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实录】南京树人班主任工作室会议纪要

6楼
[P][SIZE=3]【会议实录】南京树人班主任工作室第二次会议(话题研讨)[/SIZE][/P][P][SIZE=3]   2011年12月15日,我校班主任工作室在南师附中国际交流会议中心,进[/SIZE][SIZE=3]行了第一次话题研讨:如何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座位,由管书霞、徐剑梅两位[/SIZE][SIZE=3]老师负责组织策划。[/SIZE][/P][P]
[SIZE=3]会议议程如下:[/SIZE][/P][P]
[SIZE=3]1、徐剑梅老师、管书霞老师对本次话题研讨的简单介绍与说明[/SIZE][/P][P]
[SIZE=3]2、明海凤做话题背景介绍[/SIZE][/P][P]
[SIZE=3]3、工作室老师对话题进行研讨[/SIZE][/P][P]
[SIZE=3]    工作室老师们准备充分,发言积极,讨论激烈,老师们对各自在座位安[/SIZE][SIZE=3]排中的做法与思考进行了交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SIZE]
[SIZE=3]   如贾骏老师提到让学生们自己来安排座位的尝试;袁萍老师提到座位的安排[/SIZE][SIZE=3]无固定模式,一切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成良好班风养成为目的;何妍老[/SIZE][SIZE=3]师的公平公正的座位调换制定让家长无话反驳;李健老师对特殊学生座位的[/SIZE][SIZE=3]巧妙安排与处理;葛莹老师提出座位不宜频繁变动、教师特别应关注教室最[/SIZE][SIZE=3]后一排学生的理论;王志洪老师提出座位的安排班主任要有自己的主张,但[/SIZE][SIZE=3]要做到安排的合情合理;鲍玉曦等老师就座位安排的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SIZE][SIZE=3]与主张......[/SIZE][/P][P]
[SIZE=3]4 、贺华义老师就本次的话题做总结性发言,肯定了本次研讨的成功就《班[/SIZE][SIZE=3]主任之友》对于该话题的提出做简单介绍,并引用了全国各地班主任对座位[/SIZE][SIZE=3]编排的看法与评价与老师们谈个人座位安排中的一些做法对本次研讨的看[/SIZE][SIZE=3]法:教育资源无外不在;教育是没有模式可言的;我们应该做到未雨绸缪;[/SIZE][SIZE=3]在研讨中进步:问问自己,在本次研讨前后对此问题的认识有没有不同,有[/SIZE][SIZE=3]无收获?[/SIZE][/P][P]
[SIZE=3]5、秦康主任对本次研讨做出简单评价;希望老师们将自己的收获整理成文以[/SIZE][SIZE=3]便学习与思考。[/SIZE][/P][P][SIZE=3][/SIZE] [/P][P][IMG=0,absmiddle]http://www.bzrzy.cn/bbs/a/file.asp?lid=4398&s=ahioNeigf[/IMG][/P][P][SIZE=3][/SIZE] [/P][P][SIZE=3][/SIZE] [/P][P][IMG=0,absmiddle]http://www.bzrzy.cn/bbs/a/file.asp?lid=4399&s=ahioNeigf[/IMG][/P][P]
[SIZE=3]                                                                                                       撰稿人:明海凤[/SIZE][/P][P][SIZE=3]                                                                                                       编  辑:何  妍[/SIZE][/P]
7楼
[P][P][P][P][ALIGN=center][b][SIZE=3]南京树人班主任工作室第四次会议纪要[/SIZE][/b][P][/ALIGN][/P][P][/P][P][/P][P][LINE-HEIGHT=115%][SIZE=3]时间:2012年2月23日[/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SIZE=3]地点:南师附中国际交流会议中心[/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SIZE=3]话题:经验交流专题报告[/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SIZE=3]主持人:鲍玉曦   [/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SIZE=3]负责人:王志洪[/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SIZE=3]会议主要议程:[/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SIZE=3]一、胡明永老师发言[/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15%][/LINE-HEIGHT][P][P][P][P][P][ALIGN=left][SIZE=3]胡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认为班主任工作主要从以下点滴做起:[/SIZE][/ALIGN][/P][P][/P][P][/P][P][/P][P][/P][P][/P][P][LINE-HEIGHT=115%][/LINE-HEIGHT][P][P][P][P][P][ALIGN=left][SIZE=3]1、要有明确的工作指导思想[/SIZE][/ALIGN][/P][P][/P][P][/P][P][/P][P][/P][P][/P][P][LINE-HEIGHT=115%][/LINE-HEIGHT][P][P][P][P][P][ALIGN=left][SIZE=3]2、开展的主要工作[/SIZE][/ALIGN][/P][P][/P][P][/P][P][/P][P][/P][P][/P][P][LINE-HEIGHT=115%][/LINE-HEIGHT][P][P][P][P][P][ALIGN=left][SIZE=3](1)全面规划:制定好班级发展计划,分段实施[/SIZE][/ALIGN][/P][P][/P][P][/P][P][/P][P][/P][P][/P][P][LINE-HEIGHT=115%][/LINE-HEIGHT][P][P][P][P][P][ALIGN=left][SIZE=3](2)做好班级制度的建设[/SIZE][/ALIGN][/P][P][/P][P][/P][P][/P][P][/P][P][/P][P][LINE-HEIGHT=115%][/LINE-HEIGHT][P][P][P][P][P][ALIGN=left][SIZE=3](3)明确班委的职责[/SIZE][/ALIGN][/P][P][/P][P][/P][P][/P][P][/P][P][/P][P][LINE-HEIGHT=115%][/LINE-HEIGHT][P][P][P][P][P][ALIGN=left][SIZE=3](4)强化一日常规建设[/SIZE][/ALIGN][/P][P][/P][P][/P][P][/P][P][/P][P][/P][P][LINE-HEIGHT=115%][/LINE-HEIGHT][P][P][P][P][P][ALIGN=left][SIZE=3](5)深入细致的做些思想工作:如及时多方式地与家长交流沟通[/SIZE][/ALIGN][/P][P][/P][P][/P][P][/P][P][/P][P][/P][P][LINE-HEIGHT=115%][/LINE-HEIGHT][P][P][P][P][P][ALIGN=left][SIZE=3](6)进行班级文化建设[/SIZE][/ALIGN][/P][P][/P][P][/P][P][/P][P][/P][P][/P][P][LINE-HEIGHT=115%][/LINE-HEIGHT][P][P][P][P][P][ALIGN=left][SIZE=3](7)建立班级激励体系[/SIZE][/ALIGN][/P][P][/P][P][/P][P][/P][P][/P][P][/P][P][LINE-HEIGHT=115%][/LINE-HEIGHT][P][P][P][P][P][ALIGN=left][SIZE=3](8)制定个体发展计划并分步推进(针对特殊学生)[/SIZE][/ALIGN][/P][P][/P][P][/P][P][/P][P][/P][P][/P][P][LINE-HEIGHT=115%][/LINE-HEIGHT][P][P][P][P][P][ALIGN=left][SIZE=3](9)群策群力,打造和谐的有战斗力的教师群体[/SIZE][/ALIGN][/P][P][/P][P][/P][P][/P][P][/P][P][/P][P][LINE-HEIGHT=115%][/LINE-HEIGHT][P][P][P][P][P][ALIGN=left][SIZE=3] 最后,胡老师还对自己多年以前做班主任时的一些简单而粗暴的做法进行了反省,谈及自己在工作室这个团体中的感受:团结就是力量;行动铸就成功;有理想才会有实现理想的可能;付出总会有回报;责任和潜能需要增减和激发;没有过程就不会有结果;笑到最后才笑得最美。[/SIZE][/ALIGN][/P][P][/P][P][/P][P][/P][P][/P][P][/P][P][LINE-HEIGHT=115%][SIZE=3]二、李爱琴老师发言[/SIZE][/LINE-HEIGHT][/P][P][SIZE=3]  李老师结合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经验,提出“班主任在管理中要不要坐班”的问题,并首先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个人认为不应该:先不说班主任工作本身就很辛苦,因为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低年级班主任可能可以尝试进行坐班管理,因为低年级孩子毕竟还是习惯养成阶段,需要老师及班主任的指点。但是对于初中生,我感觉初中生心智各方面都有所成熟,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增强,有主见,有想法。