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版第九期案例评析《从一个一年级学生的“我要跳楼”说起》火热征稿!

42楼
[P][B][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       [/FACE][/SIZE][/B][/P]
43楼
[P]    心理健康是目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常常因一个看似非常小的问题,而出现大问题,心理辅导一定要开展起来,每一个老师都要成长为一个心理辅导专家![/P]
44楼
[P][B][COLOR=black][SIZE=14pt]     [/COLOR][/SIZE][COLOR=black][SIZE=14pt][SIZE=5]揭开“我要跳楼”的面纱[/COLOR][/SIZE][/SIZE][/B][/P][P][COLOR=black][SIZE=14pt][B]           [SIZE=4][/COLOR][/B][/SIZE][/SIZE][SIZE=4][COLOR=black][SIZE=14pt]山东省青岛胶南市王台镇田家窑小学 266425  [/SIZE][/COLOR]杨姗姗[/SIZE][/P][P][B][COLOR=black][SIZE=14pt][/COLOR][/SIZE][COLOR=black][SIZE=14pt]   “我要跳楼”,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话题!看完这个案例,我沉思了许久,是什么让这个一年级的孩子居然动不动就喊跳楼,他懂得什么是“跳楼”?是什么令他总是喊着要跳楼呢?是“惯例”,是在与家长和老师较量中胜利的偏激的经验,是一种逃避或是抗议!此类自我伤害的孩子,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用何种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才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或行为障碍,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绝对有责任帮助他们。[/COLOR][/SIZE][/B][/P][P][B][COLOR=black][SIZE=14pt]    [/COLOR][/SIZE][COLOR=black][SIZE=14pt]一、让孩子告别溺爱[/COLOR][/SIZE][/B][/P][P][B][COLOR=black][SIZE=14pt]    [/COLOR][/SIZE][COLOR=black][SIZE=14pt]我们知道,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讲求理智,绝不能爱的泛滥,可家长有时虽然知道溺爱的种种弊端,却总在无意中犯着这样的错误。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科学的爱孩子,做到爱得深而不滥,爱得热烈而理智,要杜绝对孩子百依百顺的错误做法,要敢于拒绝孩子的不正当要求,敢于对孩子说“不”,做到爱严得当,让孩子学会面对。[/COLOR][/SIZE][/B][/P][P][B][COLOR=black][SIZE=14pt]    [/COLOR][/SIZE][COLOR=black][SIZE=14pt]二、让孩子学会笑对挫折[/COLOR][/SIZE][/B][/P][P][B][COLOR=black][SIZE=14pt]    [/COLOR][/SIZE][COLOR=black][SIZE=14pt]孩子在生活中难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欺负,家长的训斥,也会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我们除了要告诉孩子,对生活笑一笑,对自己笑一笑,用乐观鼓励自己,用乐观欣赏自己,还要为孩子精心设计一个有益的教育环境,让孩子挑战挫折。不少家长也懂得这个道理,也教育孩子要不畏艰险、勇敢坚强,但这种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家长既不忍也不敢将孩子置于困难之中。因此,作为家长不要一味给孩子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生活环境,更不要阻碍孩子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让孩子坚持一项体育锻炼,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军训,让孩子适当参与家务劳动等活动,远比您的说教更能有效地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和战胜挫折的能力。毕竟,只有经历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COLOR][/SIZE][/B][/P][P][B][COLOR=black][SIZE=14pt]    [/COLOR][/SIZE][COLOR=black][SIZE=14pt]三、蹲下来和孩子沟通[/COLOR][/SIZE][/B][/P][P][COLOR=black][SIZE=14pt][B]    [/B][/COLOR][/SIZE][COLOR=black][SIZE=14pt][B]在成人眼中,孩子说的可能都是芝麻绿豆的小事或不着边际的事,但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些小事可能都是“惊天动地”的,作为家长和老师,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的诉说和孩子及时沟通,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沟通是心灵的桥梁,是开启心灵的钥匙。只有耐心倾听孩子的每一个问题,与孩子像朋友一样的交谈,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感受,才能寻找契机,调整教育视角,不断寻找孩子值得赞许的地方,对孩子表达一些你对他的欣赏和鼓励,诱导他积极地改正过错,学会承担责任。[/B][/COLOR][/SIZE][/P][P][B]      [COLOR=black][SIZE=14pt]四、加强孩子的情商教育[/COLOR][/SIZE][/B][/P][P][B][COLOR=black][SIZE=14pt]    [/COLOR][/SIZE][COLOR=black][SIZE=14pt]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的教师,都应加强学生的情商教育。譬如:勇敢教育、责任感教育、勤奋教育、毅力教育、坚强教育等等。运用现实中的故事、影视等文艺作品中富有勇敢精神的形象影响和教育学生;让孩子帮忙做家务,跑腿买日用品,浇花、倒垃圾,让他在点滴的平凡小事中体味责任的含义……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坚持一项有益自己身心的业余爱好,在共同的业余爱好的学习中,贴近孩子,帮助孩子健康幸福的成长。[/COLOR][/SIZE][/B][/P][P][B][COLOR=black][SIZE=14pt]    [/COLOR][/SIZE][COLOR=black][SIZE=14pt]五、加强心理健康的培训[/COLOR][/SIZE][/B][/P][P][B][COLOR=black][SIZE=14pt]    [/COLOR][/SIZE][COLOR=black][SIZE=14pt]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关注的问题,更是家庭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都关注到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却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十分缺乏。家长对孩子精神上的过度保护,如同身体上的过度保护一样,极大地降低了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因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合力,以掌握科学方法,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COLOR][/SIZE][/B][/P][P][B][COLOR=black][SIZE=14pt]   [/COLOR][/SIZE][COLOR=black][SIZE=14pt]此外,我们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扬长避短地进行培养,而不是以智力论成败,毕竟,体能发育、交往能力、行为习惯、抗压能力的培养在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也是至关重要的。[/COLOR][/SIZE][/B][/P][P][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B][/B][/SIZE][/FACE][/P][P][B][/B][/P]
