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实录】南京树人班主任工作室会议纪要

12楼
[SIZE=3][/SIZE][P][ALIGN=left][FACE=宋体][SIZE=10pt] [/SIZE][/FACE] [b][FACE=宋体][SIZE=14pt]《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SIZE][/FACE][/b][/ALIGN][/P][SIZE=3][/SIZE][P][ALIGN=left][b][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b][FACE=宋体][SIZE=14pt] [/SIZE][/FACE]朱华侨[/ALIGN][/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过两遍,感触很多,受益非浅。先把全书的内容梳理一下吧。 [/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第一章是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王老师认为班主任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角色,有了怎样的定位,自然会有怎样的行动。他认为,班主任要扮演以下一些角色: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学习者,平等对话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的指导者。[/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第二章是班主任影响学生的手段,有定规矩、评比、批评、惩罚、说服、表扬、榜样、集体舆论、师爱、威信。本学期做得较多的是定规矩、评比、批评、惩罚、表扬,偶尔用说服,后面三项本来就是属于隐性的,用得少是正常的。王老师很理性地分析了这些工具的用处,一句话,“万能钥匙是没有的”,每一种工具只有用得恰当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怎样才能算有效果呢?学生在你这种方法的影响下确实有进步。以后的工作中,面对班级及学生存在的情况,理智地分析和思考一些用哪种方法,并注意事后的反思,力争把这些工具用娴熟,让“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成为目标。并且,不要去迷信某一种方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第三章是班主任的类型,王老师认为有:“班妈型”、“班官型”、鼓动家型、领袖型、导师型、科学家型、“维持会长”型、“寨主”型、“书生”型。王老师极力倡导的是科学家型。[/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第四章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边界。本章针对“校园无小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两句话进行了批判,指出班主任工作应该有重点和边界。以后工作中,要抓住重点,重点应该是影响班级全局的思想、倾向、事情,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以忽略,事情要分轻重缓急;工作要有边界,一些不是份内的事情大可不必太操心,也不必太自责,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去做好该做的事情。[/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第五章至第七章重点讲述班主任的三大任务:班风建设、日常管理及问题学生诊疗。[/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第五章班风建设,首先明确班风是什么:一个班级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有特色的氛围、行为方式、习惯等等。我的理解就是一个班级总的风气,或者说态度方面的一些特征,如对老师的态度、人际关系、学习风气、对违纪学生的态度等等。其次说明班风是怎样形成的,有三种形成方式:班主任主导型、学生主导型、学校主导型,然后提出班风诊断的方法。从第四节开始,从舆论、纪律、学风、人际关系四个方面说如何引导班风。王老师很强调的是“引”而不是“管”。当然,引不是万能的,但应多引,管少一些,方显科学。对于舆论,王老师认为,面对一个事情,首先考虑班集体的舆论,其次才是教育本人,最重要的则是反思自己的工作。对于纪律,王老师认为应该辩证地去看待纪律,要注意它的两面性。他提出了三个口号:适度纪律、自觉纪律、张弛纪律。纪律是一个学期以来想得最多的,做得最多的,但效果一般。王老师的想法有启发性,适度、张弛就是说老师不要把它看得太严重了,没必要言必谈纪律,自觉就是说要在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地遵守纪律上多花些心思,值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好好摸索。对于学风,学习不是唯一的,但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还是要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下功夫。关于人际关系,王老师强调两点,一是师生关系要强调平等和互相尊重;二是生生关系,教师要做公正。目标是和谐,和谐不是指指众口一词,统一思想,而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而不同”。[/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第六章是常规管理。这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常态、比例最大的一部分工作,很多时候可能就事实地被作为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而事实是,如果仅仅抓这一块,不注意班风的引导和问题学生的诊疗,这一块的效果也可能会不尽人意。王老师在这一章中提出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想法:如何让班主任从这一块中尽量地解放出来,让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另外两块的工作,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思考与总结。