这时的班主任应该对班级全面管理,但是这个管理要讲究手段,应该着眼于班级的常规化管理,应用一些手段让孩子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应该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经验和手段,同时班主任的师德水平要过硬,学识要得到学生的认可,这样才能得到班级学生的信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科任老师,切忌行为过激,语言过激,要针对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实在处理不了的事情,班主任出面解决是应该的。但是我个人认为班主任不宜坐班,时间长了孩子们会很压抑,会疲沓。同时,科任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会大打折扣,更不利于你的教育管理以及班级孩子的习惯形成,所以个人认为班主任坐班不是良策,也不是班级管理的终极策略。还是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互相配合较好,班主任要制定出自己的班级管理策略,并根据实际情况即使调整自己的管理行为,协助其他老师更好的完成本班的教育教学任务。那才是上策![/SIZE][/P][P][SIZE=3]李老师还引用了任小艾老师在《班主任之友》中谈坐班问题的文章来阐述自己的观点。[/SIZE][/P][P][SIZE=3]三、讨论班主任在初二地理生物中考中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协助任课老师[/SIZE][/P][P][SIZE=3]  王志洪、姜磊等多位老师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班主任与学科老师应该做到职责分明,团结协作。[/SIZE][/P][P][SIZE=3]四、贺华义老师[/SIZE][/P][P][SIZE=3]  告之本学期工作室活动的大体计划,希望老师们能够将自己平时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将自己的思考梳理,早日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SIZE][/P][P][LINE-HEIGHT=115%][SIZE=3][/SIZE][/LINE-HEIGHT][/P][/P]
8楼
[P][ALIGN=left][SIZE=4]                   南京树人班主任工作室第五次会议纪要
时间:2012年3月8日
地点:南师附中国际交流会议中心
话题:话题研讨——家校联系怎样更有效
主持人:贾骏  
会议主要议程:
一、徐剑梅老师发言
    徐老师谈到,没有家长的配合,学校教育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她特别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希望家庭教育能在大方向上与班级管理协调一致。她谈到,要做到真正有效地家校联系,最关键的是要真诚,让家长感受到做老师的诚心,这样家长更愿意与老师配合。对于如何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徐老师提出: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理解、尊重和信任家长。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点滴,徐老师又重点从以下七个方面做了详细阐述:1.转变家长观念。2.体谅家长的处境。3.与家长交流态度委婉些。4.交流的方式多样些。5.充分利用好《成长的足迹》。6.加强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7.与家长沟通时要理性,不要居功。
二、孙林林老师
    谦虚的孙老师将自己精心挑选出来的一片有关家校联系的文章在会上共享,文中谈到老师把家长请到学校参加“报喜会”,让孩子们在家长面前充分展示自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具体资料见《班主任》杂志  2009年第01期P8)
三、胡明永老师
    胡老师在谈到自己与家长沟通时,特别注重与男家长的沟通,一是因为自己的性别与个性,更重要的是他认为现代家庭教育中因为母亲教育管理孩子的居多,因而孩子们缺乏“阳刚之气”。通过与男家长的沟通,鼓励男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他的观点立即引起了老师们的共鸣。
四、姜磊老师
    姜老师谈到在与家长沟通联系时,老师首先不要多抱怨孩子的缺点,忌一开始就和家长谈问题,平时多谈谈孩子的优点。姜老师还谈到班主任可以通过一线通与家长联系,起到提醒督促的作用。姜老师平时与家长的沟通中很请注意艺术性,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还多了一个了解班级情况的渠道。
五、朱华侨老师
    朱老师谈到,我们班主任要多为家长“解惑”,也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尽可能全面一些。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家长来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在班集体管理中将其“发挥发挥”,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六、贺华义老师
