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荣辉夕会故事

270楼
夕会故事05027
——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做得更好
昨天早晨,吃罢早饭,我便匆匆地去校门口的传达室签到——大家知道,昨天是星期三,按我们从前的约定,我得在七点半之间赶至班级教室,以方便监督同学们的晨读。
    匆匆地出了教工宿舍的院门,我正寻思着那个用来签到的签到簿在何处时,耳畔响起一阵悦耳的银铃声:
    “老师好!”
“老师好!”
“老师好!”
……
我以为是我们班上的某几位路过的同学给我的问候,出自本能,也就忙不迭地回应着:“你们好!你们好!你们好……”
    可说罢,四下张望,却并未见着身边有班上的哪一位同学的熟悉身影。只是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看到站在学校大门口的几位文明监督岗的同学正朝着我微笑。
    哦,我明白了。原来这一大早和我招呼,并给出问候的,竟是这么几个小鬼。可是,记忆中,我似乎并没有和她们中的任何一位有过比较亲近的接触啊。那么,她们仅仅是出于文明礼貌吗?
    或许是吧。因为急着签到赶去班级教室,一时间,除了脑子里一刹那间闪过的疑惑,便也没有再细想。签完到,我继续往教室的方向赶。穿过前排教学楼一楼中间的过道,拾级而下,刚要转过后排教学楼底间的那个屋角,“腾”的一下,忽地窜出一个人来。我吓了一跳,及时刹住前行的身形。待定眼去望,才明白是一位冒冒失失的女同学。
    “老师好!”没等我完全反应过来,女孩子已是问候响起。
    “哦,你也好!”我本能地给出回应。可待我准备着细细打量这女孩子的时候,这位女同学却已然洋溢着一张灿烂如阳光般的小脸飞身而去。即便是我转过身再望,我的眸子里,也就只是一副清爽高挑的背影,且渐行渐远,越来越小。而转瞬,便又消失在那前楼的过道里。
    女孩子叫什么名,我不得而知。至于她在哪个年级读书,抑或正读于哪一个班级,我也是毫无头绪。只是她走出很远,我的耳边似乎还依旧萦绕着她那莺啼般的问候。
    仔细想想,还真是一件极为有趣的事情。要知道,此前,我们可是互不相识的呢。可是今天,她们却爱你没商量似的,在我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硬是送来了灿烂的笑脸,奉上了温情的问候。这让我不由得想到这季节正满山遍野烂漫着的春光。什么是幸福?我想,我现在正经历着的就该是了。
    “老师好!”又是一声熟悉的问候——这发生在我正徜徉于幸福的体验中且不能自拔的时候。
    “嗯?哦,你好!”依旧是本能的反应。这时,我也才发现,原来我竟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后楼二楼与三楼交接处的楼梯间。循着声音,抬头去看,一个陌生的小女孩正匆匆地迎面而来。由于女孩行进的速度够快,以至于,我还来不及细看的时候,她已与我擦肩而过,且翩然离去。
    目送着女孩消逝在楼梯间的身影,联想起先前在楼下和校门口遇见的那几个阳光同学,豁地,我的脑海里竟没来由得蹦出孔子曾说过的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句出自《论语》中的话。意思是说:要像对待自己长辈那样,去对待别人的长辈;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那样,去对待别人的子女。孔子说此言,意在宣扬他的“泛爱”思想(他希望能够出现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即:人与人之间能够彼此关爱)。孔子的美好愿望是否可以实现呢?事实证明,这几位可爱的同学做到了。
老师想,如果你们愿意,你们也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到更好。其实,这世界只有三个人——我,你,他。想想,每一个“我”都做到了,这世界又岂能不美好呢?
