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兰教育诗韵(第二辑)

384楼
[SIZE=4][SUP]不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没有老师的阅读就没有学生的阅读,一个自己不喜欢阅读的老师整天想要让他的学生阅读,理由是何其的苍白。贺老师的文章总给人更多的遐想,行动起来,还来的及。那什么阻碍了老师的阅读,是老师的心。看到贺老师的帖子的老师,行动起来吧,赶紧阅读。[/SUP][/SIZE]
385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贺华义[/U]发表的内容:[/B]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因此,我认为阅读对于教师成长应该是第一的。没有教师的阅读,就不会有教师的真正...[/QUOTE]
[SIZE=3]很好的建议!博采众长,读出自己!修行~[/SIZE]
386楼
[P][QUOTE][B]下面引用由[U]贺华义[/U]发表的内容:[/B]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因此,我认为阅读对于教师成长应该是第一的。没有教师的阅读,就不会有教师的真正...[/QUOTE]
[/P][P]谢谢贺老师的分享!“[B][FACE=楷体_GB2312][COLOR=#0000ff][SIZE=3]如何实现有效的阅读”给我很大启发,我最大的缺点就是没养成动笔写的习惯,光会发呆和胡思乱想,却没有及时把当时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过后就忘了。看到贺老师如此认真读书,想想自己真是惭愧![/SIZE][/COLOR][/FACE][/B][/P]
387楼
[P][FACE=楷体_GB2312][SIZE=3][B]“有将近两年的时间,我的日子在反思中度过。我苦苦思索失败的原因,苦苦思索为什么学生明知我对他们好还要和我作对!我回忆我和学生交往的每一个细节,然后再模拟我如果从头开始应该怎么做,怎么说。在反思中,我逐渐成熟了。我成了一名心灵丰富的教师,不再只凭着激情和冲动做事,而是学会了冷静,学会了理性。”(万玮)[/B][/SIZE][/FACE][/P][P][ALIGN=center][FACE=黑体][SIZE=3][/SIZE][/FACE] [/ALIGN][/P][P][ALIGN=center][FACE=黑体][SIZE=4]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反思[/SIZE][/FACE][/ALIGN][/P][P][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SIZE=3][B](贺华义)[/B][/SIZE][/FACE][/ALIGN][/P][P][FACE=楷体_GB2312][SIZE=3][/SIZE][/FACE] [/P][P][FACE=楷体_GB2312][SIZE=3]靠一部(或三部)“兵法”走天下的万玮是饱受争议的一个人。他的兵法和谋略让人部分人把他当作了神人、圣人而敬仰,也有人对他的治人、治班之道嗤之以鼻,说他使的一些手腕是不尊重教育真规律,不尊重学生,不敬畏生命。但大家却都认可他是一个善于反思的班主任,他之所以能出类拔萃于众班主任之中,也多是得益于他拥有反思的品质(习惯)。[/SIZE][/FACE][/P][P][COLOR=#0000ff face][SIZE=3][/SIZE][/COLOR] [/P][P][COLOR=#0000ff face][SIZE=3][B]为什么要反思[/B][/SIZE][/COLOR][/P][P][COLOR=#0000ff face][SIZE=3][/SIZE][/COLOR] [/P][P][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SIZE=3][B]反思是为了更好的消化和吸收[/B][/SIZE][/FACE][/ALIGN][/P][FACE=楷体_GB2312][P][ALIGN=left]
[SIZE=3]反思是指反省、思考,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就如同牛儿吃草,吃是吃下了,还要反刍,反刍是为了更好的消化和吸收,如果不能反刍,肯定就病了,也就不能产出更好的奶。反思也是教师(班主任)对教育行为的理解、评判和再思考,没有反思就不会有对自己工作清楚的认识、评判和定位,没有反思的教育做不好教育,没有反思的教育行走算不上真行走。[/FACE][/SIZE][/ALIGN][/P][P][FACE=楷体_GB2312][SIZE=3][/SIZE][/FACE] [/P][P][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SIZE=3][B]为了走远[/B][/SIZE][/FACE][/ALIGN][/P][FACE=楷体_GB2312][P]
[SIZE=3]一个行人(或旅人),往往也会习惯地停下脚步。一是为了歇歇脚;二是为了辨认一下方向。这样才能得以走远,持续地累就会倦怠,不辨方向往往很容易偏离方向,反思可以让我们远离蛮干,可以让我们更清楚自己前面的路,不至于让我们“偏离”太远。能走得远的班主任肯定都具有良好的反思的品质(或习惯)。[/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3][/SIZE][/FACE] [/P][P][COLOR=#0000ff face][SIZE=3][B]我们要反思什么[/B][/SIZE][/COLOR][/P][P][FACE=楷体_GB2312][SIZE=3][/SIZE][/FACE] [/P][P][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SIZE=3][B]反思行为[/B][/SIZE][/FACE][/ALIGN][/P][FACE=楷体_GB2312][P]
