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梯 基本著作共读之一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12楼
[P][ALIGN=center][SIZE=3][FACE=Times New Roman][FACE=黑体][SIZE=16pt]成就学生从改变自己开始[/SIZE][/FACE][/FACE][/SIZE][/ALIGN][/P][P][ALIGN=center][SIZE=3][FACE=Times New Roman][FACE=黑体][SIZE=16pt][/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黄[/FACE] [FACE=Times New Roman]磊[/FACE][/ALIGN][/P][P][FACE=Times New Roman]         说句实话,从小到大除了学科课本我没有读过一本课外读物,那个时代,男孩子喜欢科幻、武侠,女孩子喜欢言情、散文,而我则尽情享受着户外活动,甚至错过了大学的黄金读书期。毕业之后的我忙于工作,并津津乐道于自己所取得的那微不足道的成绩。可是渐渐的我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原来班会课滔滔不绝的我,竟然突然感到词藻枯竭,再也没有丰富的语言来引导和感染学生。这个时候我深切的认识到自己储备的知识实在太少,并开始后悔于自己空洞、颓废的大学生活。[/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        变化起源于高考带队期间和秦主任的两天深刻谈话,秦主任告诉我:班主任需要专业发展,而专业必须通过读书,而且要广泛的读书。于是在秦主任的推荐下,暑期我就买了几本关于家教方面的书。[/FACE]<<[FACE=Times New Roman]我的事业是父亲[/FACE]>>[FACE=Times New Roman]是我人生当中读的第一本书,我惊诧于我竟然能够静下心来读完。虽然我没有孩子,虽然看似这本书与班主任工作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是我确实感觉到自己收获颇丰,并且让自己有了很多深入的思考,而且我相信:有思考就会有进步![/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        又带一届高三,我加入了“[/FACE]8+1[FACE=Times New Roman]”工作室。秦主任限定时间让我们阅读班主任工作专著,第一本就是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好多人都是第二遍、第三遍读这本专著,而我却是第一次读。给我印象最为深刻并深深触动我的是第一个章节《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要想使班主任工作更有效,必须从转变传统态度开始、从自我约束开始,也就是说要从改变自己开始。[/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        高三的工作繁忙、琐碎,再加上今年接手新高三学生成绩不好,有时会对学生不争气的学习状态发些牢骚,有时会为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回报而沮丧,由此产生的消极情绪务必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效率。魏书生的一句话让我惭愧不已:[/FACE][B][U][FACE=楷体_GB2312]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FACE][/U][/B][FACE=Times New Roman]我何尝不是如此呢?有些时候遇见一些陋习百出而我又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所以我确实应该仔细反思自己的不足,从书中汲取营养,让自己睿智起来、强大起来。教师的教育水平是把难教的学生教好的过程中提高的,没有与这些行为习惯极差的学生“斗智斗勇”、没有与那些苦苦学习都没有成效的同学的耐心疏导与总结,自己的教育水平怎么会有提高?学生在变化、社会在变化、教师更应该改变自己、提高自己。[/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        其实我们班主任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就是在教育学生的时候站在了学生的对立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魏书生提到要力争站在学生心里,站在学生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我要给学生传达: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才能更好。