他认为,首先要弄清教育与管理的关系,弄清楚班主任应该是教育型的管理者,教师更重要的任务是教育,管理中也要有教育。对于减负,王老师认为可以构建一个三级管理网络,学生能做的老师就不去做,老师只做那些必须做的事情,这里面也包括纪律,他认为,把纪律完全交给学生是不切实际的,也是让学生勉为其难的。[/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第七章是问题学生诊疗。这一部分对于问题生的界定是:用常规的方法无法起到作用的学生,就叫做问题生,分为四类:行为习惯问题生、厌学型、品德问题生、心理障碍型、“好学生”型,认为一个学期不要太多,最多三个,并且不打无准备之战。重要是教师要以平等、研究、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对待。[/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最后,王老师的结语是: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他说,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引)的办法上来。(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恐惧是动力;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动者,兴奋是动力;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智慧是动力。[/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1、思想上的转变。[/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里面没有套话、空话,讲的都很实在,道出了很多现状,如王老师在书中讲到:在我们的学校,有一些事情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我们学校的风气骨子里是重教学轻教育的……班主任工作,内容没边际,责任没边际,如同一个无底洞,如同一个不断加压的水压机。对于这样的现状,王老师认为:作为一个班主任,埋怨是没有用的,除了呼吁体制改革之外,我看重点应该放在提高自身素质上。……年轻时不付出点辛苦,不学点真本领,永远是氢气球。通过对第一章的阅读,我对班主任角色有了更新客观的认识。作者强调,班主任无论从事任何学科,首先想到的自己是一名教育者,其次才是教学。在工作中不能就经验来处理事情,不能只看事情的表面现象,要深入的考虑自己是否从科学的教育手段来解决问题。王老师道出了写作的宗旨,令我耳目一新!从事班主任工作,能让自己的教育人生更加完整、更加丰富,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促进专业成长,对学生的深入理解,引导班风的方法等等。从第一天的阅读中,我的思想上就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再把班主任工作当做一个苦差使,不再认为班主任工作会限制自己专业的发展,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导致没有时间来研究教学。通过读这段时间的几本书,我好像不再那么讨厌做班主任了工作,而把这份工作当作一种事业和专业来做了,主要可能是心中觉得更有底了吧。两千年前的孔子告诉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实,只有学有所得、超越自我、从中得到真正的快乐,就能成为乐之者。努力。[/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2、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书中引用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美国商人去亚洲某部落订购草垫,定得多反而提价,因为单一的重复动作将使人很厌烦;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工作了十五年的人从没被提升,而刚进公司一年的小伙子被提升了,他得到上司的回答是“您并没有十六年的经验,您只有一年的经验,只不过您把它用了十五次而已。”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走老路,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复制自我,那收获的多半就是疲惫和焦虑,永远做不成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快乐的前提是明哲。拜读了《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之后,我便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一定要让更多的班主任从敬畏厌倦班主任工作的泥淖里跋涉出来,让他们从良心道德感性的层面走向理性科学的专业之路,让更多的教育新人以及茫然无措的追寻者从“知之”走向“好之”和“乐之”,让那些终日忙忙碌碌急急挠挠被动招架焦头烂额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班主任尽快的走向快乐明哲的专业的教育生活。于是,我明白了班级不等于班集体,一个优秀的班级必须具备以下六大基本要素:1、要有明确的共同目标;2、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3、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4、要有良好的规范;5、要有推进班集体发展的活动;6、要有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热怒。而班集体建设的核心就是从班级上升到班集体,必须经过建设的途径,这种上升能使班级整体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解放班主任;二是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3、帮孩子。[/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平日里我们的教育有三种方式:管孩子、哄孩子、帮孩子。《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竭力介绍和推荐的是第三种方式。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方法上来。