[SIZE=3]比起其他工作,做教师的我们有着太多的反思素材,因为我们面前有一群孩子,有一个班,每天又都上演着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我们对学生的教育的影响和施力就是我们的行为。昨天痛斥了两个学生:一个内向,一个外向;一个出于好心,一个源于恶作剧;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他们有着不同的习惯和“德性”。我的“痛斥”合适吗?对他们有多少的教育成分,又有多少副作用?有没有更好的教育方式,如能不能不“痛斥”,或者说能不能缓一缓,能不能“示弱”或包容式的微笑?昨天是貌似“平息”了,但教育真的就此结束了吗?……[/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3][/SIZE][/FACE] [/P][P][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SIZE=3][B]反思方向[/B][/SIZE][/FACE][/ALIGN][/P][FACE=楷体_GB2312][P]
[SIZE=3]这尤其是对教师(班主任)个人成长和发展中,我们很需要反思一下自己选择的方向。一节优质课的成功是不是代表我们就真的很优秀,从此不可一世?一篇文字的发表是不是就可以说明我们的理论水平已经炉火纯青,从此步入名师的行列?一次领导的青睐是不是就可以说我们真就成了学生喜欢的老师,从此忘乎所以?别人参加网络学习为了刷积分,我认真学完每一课时是不是真就吃了大亏?一次教育的失误我如何痛定思痛,如何不让这种痛的记忆白白流淌?在这个单位,这个班级,这个课堂,我的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什么?能不能利用这教坛上的三十年打造出属于我自己的教育品牌呢?……[/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3][/SIZE][/FACE] [/P][P][COLOR=#0000ff face][SIZE=3][B]反思的主体是我们自己[/B][/SIZE][/COLOR][/P][P][FACE=楷体_GB2312][SIZE=3][/SIZE][/FACE] [/P][P][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SIZE=3][B]学习后反思自己[/B][/SIZE][/FACE][/ALIGN][/P][FACE=楷体_GB2312][P]
[SIZE=3]不少人一提别人的问题时,顿时两眼放光,能一、二、三、四地把别人批得体无完肤。但面对自己的问题时却不能正确对待或有意回避,这就决定我们能不能走好、走远了。所以说,我们反思的主体当时我们自己。
当我们学习了别人的成功经验之后,如何才能人为我用,学以致用?经验不足时我们固然可以模仿,但也不能“全盘西化”,我们要联系我们的学生和班级实际。羽翼渐丰后,我们便能更好地区分、借鉴、舍弃,同时还要创新等。这期间都离不开我们的形形色色的反思(有浅层的也有深度的)。[/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3][/SIZE][/FACE] [/P][P][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SIZE=3][B]困惑时反思自己[/B][/SIZE][/FACE][/ALIGN][/P][FACE=楷体_GB2312][P]
[SIZE=3]困惑,人人都会有的,除非你超然物我或大彻大悟。走了这么久,怎么好像还是原地未动?做了这么多年的班主任,对一些事情怎么仍旧束手无策?教育中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无可奈何?领导为什么不器重我?家长为什么不理解我?学生为什么总是喜欢和我对着干?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大家要把它弄得那么复杂?……让我好生困惑啊!天啊,我何以解忧?
别急,也别躁。我们不妨静下心好好思量一下,问题究竟是出现在别人身上还是我们身上?问题是出现在判断上还是方法上?我们能否踏过问题,让问题成为我们提升的阶梯?……[/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3][/SIZE][/FACE] [/P][P][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B][SIZE=3]工作中反思自己
[/FACE][/B][/ALIGN][/P][/SIZE][P][FACE=楷体_GB2312][SIZE=3]反思的一切的落脚点都还是我们的工作(或行为)。我们不是梦想着一个空中楼阁,也不奢望不劳而获,我们只是想通过学习、反思和行动让我们现在的工作能变得科学而高效,能让我们的班级建设和管理适当而有效,能让我们的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能够让我们更多地体验到从教之乐。因为我们在脚踏实地地工作,我们相信汗水和花朵,相信爱和生活。
这个工作是不是过了一寸,那个行为是不是少了一分?这节能否上得更好,那个孩子我还需以何种方式和他进行沟通?上学期我们的成功不错,接下来还要如何突破?……我们要边思边行。[/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3][/SIZE][/FACE] [/P][P][FACE=楷体_GB2312][SIZE=3]反思,也许最终不能成就出我们的“一世英名”,但少了它的陪伴我们会很孤单,少了它在近旁我们会出现更多的迷茫,少了它的提携我们很难走得更远![/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3][B]反思,你要,我也要!