有些时候我们也想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可是对于我们大多数年轻老师而言,遇见问题就容易上火、着急,于是就把本该很简单、很容易解决的事情复杂化了,结果后悔不已!所以遇见学生的问题应该先反问自己:学生有没有什么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自己可不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遇事多思考也许是想我这样的年轻的老师需要提高的地方。[/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        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魏书生提出的班级管理制度,其实这是我们很多班主任很头疼的问题,用学校的太呆板,自己总结班级管理制度又不太完善,所以班级管理制度总是定了改、改了再改一直改到高考。当然制度随着学生的成长和变化需要改变。但是班主任的管理理念是不变的。魏书生说他见过的最好的制度是由美国迈阿密大学雷欧克克里斯顿教授制定的[/FACE]21[FACE=Times New Roman]条学生品德规范准则。我也准备把它打印出来粘贴到我的摘录本上,并根据自己的班级管理实际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班级的班级管理制度。[/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        《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有很多很多的语言能够深深的触动我,并让我惊叹于魏书生老师那广博的知识,可是我深深的知道这与他读书的广度有着很大的联系。因此要想成就学生我必须改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理念,而所有的这些都要从读书开始。[/FACE][/P][P][/FACE][/SIZE][/P]
13楼
[P][ALIGN=center][LINE-HEIGHT=15pt][B][FACE=宋体][SIZE=16pt]正人先正己[/FACE][/SIZE][/B][/LINE-HEIGHT][/ALIGN][/P][P][ALIGN=center][FACE=宋体][SIZE=12pt]张少斌[/FACE][/SIZE][/ALIGN][/P][P][FACE=宋体][SIZE=3]    自从从事这个职业以来,魏书生的名字时时萦绕我的耳旁,《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著作也是前辈班主任和领导极力推荐的,[/FACE]今天细细读来收获颇丰.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SIZE][/P][P][B][FACE=宋体][SIZE=3]    关于魏书生[/FACE][/SIZE][/B][/P][P][B][FACE=宋体][COLOR=black][SIZE=3]    他是一个勇者[/FACE][/COLOR][/SIZE][/B][/P][P][SIZE=3][FACE=宋体][COLOR=black]    魏书生,50[/SIZE][/FACE]年出生,由于 “文革”,初中毕业后失去了读高中的机会,18岁上山下乡,19岁曾在小学当民办教师,21岁进工厂,在工厂工作期间因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说过孔子的好话和“文革”的坏话,而被打成“准反革命”,挨过批斗,遭到迫害。28岁起到中学任教。在教育战线上做出了骄人的成绩。面对迫害他不低头,面对窘迫的生活他不退缩,面对中国的教育现状他勇往直前走在最前面,他是生活的勇者,教育事业的勇者,正因为这样他才创造了一个教育的神话。[B][FACE=宋体][/FACE][/B][/COLOR][/P][P][B][FACE=宋体][SIZE=3]    他是一个智者,[/FACE][/SIZE][/B][/P][P][FACE=宋体][SIZE=3]    他作报告上千场,专著几十部,一切都源于他选择了专业化发展的路,他把教育当作一项研究充实自己也给后辈留下了丰厚的财富,他传播着方法智慧更力图激发后辈通过专业发展不段反思自己提高自己,这是其智慧的选择;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他处理很多问题都不是粗暴武断,而是对症下药且很多都能药到病除,这样我们学到了很多智慧的做法;在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他有很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练气功,这说明他在智慧的生活着。所以魏书生是一个智者。