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一个路口等待

84楼
如何学习语文
如何学习语文

一、语文学科的知识结构纵览

   1.字音   2.字形   3.词汇   4.成语   5.句子   6.文章(现代文)   7.诗词   8.古文   9.文学常识   10.写作

二、学习策略

    1.字音
平时坚持说标准的普通话,尤其注意翘舌音、后鼻音,以及多音字;其实字音和字义有很大的关联性;早读时,要意识到发音的重要性;字音的问题,应当在生活中的说话、朗读中解决,不必耗费更多的时间;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要求自己很标准的发音。

2.字形
字形与字义有必然的联系;“熟视无睹”是学习字形的大忌;读课文时,有研读字义的良好习惯;字形错误多为粗心大意和“熟视无睹”造成,说白了还是一个心细的问题哦!

3.词汇
要有理解词的本义的习惯;有积累词汇的习惯;重视不同语言环境里词义的变化。

4.成语
成语属于词汇中的内容,但由于其重要性,比如对于表达的意义,这里单独强调。学习成语,遇到一个不放过一个,并理解其含义;弄清成语产生的背景对于理解其含义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5.句子
句子有四种基本的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重视句子中的语言逻辑;重视关联词对于句子表达的意义;蕴含深邃的句子应当摘抄下来。

6.文章
重视三类文体的特点,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课本经典的文章,对其主题、章法、结构要有深入的领悟,并善于借鉴其精华;理解文章的几个关键要点:主题;重要语句(或文段)的理解;词语理解,主要表现为它们对于表达主题和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解题时,善于从选项等方面扑捉文章的主题内涵;重视解答过程中表述的精确度和条理性。密切关注写法特色,以及表现手法对于解释主题的作用。解题时,忌讳一蹴而就。文章最好看两遍,晦涩的地方联系上下文反复研读,直到理解清楚为止。
读懂文章,解题自然快捷,-----解题的功夫在于理解文章本身。

7.诗词
读诗,须把字、词连缀起来,从而把握诗歌主体意象,这是读诗的重要方法。如“小桥流水人家”,桥、小溪、房舍,将这三个词联合想像,就很容易把握诗句所表现的含义。古诗词,语言凝练,一字一词啊!有能够把握诗歌中主体意象的能力。分析诗歌要注意其表现特色,也就是艺术特点,以及理解诗“言何志”,“抒何情’,以及如何表现它们。

8.教材文学常识
包括如下几点:名篇、名句;名家及其作品、作品的体裁、作品中的人物;名篇揭示主题的关键语句,等等。对于这部分内容关键是加强记忆。

9.古文
古文多为夹叙夹议的文章。对于记叙文体,应抓住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以及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过程。
理解古文通常有如下角度:词语解释(善于联系语言环境理解),包括对实词、虚词的解释和辨析;语句翻译;内容和主题的分析。

10.写作
写作需培养下列习惯和能力:每读文章,经常研读标题;平时自定义主题,构思文章,构思结构、主题等,收集一些资料,列出写作提纲,进行“腹稿”式的写作练习;平时将观察的现象和思想记录下来;对自己写的作为进行修改和“挑刺”;学习课文时,重视写作技巧的积累;掌握写文章的一般技巧:启----承----转----合,启,即开篇,发语要统领全文主旨;承,即正面展开,或叙事、或议论、或抒情;转,即侧面展开;合,即归结全文,点名题旨。
坚持写日,是写好文章的重要手段。

每读文章,从下列角度思考一番:标题含义,主题思想,结构特点,这种思考对于写作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11.学好语文的“350”工程
即精读50篇现代文,精度50篇古文,精度50篇诗词。阅读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自然提高,况且,有了这样的积淀,不愁学不好语文啊!
85楼
给进入高三学子的几条建议
给进入高三学子的几条建议

1.学会倾听成人建议
听得进家长的话。
听从和借鉴老师的建议,尤其是那些适合改进和发展自己的建议。

2.心胸开阔
对周围的某不合乎自己情趣的人和事情,应克服厌烦、鄙视,甚至嫉妒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很耗费人的精力。凡事能够坦然面对,多琢磨事,少琢磨人,我们精力才会用到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上。

3.专注做事
    课堂上一定要专心听讲,课堂是最主要的学习时间和场所。
    有目的地记录老师讲解内容:记录有疑惑的内容;记录较为系统的归纳或小结;记录不同于自己的创新思路。对于记录的内容课下要及时复习和体会,最好是就相关内容进行练习。
重视基础知识的奠基和完善。
一旦进入做事的状态,就要专注,聚精会神,不能玩玩打打,养成懒散的做事习惯。精力集中能提高办事效率,-----我们不是感觉到考试的时间不够吗?这是平时做事不讲时间、效率的结果。

