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梯 基本著作共读之一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6楼
[P][P][ALIGN=center][FACE=黑体][SIZE=16pt]学习魏书生 规划职业生涯[/FACE][/SIZE][/ALIGN][/P][P][/P][P][P][ALIGN=center][FACE=Times New Roman][SIZE=3]孙玉广[/FACE][/SIZE][/ALIGN][/P][P][/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当班主任也快三年了,三年里,苦尽甘甜酸味咸等味也算是尝了个遍。一路走到了压力最大、也是年轻教师“梦寐以求”的高三,不管自己是多么的不招学生喜欢,不管学生是多么的对你心生厌恶,到了高三,这些感觉真的不再重要,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明天而奋斗,身边发生的一切似乎都与己没有多大关系,只要你不是一个差到了极点的老师,还能给学生带来“改变他们命运”的东西,你是什么样的人对他们来说关系似乎不大,这是自己近来感触最深的一点。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身在高三的我,班级纪律、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基本上都还井然有序,给了自己更多反思、回顾这三年工作的时间,使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入、更清醒的认识和反思,更使自己清楚了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三年的时间,自己和自己的学生牺牲了很多,自己的牺牲是为了自己更好的成长和进步,学生的牺牲却也是为了自己的成长,自己有种负罪感,欠孩子们的太多、太多。三年来自己从工作中收获最大、懂得最多、知道何去何从,然而,更使自己明白,以后的工作决不能再重复老路,否则自己会很快退出“历史的舞台”。[/FACE][/SIZ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早在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就已经买来阅读了,期中的教育思想、理念和做法真的很令人震撼,魏书生老师真正是把工作作为一种幸福和自己热爱的事业对待。虽然,刚参加工作的他也走了一段弯路,碰了些壁,但可喜的是魏老师能及时“迷途知返”,能痛改前非,能不断地改变和成长,而且是快速的成长,这些是自己远远所不及的。当做了三年的老师后再来重新品味这些经典,也许收获和反思会更多、更大。结合自己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自己在以下方面很有感触:[/SIZ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做一个不抱怨的老师才会更幸福、成长的更快。很多时候,周围的环境,我们真的无力改变,面对此时此景,抱怨牢骚、懈怠放任的人太多了,如果自己抵抗力稍弱,自己可能马上就会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到头来耽误和害的还是自己。因此,永远不要抱怨、埋怨环境和人。[/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做工作、从事事业,要给自己定好位,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目标和道路,这样才会不迷失方向,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作为教师,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是自己的学生得到什么、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自己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该如何做等都十分重要,只有我们事先清楚了这些,自己的工作才会更有效、更科学、合理。[/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做事情、干工作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这样才是长久之计,如此才能经住时间考验,才会成为一个真正受人尊敬、爱戴的老师。[/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总之,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和学生一样,需要不断地成长、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更富成效,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不断得到彰显,自己才会拥有人生的幸福和体验生命的光彩。魏书生老师对自己的要求,给自己职业的定位,给自己事业的规划和思考,对自己工作的探索和创新等方方面面都值得我们学习,更是给我提供了职业发展的思路和借鉴,学习别人的,在体悟、思考和借鉴的基础之上寻找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刻不容缓。相信,只要我们以好的榜样为依托,不断探索、思考、实践、思考和写作积累,我们的成长也会快乐,我们的人生也会更幸福。[/FACE][/SIZE][/P]
7楼
