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云中逸客和肖盛怀老师愤怒的瓜子

楼主
评云中逸客和肖盛怀老师愤怒的瓜子
[ALIGN=center][SIZE=4]愤怒的瓜子[/SIZE][/ALIGN][ALIGN=center][SIZE=4]嘉宾主持:肖盛怀[FACE=Times New Roman]/[/SIZE]云中逸客[/FACE][/ALIGN]
[SIZE=4]主持人语
有人说,惩罚是教师无能的表现;有人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到底需要惩罚吗?需要怎样的惩罚呢?这个案例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教育案例
肖文在吃瓜子![FACE=Times New Roman] [/SIZE]一发现这个事实后,我非常的气愤!因为我就在今天的上午还专门给他做过思想工作,没有想到,这才上晚自习就又犯了!本来,我没有指望一次两次的说教对学生起多大的作用,但是,我总认为人应该是有点羞耻心的。我决定要给他一点颜色看看![FACE=Times New Roman] [/FACE]“既然你喜欢吃,那待会我让你吃个够!”[FACE=Times New Roman] [/FACE]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我咬牙切齿。也许学生们包括肖文都以为我是说着玩的,但是,我是真的决定要严厉的惩罚他了![FACE=Times New Roman] [/FACE]晚自习后,我要一个学生给我买了[FACE=Times New Roman]10[/FACE]块钱的瓜子,我准备要他当众吃完。由于放学了,只有一些住宿生在班级里。于是,我将瓜子放在教室前排的一个课桌上,要他把那满满的一大袋瓜子吃完。围观的同学们都嬉笑着,看热闹。[FACE=Times New Roman] [/FACE]他看我非常的严肃,也没有反抗,就坐了下来,低着头,开始吃了![FACE=Times New Roman] [/FACE]他吃的很快,丝毫没有忏悔的意思,反而有些不以为然!我知道学生也要面子,他不会在这么多学生面前示弱的,因为我是一个女班主任,学生还是有些不怕我,这个我也知道。正是因为我是一个女班主任,所以我觉得更应该给他点颜色看看,也希望给班级的其他学生看看。[FACE=Times New Roman] [/FACE]让他们知道我的厉害![FACE=Times New Roman] [/FACE]吃了近半个小时,教室外边也围了好多学生,我怕影响不好,再说,当看着肖文默默地埋着头木然地吃瓜子的时候,我有一种心痛的感觉![FACE=Times New Roman] [/FACE]他还是一个不懂事小孩子,虽然的确有错,但是,我这样做是不是有些过火了呢?我开始后悔自己的决定,并觉得自己的荒唐!虽然我不是一个什么优秀的老师,但是对于惩罚学生,我也是觉得不对的。但是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去做。好话说了一箩筐,但是总收效甚微,有时甚至根本不起作用!也许有人说,我不敬业,我不愿意动脑筋。是的,我身边的老师大家都是把教师做为一个职业,只是尽着自己的一份心而已,我也不想做出什么名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但是两年的师范教育,以及作为一个女性特有的良知让我觉得我的过分,我开始考虑肖文的感受![FACE=Times New Roman] [/FACE]一个小孩子,在这么多学生面前接受老师的惩罚,他此时此刻在想什么?他在心里暗暗骂我吗?他日后如何去面对这么多的学生?他日后如何能自信地生活与学习?……[FACE=Times New Roman] [/FACE]想到这些,我马上停止了我的“残暴”的行为。但是,我为了给自己台阶下,我说,没有吃完,到我家里去继续吃![FACE=Times New Roman] [/FACE]当我想着自己面子的时候,难道我的学生就没有面子吗?我从来都没有如此地责怪自己,我也从来没有如此地去反省自己的行为……[FACE=Times New Roman] [/FACE]来到办公室,我给肖文的家里去了电话。我告诉他妈妈,他今天在学校出了点小问题,就不回去了,在我家住。[FACE=Times New Roman] [/FACE]我带着他到我家里,给他打开水,***置他洗,希望用我对他的关心来对我刚才的行为赎罪。其实我有些担心,他回家后,他妈妈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同时我也担心他上受不了。最好的是在我这里过一夜为好。我又对他说了些思想教育的套话,至于是什么,我都不清楚了,但是,我只清晰地感受得到自己的那份难以宽恕自己的心……[FACE=Times New Roman] [/FACE]但是,他终于还是在躺下十分多钟后,提出了回家的念头。于是,我与他妈妈再次联系,让他回了家![FACE=Times New Roman] [/FACE]躺在床上,我想了很多,但是总是没有头绪,我知道我错了,但是,我真的很无奈啊!也许是无能吧!但是,我后悔了,真的![FACE=Times New Roman] [/FACE](案例提供:湖北小林)[/FACE][ALIGN=left][SIZE=4]声音