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动者;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管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害怕,恐惧是动力;哄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欣喜,兴奋是动力——两者都主要诉诸感情,比较情绪化。帮孩子则不然。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帮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冷静、清醒,动力是智慧;帮孩子是一种平静的、理性的交流,当然“帮”也需要“管”和“哄”两种方式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力图把班主任工作真正作为一个教育专业,进行学术研究,追究其理念,探索其规律,构建其体系,寻找其方法。用王晓春的话说:“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过去的“哄”和“管”的交替使用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方法上来。这种点化,让笔者茅塞顿开而顿悟。如果班主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能够帮助学生寻找到学习的乐趣,能够帮助学生融入到集体且得到集体的认同,能够帮助学生在学校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以及自己追寻的目标,则“专业”已经根植于班主任的灵魂深处了。如今,我已经开始把帮孩子的理念运用到班集体建设之中,努力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更加和谐的发展空间。[/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4、通过“专业写作、专业阅读、学习共同体的同伴互助”,走向班主任专业化。[/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又如在“学习者”这一节中,王老师讲到:一位班主任如果平时经常处于“非学习状态”,他的生活会越来越单调,他的心灵会越来越干枯,他的心态会越来越疲劳、焦虑,他会感到自己“机器化”了,失去了生机。真的非常佩服王老师的见地,相当的深刻。不由想起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几个人会静下心来好好的研读书籍、报刊呢?我深思着……。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我们站在教育者的位置上,习惯了教育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而忘记了自己更应该是个学习者。我们几乎是把自己圈在所教的几册教材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的惰性也让我们很习惯这样。最后使“活到老,学到老”沦为一句虚伪的谦辞。[/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此时不由地反思自己的学习状态,虽然平时还是比较勤奋的,不管是从书籍还是网络上,都在不断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力求把它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但还是远远不够,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记得一句话——今天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但愿自己不是,我坚信![/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以后的班主任工作该怎样给自己定位呢?我悟到:“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我是一个管理者,我希望我的管理中有更多的教育元素,我的管理是为教育服务的,是为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我必须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把每一天的班主任工作,把与学生、家长的每一次对话与交流,班级组织的每一次活动作为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在此过程中用心享受其中的乐趣。因为班主任的工作对象和任务无法选择,而完成任务的方式和工作态度是可以选择的,即“心态决定状态。”[/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ALIGN=left][LINE-HEIGHT=115%][FACE=宋体][SIZE=12pt]读书,让我与明师交友,发现了不足;读书让我明确了努力的目标。通过阅读,我领悟到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专业写作、专业阅读、学习共同体的同伴互助。[/SIZE][/FACE][/LINE-HEIGHT][/ALIGN][/LINE-HEIGHT][/P][SIZE=3][/SIZE]
13楼
[SIZE=3][/SIZE][P][P][ALIGN=center][b][SIZE=3]南京树人班主任工作室第九次会议纪要[/SIZE][/b][/ALIGN][/P][P][/P][SIZE=3][/SIZE][P][LINE-HEIGHT=115%][SIZE=3]时间:2012年5月17日[/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SIZE=3]地点:南师附中国际交流会议中心[/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SIZE=3]话题:话题研讨——开一个怎样的家长会[/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SIZE=3]主持人:姜磊[/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SIZE=3]负责人:陆建芳   [/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SIZE=3]会议主要议程:[/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SIZE=3]一、檀晓天老师发言[/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SIZE=3]    檀老师首先与老师们交流了家长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然后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到自己在初一起始年级家长会上的一些做法:[/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SIZE=3]    一、工作汇报与状况介绍[/SIZE][/P][SIZE=3][/SIZE][P][SIZE=3]    檀老师谈到,作为初一学生家长,大多数是希望能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特别是与同学相处等情况。