[P][ALIGN=center][B][FACE=Tahoma][COLOR=#333333][SIZE=16pt]★[/FACE][/COLOR][/SIZE][/B][FACE=宋体][SIZE=16pt]内功修为才是真功夫[/FACE][/SIZE][/ALIGN][/P][P][ALIGN=center][FACE=宋体][SIZE=3]王成波[/FACE][/SIZE][/ALIGN][/P][P][SIZE=3][FACE=宋体]    11[/SIZE][FACE=宋体]年前初读《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时,刚刚参加工作,对于班主任工作没有任何知识储备,只有一腔热情。于是抱着尽快入门的心态,速读了这本书,根本没有深入进去,只是把其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了“拿来主义”,照搬照抄,甚至是完全拷贝,有些方法还算用得较好,但大多数方法根本没有收到书中描述的良好效果,仿效基本失败,百思不得其解,问题一直留存至今。[/FACE][/FACE][/P][P][SIZE=3][FACE=宋体]    11[/SIZE][FACE=宋体]年后的今天,在干了十多年班主任之后,重读这本《班主任工作漫谈》,让我感觉羞愧难当,羞于自己当年学习的肤浅,愧于自己的盲目照搬,细细对比,慢慢思考,终于11[/FACE]年前的疑惑基本消失,感受良多。[/FACE][/P][P][FACE=宋体][SIZE=3]    有一次,在和团队成员交流的时候,我把班主任工作比作江湖上的武功。武功有招式和内功之分。只有招式没有内功是花架子,而内功修为才是真功夫,真正有内功的高手,不重视招式,甚至以无招胜有招。而现实中的我们,往往过于关注形式、方法、“招式”,因为这些方面的提升比较容易,但是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原因就在于这些“招式”缺乏了深厚的“内功”,缺乏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内功修为。[/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    这本《班主任工作漫谈》中介绍了很多方法,有些方法拿来就能用,但多数方法需要铺垫,需要感情基础,没有内功作为基础,方法就显得武断和唐突,学生很难接受。鉴于此,我已明白,魏书生老师的任何方法,其实不只是方法,更是他个人深厚内涵和人格魅力的彰显。反思自己平时的工作,似乎明白,为什么很多情况下,在班级管理中实行新方法、开展新活动很难,没有效果,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于方法,而在于自己的内功修为不够,还没有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我和学生之间似乎有一条隐蔽的鸿沟,不可逾越。[/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    这条鸿沟的存在责任完全在我。因为我的班级管理却少了一些人文气息,更多的是功利主义的诱惑,学生与我似远似近,但没有真正的感情交融。而魏老师无论教哪届学生,甚至是公开课初次认识的学生都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接纳自己,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灵,他爱学生,不带一点功利色彩,他为学生着想,不带一点回报奢望,甚至他惩罚学生都不带一点个人怨气,让学生罚得心服口服。[/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    “民主”和“科学”是魏老师倡导的班级工作的灵魂。民主就是凡事和学生商量怎么办、怎么做才能收到好效果,才能让大家满意。而科学就是恰当的方法,凡事讲方法,不蛮干,让方法发挥实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列举了很多具体方法,只要加以研究,就可以为我所用。而这本书中无论哪一种具体方法都离不开学生的民主决策,只有让学生接受的方法,才能发挥真正的实效。[/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    在当今高考制度和教育体制下,我们是一批带着镣铐的舞者,既要承受镣铐带给我们的局限和压制,又要跳出优美的舞姿,实属不易,这本《班主任工作漫谈》给出了最好的答案。[/FACE][/SIZE][/P]
8楼
[P][P][ALIGN=center][FACE=黑体][SIZE=16pt]用心做教育[/FACE][/SIZE][/ALIGN][/P][P][/P][P][P][ALIGN=center][FACE=Times New Roman][SIZE=3]贾大勇[/FACE][/SIZE][/ALIGN][/P][P][/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魏书生用非常朴实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看着他的工作,真的是一种享受,被他那种人格魅力所感染,为他的精神境界所折服。对于班主任工作,我也有了许多新的认识。[/FACE][/SIZE][/P][P][B][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定位。[/SIZE][/FACE][/B][/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班主任工作很忙,事情很繁琐,很多人干得都很累,身心俱疲,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定位好自己的工作职能。当今的社会条件下,人们的思想很浮躁,更多的人追求物质的享受和生活的奢华,而班主任工作与之没有丝毫关系。魏老师说,教师有三大收获,收获各类人才,收获真挚的感情,收获创造性的劳动成果。确实如此,如果没有抱着这种职业心态,很难对这份工作有太多的感情。因此,做好这份工作必须先有正确的工作心态,如果方向没找对,不仅工作干不好,而且自己也遭罪。[/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魏老师说,要多改变自我,少埋怨环境。也许魏老师的经历让他多了一些感受,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班主任工作者来说,生活条件优越,往往对苦累的工作带着埋怨,这就使工作效果大打折扣。我们应该理解魏老师的三大收获,正确定位自己,提高自己,感受工作和生活的乐趣。