庸把内功提高到了一个多么高的高度。这其实是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体现。班主任要应对来自班级的各个方面的难题,就要先修炼好“内功”,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个人素养。然后在不断的实践和磨练中培养“实战经验”,向他人学习更多的“招数”,那样就为解决好班级管理中的各种难题做好了充分准备。[/SIZE][/FACE]
3楼
好呀,何时贴出来
4楼
[B]    [FACE=楷体_GB2312][SIZE=3]三、刚柔并进,以智取胜[/FACE][/SIZE][/B]
[FACE=楷体_GB2312][SIZE=3]   张三丰在金庸笔下是屈指可数的倾于完美的角色,是个几乎神仙般的人物,用墨不多,却深入人心,其自创的太极拳更是被描写的出神入化。在他身上有两点很值得推崇:一是有创新意识;二就是刚柔并进的武学之道。这都是现代班主任所需要具备的,这里这里借鉴万纬老师在《班主任兵法》中的一段文字说明一下。[/FACE][/SIZE]
[SIZE=3]   柔是一种收敛,一种风度,一种魅力,一种婉转绰约的姿态。舜因有谦让之德,而能名扬四海,汤礼贤下士,其圣敬之德乃日益精进。人生活在世间,总是有七情六欲,总是需要别人的帮助,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以“柔”为贵。但人又不可无刚,无刚则不能自立,不能自立则不能自强,不能自强也就不能成功。所以二者都不可偏废。那么怎么处理好这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呢?中庸也。但又有个中奥妙,我初新班时,先以柔弱示人,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先细心观察。学生自会来试探,我就让他试探,不要让他感觉到我的刚强。偶尔冲他笑一笑,一笑置之。调皮的学生有时候会欺一下我的软弱,而无所忌惮,以至得意忘形。开始时我只是冷眼旁观,待到所有情况了然于胸,胸有成竹之际,令旗一挥,露出刚强本色,三把大火熊熊燃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刚强自然收到实效,而行事公正,学生自然会心生敬意,真可谓是忍辱负重啊。有了背后的刚强作基础,你再对学生柔和,学生既感受到你的亲和力,但同时也会对你尊重有加了。建立威信之后,再在班级工作中当以柔为主,以慈悲为怀。善于容学生之短,宽学生之错。学生所犯的错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都以柔软的方式处理为佳。因为学生的很多错误都是成长中的错误,是阶段性的产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会逐渐意识到以往的幼稚可笑之处,以前不懂事时所犯的错误,如果我们能以发展的眼光宽以待之,他们必会对教师心存感激,而有所回报的。但在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触犯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必须予以处罚之时。教师要恪守外柔内刚之道。对于学生的原则性的错误,比如说考试作弊,偷东西,撒谎,恃强凌弱等行为,要坚决地予以处罚。但是这种坚决,要以柔和的方式体现出来。比如说,教师与学生谈话时,态度不必非常强硬,而要循循善诱,在告诉学生处罚决定时,要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解释,让学生理解。若学生哀求不要处罚时,教师不可丧失原则,要告诉他自己既然有勇气做那些事情就应当有勇气承担后果,把这次的处罚转变成自己的动力等等。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失望和期望。如果学生犯了大错时,往往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该处罚的不处罚,其结果会让学生生出侥幸心理,不吸取教训,及至将来犯了更大的错误。这是太柔的表现。但在学生犯错之时,火冒三丈,恶语相加,并不惜用最严厉的手段处之,导致与学生情绪对立,结果学生索性一错再错。这又是太刚了[/SIZE][SIZE=2]。(以上摘自万纬老师《班主任兵法》)[/SIZE]
[SIZE=3]  [/SIZE][FACE=楷体_GB2312][SIZE=4]所以,“刚柔并进,以智取胜”,此乃“英雄侠客”风范也。[/FACE][/SIZE]
5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四夕[/U]发表的内容:[/B]

好呀,何时贴出来[/QUOTE]
 
已经贴出来了,请提宝贵意见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