    最后发言的是贺老师,他主要结合自己的班主任经验,从两大方面来谈家校的联系:一是“理直气壮地做我自己的班主任”,二是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他说:我们要坚守工作的原则,不轻易混进家长的圈子里,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还要努力地影响家长,要充分发挥家长的正向力量。
[/ALIGN][/P][/SIZE]
9楼
[P][ALIGN=center][b] [SIZE=4]     梳理在班主任工作室会议上关于“如何与家长联系”的发言[/SIZE][/b][/ALIGN][/P][P][TABLE=transparent,0,0,100%,left,transparent,0,none][tr][TD][P][FACE=宋体][SIZE=14px][P][ALIGN=center]    姜磊[/ALIGN][/P][P][SIZE=3]    昨天下午班主任工作室会议探讨与家长的联系,不少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由于临时发言我并没有完全表达清楚我的想法。我想我把我昨天的想法整理如下:[/SIZE][/P][P][SIZE=3]我昨日想表达,班主任与家长联系得定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联系的目的,促成和谐家校关系,才能促成合力。[/SIZE][/P][P][SIZE=3]      一方面要定位家长,我想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里来的目的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希望小孩在学校“好好地”。老师与家长联系不能一视同仁,为什么?因为每一个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方向和要求不同,这也造成了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点不同,我觉得一个家长如果并没有对孩子学习抱有过多的期望之时,一个老师天天打电话给家长说小孩多么多么不努力,我想这些联系都是无效的,甚至是反作用的,这就要求班主任投其所好。[/SIZE][/P][P][SIZE=3]      比如我们班级一位同学,天天精神恍惚,但凡让他第二天要做的和要带的基本上都做不到,甚至发了一线通告知家长,第二天也同样,长此以往让这个小孩在班级越来越怪异。关于这些问题也与家长联系,可是效果不明显。后来从他父亲嘴里得知是小孩母亲对小孩的要求就是心理健康,不要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不要学习就不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办法,为了班级管理,还得解决他母亲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做老师的明白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思想的形成是没有办法在很短的时间里改变的,但我们班主任得去改变,于是以后但凡这个小孩再有“不正干”的时候,我全部打电话给他母亲,而且也让任课老师有问题找她母亲,我跟他母亲不会讲这个小孩到底犯了什么违反校级校规的事,我只需要向她表达出她所关心的小孩重点就是心理健康。我会说作为老师很着急,因为孩子的什么话什么事引起班上同学的强烈反应,我事后在班级中做过关注,好多孩子对你孩子有意见,认为不合群,他的同龄人有点疏远他,另外我也找你孩子聊天,他也觉得很苦恼,最后我会让她关注一下,并强调我会在班级中进行关注。几次下来之后,小孩的父亲来找我说小孩母亲在思考教育理念是不是有问题,在尝试改变。我不知道到底效果有多大,至少从他父亲嘴里听到了小孩母亲的转变。[/SIZE][/P][P][SIZE=3]    另一方面班主任要给自己定位。我发现有一些班主任在与家长联系的时候总是会强调我是为你家孩子好,我真的关心你家孩子你们家长真不要再这样下去了等等之类的话。实际上做了家长的有几个不关心自己的孩子?我觉得永远不要对家长说自己比家长还关心孩子之类的话。[/SIZE][/P][P][SIZE=3]    另外,要给自己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定位。个人认为无论哪位同学的家长都希望听到老师夸他们的孩子,得到的信息最好就是他们的孩子又进步了。这里不是说要欺骗家长,而是在精神上给予家长希望,不要让家长一接到你电话就是孩子犯错了。即使大多数老师与家长主动联系是因为孩子表现不是很好,但也要全面的评价学生,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大多数的情况下家长可能会更好地处理孩子的错误问题而不是一股脑的对学生发泄,事实上如果让家长对学生发泄就会导致对立情绪的形成,无论如何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SIZE][/P][P][SIZE=3]      只有和谐的与家长联系,也许家长才会更愿意与班主任联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更好地对班级管理进行调整。
