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点评之天天睡觉,竟然也被评上“文明标兵”!

24楼
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我常常觉得,有时我们不一定非要采取什么措施才显出教育的突出之点,有时无声胜有声,有时润物细无声;但这无声间要包含老师对学生多深的理解和多大的尊重呢?说不出来吧!就是在这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我们才敢于非常问题非常解决!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每个孩子都有最闪光的一面!只要我们对症下药得准,问题生也会逐渐成为优秀生!
25楼
未来社会的竞争,应该是全面发展孩子们的天下。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心态摆的要正,有一种好的品质,所以更需要老师的影响和带动。
26楼
我很佩服这位老师,要是我绝对做不到,
27楼
学习了,其实很多时候老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28楼
[SIZE=3]感兴趣的不是学生,是这位老师。因为其对孩子是如此宽容、如此尊重。而且这种宽容与尊重是发自内心的,否则,是很难以这样轻松的笔触去表现这件在一般教师看来是不可理喻的事儿。[/SIZE][SIZE=3]最让我感动的是教师对孩子自尊心的保护。不告状,不讽刺,不打击。有时还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刻意去帮着孩子打打“掩护”。一系列的措施只为一点——孩子在学校的尊严。[/SIZE][SIZE=3]教师的宽容也让我敬佩不已。很少有教师能够做到这样——容忍学生的讨价还价;容忍学生上课时的睡觉;容忍孩子养着长发;容忍孩子唱自己装着听不懂的“黄色歌曲”。相信这样的容忍肯定还有很多。这一切的容忍也仅仅是为了不激起孩子那冲动的逆反。[/SIZE][SIZE=3]教师呢?教师是不是无为而治呢?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并不是这样,教师还是很善于抓住教育时机的。当孩子面向家长汇报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参与自己愿意的工作;适当向孩子提出要加强学习的建议。虽然在案例中作者没有说得那么明确,可以看出,在不把孩子推向对立面的基础上,教师已经做得很到位了。[/SIZE][SIZE=3]我想,教师的做法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首先要保障的是孩子的心智及体魄的健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容忍孩子的学习差点,但必须将他们培养成健全的人。站在“尊重”“宽容”的基础上,教师已经在逐步走进孩子的内心,逐渐被孩子所接纳。可以预期的是,教师这样虽细微但持久的关注下,孩子向好的方向的转变会越来越明显。[/SIZE]
 
29楼
是的,我们的学生需要肯定,近来,我在班级实施了流动班长制。所试学生的行为规范有了很大的改变。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