4.加强独立训练
独立,讲求效率,严谨,专注,作业不拖拉,这些是独立做练习的基本素养。
训练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严谨!
把平时训练的内容,都当成重要的考试,这样,重大考试就能够发挥较高的水平;平时马虎惯了,关键时候是严谨不起来的。
练习过程中,凡有疑问,或重新思考,或与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一定要把疑问搞明白。记住,不放弃平时遇到的任何疑难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促使自己不断进步的过程。

5.认真规范
平时做练习要规范。所谓“规范”是指书写工整,过程完善,表述准确,将解答过程做得至善至美。
会做的题,要有零错误的追求。

6.重视表达
无论是读书、做练习,凡有想法,就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或记在试题旁边,或记在课本文字的空白处,这些自己思想日积月累,将是促使人思维成熟的重要过程。
表达力求准确,富有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经常提醒自己把字写好。
有运用课本(学科)概念的习惯,学科专业术语(概念)能增强语言表达内涵的容量,更能提高人的专业素养。

7.做事有计划
如,坚持记忆英语单词的习惯,给定固定的时间,给定固定的单词量(每天30个单词),循环记忆。单词应当与相关的语法、用法等结合起来,这样效果会更佳的。
如,学习数学,每天坚持十道数学题的量(为自定义任务);学好数学一个很要的习惯是,凡有时间做几道题,无聊之时做数学题。做与悟相结合。
如,生物,坚持做好基础性知识笔记的工作,但一定要在第二天复习一下。
等等。
做事有计划,是需要毅力和坚持的。另外,要与老师布置的任务不发生冲突,就需要制订合理的计划。
计划中,有的学科需要重点突出。

8.带着问题走路
有时刻思考的习惯。
有些好的问题,一有空闲就思考一番。养成走路思考的习惯,躺在床上回味某个问题的习惯,揣摩其无穷的韵味。
如,“心有灵犀一点通”,“灵犀”指犀牛角上的白纹,其感应灵敏,所以“灵犀”比喻心心相印,情感相通,思想共鸣。

9.克服自身的缺点
性格上,听不了“坏话”(批评),承受不了打击。得意而忘形,失意之时又全盘否定自己。
做事不严肃。哪些是重要的事情,哪些是不重要的事情没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标准。只有结果出来之后才能权衡轻重。
字写得一团糟。字无体,但笔画要清晰。
情绪波动很大,自控和调节能力差。
凡事无深究,自以为是。
不喜欢阅读,阅读能丰富知识,增长智慧,开阔视野。
好恶任性,如对于不喜欢的学科就懒得理他。认为非高考的学科就不用学。
一味做题,不善于总结其中涉及的知识和技能。
和父母交流不够主动,很少和他们谈论学习上的感受。
过于放纵自己。如周末一打篮球就是一个下午,一上网就是几个小时。
有很多小恶习,如挖鼻孔,玩笔(旋转),无意中就走了神。

10.怎样在叫做做学问
以解决一个问题为例吧!
试题解答之后,应该做下列几项工作: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或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问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问题考查了我们什么方面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心理感受如何(陌生感、恐惧感等),等等。
对所做的事情有清醒的认识,对所学习的知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自己独立的见解,这才叫做学问。

今天就谈到这儿吧!

高考是未来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说我一定要考什么一本、二本,而是说有了坚实的过程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86楼
你到底是谁
你到底是谁


童年的儿子是那么的可爱,他的一切行为都听凭你的指引,他的一切想法都直言不讳,在我们三口之家中,他是快乐的源泉。

儿子进入初中之后,我感觉他就像深水中的鱼,于潜游中的变化令我难以琢磨,慢慢地,我开始不理解他的言行。我时常产生疑问:你到底是谁?因为有一天,他回晚了,我说“你干什么去了”,他说“去打篮球了”;因为有一天他突然说他穿的衣服太劣质不是品牌,••••••直到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生冲突,我才意识到儿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有了对父母的反叛意识。

那个夏天的周末我记忆犹新。一次考试,儿子数学成绩异常的糟糕,我数落了他几句,他竟然强烈地顶撞,并说出极端的话:我没有用,你们打死我好了!我的脾气很大,当时很生气,狠狠地将他摔在地上。地板镶的是瓷砖,非常坚硬,我不知道摔得有多重;也许是被我的盛怒和气势吓住了,他畏惧看着我,默不作声地捂着胳膊肘,疼痛得直流眼泪。如果儿子当时再有激烈的言辞,我可能还会有更加过激的行动。好在他没有说什么,只是钻进自己的房间,“砰”地关上门。