[B]肖盛怀[/B]:我曾与文中的肖文进行了一次非常真诚坦白的谈话。结果他告诉我,这件事他觉得没什么的,对他根本没什么影响。他的回答让我们震撼!我想到了“麻木”,我想到了鲁迅先生对小弟弟在《风筝》中精神的虐杀,我想到了很多学生在受到老师惩罚事隔多年后,还对老师心怀感激,……也许,小林老师的惩罚还根本没有触及肖文的灵魂,走进他的内心。
[B]刘良华[/B](华南师大教授)[B]:[/B]“肖文在吃瓜子![FACE=Times New Roman] [/SIZE]一发现这个事实后,我非常的气愤!…………[FACE=Times New Roman] [/FACE]他看我非常的严肃,也没有反抗,就坐了下来,低着头,开始吃了!”只需要看到这个地方,我就感到窒息。第一,这是几十年前,乡村教育里可能发生的事情。第二,可怕的是,这样的惩罚不仅可能危险学生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它取消人的尊严。[FACE=Times New Roman]      [/FACE]第三,更可怕的是,那个孩子看老师“非常的严肃”,“也没有反抗,就坐了下来,低着头,开始吃了!”孩子门是头脑里已经堆积了大量的奴才意识。
[B][FACE=Times New Roman]Ayigu[/FACE][/B][B]:[/B]我觉这位老师根本就没有必要后悔:[FACE=Times New Roman]1[/FACE]、教师并没有体罚学生;[FACE=Times New Roman]2[/FACE]、教师为了教育学生自掏腰包,教师本身就亏本;[FACE=Times New Roman]3[/FACE]、相信学生经过这次教训后,心理上已经接受了批评;[FACE=Times New Roman]4[/FACE]、我们教师太低估学生抗受能力,也许这样的处罚对学生根本不会伤到自尊;[FACE=Times New Roman]5[/FACE]、任何一个学生的成长都会受到惩罚,只有受过惩罚的学生人格才会健全,想想我们教师在小时候不也经常受惩罚吗?[FACE=Times New Roman]6[/FACE]、只有受过老师惩罚的学生,出去社会才会更尊重教师;[FACE=Times New Roman]7[/FACE]、违反了规则就要受到惩罚,让学生知道:出去社会工作如果是违反了规则也许工作丢掉。这样小小的惩罚教育是以后出去社会的学前教育,应提倡![FACE=Times New Roman]8[/FACE]、现在学生受社会环境影响太大,教师没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心理辅导一个个犯错的学生,还不如来点简单的而又不伤身体的惩罚?[FACE=Times New Roman]9[/FACE]、教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发脾气是一种正常现象;[FACE=Times New Roman]10[/FACE]、既然做过了,何必去谴责自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提点建议:[FACE=Times New Roman]1[/FACE]、多看有关教育的书;[FACE=Times New Roman] 2[/FACE]、多看有关心理学的书。
[B]独依楼台:[/B]首先这只是一种不良的习惯,并不是一种什么了得的的大错,没有必要体罚学生。既然是不良习惯,最好还是从养成教育方面来入手,培养学生吃东西定时定量不吃零食的好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终身受益。这位学生为什么在老师多次教育后还不能改成呢?原因也许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如果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不妨去探究一下学生这样做的原因。是习惯使然呢?没有吃饱呢?对老师有意见呢?班上其他同学的影响呢?由于这里没有交代班级其他学生的情况,无从得知具体原因。一般来说,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分析病因。找到病因,问题大多会迎刃而解。