[/B][/SIZE][/FACE][/P]
388楼
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反思


怎样突破反思的瓶颈?指点一二
389楼
[P][ALIGN=center][FACE=黑体][SIZE=3][/SIZE][/FACE] [/ALIGN][/P][P][ALIGN=center][FACE=黑体][SIZE=3]如何突破教师专业反思的“瓶颈期”[/SIZE][/FACE][/ALIGN][/P][P][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SIZE=3][B][/B][/SIZE][/FACE] [/ALIGN][/P][P][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SIZE=3][B]——答方煦老师[/B][/SIZE][/FACE][/ALIGN][/P][P][ALIGN=center][B][FACE=楷体_GB2312][SIZE=3][/SIZE][/FACE][/B] [/ALIGN][/P][P]
[COLOR=#0000ff face][SIZE=3][B]认识瓶颈期[/B][/SIZE][/COLOR][/P][P][B][COLOR=#0000ff face][SIZE=3][/SIZE][/COLOR][/B] [/P][P][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SIZE=3][B]什么是瓶颈期[/B][/SIZE][/FACE][/ALIGN][/P][FACE=楷体_GB2312][B][P]
[/B][SIZE=3]瓶颈期几乎是每种、每个事态发展的必由阶段。突破就是出口,就是广袤的自由时空,被卡就会止步不前,会很难受。瓶颈期能否度过区分着“普通”和“优秀”,“普通人”和“优秀者”。“教师(班主任)专业反思”是大家都能意识到的教师(班主任)专业成长行为之一,对它也会有很多地期待,期待突破后的明媚阳光。
如,我反思了许多,怎么发现自己的困惑还是那么多?我反思了很久,怎么觉得自己好像仍旧是原地打转?是行动大于反思还是反思大于行动?我如何才能达到更高一层的反思境界?……
这些时候,我们便会产生了一种“我卡了”的意识,进入了专业反思的瓶颈期![/FACE][/P][P][SIZE=3][/SIZE][/SIZE] [/P][P][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SIZE=3][B]判断是不是瓶颈期[/B][/SIZE][/FACE][/ALIGN][/P][P][FACE=楷体_GB2312][SIZE=3][/SIZE][/FACE] [/P][P][FACE=楷体_GB2312][SIZE=3]其实,我们不能将每一个堵塞我们都定性为“瓶劲期”,有些时候只是一层薄雾,有些时候是被一叶所障目,有些时候是迂回,有些时候它只是我们其中的一个反思而已。
因为“瓶劲期”不是一个时间点,而是一段心智成熟的过程;“瓶劲期”不是一时的剧痛,而是较长一段的难熬。“瓶劲期”后是一种淋漓尽致的敞亮,是一种质的跨越,甚至是一种超脱。[/SIZE][/FACE][/P][P][FACE=楷体_GB2312][SIZE=3][/SIZE][/FACE] [/P][P][FACE=楷体_GB2312][SIZE=3][/SIZE][/FACE] [/P][P][COLOR=#0000ff face][SIZE=3][B]突破瓶颈期的关键是自己[/B][/SIZE][/COLOR][/P][P][FACE=楷体_GB2312][SIZE=3][/SIZE][/FACE] [/P][P][FACE=楷体_GB2312][SIZE=3]教师(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主体是自己,成长的强大的动力也是来源于自己,是职业的需求,也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当我们内心深处烈火熊熊时,几乎没有克服不了的,没有达不到的。《心想事成的秘密》向我们揭示了自然界中一个伟大的定律——吸引定律:你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是你吸引过来的!是你大脑的思维波动所吸引过来的!所以,你将会拥有你心里想的最多的事物,你的生活,也将变成你心里最经常想象的样子。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你经常惦记着你想要的东西,渴求的东西,然后你自己的意识就会驱动着你走向它,它和你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最终你必定就能拥有它。
上面,我们知道了“瓶劲期”几乎是必过的一关,除非咱们回头说“俺不干了”,面对面前的这个独木桥,“犹豫”会让我们更迷茫,“顾虑”会让我们更胆怯,“一点一点地蹭”肯定会延长我们的过桥时间,弄不好还有可能坠落桥下。最好的过桥方式不是向下看,不是向后看,环顾也定会四茫茫,只有盯着前方,“吸引”着河的另一岸,我们便也会被它吸引着加快了步子。
别人能过,我也能过,因为我也像他们一样强烈地渴求着对岸,先前过去的人已经证明了桥是结实的,已经告诉我们岸的另一边风景如画,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所以我可能的绊脚石是我们自己,突破“瓶劲期”的关键也是我们自己。“你的人生目标由你自己定义,你的生命将会是你创造的样子,永远不需要任何其他人来裁判。”
卡了,就难受了,难过了,痛了,烦了。
路在何方?路在我们的脚下;梦在何处?梦在瓶口的光亮处。[/SIZE][/FACE][/P]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234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