因而,在平时的工作中,他特别注意随时记录孩子的情况,并拍照留恋。然后在家长会上展示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并配上了醒目而精彩的点评。家长们都为老师的细心所感动,与老师的距离又进了一步了。[/SIZE][/P][SIZE=3][/SIZE][P][SIZE=3]    檀老师还在会上展示了他在家长会上的幻灯片,让人倍感温馨。   [/SIZE][/P][SIZE=3][/SIZE][P][SIZE=3]二、体现关爱与智慧,让家长放心[/SIZE][/P][SIZE=3][/SIZE][P][SIZE=3]    檀老师指出:班主任要关爱每个孩子,以智慧管理班级,营建健康快乐的班级氛围。家长会上,把班级管理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列举一二,以事实说话,体现老师的关爱与班级管理的智慧,求得家长共鸣。  [/SIZE][/P][SIZE=3][/SIZE][P][SIZE=3]三、以各任课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为主,把家长会交给家长。整个家长会上,我安排了家长代表发言、学生代表发言、任课教师交流等。[/SIZE][/P][SIZE=3][/SIZE][P][LINE-HEIGHT=115%][SIZE=3]二、鲍玉曦老师[/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SIZE=3]    在会上,鲍老师代表初二班主任做了有关“初二、初三衔接的家长会”的召开。鲍老师谈到,要开好家长会,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SIZE][/P][SIZE=3][/SIZE][P][SIZE=3]    一是定基调。班主任要做到让家长开开心心地来开家长会,其实可以在一些细节上稍加注意就行。比如在家长会的通知措词上,我们可以用邀请涵的方式,邀请家长到学校来共商“班事”,将“班级事务”的大任和大权交给家长,他们会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来参会。[/SIZE][/P][SIZE=3][/SIZE][P][SIZE=3]    二是要定主题。而主题的确定是没有定法的,应该根据班级情况及不同时期来确定。比如本次期中主题她就定为“坚持,待梦想花开”。[/SIZE][/P][SIZE=3][/SIZE][P][SIZE=3]    三是定形式和内容。形式和内容必须与主题相一致。在形式上,鲍老师谈到了自己曾经尝试过的多种形式,有单纯面向家长的,也有孩子和家长一起开家长会的情况。[/SIZE][/P][SIZE=3][/SIZE][P][SIZE=3]另外,鲍老师也谈到,家长会时间不宜过长,因而每次家长会要舍弃部分内容,每次最好有所不同,有重点展示。[/SIZE][/P][SIZE=3][/SIZE][P][SIZE=3]三、自由发言和讨论[/SIZE][/P][SIZE=3][/SIZE][P][P][ALIGN=left][SIZE=3]    徐剑梅老师:补充说明家长会时特别应注意:一是任何时候不谈本班任课老师的不是,应该多在家长面前多夸夸任课老师;二是不炫耀自己班级的成绩。[/SIZE][/ALIGN][/P][P][/P][SIZE=3][/SIZE][P][P][ALIGN=left][SIZE=3]    明海凤老师:班主任要思考如何将家长会开得更“有效、别致、创新”。她认为特别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以真诚为基础,二是形式上要做到多样化和新颖化,三是注重内容的实效性,四是给家长布置“作业”,以追求后家长会效果。她同时还提出我们可不可以将家长会做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按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不同时期的家长会的不同模式,再根据各班情况进行取舍。[/SIZE][/ALIGN][/P][P][/P][SIZE=3][/SIZE][P][P][ALIGN=left][SIZE=3]    姜磊老师和王志洪老师都谈到,在家长会前,应该与各任课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各位老师在家长会上交流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可避免重复。另外,班主任要注意捕捉家长的情绪,做好疏通和解释工作,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SIZE][/ALIGN][/P][P][/P][SIZE=3][/SIZE][P][P][ALIGN=left][SIZE=3]    管书霞老师将自己本次期中家长会上的情况也做了交流,她谈到,家长要让家长也明确,我们的孩子就算平凡但不平庸,班主任可以给家长一些新的理念和新的措施。她还结合“母亲节”,布置作业给孩子和家长,进行亲子活动,然后交流,以增时亲子关系。[/SIZE][/ALIGN][/P][P][/P][SIZE=3][/SIZE][P][P][ALIGN=left][SIZE=3]    陆建芳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我们在家长会上该怎么表扬孩子最好?我们要不要进行进步生的表扬?[/SIZE][/ALIGN][/P][P][/P][SIZE=3][/SIZE][P][SIZE=3]四、贺华义老师进行总结发言[/SIZE][/P][SIZE=3][/SIZE][P][SIZE=3]    最后发言的是贺老师,他首先对各位老师的发言做了简短的总结。[/SIZE][/P][SIZE=3][/SIZE][P][SIZE=3]贺老师谈到:失去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他谈到,我们在准备家长会时,还应该注意,我们面对的是树人的家长、做的是树人的家庭教育指导(校情应充分考虑)。[/SIZE][/P][SIZE=3][/SIZE][P][SIZE=3]    贺老师最后说到:有效的才是最好的;让家长成为我们的教育资源;让家长成为我们重要的教育伙伴;让家长会成为我们沟通的平台……[/SIZE][/P][SIZE=3][/SIZE][P][SIZE=3] [/SIZE][/P][SIZE=3][/SIZE][P][SIZE=3]会后,大家意犹未尽,有部分老师在回办公室的路上又讨论开了。老师们都感觉这次交流收获很大,再也不担心期末家长会怎么开了。[/SIZE][/P][SIZE=3][/SIZE][P][SIZE=3] [/SIZE][/P][SIZE=3][/SIZE][P][SIZE=3] [/SIZE][/P][SIZE=3][/SIZE][P][SIZE=3]                                        整理:明海凤[/SIZE][/P][SIZE=3][/SIZE]
