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教育智慧(人物篇)

楼主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教育智慧(人物篇)
   [FACE=楷体_GB2312][SIZE=4] 金庸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金庸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折射出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其中也不乏对现代教育教学的启示,细细品来,收益颇多。且看我整理的人物篇。[/SIZE][/FACE]
1楼
[SIZE=3][FACE=楷体_GB2312][B]欧阳克、郭靖——谁是真英雄 [/B]
  论天资,一个绝顶聪明,仪表堂堂;一个资质平庸,看起来傻头傻脑。论出身,一个系出名门,身后还有叔叔欧阳锋撑腰;一个流离他乡,唯一有点武功的父亲英年早逝,只留下孤儿寡母。结果呢?前者不得善终;后者却名满江湖,还抱得佳人归。谁是真的英雄,毫无悬念。这不正向我们阐述着“教书与育人”的教育理念吗?如果心术不正,拥有了高超的技能,反倒有可能成为社会蛀虫,为害四方。学生的品德培养,任重而道远。[/SIZE][/FACE]
2楼
[FACE=楷体_GB2312][SIZE=3][B]江南七怪、洪七公——我们扮演了哪一个[/B]
  江南七怪和洪七公都是郭靖的师傅,但江南七怪觉得郭靖资质太差,绝难学得上乘武功;而洪七公却把郭靖培养成了一代大侠,看上眼的就是他这股傻乎劲。更值得一提的是,七公的逍遥拳传给了黄蓉,郭靖想学的时候,七公说了句“这个功夫只能黄蓉学,你是学不了的”。一个一根肠子通到底的人,即使学了所谓的逍遥拳,能让拳“逍遥”起来吗?若有学生资质不高,我们无形中是做了“江南七怪”还是“洪七公”呢?[/SIZE][/FACE]
3楼
[FACE=楷体_GB2312][SIZE=3][B]杨过、小龙女——残缺与遗憾的和谐统一[/B]
[/FACE][/SIZE]   [FACE=楷体_GB2312][SIZE=3]金庸笔下几乎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形象,这是一种残缺,是一种遗憾,却是一种真实的美丽。杨过和小龙女无疑是其中最典型的人物形象了,他们都遭遇人生的残酷,而金庸又给了他们和谐的融合。也正因为这份和谐,方才成就世上最美丽的童话。  [/FACE][/SIZ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我们的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就注定了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老师不可能完美,学生不可能没有缺点,我们都要理智地去面对,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去弥补、去完善,尽可能达到和谐的统一,那才是最美丽的教育之花。所以,我们面对学生的时候,一定要为学生合理定位,并在教育过程中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通过自己的努力,定能让自己的不足与遗憾达到一种和谐的统一;面对个体差异的时候,更要结合教育对象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人际交往、学科发展特点去放大他的闪光点,中和而不是扼杀他的缺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FACE][/SIZE]
4楼
[FACE=楷体_GB2312][SIZE=3][B]鸠摩智、慕容复——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B]  鸠摩智和慕容复,一个追求“武术”,一个追求“权术”;一个最终懂得放弃,一个始终执著;一个大彻大悟,一个终食苦果。所以,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美丽。在部分学生短期内无法理解的时候就应该让他们大胆放弃,知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阅历才能内化,用节约出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化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再回头看原来的问题,说不定就“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当然,这样的放弃只是暂时放弃,是为了厚积薄发的放弃,是一种必要的迂回战术,是一种具备远见卓识的艺术。这样的放弃更需要的是一种勇气,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对教师而言,当我们面面俱到地备课时,当我们在讲台上生怕有一个知识点没有讲到、没有讲透时,我们有没有因为对学生长远发展以及身心发展规律的远见,鼓起勇气暂时放弃一些难点,并计划何时蓦然回首呢?[/SIZE][/FACE]
5楼
[FACE=楷体_GB2312][SIZE=3][B]张无忌——学武功总是来得那么快
[/B]  金庸对张无忌这个角色非常厚爱,厚爱到一旦他遭遇绝境就让他遭遇奇遇,又是赢得佳人又是获得至上武功。最让读者羡慕的还属他那看什么武功就能学会什么武功,甚至学得更出色的本事。要是我们的学生能什么知识看了就明白,听了就懂,还能超越,那样的教育将是怎样的一番乐土。可惜现实总是很残酷的。为什么张无忌有这样的本事呢?仔细品味一下,他是因为内功修为到了相当的火候。  [/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金庸把内功提到了相当的高度,这其实是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体现。内功修炼好了,外在功夫自然就来了。对教师而言,为了迎接来自教育工作各个环节的挑战,肯定要先练好“内功”,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个人素养,然后在不断的实践和磨炼中培养“实战经验”,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更多的“招数”。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先练好基本功,基础夯实在了,辅以解题技巧和实战演练,相信班级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张无忌”。[/SIZE][/FACE]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