[/FACE][/SIZE][/P][P][B][FACE=宋体][COLOR=black][SIZE=3]    他是一个幸运者[/FACE][/COLOR][/SIZE][/B][/P][P][FACE=宋体][SIZE=3]    他出生在新中国,成长在红旗下,体验着新中国初期的教育,又在改革开放前成为了教师,改革开放后厚积薄发一切顺其自然也顺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而且他教的不是高中也不是小学,这个人生观,价值观建立最重要的阶段的孩子们,他没有太大的升学压力分心,伤神,那个时代也远没有今天的功利。再者如果他一直在工厂那中国教育界就不会有魏书生了。所以是对的人生在对的时代,从事了对的事情,所以他是一个幸运者。[B][/FACE][/B][/SIZE][/P][P][B][FACE=宋体][SIZE=3]    关于《班主任工作漫谈》[/FACE][/SIZE][/B][/P][P][B][FACE=宋体][SIZE=3]    通俗易懂[/FACE][/SIZE][/B][/P][P][FACE=宋体][SIZE=3]    我是一个不爱读书的人,一般的书读不了几页就扔在一边了,这本书我居然能读懂,也喜欢读。原因是这个书中很多内容都是魏书生报告的发言稿整理的,语言易懂,读起来就像魏书生和你对话一样的感觉。[/FACE][/SIZE][/P][P][B][FACE=宋体][SIZE=3]    治病治根[/FACE][/SIZE][/B][/P][P][FACE=宋体][SIZE=3]    第一章内容就是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主体,但是教育环境的恶劣使很多教育工作者厌恶这个职业,魏书生提出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既来之则安之预期天天抱怨还不如静下心来做一些事情,让广大教师摆正心态优化态度,这是搞好教育的基础。他还对老师角色的调整,师生关系处理等多个方面对老师进行指导。[/FACE][/SIZE][/P][P][B][FACE=宋体][SIZE=3]    方法多样[/FACE][/SIZE][/B][/P][P][SIZE=3][FACE=宋体][B]    [/B]比如治病救人周,闲话接力本,一分钟竞赛等很多方法都是我觉得可以借鉴和直接使用的方法。[/SIZE][/FACE][/P][P][B][FACE=宋体][SIZE=3]    两点思考[/FACE][/SIZE][/B][/P][P][B][FACE=宋体][SIZE=3]    点子虽好勿照搬[/FACE][/SIZE][/B][/P][P][LINE-HEIGHT=15pt][SIZE=3][FACE=宋体]    魏书生在书中提到了很多的方法和措施值得我们学习效仿,我最欣赏的是魏书生的班规班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班规班法都是我能够使用的或者觉得适合自己用的,比如他的卫生承包制。我就不认为他的有多高明,我们不能高中三年只伺候一扇门伺候三年,而不去尝尝擦黑板的滋味吧。我的做法是人人值日,按组值周,组长分配。还有一日常规第19[/SIZE]条:[FACE=Times New Roman][COLOR=#333333]晚间统计一下一天[/FACE][/FACE][COLOR=#333333][FACE=Times New Roman]“[/COLOR][/FACE][FACE=Times New Roman][COLOR=#333333]三闲[/FACE][/COLOR][COLOR=#333333][FACE=Times New Roman]”[/COLOR][/FACE][FACE=Times New Roman][COLOR=#333333]的数量,即大致说了多少句闲话,做了多少件闲事,闲思用了几小时。订出明天减少一点[/FACE][/COLOR][COLOR=#333333][FACE=Times New Roman]“[/COLOR][/FACE][FACE=Times New Roman][COLOR=#333333]三闲[/FACE][/COLOR][COLOR=#333333][FACE=Times New Roman]”[/COLOR][/FACE][FACE=Times New Roman][COLOR=#333333]的具体措施。这个在高中是不实用的。所以我们学习魏书生不能生搬硬套,要看看我们教的是是什么样的学生,出于什么阶段的学生,要看看我们是什么样的性格等。[/FACE][/COLOR][FACE=宋体][/FACE][/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15pt][B][FACE=宋体][SIZE=3]    欲正人先要正己[/FACE][/SIZE][/B][/LINE-HEIGHT][/P][P][LINE-HEIGHT=15pt][P][ALIGN=left][FACE=宋体][COLOR=#333333][SIZE=3]    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的榜样,魏书生之所以教育的成效显著不单单是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真实,身先垂范,一个只说不做的人是不会让学生信服的,只有学生信服你的教育才有效果,魏书生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人。我们学习他不仅要学习他的方法更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有一天当我们站在教室不说一句话,身上散发出来的气息就可以教育学生时,我们就不会埋怨孩子不听话了。[/FACE][/COLOR][/SIZE][/ALIGN][/P][/LINE-HEIGHT][P][/P]