[B]侠义自居:[/B]教师作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常常是在情绪很糟时,“恨铁不成钢”的责任心驱使下,好心办了坏事。特别是年轻气盛的年轻教师,在情绪激动时常会因一时冲动,不能细致地考虑问题,而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式,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年轻教师一定要时时记住:教育是十分细致的工作!学生的心灵是极易受到伤害的,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学生,毫不妥协地反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中那种对学生漠不关心、冷酷无情的现象。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B]绚丽蜀绣:[/B]我也觉得小林老师不该那样做。我觉得应该这样处理:首先在班上制定班规时同学们讨论通过上课吃东西具体的处罚办法,这样当学生违反这条班规时就好具体操作了。这样也可以避免老师随心所欲地处罚学生,给自己带来难堪。我虽然不是班主任,但在这学期上课之前就想好了怎样管理课堂纪律,宣布之前我征求过一些学生的意见,首先我规定:上课时凡是我看你达三秒之久,不管你正在干什么,只要是没有认真听讲,就请站起来。我让学生当堂表态:“愿意接受我严格要求的请举手。”全班齐刷刷地举起了手。虽然当中出现了一些波折,但是现在我觉得这个方法很管用。[FACE=Times New Roman]       [/FACE]
上面说的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把课上好。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觉得在你的课上轻松愉快,觉得不专心听你的课是一种损失。[FACE=Times New Roman]       [/FACE]再则,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也特别重要。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当他们违反纪律时同样对待。[FACE=Times New Roman]      [/FACE]
还有,对所有孩子充满爱心。当他们违反纪律时,就会觉得对不起你的关爱。[FACE=Times New Roman]       [/FACE]
千万不要给孩子讲过多的大道理。那样不管用。同样千万不要试图一次“严厉的手段”就会让孩子永远记住并且改正错误。
专家视点
个人认为,实施教育惩罚,大致有以下四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一些老师在实施处罚的时候,法制观念不强,常常以教师个人意志替代相关规定。学生上课讲话,教师罚学生当众站立;学生吃零食,教师罚学生当众吃东西。这样的惩罚很可能导致学生的怨恨,而成为失败的惩罚。出现这种情况,一种可能是班级里有班规,但教师不按照班规来执行,另一种可能是根本就没有班规,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得学生认为惩罚他的人是教师,导致自己受惩罚不是因为犯了错误,而是教师心情不好或自己比较倒霉。学生产生这种想法,就远离了惩罚的初衷。第二个原则是也不能完全有法必依。因为学生终究是学生,有一些惩罚过于严厉,对其他人来说固然有很强警示作用,对当事人却会产生不可弥补的伤害。出于这个目的,教师有时要稍作一些调整。与规定相比,教师要表现得稍微宽容和灵活一些。古代战场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员大将违反了军纪,按律当斩,但是许多人求情,于是主帅同意暂免死罪,让他戴罪立*****。这便是一种有法不依的惩罚艺术。否则,咔嚓一刀,教育也就终止了。第三个原则是法外有情。教育惩罚必须以教师的情感投入为基础。“行走教育”的创始人徐向阳对学生非常严格,他甚至与家长签协议,必要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体罚。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他,问道,你这样做学生不怨恨吗?徐向阳回答,你只看到我今天处罚他们,你没有看到在这之前,我已经在他们的情感银行里存了足够的资本!正因为徐向阳已经赢得了孩子们的尊重和信任,所以他在惩罚学生的时候,学生才会深刻反省自己的问题,而不会怨恨他人。第四个原则是攻心为上。惩罚要取得效果,就必须触及学生的心灵。教师在实施处罚的时候,一定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其个人感受,要关注惩罚的有效性。惩罚的有效性并不是一个客观的指标,而更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有时候,学生一些小的错误,教师的一个眼神可能就是惩罚;学生在犯错后悔之时,教师的宽容反而是一种最厉害的惩罚。攻心的基础是知人,教师要了解学生,要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如果做不到,还是慎用教育惩罚。以此来对照这个案例:第一,教师并没有让所有学生都明了在教室里吃零食会有怎样的处罚,一旦有人违犯之后,便怒火中烧,做出严厉惩罚的决定。如果肖文坐在那里,愣是不吃瓜子,结果会怎样呢?只怕教师更难堪。第二,教师能够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终止,并且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使得这次惩罚的错误没有继续扩大。