荣辉于实验小学
2005年3月17日星期四
271楼
夕会故事05028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这是一句俗语。语出明朝学者王守仁的《王文成公全集》。意思是说:一个人没有错误不值得称道,值得称道的是能够改正错误。这样说的时候,许多同学或许会情不自禁地忆起小时候常听爸妈说的那个名叫“亡羊补牢”的成语故事。记得那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古时候有一个人,养了一圈羊。
    一天早晨,他出去放羊,一数,羊怎么少了一只呢?再一数还是少了一只。他在羊圈里仔细查看了一下,才发现羊圈里破了一个窟窿。他想,一定是半夜里狼从这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知道他家羊丢了,就来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吧,堵上这个窟窿,不然狼还会来叼羊的。”
    他却很安然地说:“咳!羊已经被叼走了,还修羊圈干什么?”他没有听别人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又出去放羊,再一数,怎么又少了一只呢?又数了一遍,还是少了一只。原来,狼又是从那个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这才引起他的注意。他很后悔,自己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
    养羊人立刻动手,找些砖头,和些泥巴,把这个窟窿堵上。他又全面检查一下,把羊圈修整得好好的。
    从此,再也没有狼来叼羊了。
    邻居知道他已经修好了羊圈,便说:"这就对了,丢失了羊再来补修羊圈,还不算晚啊。"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便引申出“亡羊补牢”这句成语。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发现错误,及时总结教训,及时改正,就能避免重犯错误。
今天,在我们这个班上,我就见着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我要说的是郑旭同学。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在昨天早晨的语文课上,我曾经让他回答一个小问题:遇到一篇陌生的课文,需要我们基本掌握的四个要点是什么?这是从前我们几乎每节课都会强调的一个常识问题。许多同学也知道答案,这就是:生字新词;文章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文章安排了哪些材料;课文的最终写作目的是什么。可是昨天问到郑旭同学的时候,结果却出了茬子。
当时的情形大致这样:郑旭站起来,有些结巴:“需要我们掌握的四个基本点是:一是生字和新词;二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三是文章安排的材料有哪些;四是……四是……四是……”一连说了好几声“四是”,可末了却再也说不出第三个字。结果,还是我们大家告诉了他。
然而今天的课堂上,当我再次有意提到这个问题,并也有意请郑旭同学来回答的时候,郑旭却非常流利地说了出来。他的没有让我们大家失望的举动,最终也赢得了大家的一片热烈的掌声。想想,这掌声表示什么意思呢?我想,为的该是: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意思是说,我们都不是圣人,谁又能够不犯错误呢?那么知道错了,我们该如何做呢?记住今天我所说的故事: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郑旭同学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榜样!

272楼
夕会故事05029
——最珍贵的,其实就在你我身边
    不知曾几何时,我就在书上读到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珍贵:一是已经失去的,二是永远也得不到的。从前,感觉似乎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可是,今天再想起的时候,却有些大不以为然。
    是什么东西忽然一下子就改变了我原有的认识了呢?其实,仅仅是三篇同学的日记。下面,我便不妨给大家展示一下:
    日记片断一:
    前天,轮到我上小黑板抄写名人名言(班上的规定,一日一句格言或警句,由全体同学轮流负责书写,旨在激发同学们积累语文素材的兴趣)。
    写名人名言的小黑板前有一条板凳。为图省事,我懒得去搬,便直接隔着那板凳书写。可是,板凳的占地面积还挺大,老是抬着手,且伸直了去写,时间久了,胳膊还真有点吃不消。实在忍不住的时候,我便停下手里的活,准备着把板凳彻底给移开。
    可正当我要动作的时候,那板凳却自己挪开了。板凳虽然有腿,可毕竟不会自己走开呀。那么,这是谁在移吗?我回头一看,原来是谢吴越同学。她正向着我笑呢:“写吧。”
    我能说的,只有一声:“谢谢!”之后,我接着写。或许是刚才的事情让我有了些感触,以至于注意力后来总是不能集中,末了写完检查时可好,竟错了好几处。我想到马上去拿黑板擦去擦。
    可是,刚刚转过身,一块黑板擦便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那黑板擦的后面,藏着的,还是谢吴越那张灿烂的笑脸。
    老师说:“人间处处是真情!”真是没错呢!