儿子进门之后我就后悔起来,我出手太重!妻子也说,你怎么这么残忍!我站立在阳台上,回想着刚才发生的一切,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是我第一次对儿子发这么大的脾气。还有几天是儿子的生日,他马上就满16岁了,他长大了,无论是否明辨事理,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也开始抵制大人们的干预,这是人成长的必然经历。

很久,儿子的房间没有动静。我悄悄开门进去,他已经熟睡。我看到他的胳膊肘红紫肿胀,我的心顿时沉重起来。

第二天,儿子的胳膊肘肿胀得更厉害,我和妻子害怕起来。我们赶紧将儿子送到医院••••••

这次经历让我开始思考如何面对儿子。在他还幼小的时候,大人指责几句可能会起到作用,但是现在不行了。家长应该寻找一切有利途径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给之以正确的引导。我暗暗发誓:不能用武力解决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儿子没有理我,无论我怎样努力,都无济于事。虽然很懊悔,但是我相信时间能慢慢磨平我们父子之间的不悦。

中考是儿子人生中经历的第一次失败,成绩勉强进入普高。当分数出来的那天,他伤心地流下了眼泪,这次流泪不是身体的疼痛,是心灵的疼痛。在他郁闷的日子,我很少说话,每天黄昏,只是拿起篮球,对他说,“走,打球去。”运动帮助儿子走出了阴影,也使我们父子关系日趋和谐。他曾多次对我说,进入高中一定要好好奋斗一番。我说,是啊,人生可能会遭遇很多次失败,但由于同一原因而遭受两次失败的人却是愚蠢的。

儿子学习上有很多毛病,最突出的是粗心大意。我看到他解答的数学试题,越是简单的内容越容易出错。于,是我要求他书写规范,重视过程的缜密,即使是草稿纸上的内容也应当给人一种一目了然的清晰感。很多次,我守在他旁边,监视他规范做练习。一段时间,他粗心大意的毛病有了一定的改善。暑期,儿子也给自己提出要求:自学一部分高中数学和物理的内容。他激情四溢,但是做起来不是那么简单。我一直鼓励他坚持下去,并指点首先将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理解透,再辅之以练习。儿子渐渐找到学习的窍门,自学进展很顺利。这种准备为他进入高中阶段之后的学习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他拥有了独立自主学习的可贵经验。

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帮助他不断修正自身缺点的同时,我也不断修善作为一个父亲、一个成人自身的不足。我学习如何和儿子交流,我学会了发现儿子身上的不足并探索如何去改进这些不足,我学会关注儿子每天的进步和身上的优点。我们在餐桌上讨论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身的价值,使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

有了儿子(或者女儿),我们的人生才会有更多的发现,才会有更多全新的体验,这种发现和体验既来源于我们自己,也来源于我们的下一代。孩子,你到底是谁?其实你就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你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前期时的存在状态,你伴随我们活着,伴随我们老去。
87楼
从高考状元那里学习有益的东西
注:从高考状元那里学习有益的东西(引用)

一、2011年湖北省高考理科状元
姓名:王震霆
     生日:1993年9月13日
     母校:襄阳五中
     总分:707分
     各科分数:语文131分 数学144分英语143分理科综合289分
     爱好:打篮球
     座右铭:我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因为可以增长知识。

    “虎父无犬子”, 26年前,从同一所高中毕业的父亲也曾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考了707分还坚持晨跑

进校排名在百名开外

“王震霆的成绩是一步步上升的。”李轶老师回忆说,高一入校时王震霆成绩位于全年级133名,但他学习非常用功虚心,高三时成绩已进入全年级前列。

虽然成绩提高的过程还算顺利,但王震霆也经历过波折。去年9月份,该校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6名学生拿了湖北省赛区一等奖,而王震霆只拿了个二等奖。“结果出来后很郁闷。”当时对他的打击实在很大,一度让他情绪非常低落。在李轶老师的帮助下,经过1周左右的调整,他逐渐恢复正常,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

“旧书”是妈妈大学课本

    今年我省高考作文题是《旧书》,省理科状元心目中的“旧书”是哪本?王震霆的回答出人意料,他写的是《普通物理学》。“这是我妈妈当年在山东大学读书时,曾经使用的课本。”王震霆说,因受父母影响,自己从小偏爱理工科,尤其喜欢物理。读高中后,《普通物理学》就放在他的课桌上,时常拿起来翻看。因此,高考时一看到作文题,他自然而然就想起这本书,并写了这本书。