说明教师具有一定的反思精神。第三,教师平时对学生有情感投入,但是投入还不够。实际上,愈是对像肖文这样的问题学生,愈是要倾入感情,教育惩罚必须要有良好的师生情感基础才会有效,教师还需要做大量感化的工作。第四,教师认为是极其严厉的惩罚学生反应却很平淡,惩罚完了之后学生却谈不出什么感受,说明我们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还不是很了解。教育更多的时候是暗箱操作,即使成*****了也是瞎猫碰到死耗子。期望小林老师能更多地在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方面下一点*****夫。(万玮,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教务主任,2005年上海市德育先进个人,2006上海教育年度十大人物之一,《班主任兵法》作者。学校地址:上海浦东黄杨路261号,201206) [/FACE][/ALIGN][ALIGN=center][SIZE=4](本文发表在《河南教育》[FACE=Times New Roman]2007[/SIZE]年第[FACE=Times New Roman]7-8[/FACE]月上,)[/FACE][/ALIGN][ALIGN=center][SIZE=1][/SIZE][/ALIGN][ALIGN=center][SIZE=5][/SIZE][/ALIGN]
1楼
[SIZE=4]所有的回复者包括所谓的专家观点都犯了一个个致命的弱点:“把惩罚作为一个目的,而没有将惩罚活用为一种教育的手段”。
本人认为:
案例中的“我”所采取的惩罚手段很好,正适合于教育这种学生。如果利用好了,会起到最佳的效果。但是案例中的“我”最终并没有活用“惩罚”这个手段而达到应有的效果。
 无独有偶,今天我也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02的J老师上数学课时,学生D一开始就吃糖,老师J提醒他要遵守课堂纪律,而学生D不但不听顺手又拿起了一瓶水喝了起来,这位教师就火了,并即给予学生D来历批评,结果学生D当堂大骂教师J的娘。结果老师J把学生提到了我的办公室,请求分校处理。
  在事情的处理中,我并没有将上课吃糖、喝水以及骂娘作为学生违纪需要教育的内容。而认为内在的原因并不是学生上课干了哪些违纪的事,而是因为学生敢当着教师的面,不顾及老师的情面公然违纪的原因。可能违纪学生根本就不在乎老师,也许这位学生与老师存在某些方面的矛盾。再者这位学生敢于在全体学生面前毫无愧疚地犯错,证明班上有一部分学生在情感上是与学生D站在一边的,在班上学生D这种行为有一定的市场。
  教育步骤:1、就从学生不尊重老师敢于公然违纪着手,将学生给予痛批,挫其锐气,果断刹住不正之风。
 2、在学生最感到受辱时,趋势话题一转。对学生讲,其实老师是理解学生的,理解学生与教师中存在着一些意见的分岐或存在某些意见。但是,每个人都必须相互尊重,即使有意见也要善于沟通,用合适的方法主动沟通。通过“对抗”或“故意违纪”来表达自已意见的方法是一种极不健康的心理。今天老师不考虑你的感受而“痛批”你,是要让你“换位体验”不被他人尊重的滋味。你是不是在老师“失态的辱骂你时,感觉到老师多么地没有休养,实在可恶”?对的,即使学生犯了错,老师如果用不文明的方式教育你们,反而会丢掉老师的尊严。那你在自已有意见时,用“犯错”或故意扮成一个问题生来对抗,会有什么结果呢?
你明白老师的用心了吗?
3、最后不但把学生上课吃东西的事解决了,反而将教师J与全班同学中的问题解决了。并且修复了一条师生交流的管道。(为什么这位学生会与老师发生隔阂呢,那肯定是因为师生之间缺乏沟通;而从上面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J和学生D都是一个敢于表达自已意愿的人,证明他们是缺乏一种沟通的方式或者说相互沟通的习惯。事实证明:教师J和学生D在发生那个事之后,教师J与学生家长和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反而从过去“对着干”变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式的关系。这个结果的得来,得益于当时安排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J,教师J和学生D,班主任和学生D,分校(年级)德育主任分别与任课教师J、学生、学生家长、班主任、全体学生,德育主任、家长、教师J、学生、班主任等一系列的面对面的交流。)
  联系肖同学上课吃瓜子的案例,那么“我”让学生当众吃瓜子受辱,正是第一步,让学生“换位体验”没有尊重的感受。
而“我”没有利用这个体验,让学生明白道理,从而最终解决问题。
所以说:所有的回复者包括所谓的专家观点都犯了一个个致命的弱点:“把惩罚作为一个目的,而没有将惩罚活用为一种教育的手段”。所有回复者都将目光定位在学生上课吃瓜子这个表面的问题上,而没有找到问题的原始点。就导致他们把“惩罚”作为一个目的,而没有将惩罚活用为一种教育的手段。