[/FACE][/SIZE][/P][P][B][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要有正确的工作方法。[/SIZE][/FACE][/B][/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魏老师的工作方法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个方法不是怎么对付学生,魏老师有个好方法能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互助组”。这是一个很强大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为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指出一条基本思路。[/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在目前的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叛逆性更强,我们的工作常常走入死角,形成与学生对立状态,这正是我们工作累的重要原因。魏老师的作法则完全不同,“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我们班主任的工作更多的就是帮助每一位学生做出更多的正确决定,走正确的路。[/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魏老师的工作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坚持“学生应是自身的主人,是班集体、国家、社会的主人”。正是他科学的实施民主,发动学生自主管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人是一个广阔的世界”魏老师这么看学生,因此他能够用广阔的胸怀去包容学生,去理解学生,尊重他们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量。[/FACE][/SIZE][/P][P][B][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用心对待学生。[/SIZE][/FACE][/B][/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只有用心对待学生,才会收获真挚的感情。只有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他才会理解你的要求和管理,才会积极参与其中。[/FACE][/SIZE][/P][P][B][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管理要细致。[/SIZE][/FACE][/B][/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魏老师的班级管理是非常细致的,基本上是能管的都管了,有些不必要管的也管理了,而这些管理并不是靠魏老师一个人,而是在他的正确引导下,全班学生共同管理出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FACE][/SIZE][/P][P][B][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要不断的充实自己。[/SIZE][/FACE][/B][/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人是一个广阔的世界,要想把班主任工作做好,自己也必须足够的广阔。魏老师的很多作法看似平淡,其实不然,不是我们随便就能学来的,因为这里也包含了魏老师自身的广阔,所以我们必须要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方法,科学的借鉴别人的作法,结合自身实际,形成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FACE][/SIZE][/P]
9楼
[P][P][ALIGN=center][FACE=黑体][SIZE=16pt]经典就是经典[/FACE][/SIZE][/ALIGN][/P][P][/P][P][P][ALIGN=center][SIZE=3][FACE=Times New Roman]崔[/SIZE][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Times New Roman]振[/FACE][/FACE][/ALIGN][/P][P][/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有一种经典叫出版了多次仍然是供不应求,有一种方法虽然每个人都能做得到但又有很少人能做到,有一种感动让自己读了无数次却百读不厌。那就是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的法宝。[/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能将自己的班级事务搞得有声有色,生龙活虎。又不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呢。老魏做到了,坐的让人羡慕、做的给人震撼。耐心读完,我总结魏老师一下做法值得我学习和借鉴。[/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B][FACE=Times New Roman]正人先正己[/FACE][/B][/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魏老师,温柔体贴,处处能够想着学生的需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在很多事情上,老魏总是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方方面面都为学生做出表率。他总是给自己提出很多严格的要求,比如。