    王震霆说,那本破旧的老课本,折射出妈妈求学时艰苦的条件,现在自己学习环境要好得多,每次翻看那本书,他就觉得自己应该更加努力。
   
状元印象

    学习好,性格好,奥赛也曾获奖。

    王震霆的班主任兼物理老师李轶却“激动得一夜没睡”。说起爱徒,李轶眼角眉梢满是笑意,他用“淡定”、“睿智”、“从容”这几个词来形容王震霆。在他印象中,王震霆刚入校时,成绩并不算很拔尖,直到开学两三个月后,他发现王震霆思考问题很有深度,“我教1是1,很多人就学1是1,但他就喜欢思考1为什么是1。”

    高一时,学校组织数理化三科竞赛培训资格赛,王震霆没有通过物理考试,但李轶欣赏他深度思考的方式,破格让他参加培训。去年,王震霆便在全国高中物理奥赛中获得了全省二等奖。

    在父亲眼里,王震霆是个从不让家长闹心的孩子,学习好,性格好,魅力也不小。王益民还爆出儿子的“八卦”,他听同事的女儿说,有几个女同学一听说她认识王震霆,便“缠着”她介绍王震霆让她们认识。


二、2011年湖北省高考文科状元

姓名:肖钰生日:1993年1月8日
    母校:武汉外国语学校
    高考总分:646分
    各科成绩:语文136数学138英语140文综232
    爱好:上网、看书、打羽毛球
    座右铭:无
   
   个性气质

 眯着眼睛,留着小胡须,嘴里不时幽上一默,蹦出几句富有哲理的金句,语惊四座。昨日,省文科状元肖钰面对各大媒体的刁钻“盘问”镇定自如,言谈举止很有潮人范儿。
   
    父母

这个18岁小伙子的父母都是武大教授,但他却并不依赖父母,从小就是个新潮的“独行侠”:小学一年级就在美国读书,培优、择校、分科、高考都是自己说了算,就连昨天到学校接受采访都是单枪匹马前来。

    潮人之特立独行

    “小学培优我坚决拒绝了,因为侵占了我玩的时间。”

    肖钰6岁时,爸爸肖永平到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他随行到美国读了一年小学,回国后又被父母送到一所私立外国语学校读书。学校采取的是寄宿制,一周回家一次与父母团聚,年纪小小的肖钰一边学习英语,一边照顾自己,这段时光培养了他独立生活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肖钰转入武大附小,父母怕他跟不上,试着送他去培优,但是上了两节课之后,肖钰回家和父母“谈判”,他觉得培优侵占了他玩的时间,坚决予以拒绝,父母被他说服了。

    从武珞路中学毕业后,肖钰选择了武汉外校;文理分科的时候,他选择了文科……这些事他都没有跟父母商量,只在回家后通报了父母一声。

潮人之胸有成竹

   “父母都是法学老师我也不学法律,逆反期,你懂的。”

    肖钰的爸爸肖永平是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妈妈喻术红也是武大法学院教授,周围的人都以为他长大了铁定学法律,但他却并不这样想,“因为从小看到父母干这行,自己反而不想做了,逆反期,你懂的。”他说自己的理想专业是金融或者经济专业。

  高三时肖钰原本有保送大学的机会,父母让他好好考虑,但是他又自己做主放弃保送选择了参加高考,“如果不趁年轻拼一下,等到志气衰微,会因为人生不够精彩而后悔。”
   
 潮人之棋逢对手

   “当第一名会着急紧张,与其站在最顶端,不如去追赶对手。”

    肖钰读高中时有一位竞争对手——今年的湖北省高考探花毕然。肖钰和毕然的成绩不分伯仲,两人你追我赶,高考中毕然只比肖钰低9分。

    在肖钰的眼里,毕然学习很刻苦,也很有“大将风范”,临大考总是从容不迫,“纵观这三年,她的高考胜算高一些”。但高考成绩揭晓,还是肖钰略胜一筹,不过他对状元的头衔有点紧张:“相比站在顶端被别人追赶,追赶别人的感觉更好。”

    两人的竞争告一段落,肖钰对这个对手心存感激:“我在和她的竞争中有进步,我相信她也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她,我就没有那么进取。”

亲情故事

   爸爸一碗粉犒赏状元儿

   昨天早上6点多,肖钰睡得正香,突然被妈妈叫醒,得知自己成了今年的省文科状元,迷迷糊糊的他第一反应是:“别弄错了吧?”消息确定之后,一家人特别淡定,父母各自去上班,肖钰一个人打车去了学校,他得到的奖励是爸爸亲自买回来的早饭——一碗素粉。
   