14楼
[P][ALIGN=center][SIZE=3][B][FACE=Tahoma][COLOR=#333333][SIZE=16pt]★[/SIZE][/FACE][/COLOR][/B][/SIZE][SIZE=4][FACE=宋体][SIZE=16pt]积极阳光,[/SIZE][/FACE]永不抱怨[/SIZE][/ALIGN][/P][P][ALIGN=center][FACE=宋体][SIZE=3]王 磊[/SIZE][/FACE][/ALIGN][/P][P][SIZE=3][/SIZE][P][ALIGN=left][FACE=宋体][SIZE=3]    说来惭愧,当了班主任不长也快有八年了,但<<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经典的书,竟然到现在才第一次完整的读完.感悟颇多,不能一一表述,仅选其中最能触动我的几点,聊记几笔.[/SIZE][/FACE][/ALIGN][/P][P][SIZE=3][/SIZE][/P][P][SIZE=3][/SIZE][P][ALIGN=left][B][FACE=宋体][SIZE=3]    做一名永不抱怨的老师,教育出永不抱怨的学生[/SIZE][/FACE][/B][/ALIGN][/P][P][SIZE=3][/SIZE][/P][P][SIZE=3][/SIZE][P][ALIGN=left][SIZE=3][B][FACE=宋体]    做一名快乐的班主任[/SIZE][/B][FACE=宋体]:[/FACE][FACE=宋体]当班主任的确不容易,[/FACE]官小,事多,责任大,待遇低,但工作这几年,我也的确从学生那里收获到了很多的幸福. 虽偶尔也会抱怨一下工资不够花,但仔细想想,每年在应聘表中,“是否愿意当班主任”一栏中,不还是心甘情愿地毫不犹豫地写上愿意吗? 牢骚无用,抱怨伤身.凡事还应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像魏老师所说的那样让负责烦恼的脑细胞时刻处于放假状态.烦恼时,我也常常这样想: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经过我们的教育,他们都能心怀感恩、积极阳光地面对每一天; 他们都能用心感受拼搏的幸福,考上理想的大学;他们都能胸怀祖国、放眼天下,树立起远大、崇高的理想,肩负起时代的重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会感染身边的同学、同事、朋友,他们用心成就着自己、造福着社会!他们都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Times New Roman]这样一想[/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好像又觉得我的工作还是比较有价值的[/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烦恼就少了一点点了[/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ALIGN][/P][P][SIZE=3][/SIZE][/P][P][SIZE=3][/SIZE][P][ALIGN=left][FACE=宋体][SIZE=3]我现在的工作理念就是:积极阳光,永不抱怨;用心工作,用爱生活.这条理念不打算变了。[/SIZE][/FACE][/ALIGN][/P][P][SIZE=3][/SIZE][/P][P][SIZE=3][/SIZE][P][ALIGN=left][SIZE=3][B][FACE=宋体]    教育出快乐的学生[/SIZE][/B][FACE=宋体]:[/FACE][FACE=宋体]我曾经思考过这样的一个问题:[/FACE]在河南这个高考重灾区,学习压力大,负担重.如何能让学生快乐呢?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又在脑袋里思考了如下几个小问题:放松就一定快乐吗?压力小就一定快乐吗?充实就一定不快乐吗?这两年带实验班,我的一个感觉,越是能够沉下心来用功努力的学生,也往往越快乐;越是心浮气躁,无心学习,整日想着多玩一会儿的人,越不快乐.高二时,为了让学生没有任何怨言地学习,曾在班级开展了“不抱怨的紫手环”的运动,高三由于合班,不再搞了,但直到今天,我发现很多学生仍然带着那个快乐的紫手环.这也坚定了以后在我所带的每个班级都开展这个运动的决心.