在工作中,他要求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在生活上,他要求自己要以积极地态度去面对生活,去迎接生活并以乐观的心态积极地融进生活,此外还非常注重自己仪表和自己的一言一行,真正做到引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导师。在学习上,他主张多学习,少批判。[/FACE][/FACE][/P][P][B][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提倡班级自主化管理,提高班级管理水平[/SIZE][/FACE][/B][/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老魏相信学生,了解学生。他知道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只有放手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和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很高的档次。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注重学生的思想和眼界。鼓励学生从小做好人生规划,关注社会百态和国外最新科技动向,让学生具有国家和国际视野。交给学生如何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会自我解剖自己。[/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SIZE][/FACE][B][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管理无定法,要有创新和灵活性[/SIZE][/FACE][/B][/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比如,要用心陪伴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学生犯错误不能一味地责备和呵斥,而是春风细雨的教育。如犯错写说明书,做好事、劳动等等。还利用好班级日志去记录班级发生的点点滴滴。[/SIZ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SIZE][/FACE][B][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更好的为教学服务[/SIZE][/FACE][/B][/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比如,新年联欢会,轮流唱歌,寻找春天的足迹等,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生活的多姿多彩。让学生快乐中的学习,在快乐的收获。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比起天天逼着学生学习而去培养一批知识的“奴才”好上百倍。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积极向上,快乐幸福的新一代。避免了乏味,增添了乐趣。何乐而不为呢?[/SIZE][/FACE][/P][FACE=Times New Roman][SIZE=10px][SIZE=3]   总之,从魏老师身上可以学到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很多。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我要多想办法,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我们知道,靠做“班级警察”和“看守所长”的做法已经不行了、过时了。[/FACE][/SIZE][/SIZE]
10楼
[P][P][ALIGN=center][FACE=黑体][SIZE=16pt]魏书生照亮我前行的路[/FACE][/SIZE][/ALIGN][/P][P][/P][P][ALIGN=center][FACE=Times New Roman][SIZE=3]豆志超[/FACE][/SIZE][/ALIGN][/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这本书是我的班主任生涯的启蒙之书,所以我很是喜欢,书中内容看似闲语杂谈,而却处处感受到智慧无处不在,他的书就像他本人的讲座一样启发人、震撼人、感动人。我其实在高中就听过魏先生的讲座,那时还是个学生,也从未听说过此人,听他讲座之前还以为是无聊的老先生发言,可是,数语之后就感不同,两三分钟,我已经被俘获。魏先生那时站着讲(很有特色),讲了两个多小时,我们是听得津津有味,佩服之至。如今读他的书也是如此。[/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刚当班主任就读魏先生的书,我感到幸运,因为这里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甚至是模仿的地方,很多事可以通用的。还有就是看到魏先生的治学管班之法,也让人萌生希望,没想到在死气沉沉的中国教育界还可以有这样的奇葩,也看到,原来魏书生可以把教育办成这样,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而他们的要是能力还能同时高于普通的应试教育,这正是我思考问题的根节点。[/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我在大学一直很悲观地看待中国基础教育,因为我认为,一般来说,素质教育在中国是很难生存的,几乎是不能生存的,除非有特殊的条件(如特别待遇的直辖市),因为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与应试教育培养的学生相比,虽然比较全面的发展,而且想象力和创造力比较强,但是,中国的考试制度会扼杀素质教育,因为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在应试能力上是赢不了应试教育培养的考试机器的,这一情况下,没有成绩没有生存,即使是开明家长也不会、也不敢拿孩子的未来开玩笑,宁愿先让孩子考个好大学,而不是听我们空讲让孩子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制度上非常的限制素质教育,中国数千万的中学生不得不在考试上一分高下,应试能力是学校最优先培养的能力,其余都是次要的。