[/SIZE][/P][/SIZE][/FACE][/P][/td][/tr][/TABLE][/P][P]  [/P]
10楼
[P][ALIGN=left][SIZE=4]           南京树人国际学校“班主任工作室”第八次会议纪要
时间:2012年4月12日
地点:南京师大附中国际交流中心
话题:读书交流《做一名专业的班主任》
负责人:孙琳琳
主持人:檀晓天[/SIZE][/ALIGN][/P][P][SIZE=4]发言纪要:
一、明海凤老师
    明老师在会上从个人主观、客观需要等方面申述了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的心路历程。结合班级管理和工作经验,以亲身经历的案例,提出了“初中生青春期心理疏导”、“不做班妈型的班主任”、“幸福的定义”、“班主任是孩子的指导者还是承包者”等一系列问题供与会老师探讨、研究。明老师还从个人的班主任业务方面谈了个人心得体会与今后努力发展的方向。明老师提出,班主任的成长是一个不仅是个人业务能力的提高过程,更是思想认识的层次提高过程。
二、朱华侨老师
    朱老师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做了一个全面概述,结合个人多年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从如下几个方面谈了个人体会:
1、班主任的角色要求;2、班主任影响学生的手段;3、班主任的类型;4、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边界;5、班风建设;6、班级日常管理;7、问题学生诊疗。最后,朱老师提出:作为班主任,应当不断适应形势需要,加强学习与交流,做一个拥有科学头脑、智慧型的班主任。
三、贺华义老师
   贺老师首先对参加本次班主任工作会议的各位班主任老师表示感谢,并对了开学以来班主任工作室的学习与交流活动进行了小结与肯定,对后期工作提出了工作提纲与要求。贺老师从五个方面对工作室成员提出了如下工作思路以加强学习,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理论认识与工作水平:
1、充分利用工作室的工作平台,写点东西;2、修改编辑部的《简报》;3、争取机会走出去,扩大交流与学习的层次;4、积极参与《同行小札》的编写;5、时机成熟时,精选工作室成员班主任工作相关文章,策划工作室的出书,展示工作室的成果,为学校的发展积累财富。[/SIZE][/P][P][SIZE=4]                                       整理:檀晓天[/SIZE][/P]
11楼
[P][SIZE=3][/SIZE][P][LINE-HEIGHT=115%][/LINE-HEIGHT][P][P][P][ALIGN=center][LINE-HEIGHT=115%][FACE=黑体][SIZE=22pt]我们该做个怎样的班主任[/FACE][/SIZE][/LINE-HEIGHT][/ALIGN][/P][P][SIZE=3][/SIZE] [/P][P][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报告[/FACE][/SIZE][/LINE-HEIGHT][P][ALIGN=center][LINE-HEIGHT=115%][SIZE=3]明海凤[/SIZE][/LINE-HEIGHT][/ALIGN][/P][P][/P][P][/P][P][/P][SIZE=3][/SIZE][P][LINE-HEIGHT=115%][FACE=Tahoma][SIZE=3]前言[/FACE][/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3]    上学期看到工作室的安排,当时吓了一跳,我是被“专业班主任”几个字吓到的。想想自己,目前连“知之者”还谈不上呢,怎么能与“专业”挂钩。好在这只是一个内部的读书交流会,于是宽心了不少。准备静下心来认真阅读,认真领悟,也做一个“好之者”,最好能将自己修炼成一个班主任工作的“乐之者”。无奈最近有些忙碌(等会儿同志们就知道我在瞎忙些什么了),加上有些懒惰,本书并没有研读完全,只读完了前5[/FACE]章,深感对不住王老师及在座各位。虽然如此,我仍有太多感悟想和各位分享。下面我结合自身实际与各位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3] [/FACE][/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SIZE=3][FACE=宋体]1[/SIZE][FACE=宋体]、你喜欢做班主任吗[/FACE][/FAC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3]    王老师在前言中问道“你喜欢做班主任吗”,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是很认真地想了想这个问题的,因为它让我想起了自己当班主任的原因。我一直以为,我是不适合当班主任的,因为不知是听多了别人的评价还是自我感觉如此,因为别人都认为我太柔弱了,没有做班主任的“型”。班主任在我心目中的样子应该是:身材魁梧,双目有神,往学生面前一站,双眼一瞪,学生立马焉了。