肖钰的班主任陈慧君从来不给学生发成绩排名表,她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健康第一,快乐第二,学习第三”,所以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她就要求学生每天晚上跑步20分钟,肖钰和全班同学被她逼着跑了几天,后来就自觉去跑,一直坚持到高考前。

    肖钰所在的高三(9)班,有31个同学保送国内名牌大学,15个出国留学,11个参加高考,即使是紧张备考的阶段,陈慧君也支持他们参加课外活动:“课外时间肖钰参加英语竞赛、新概念作文比赛等,也非常注意休息。”

三、武汉市理科状元

   姓名:李健
    生日:1993年1月12日
    母校:武汉外国语学校
    分数:总分706分,语文134分、数学141分、英语146分、理综285分
    爱好:看书、看电影
    座右铭:相信自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在父母和老师眼里

    在父母和老师眼里,李健是个乖乖女,她没有QQ号,从不上网聊天,遇事波澜不惊。
   
高考数学没做完

    今年高考李健自认最擅长的数学考了141分,“最后一题没做完,估计丢了五六分左右。”数学考完后,李健心情有点不好,父亲陪她在考点外散了会儿步。
    语文曾是她的弱项,所以投入精力最大,她对高考134分的语文成绩很满意。“总算对得起付出。”她说,但《旧书》这个作文题不对胃口,“题目太文艺了,我比较喜欢写议论文。”
   
    平时水平

平常李健的成绩稳定在年级前十名,高考前她参加了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分别可获20分和40分的优惠。高考结束,她连分都没估,“感觉考得一般,但我相信自己。”
   
解题秘诀

习惯掐着时间考试。

    李健有自己的做题诀窍,就是“掐着时间考试”。她说,“我把考卷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分配一定的时间,做完这些题如果时间有剩,那后面的题可以轻松些;如果超时,后面就要加紧了。”
这种诀窍与她凡事能分轻重缓急的习惯一脉相承。李健的父亲是华中农大植科院教授,母亲是校医院老师,他们很重视女儿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李健说,“从小到大,做事我都有主有次。从初一到高三我一直住校,生活起居也都有规划。即便是高考中,做题也会提前想好方案。”
   
    爱好

不爱网聊爱看书。

    虽然觉得自己很好动,但李健的爱好更符合一个“宅女”的形象:爱看电影,爱看英文书,爱照着书本做做小实验。英文原版的魔幻小说看了不少,比如《哈利波特》;娱乐节目她也很熟,“特别喜欢《非诚勿扰》里面孟非和乐嘉两个光头主持人。”和同龄人不同的是,李健没有QQ号,也不在网上聊天,没开微博,跟同学联系都用手机。
   
亲情故事

    父亲每周到校 送美食陪聊天。
    “女儿有写日记的习惯吗?”
    “没有吧,有也不会看啊。”
    “女儿谈恋爱吗?”
    “不知道,应该不会吧。”
    ……

    关于“状元”女儿的一些“八卦”,父亲李国庆都吃不太准。这位华中农大的农学教授,不像一位严苛的父亲,“给她取名李健,就是希望她健健康康地成长就好。”

    文静、懂事、做事专注、有条理、不攀比……说起乖女儿,李国庆掩不住那份由衷的喜悦和骄傲,“这么多年,我们没操太多心。”

    对女儿的教育,李国庆最看重习惯培养。他说,送女儿去华农附小上学的第一天,一位老师在家长会上说,小学最主要的任务不是教多少知识,而是让孩子养成一些好习惯,老师的这番话,他非常赞成。所以,小学五年级女儿考上武汉外校初中部,他没让她跳级,“打牢基础很重要。”

    李国庆说,妻子在家中扮演“黑脸”,对女儿原则和习惯方面的教育很严格。初中、高中,李健都在校住读,回家的时间不多,一周李国庆会往学校跑一趟,带点好吃的,父女俩聊聊天,帮女儿缓解学习压力。

    因为从小习惯好,李健学得并不吃力,成绩始终居于上游。女儿的书本和笔记,李国庆看得不多,但印象十分深刻,“重点部分,她都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标注,十分工整。”
88楼
《在下一个路口等待》让人敬佩你的教育之智;
《从高考状元那里学习有益的东西》(引用)给我们感受到了你的用心。
学习了,期待能学到更多!
89楼
非常感谢贺老师的鼓励,我一定努力在新的学年将自己的博客经营好,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