个人意见,请各位老师和专家指导。---金海周德明
[/SIZE]
2楼
云中逸客老师提出这个贴肯定是讲怎样让惩罚艺术。

而我讲的是这个“愤怒的瓜子”案例本身就是一个处理问题“没到点子”没有抓住问题原始点的问题。
所以我所发的评论可能与作者发贴的原意有所偏差,请谅解。
3楼
[SIZE=4]我的几个不明白

1.我不明白教师有什么权利让学生一口气吃下10块钱的瓜子?按2元一斤算的话,也要有足足5斤.“吃了近半个小时,教室外边也围了好多学生,我怕影响不好”我不敢想象如果学生真赌气吃下去,那么多的瓜子,会不会对他的身体产生伤害? 我不敢想象假如学生真赌气这样吃下去,外面的学生会怎样的嬉笑,会怎样为自己同学的大胆挑战而骄傲!

2.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产生了一个"悲壮"的场面?"围观的同学们都嬉笑着,看热闹。 他看我非常的严肃,也没有反抗,就坐了下来,低着头,开始吃了! 他吃的很快,丝毫没有忏悔的意思,反而有些不以为然!"我好象看到影视作品中的那些清末民国时革命志士就义时的一幕:面对麻木的围观群众.敌人的狞笑.刽子手的屠刀,泰然自若.我自横刀向天笑,是什么导致学生如此这样的“勇敢”“坦然”“豪迈”,我想,绝不仅仅是处于对老师行为的一种漠视!更多的是一种无声地抵抗,是一种更大的挑战![/SIZE]
[SIZE=4]3、我不明白这样的惩罚和关爱能否走入学生心扉?一会是冷如寒铁,一会温情似火。我们的情绪是否也需要遵循一种秩序和原则?[/SIZE]
[SIZE=4][/SIZE]
[SIZE=4]4、我不明白老师无奈地让学生停吃,无奈地放学生回家,最终让学生感受到的是不是“哼,不外如此”的一种嘲讽?“”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我咬牙切齿。也许学生们包括肖文都以为我是说着玩的,但是,我是真的决定要严厉的惩罚他了!最终让学生看到的是学生的厉害还是老师的厉害?我们的惩罚是否也需要一种理智的坚持和制度的支持?[/SIZE]
[SIZE=4]5。我不明白老师和学生仅为了吃几颗瓜子就弄到如此地步,为什么还有人说“没必要后悔”?是不是还要等到象“徐远方”那样灵魂在检讨书中哭泣,才能换回老师所谓的良知?教育应以慈悲为怀,教育者并不是为了显示自己厉害而从事教育![/SIZE]
[SIZE=4]6。我们某些人所谓的“法”所谓的“规”,是不是真的合法?固然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首先的要求是规和炬本身必须没有问题,否则,以错误的标准衡量出的方和圆必定也是错误的。当我们的规矩得不到学生的认同,那只能是教师[/SIZE][SIZE=4]个人的强权和专制![/SIZE]