这让我们的教育早晚无路可走,只能天天逼孩子学习、做题、考试,培养更强的考试机器。[/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但是魏书生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了我们比较认同的教育思想(民主、科学),培养出了比较优秀、比较全面发展的学生,而最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学生的应试能力也是十分的强,这就使得这种较为特殊的教育方式有存在下去、发展下去的理由。也让我看到了希望。[/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这本书相对随意地、多角度地反映了魏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具体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这些方式充满人性智慧,魏先生的核心思想就是民主和科学,两者兼备,缺一不可,其余的都是依据这两种思想的教育手段和方式,魏书生最大的智慧便是可以创造性的使用各种教育方法,很多方法是独创的,绝无仅有的,只要符合这教育思想,都敢用、敢尝试。而大多数的教师,包括我在内,都是缺乏这两种教育思想,并且缺乏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更多的是借鉴周围老师或在有限的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比如,我们虽然都知道鼓励性的教育好,但是实践中更多的使用惩罚性教育,自己有时都不能控制自己,而魏先生的教育手段以改造学生的思想为目标,调动学生自己与自己斗争,帮助强化优秀的、好的自己,打击坏的自己,让学生从内心知道,教育是为了改变自己,让自己养成良好习惯,让自己更优秀。如果说,我们大多数人的教育主要是外在的话,他的教育便是内在的,外在强加的东西往往效果有限。[/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具体谈论书上的内容是说不完的,因为每篇文章都给我很多启发,我之前经常边读边写感想,所以一本看下来用了一个多月,如今看下来还是如此,第二遍看来还是收获很大,有些知道的教育思想在盲目的教育实践中会逐渐忘却,甚至是背叛原来的教育思想,这些是很让人痛苦的,每次读来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教育。唯一遗憾的是,虽然魏先生也是按照几大类编辑的书本内容,内容页比较丰富充实,但是内容并不是他系统的班级管理思想,这并不是他思想的系统化的书籍,只通过这本书就想学好魏书生是不切实际的,很多具体的法式、方法是学不到的,系统思想也是学不到的,如果这本书再结合魏先生的班主任管理讲座,那么才能真正系统而全面地把握其思想,更加好的学习魏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而这正是我现在正在做的。[/FACE][/SIZE][/P]
11楼
[P][LINE-HEIGHT=15pt][P][ALIGN=center][FACE=宋体][SIZE=16pt]看了之后才知道[/FACE][/SIZE][/ALIGN][/P][/LINE-HEIGHT][P][/P][P][LINE-HEIGHT=15pt][P][ALIGN=center][FACE=宋体][SIZE=16pt][/FACE][/SIZE][FACE=宋体][SIZE=3]邢宇航[/FACE][/SIZE][/ALIGN][/P][/LINE-HEIGHT][P][/P][P][LINE-HEIGHT=15pt][FACE=宋体][SIZE=3]    截止到今天,我才刚把《漫谈》的第五章“提高学习效率”看完,与团队的整体进度还有很多差距,虽然很郁闷,但终归是自己的原因,再后悔也没用,先把已经看过的前五章的感想做个简要总结。[/FACE][/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pt][FACE=宋体][SIZE=3]    读到现在,我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实话,在读之前,虽然也知道魏书生,也看了一点东西,但是,总觉得他的成功很大的原因要得益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所以,多少有些抵触(也许心理深层次的是懒惰,不想读吧)。读第一章,第一个标题就让我认同,因为,这里面的观念与我的想法一致,所以有了读下去的兴趣,慢慢的,虽然心理还多少有一些不认同的方面,但是,更多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书上的好多情境虽然在现在的班级依然存在,但是,当我们置身事件之外,用旁观者的视角去看魏老师的处理方式时,我们会拍案叫好,也想这样做;但是,真正置身事件其中的时候,却又忘掉了一切,很多时候陷入与学生胶着的状态。最起码,看《漫谈》到现在,让我的观念有了一些改变,即便我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还会像以前一样,但是我至少有了一个标杆在提醒我改进。[/FACE][/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pt][FACE=宋体][SIZE=3]    因为一遍还没有看完,我就根据自己记忆深刻的章节,简单说说自己的感受(记忆深刻的一般都是与自己观念一致或者是给我很大震撼的)。[/FACE][/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pt][FACE=宋体][SIZE=3]    在第一章里,“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让我眼前一亮,在我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以为是要告诉我们遇到失败挫折时要积极面对,多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看了之后,我真的很佩服魏老师在面对学生之间矛盾是,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设想了那么多种角色来处理,而且不同的角色都对应了不同的后果,他选择了积极引导的方式,摒弃一味指责的角色;我想,如果是我,我心情好的时候,或许会引导;但是,如果心情不好,很有可能就大发雷霆了。