14楼
[SIZE=2]一路走来,感谢有您![/SIZE]
15楼
学习到优秀班主任经验及注意事项,成长了。
16楼
[SIZE=3]客气了,相互学习。我们是集众人智慧,欢迎奉献智慧![/SIZE]
17楼
[SIZE=3][/SIZE][P][P][ALIGN=center][b][SIZE=3]南京树人班主任工作室新学期第1次会议纪要[/SIZE][/b][/ALIGN][/P][P][/P][SIZE=3][/SIZE][P][LINE-HEIGHT=115%][SIZE=3]时间:2012年9月26日[/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SIZE=3]地点:南师附中国际交流会议中心[/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SIZE=3]话题:第一阶段总结暨第二阶段工作设想[/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SIZE=3]主持人:贺华义[/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SIZE=3]会议主要议程:[/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SIZE=3]一、秦康主任发言[/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SIZE=3]    学工处秦康主任首先发言,对我们工作室第一阶段的活动进行了简单小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就第二阶段工作设想做了简单介绍,同时希望老师们能发表自己的观点。[/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SIZE=3]二、王粉山校长致词[/SIZE][/P][SIZE=3][/SIZE][P][SIZE=3]    本次研讨除了学工处领导参加外,学校德育副校长王粉山校长也在百忙中推迟了其它会议而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并在研讨会上做了简短发言。王校长指出,工作室就是要打造学校的骨干班主任团队。王校长指出,工作室可以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活动:如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等也是一种方便可行的途径。他同时还提醒我们注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有效。他强调指出,工作室的活动一是要开展,二是要行之有效,三是要效以致用,希望能对我们班主任平时的工作有所帮助。[/SIZE][/P][SIZE=3][/SIZE][P][LINE-HEIGHT=115%][SIZE=3]三、贺华义老师发言[/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SIZE=3]    贺老师首先对工作室第一阶段工作活动情况做了较为细致的罗列:我们开展了行之有效的12次会议,其中包括专题研讨、经验交流、读书交流等;举行了专家讲座,便团队从理论上有所提高;在学校的支持下,还外出学习与交流等。[/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SIZE=3]    随后,贺老师就工作室第二阶段的工作设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他的指出本工作室第二阶段工作设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常规工作按时开展。(质量第一)2.读书、交流、写作、实践。3.初步展现出成果。如:相关文字的发表;书稿的初步意向征集;工作室资源库的建立;工作室和个人的经验介绍等。4.完善团队文化建设。[/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LINE-HEIGHT=115%][SIZE=3]    一向有诗人之称的贺老师还用以下内容鼓励我们全体老师:向深处漫溯,向远处行进;坚持成长,鼓励创新;资源共享,相互激励;积极承担,和衷共济;快意自己,成就班级。  [/SIZE][/LINE-HEIGHT][/P][SIZE=3][/SIZE][P][SIZE=3]四、自由发言和讨论[/SIZE][/P][SIZE=3][/SIZE][P][P][ALIGN=left][SIZE=3]徐剑梅老师:建议各位老师经常整理自己的经验并形成文字稿,一方便交流,二是进行资料 的收集,三对自己也是一种提升。[/SIZE][/ALIGN][/P][P][/P][SIZE=3][/SIZE][P][P][ALIGN=left][SIZE=3]明海凤老师:首先感谢各位老师的支持与配合,同时也希望各位班主任在敞开心菲,互帮互 助,交流经验的同时,记得及时将自己的经验交流文字稿发送到指定邮箱,以便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SIZE][/ALIGN][/P][P][/P][SIZE=3][/SIZE][P][P][ALIGN=left][SIZE=3]檀晓天老师建议我们除了利用工作室的各种形式的活动外,更要注意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来助自己成长,如贺老师和其他老师的博客;可以将自己整理好的经验交流文稿发送给校报《同行小札》编辑部,让更多的老师受益。[/SIZE][/ALIGN][/P][P][/P][SIZE=3][/SIZE][P][SIZE=3] [/SIZE][/P][SIZE=3][/SIZE][P][SIZE=3]                                        整理:明海凤[/SIZE][/P][SIZE=3][/SIZE]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