[SIZE=4]7。我不明白当面对教育现象时,教育者要解决的是表面还是根源的问题?吃瓜子,简单的小事。可简单的小事背后呢?难到仅仅是老师刚谈过心之后的重新违纪?老师什么也不深问,什么也不细想,简单地停留在和学生为几颗瓜子赌气,我看,这才是真的悲哀和悲剧!他为什么吃瓜子?是偶然的失误,是禁不住诱惑,是故意而为……每一种情况都有不同的针对措施。批评,绝不是万能的灵丹!如果说“瓜子”是苗,那么根在哪儿?即使割掉了苗,谁能保证不会“吹又生”呢?[/SIZE]
[SIZE=4]8。我不明白为什么老师和专家们没有一个人谈到如何使学生认识到上课吃瓜子这些不良行为的危害?惩罚固然能制止类似行为的发生,但惩罚只是教育的一个手段,一个使学生受教育的过程,而决不是一个结果。如果我们把处理的目标仅仅定在“不吃瓜子了”,那么岂不是非常可笑?无论什么样不良习惯的改正,都绕不开当事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认知,如果学生还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问题的后果,那么即使我们再多地关爱,其心里也一定充满抵触和愤怒,而不是后悔和感激!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能自我教育。[/SIZE]
[SIZE=4][/SIZE]
[SIZE=4]不管什么方法,不管什么原则,只有走进学生心里,和学生内在认识产生共鸣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SIZE]
4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展翅高飞66[/U]发表的内容:[/B]

我的几个不明白

1.我不明白教师有什么权利让学生一口气吃下10块钱的瓜子?按2元一斤算的话,也要有足足5斤.我不敢想象如果学生真赌气吃下去,那么多的瓜子,会不会对他的身体产生伤害?

2.我...[/QUOTE]
 
老师:这就是让学生"换位体验"
 
[SIZE=3]在学生最感到受辱时,趋势话题一转。对学生讲,其实老师是理解学生的,理解学生与教师中存在着一些意见的分岐或存在某些意见。但是,每个人都必须相互尊重,即使有意见也要善于沟通,用合适的方法主动沟通。通过“对抗”或“故意违纪”来表达自已意见的方法是一种极不健康的心理。今天老师不考虑你的感受而“痛批”你,是要让你“换位体验”不被他人尊重的滋味。你是不是在老师“失态的辱骂你时,感觉到老师多么地没有休养,实在可恶”?对的,即使学生犯了错,老师如果用不文明的方式教育你们,反而会丢掉老师的尊严。那你在自已有意见时,用“犯错”或故意扮成一个问题生来对抗,会有什么结果呢?
你明白老师的用心了吗?[/SIZE]
5楼
换位体验,更多地是让我们教师站在孩子角度上思考问题。我不明白先是自己偷着吃几颗瓜子,后来竟面对那么多美味,是什么换位体验,是谁换了位。

我想,换位的恰是我们自己,谁学生时上课没有做点小动作,谁上课时从没偷着吃点自己特喜欢的东西?让学生丧失尊严的换位体验,还是不体验最好!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