在班会的时候,我用了这个例子,让学生们假设他们是班主任,会怎么去做,结果,学生们的说法与魏老师的做法类似,从这也说明了魏老师的做法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学生们笑着说,我基本上都是大发雷霆型的,我很尴尬但不生气,毕竟自己确实存在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地去改进。[/FACE][/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pt][FACE=宋体][SIZE=3]    “发展自己的长处”也是让我很有感悟的,魏老师举的讲课的例子很生动,如果一个擅长用讲授法教学的教师,如果一味地去学习魏老师的“商量”,那么很有可能就是东施效颦,甚至自己原来的优点也没有了。发展自己的长处,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在坚守自己的优势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性的吸收别人长处,进一步地强化自己的优势。这就需要很多因素,自信、自知、还有别人对自己的指导等。而他的“商量”的方法确实很让人神往,用一个不恰当的词汇,魏老师会“忽悠”学生,他能够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即使是一个陌生的班级。其实,我们心里都清楚应该多走进学生,但是如何把握这个度,这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我们只能从借鉴魏老师做法的同时,自己多去摸索,在失败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FACE][/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pt][FACE=宋体][SIZE=3]    第二章给我的整体感觉,很复杂,读完第一感受就是羡慕,羡慕魏老师他们那个时代的学生,从书中我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学生求知若渴,尊师重道,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种宏观视角,他们会去主动关心周围、国家发生的一些事情,并进行讨论,而有无这种视野对这个中学生影响是很大的。这也是我一直在自己班里引导,但是效果一直不好的方面。但是,再思考的时候,就发现,学生只是一方面的因素,我不能一味地从那个时代找原因。魏老师在班里对学生们的引导也很重要,尤其是“注目于国外科技动态”,看了这个标题下的内容后,我在反思,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少有老师给学生们介绍诸如此类的信息呢,诚然,这与时代进步,信息的获取更方便有关,但我觉得更多的是老师的观念有问题,我们很多时候一边抱怨教育制度使学生们没有获取课外知识的时间,但另一方面有想尽办法占用学生时间。我们不能改变制度,但我们起码可以改变自己,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学生们灌输一些不是高考知识,但能对他们成长发展有利的信息。所以,作为老师,要多反思,在保证成绩的前提下,尽量地培养学生们对其他知识的渴求,多关心周围、国家发生的大事,去讨论反思,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FACE][/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pt][FACE=宋体][SIZE=3]    在开学的当天晚上,我给了学生们一个主题“尊重”,让他们自我介绍之后,谈谈“尊重”学生们说了很多,对最初的班集体形成起到了的有利的作用,在“尊人者,人尊之”这个标题里,虽然篇幅很少,但是,这却是学生们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个体最需要的,这不仅是班主任需要引导学生,同时也需要任课老师的参与。现在学生们在这方面的表现很让人担忧,见老师不打招呼,甚至在班里直呼其名,而学生之间的就严重了,取侮辱性的绰号、别人发言时经常打断他人说话等。[/FACE][/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pt][FACE=宋体][SIZE=3]    在书中,魏老师多次用心理学的观点处理问题,虽然他最初只有初中学历,但是能够从书中明显感觉到他的思维很缜密,知识涉猎面很广,只从这点真的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的,不断积累知识,反思、总结。虽然我是大学学的是心理学专业,但是,与魏老师比起来,差的太多,不仅面对学生的时候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更重要的是很多时候不能理性地去分析事情,分析问题就不理性,更不用提合理地解决问题了。[/FACE][/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pt][FACE=宋体][SIZE=3]    总之,读了之后,虽然有一些不是太认同的地方,毕竟每个的思想都是有差异的,但是,我相信只要继续读下去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抓紧读吧。[/FACE][/SIZE][/LINE-HEIGHT][/P]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1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