    日记片断二:
    昨天上午放学时,天忽然下起了大雨。因为雨来得突然,同学们毫无准备,于是,结果被淋湿的有许多。吃一堑,长一智。下午上学的时候,大家可就乖多了——人人都带了把雨伞。
    伞多了,往哪儿放的事儿可就让人头疼了。放在课桌椅边,显然不适合。挂在门后的挂钩上吧,那钉子也有限的很。来往的同学只是几个回合,那儿便再无余地可留。
    “铛铛铛……”上课的铃声响了,许多手握着雨伞的同学显得手足无措。
    “嘿嘿,你们看我——”不知是谁,忽地凭空吼了一嗓子。
    大家寻着声音望去,原来是刘新彦。他正炫耀着他的得意之作呢。原来,靠近窗台坐着的他竟将雨伞挂在了用来挂窗户的风钩上了。
    他的一声吼,提醒了同学们。于是,“呼”的一下子,便涌过去十来位同学。
    “帮我挂!”“帮我挂!”“帮我挂!”……
    “好的!”“好的!”“好的!”……
    刘新彦一边忙不迭地答应着,一边热情地接过一把又一把的雨伞,再一一仔细地挂在了窗台边的风钩上。眼看着没有人再到身前递伞的时候,他倒反而有些不适应了:“还有谁挂伞吗?”
    “没有了!”同学们嘻笑着,给出异口同声的回答。
    刘新彦扮个鬼脸,好不惬意地坐回自己的座位。
    耳闻目睹着这一切,我禁不住想到彭老师前几日说起的那个名叫“生产快乐”的夕会故事。刘新彦为同学们挂雨伞,让他们不再为找不到地方挂伞而烦恼,不正是在生产快乐吗?
    日记片断三:
    同学们,你们快乐吗?如果不,那就请随我来吧。
    昨天下午放学后,我、高能和刘新彦相约一道回家。走到学校大门口,忽然见着一大群人围在一处。走近一看,原来正中正端坐着一个乞讨的老奶奶。老奶奶看样子约有七十岁年纪,满头银发,衣衫褴褛。尤其是那满是乞求的眼神,看一眼,便不免让人心酸。
    我还没做出什么表示,身边的高能便说话了:“唉,真可怜!我要是带了钱就好了!”
    “我也没有带钱!”刘新彦跟着也叹了口气。
    我摸了摸口袋,不禁喜出望外:“我还有两元钱呢。想起来了,这是我妈妈中午给我的,说是让我在放晚学时随便买点什么填填肚子,怕我饿着。”
    “哦?那你也帮我捐一点,好吗?”高能央求着。
    “还有我。”刘新彦也嚷嚷起来。
    “没问题。”看着他们善心大大的,我岂有不爽快之理?
    说罢,我便把两元钱放进了那位老奶奶面前的盘子里。当硬币撞击着那白瓷盘发出悦耳的声音的时候,老奶奶笑了,我笑了,高能和刘新彦也开心地笑了。
    怎么样?找到快乐了吗?对,快乐就在你我身边,只要你愿意,你便可以找到它。
    三篇日记到此结束。同学们,有何感想?看着这些可爱的同学,想到他们做出的这么多可爱的事情,是不是明白了什么呢?是呀,最珍贵的,其实就在你我的身边呢!
273楼
夕会故事05030
——助人就是助己

        很小的时候,或许大家便知道这世界有两个很特别的地方,它们的名字分别就是“天堂”和“地狱”。对于它们,读得书多了,听来的故事多了,也或许大家便自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比如,对于“天堂”,我们通常都认为那里是我们人类生活的乐园,那儿的人们一定安居乐业,整天过着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生活。而对于“地狱”,则恰恰相反,那儿的人们却只是过着悲惨的生活,伴随着人们的,除了痛苦的情绪之外,或许便还是痛苦。
        可是,大家知道这“天堂”和“地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吗?(学生纷纷说:“想!”)嗯,有一个人也与大家一样,他也整天为这事纳闷着。有一天,终于忍不住,他去问主宰万物的上帝:“上帝啊,为什么天堂里的人都是快乐的样子,而地狱里的人却整天一点儿也不显得快乐呢?”
        上帝笑了笑,但是并没有给予他正面的回答:“你想知道为什么吗?那好,如果你愿意,我不妨带你去看一看。”
        这个人当然乐意去弄个明白。于是,他随着上帝出发了。他们首先来到的是地狱。上帝领着他走进一个房间。这时正是午饭的时间,只见许多人正围坐在一口大锅面前。而锅里正煮着热气腾腾的美食。可是,他们见到的每个人却显现出的并不是高兴和喜悦,相反却是痛苦和失望。他们显然是饿极了,抓耳挠腮,却又无计可施。原来他们手里所持的勺子都太长了。长到什么程度呢?恰恰双手持着它,辛辛辛苦苦舀来美味,却又无法送到嘴里。虽然美味就在眼前,甚至也能舀到嘴边,可就是放不到自己的嘴里去。眼见美味而不能食,这岂能不让人痛苦万分?