再加上传闻中班主任又苦又累不说,还两头受气(学校和家长),因而我工作七、八年了都没有勇气做班主任。现在为什么又成为班主任队伍中的一员呢,原因有三:一是被职称所逼,在评高一级职称的时候没有班主任经历可不行啊,于是咬牙而上;二是希望能通过做班主任锻炼自己的胆量,在教学上能更顺利些,不再“受学生的气”,希望能够练就出一身“杀气”来;三是受不了“班主任”这三个字的引诱,心里总有些不甘,觉得自己如果做了一辈子老师,要是连个班主任都没有做过,不是亏大了吗?尤其是与大学同宿舍一姐妹聊天,她讲班主任工作讲得眉飞色舞,末了还对我说:当老师不做班主任的话是不能算做有完整的教师生涯的。就这样,带着一丝憧憬、一丝担忧,我于09[/FACE]年开始了我的班主任生涯。现在要问我喜欢做班主任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是班主任,我骄傲![/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3] [/FACE][/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SIZE=3][FACE=宋体]2[/SIZE][FACE=宋体]、做个学习者[/FACE][/FAC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3]    在读到第一章“班主任的角色要求”时,我心里有些小得意,有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王老师在本章前言中就提到:“今日要做好班主任,应该同时具备以下几种角色意识: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学习者、心理工作者和家庭教育指导者。”虽然我的班主任工作时间不长,但我已经意识到了班主任这个角色的不简单,它要求我们最好是全能型的人,你看:班主任除了要会教育学生(有智慧)外,还要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要懂得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要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的技巧,要会指导家长的亲子沟通。。。。。。同时,我也暗暗庆幸自己不是在两年前读这本书,要不读到这里还不把我那一点儿想做班主任的念头给吓跑吗?但是话说回来,要做一个真正合格的班主任的确需要我们掌握很多的知识与技巧。对于班主任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包括学生的平等对话者的角色,不少班主任都是很清楚明了,是绝对认可的,但对于班主任的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角色,相当一部分班主任是不认可的。曾经不只一位被公认为是学校优秀班主任的老班主任对我说,不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不要事事都管,学生的心里怎么想的你要去管,学生在家里怎么样你要去问,那么多学生,你管得过来吗?只要学生在学校乖乖听话,不要出什么事情就可以了。我感谢他们的好意,也认可他们的部分观点,但我无法像他们一样能把学生“匡”在教室里面而不出任何大的事情,我目前还没有这个本事。[/FACE][/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3]    每个学生心里怎么想的我们当然不用一一去猜想,但我们最好要知道一点,那就是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孩子会怎么想。做为班主任,如果掌握一定的发展心理学的知识,我认为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我们可以“投其所好”,根据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来设定管理方案。[/FACE][/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3]    另外,我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也让我意识到了一个问题:现在的初中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对于曾经报道的一些中学生跳楼事件,我并不完全认同媒体所说的孩子因为某一个问题就轻生。在我看来,他们轻生的背后,往往是因为他们有着错误的认知,没有正确学会归因,所以受到生活中的应激事件后会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障碍,有不少孩子甚至有轻度的抑郁症状。还记得我在进入青春期时也遇到了一些心理上的变化,只可惜没有老师及家长的帮助,影响了我多年,并且使我的性格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不希望孩子们重复“昨天的故事”,希望能用自己所学,帮助更多的孩子摆脱因为心理问题带来的一些家庭和学校问题。