45楼
[P][SIZE=4][B]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是否已形成了气候,是不是此方法他用了后都达到了目的,可以说是屡试不爽。作为班主任更要注意了,一旦学生也了不止一次的尝试成功,那么预示着我们今后还要做更大地努力,才能帮其改正。其次,我们要了解其家庭教育情况,是否经常以威胁方式要求家长就范,这也很关键,只有家校教育不脱节才能保证教育效果。[/B][/SIZE][/P][P][SIZE=4][B]    了解情况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收集其威胁家长及老师的借口,如“我要跳楼”,由于正面做工作可能更引起他的逆反心理,所以促使其主观改变是关键。将其所有借口汇集,结合相关资料制作成动画视频,以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其带回家观看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当你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可以与家长交流,回学校后师生谈心,甚至课下可以进行换位表演,不必做作,谁都有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大胆放开,学生会收获更多!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学生会克服负面情绪,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所有问题。[/B][/SIZE][/P][P][SIZE=4][B]    所以,有问题一定要亮出来,让学生面对问题的前提是班主任老师一定要面对,当将问题置于明面上,那问题将不是“问题”,一切都是学生成长的基石。[/B][/SIZE][/P]
46楼
[P][P][P][ALIGN=center][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爱孩子要敢于说不[/FACE][/SIZE][SIZE=14pt][/SIZE][/ALIGN][/P][P][/P][P][/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题目是借用孙云晓先生的书名,文章是自己的。[/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卢梭在教育名著《爱弥儿》中说:“你知道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准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为有种种满足他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他的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结果,你迟早有一天不能不因为无能为力而表示拒绝。但是,由于他平素没有受过你的拒绝,突然碰了钉子,将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还感到痛苦。”[/FACE][/SIZE][SIZE=14pt][/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同林老师案例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常见的哭闹、不吃饭等,跳楼稍微少见,但不是没有。不记得是那本书上的一个例子了(书籍分放在家校两地,假期不好查阅),也是一位班主任老师,碰上了一个一年级的孩子要跳楼。这位老师的处理是把这个孩子带到栏杆边,让他从上面看看下面,告诉他跳楼只有两个结果:一是死掉,但死的样子很难看,满地都会流血;二是摔伤,致残的机会很大,如果断了腿,一辈子都要坐在轮椅上,不能像其他小朋友那样活蹦乱跳地玩了。让他自己想想,结果正如林老师的分析[/FACE][/SIZE][COLOR=black][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 [/COLOR][/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SIZE=14pt]“对‘跳楼’的理解,跟我们成人的‘跳楼’完全是两种概念,在他们的现实中,其实喊‘跳楼’的动机和‘哭闹’的行为是一个概念”,[/FACE][/COLOR][/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那孩子不敢跳了,也不说跳楼了。我很佩服这位老师的应变能力。[/FACE][/SIZE][SIZE=14pt][/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还有一个例子,是《班主任之友》[/FACE][/SIZE][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2011[/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年王晓春老师发表的,说是一个爱哭闹的孩子,总想让哭闹来“威胁”老师,王老师就在他哭的时候,把教室门、窗户全都打开,并说他的哭声越大越好,最好让全校都听得见,结果孩子同样也不哭闹了,并说“老师不是妈妈”。[/FACE][/SIZE][SIZE=14pt][/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这两位老师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在于不受制于小朋友,心肠该硬的时候就要硬,心肠硬并不就是不爱孩子,相反,她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十分爱孩子的。中国的教育经历了教师高高在上的批判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反思尊重学生的过程中,重表扬、轻批评的误区,甚至还不敢批评。的确,教育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这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王莉老师(河南)说“表扬多数实际上就等于批评了少数,而批评少数却不等于表扬了多数”,但是,以表扬为主,并非以表扬为唯一的全部的方法。教育是讲究是分寸的,适当为佳,过之或不及均不能取得理想效果。我们需要看到,与表扬相对的批评,与奖励相对的惩戒,对于每一个人尤其是成长中的学生来说都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往往是最容易教育的时候,像上述两位老师,孩子刚刚出现不良的苗头,就恰到好处的教育,深得“中庸”之道。因为人人都有向上之心,已经在悄悄地起作用了,关键在于因势利导,促使孩子内心的矛盾向真善美转化。[/FACE][/SIZE][SIZE=14pt][/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爱孩子,这是现代家长和老师共同的优点,不过,因为爱孩子,而使正当的教育束手束脚时,就要斟酌该怎样取舍了,我们能不能藏起一半爱心,或者必要时来点“命令”,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呢?爱孩子,还是要敢于说“不”,这不是不爱他,而是更爱他。[/FACE][/SIZE][SIZE=14pt][/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题目套用了孙先生的书名,结尾套用孙先生的话: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FACE][/SIZE][SIZE=14pt][/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湖南省岳阳县云山乡中心学校[/FACE][/SIZE][SIZE=14pt][FACE=Times New Roman]41411 6     [/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4pt]黎淼[/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通讯地址:岳阳县甘田乡邮政旁414126[/FACE][SIZE=14pt][/SIZE][/P]
47楼
欢迎各位指正!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