        看着看着,站在上帝边上的这个人也不禁痛苦起来。是啊,这该如何是好呢?
        上帝说话了:“我们再去天堂里看看吧。”于是,这个人满怀着惆怅的情绪又随着上帝来到了天堂。面前也是一个房间,里面也是差不多的一群人,这群人也差不多都拥有一根长勺子。而勺子的长度也几乎和地狱那里的人们所持的一般无二。只是他们却都显出快乐而满足的表情。这一切,显然不能不让随上帝来的人奇怪。你看,这与地狱并没有什么两样呀?
        上帝看出了他的心思,笑着对他说:“感到奇怪吗?别急,待会儿你就知道答案了。”
        晚饭的时间到了。一群人也是围坐在一口大锅边,而锅里也正煮着香喷喷的美味。这些人开始用长勺舀可口的美味,可之后与地狱里所见着的不同的是,他们每一个人却又都将勺来的美食伸到了别人的嘴里。于是,虽然长勺长的不能伸到自己的嘴里,而他们却都又因了别人的帮助而享用到了美味的饭食。
        上帝不说话,可是这个人已经明白:原来天堂与地狱的差别,仅仅在于使用勺子的方法不一样而已。
        同学们,你又明白了什么呢?至于我,我能明白的,就是刚刚我写在黑板上的这个标题:助人就是助己!
274楼
夕会故事05031
——有一种行为,并不叫“傻”
    这是我听来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晚上,男孩子在爷爷家吃过饭,便随同妈妈一起往齿轮厂方向自己的家赶。
    妈妈骑车驮着男孩子行在路上。他们一边行,一边说着闲话。当母子俩行到无为一中校园大门口的时候,忽然,悄无声息地,从他们身后窜出一辆自行车。男孩子还没来得及细细打量那车上的同学是啥模样,只听得“叭”的一声响,就像变魔术似的,他和他妈妈的眼前便出现一个黑色的小皮夹。
    妈妈刹住车,男孩子也不敢怠慢,“腾”的一下,便飞身下了车。捡起地上的皮夹,男孩子打开一看,里面竟静静地躺着两张十元的纸币。望着渐将远去的那位骑车的同学,男孩子连忙对妈妈喊:“妈妈,妈妈,这是一个钱夹,里面还有二十元钱呢。”
    “哦?是吗?”妈妈听了,满心欢喜,“快,快给我看看。”
    “看啥呀?我们快赶上那位哥哥,好把钱夹还给他呀。”男孩子很诧异妈妈的表情,可来不及细想,只是忙不迭地催促着妈妈。
    “给我看看,快!”妈妈竟也跳下身子,向着男孩子赶过来。
    “看什么呢?人家丢了钱,一定很着急呢!我们还是快去将钱夹还给人家吧。”眼看着那失主渐行渐远的身影,男孩子禁不住着急起来。
    “傻孩子!还?还什么啊?留着我们自己用不好啊?!”妈妈夺过男孩子手中的钱夹,一边说着话,一边已准备着将它放进自己的皮包。
    “啊?”男孩子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妈妈,你这是……唉——”面对着妈妈,男孩子竟有点无计可施。
    “别闹!妈妈用它给你买零售,不好吗?二十元啦,能买好多好多呢。再说啦,你不是喜欢读课外书吗?这至少可以买两本呢?”见着男孩子呆立不动,妈妈竟然循循善诱起来。而此时,妈妈已经麻利地将捡来的钱夹放进自己随身背着的挎包里。
    “妈妈,你怎么能……”妈妈的举动实在说男孩子无话可说。
    “我怎么了?”妈妈倒显得若无其事,“这不是挺好吗?有便宜白捡白不捡!”
    说着话,妈妈便要拉男孩子上车。男孩子很着急,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眼看着那同学便要穿过走廊,转过墙角要消失,一时情急,男孩子趁着妈妈不注意,一下子硬是从妈妈的肩上扯下挎包,拿出刚刚捡起的那个钱夹,飞一般跑出去。
    “阿浩,你这孩子……”妈妈在后面大喊。可是,男孩子却装着什么也听不见,只是一路狂奔。
    结果,由于男孩子的努力,失主终于领回了他的钱夹。然而,回来的时候,妈妈却没有给男孩子好脸色看。行在路上,妈妈要么阴沉着脸一言不发,要么就是时不时重复着一句话:“你这孩子,真傻!”