就拿我上届所带的班级孩子来说吧,36[/FACE]个孩子中就有好几个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一个女生出现早恋,受到家长责骂后痛苦得多次割腕;另一个女生情况更严重,与同学交往困难,回避班集体活动,动不动玩“失踪”游戏;还有一位女生,在班级默不出声,一幅很老实的样子,可回到家里脸不洗牙不刷不说,还通宵聊天,甚至与网友裸聊;有一位男生,见不得名牌产品,只要知道哪位同学有名牌产品,他会采取各种手段想方设法将其弄到手,早在iphone4刚出来不久,居然胆大包天地用模型机将同学的真机换下等等。如果我们不懂心理学,我们会难以理解他们的行为,甚至会认为他们的品德有问题。其实,他们只是生病了,是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这就如我们平时易患感冒一样的正常。再举一个家庭教育的例子吧:我班那位早恋的孩子,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的牺牲品。虽然她父母都是大学教师,但明显不是负责任的家长,更确切地说是不会做家长的家长,导致孩子问题一大堆,还把所有的问题都归责到孩子身上,结果孩子与父母很对立,居然对我说出父母已经离异的谎话。还有很多她们母女之间争斗的事,让我一时无法判断谁是谁非。可笑的是我居然成了她们的调解人了,实在让我哭笑不得。[/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3]    对于班主任的这些角色,我们怎么去适应呢,我们怎么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全能”呢。王老师也告诉了我们答案,这就是“做一个学习者”。俗话说,“要想当先生,先要当学生”。我记得哈佛校长说过:哈佛的字典里没有毕业。哈佛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往往在他们离开哈佛多年以后都不能全部很好地完成。哈佛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呢。在这一点上,我自身的体会是: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越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我在前面谈到,当我发现自己现在的班级及上届班级中均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时,才深感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太贫乏了。我以前自学过儿童心理学及发展心理学,但一方面仅限于自学,另一方面忘得也差不多了,再者,我根本不懂得咨询方面的技巧。所以面对他们,我的安慰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只好如实地告诉他们家长:明教师能力实在有限,你们还是带他去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吧。从此,我下定决心要学习心理学及咨询技巧方面的知识。今年我正好只带初一年级的课并兼任班主任,空闲时间相对较多,所以决定参加5[/FACE]月份的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我同进也明白,如果只为了考取一个证书,那我的目的就没达到,所以同时我还自费参加了“学习能力指导”的培训。这些学习虽然辛苦,也花掉了我2个月的工资,但我个人还是觉得很值得的。接下来我还会参加知名人土举办的“亲子沟通技巧”培训及“家庭教育指导”培训以弥补自己在这些方面能力的欠缺。之所以在此暴露自己的隐私,绝没有炫耀的成份,一是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老师,一路上有人陪伴;二是也希望秦主任和贺老师能以工作室的名义与张校长交谈,解决部分或全部资金问题(一次3000——4000不等的学费,上次因参加培训还将新电瓶车丢失,如果参加的次数再多几次,经费上个人还是难以承受的);三是给诸位一个交待,工作室的部分工作做得不好,敬请谅解。也许大家没有注意到我的变化,但我感觉自己确实在改变着,我变得更乐观、更自信了,这也是我学习的收获(以电瓶车丢失为例:要是往常,我肯定会很难过,也会很生气,可这次我并没有这样,虽然感觉遗憾,但我同时想,也许有人比我更需要它。好在学校离家不远,我今后就走路上下班好了,这同时也给了我一个锻炼的机会,这不正应证了一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参加学习的同时,我还认识了一大批搞学生咨询与培训的老师,可以经常向他们请教,与他们交流。后期我准备将我所学内容逐步用到班级管理中,有机会的话也会与各位分享,分享一些可以在班级管理中用得上的技巧。目前我将全力投入到5月份的考试中(讲出来也是给自己压力,希望你们的监督与提醒)。[/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3] [/FACE][/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SIZE=3][FACE=宋体]3[/SIZE][FACE=宋体]、不再做“班妈”[/FACE][/FAC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3]    读到第三章“班主任的类型”时,我想在座的各位可能也与我一样,不断地盘问自己:我属于哪种类型的呢?阅读对比下来,我发现很难确定自己是哪一类型的班主任,我们通常是多种类型的“混合型”。