    可是,男孩子却始终以笑作答。因为他说他喜欢这种“傻”!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啊?他不是别人,他就是整日坐在你们中间的高浩同学。我不知道此时此刻你们的感受如何,我只是想说:有一种行为,并不叫“傻”!
275楼
夕会故事05032
——有一种行为,叫做“智慧”
    今天,我仍然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只是,不同的是,这是我从书上看来的故事。
    在过去的某一段时期,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凡是有欠别人债务的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及时还债的,按照法律,他将被送入监狱。遗憾的是,恰在这时,有这么一个商人欠了一位放高利贷的债主的一笔巨款而无法按时还清。于是,按照当地法律的规定,他将面临着被债主起诉,且最终将被送进监狱。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这位放高利贷的债主却并不急于将商人送进监狱。原来,他早看中了商人的青春美貌的女儿。他要求商人用他的女儿来抵债。
    当得知债主这一想法的时候,父女两人都惊呆了。可是,思量许久,他们也没有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表面看来,摆在商人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不答应债主的建议去监狱,毕竟这是法律的规定;要么就是接受债主的建议,将自己的女儿送给她作妻子。可事实上,他们却又别无选择。首先,商人自己又何尝想去监狱度过自己的下半生呢?而商人的女儿,她又怎么能忍心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老父亲在监狱度过他的晚年呢?于是,权衡利弊,他们只好接受了债主看起来很友好的建议。
    狡猾伪善的高利贷债主见商人和他女儿并没有异议,心中暗喜。可是想到又该适当注意自己的声誉,以防别人诬蔑自己趁人之危,便故作仁慈,提议让上帝来决定这件事。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他要在一个空钱袋里放入一颗黑石子和一颗白石子,然后由商人的女儿闭上眼睛去用手从中摸出一个。如果她摸出的是黑色的石子,她将成为自己的妻子。当然,商人的债务也将随之一笔勾销。如果她选中的是那颗白色的石子,她不但可以重新回到她父亲的身边,而且她父亲欠他的债务也将永远不用再偿还了。但是 ,假如她拒绝探手去一试的话,她的父亲必将接受被起诉和指控的结局。
    虽然不情愿,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商人的女儿决定还是拼着命赌一次。协议签订完毕,他们来到一座小花园。花园里有一条铺满石子的小径。高利贷债主拿出一个空钱袋,顺手从地上拾起两块小石子,然后很快地放进钱袋里去。可是,目光敏锐的商人的女儿却惊恐地发现,高利贷债主实际上放进钱袋的却只是两块黑色的石子。这将意味着,无论她如何去摸,最终都无法逃脱高利贷主为她所设置的圈套,而成为他的妻子。那是不是要挑明呢?她将手伸进钱袋,她有些犹豫。可是良久,她决定还是不说破的好。因为,她有一个更好的办法。而且,还是一个绝妙的法子。这可以使她稳操胜券。
    女孩一言不发,装模装样地在钱袋里摸了摸。最终,她摸出了一颗石子。可是,她却并不急于打开手心。而是望着远方,忽然装着绊了一跤的样子,脚下一滑,身子向前一倾。于是,她手里的石子便顺势滑落到了地上。可是,地下满是黑的白的小石子,哪一颗才是刚才她所摸出的一颗呢?商人不禁着急起来。
    然而,商人的女儿却并不着急。她笑着说:“哎呀!你们看我这笨手笨脚的!不过,也没关系。虽然不知道我刚才摸出的是黑是白,可是现在只需要看看袋子里剩下的那一颗,我们自然就明白了。”
    结果,打开袋子的时候,那里面躺着的自然是一颗黑石子。这就是说,按照高利贷主的建议,商人女儿刚刚摸出来且又跌落在地的应该是颗白石子。而按照起初签订的协议,她便可以获得自由,并且让她父亲的债务一笔勾销。
    高利贷主当然不能承认自己先前的诡诈。于是,也便只能自认倒霉。
    同学们,故事到此结束,你想说些什么呢?是呀,有一种行为,它就叫做“智慧”呢!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