对照一下,我发现自己“班妈”型的比重还是很大的。之前,自己一直以“班妈”为骄傲:你看,那么多孩子,那么多家长都感受到我的爱,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啊。我在心里一直是有些沾沾自喜的,还一直认为自己有多伟大,有多无私。我甚至曾经对学生说过,愿意做他们在学校时的“代理妈妈”。有次和几个女生出去购置物品,在出租车上,她们为了骗司机叔叔,都叫我“妈”,我还高兴了好一阵子。而王老师却提醒我们:“班主任工作主要靠爱是不行的,班主任工作需要专业技术,而爱,不能算专业技术。学生家里已经有一个妈妈了,如果学校的作用只是给他增加一个妈妈,对于教育,那也太狭窄了。这种班主任急需补“教育科学”课。”[/FACE]看来,我该学习和补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对于“班官”型班主任,我曾经是非常羡慕,也一直期望自己能历练哪怕是一丁点儿也行。现在看来,我没有学会做“班官”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啊。对于导师型的班主任,我也曾经试想过,但我“既没有非同一般的个性和过人的人格魅力”,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教育思想,没有特殊的思路,更不能将学生迷住,所以,导师型的班主任我是铁定做不成了。[/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3]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和在座的各位一样,都曾积极地、多方位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活动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但我充其量只能是去做,去组织活动,根本谈不上做领袖,所以王老师所说的领袖型班主任班级较容易出现的“学生个性可能受到压抑”的问题在我班也几乎不会出现了,这不能不说是遗憾之余的一种安慰。对于“煽情”的工作,我们很多班主任其实也都有过,我也一样,但我绝对不像王老师所说的那样“热情四射、口才上乘、有着三寸不烂之舌,能把学生一会儿说哭了,一会儿又说笑了”,我还没有那个本事,所以也成不了“鼓动家”。我只是根据学生的情况,利用语言来进行“诱导”,说是“哄骗”也行。比如我对他们讲:这两天我真开心,已经听到好几个任课老师表扬你们了呢。有天又对他们说:今天有好几个老师对我说“你们2[/FACE]班真牛,你是怎么带的”,虽然我嘴上谦虚了一番,但其实我内心可骄傲了,这是你们的功劳哦,thank  you!考前有天突然又对他们讲:真是太让人气愤啦,有班级向我挑战,说本次(下次)考试一定要超过我们2班,你们说咋办?让他们超吗?。。。。。每次,我都是像突然想起了一样说出来,说完了就算了,一般不重复,偶尔会提醒:记得有班级向我们挑战哦。[/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3] [/FACE][/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SIZE=3][FACE=宋体]4[/SIZE][FACE=宋体]、其他感悟[/FACE][/FAC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3]    王老师谈说“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一生幸福”,我们要谨记。[/FACE][/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3]王老师在P24[/FACE]中谈到“好像学生就是为了让家长和老师满意而活着的”。现在的孩子真的很可怜,他们好像是为了别人而活,在批阅《成长的足迹》时我也经常能碰到这种情况,因而我在看到这里时在旁边批注到:“学生言,考出好成绩,不让老师和家长失望——心痛!”孩子在为别人活着。我们是不是应该告诉他们:快乐的钥匙其实掌握在自己手中![/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3]王老师还说:“我们要注意把批评变成分析和建议,学生更容易接受。”我正在改变自己。[/FACE][/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3] [/FACE][/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3]    总之,这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后面关于班主任的边界问题,班风的建设问题等就听朱老师来接着与我们分享吧。[/FACE][/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3]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FACE][/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3]    今天就与各位分享到这里吧,谢谢各位![/FACE][/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