[/FACE][/ALIGN][/P][P][SIZE=3][/SIZE][/P][P][SIZE=3][/SIZE][P][ALIGN=left][B][FACE=宋体][SIZE=3]    我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SIZE][/FACE][/B][/ALIGN][/P][P][SIZE=3][/SIZE][/P][P][SIZE=3][/SIZE][P][ALIGN=left][SIZE=3][FACE=宋体]    读了这本书之后,[/SIZE]我才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第一次认真的思考,我要培养[B][FACE=宋体]有远大的理想并能执着追求的人;[/FACE][/B]我要培养博学多才的人、大师、能人、各行业的的技术能手;我更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心胸宽广的人;我要培养积极阳光,永不抱怨的人;最核心的应该是培养出一个有着丰富的情感、一生幸福的人.[FACE=Times New Roman] [/FACE][B][FACE=宋体]想一想,[/FACE][/B]有什么比让学生一生幸福,更重要呢?[FACE=宋体] [/FACE][/FACE][/ALIGN][/P][P][SIZE=3][/SIZE][/P][P][SIZE=3][/SIZE][P][ALIGN=left][B][FACE=宋体][SIZE=3]    细节决定成败,严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一定要让学生拥有严谨的治学习惯[/SIZE][/FACE][/B][/ALIGN][/P][P][SIZE=3][/SIZE][/P][P][SIZE=3][/SIZE][P][ALIGN=left][B][FACE=宋体][SIZE=3]    越来越觉得:[/FACE][/B][SIZE=3]细节决定成败决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人们根据无数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真理.一个人的性格与习惯决定了他所能达到的高度.而好习惯的养成,必然是它与坏习惯进行了艰苦的战斗,并最终获胜的结果.这只靠学生的自控力是很难办到的,必须施以外力. [/SIZE][/SIZE][/ALIGN][/P][P][SIZE=3][/SIZE][/P][P][SIZE=3][/SIZE][P][ALIGN=left][B][FACE=宋体][SIZE=3]如何叠被子,[/FACE][/B][SIZE=3]打扫卫生;书本分类,整洁有序;规范快速书写的能力;规范作图,准确计算的能力;边审题边画关键词的习惯;合理计划并坚决执行的能力;如何记笔记;如何听讲;如何纠错更有效;毫不犹豫,立即行动的能力;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能力;如何利用好零碎时间;如何根据生物钟及学科特点对学习进行最合理的安排;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SIZE][/SIZE][/ALIGN][/P][P][SIZE=3][/SIZE][/P][P][SIZE=3][/SIZE][P][ALIGN=left][B][FACE=宋体][SIZE=3]    想让学生养成的好习惯太多,[/FACE][/B][SIZE=3]想训练学生的能力也太多,还需进一步思考,怎样进行,何时进行.[/SIZE][/SIZE][/ALIGN][/P][P][SIZE=3][/SIZE][/P][P][SIZE=3][/SIZE][P][ALIGN=left][B][FACE=宋体][SIZE=3]    科学、民主、健康[/SIZE][/FACE][/B][/ALIGN][/P][P][SIZE=3][/SIZE][/P][P][SIZE=3][/SIZE][P][ALIGN=left][SIZE=3][B][FACE=宋体]    魏[/SIZE][/B][B][FACE=宋体]老师说:[/FACE][/B]我当主任主要靠两大点,一小点.两大点,一是民主,二是科学;一小点就是引导学生强身健体.我坚信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FACE][/ALIGN][/P][P][SIZE=3][/SIZE][/P][P][SIZE=3][/SIZE][P][ALIGN=left][SIZE=3][B][FACE=宋体]    <<[/SIZE][/B][B][FACE=宋体]班主任工作漫谈>>[/FACE][/B]这本书也充分诠释了科学、民主、健康.我震撼于魏老师的科学管理班级,又羡慕于他能让所有学生都变成自己的助手,让工作轻松愉快的能力.[/FACE][/ALIGN][/P][P][SIZE=3][/SIZE][/P][P][SIZE=3][/SIZE][P][ALIGN=left][SIZE=3][B][FACE=宋体]在班级要做到“八有”一节中,[/SIZE][/B]魏老师讲:“[B][U][FACE=宋体]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FACE]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吸引他为集体出力,为集体流汗,为集体贡献出一些个人的东西,吸引他为集体倾注心血.倾注得多,感情自然就会深起来。[/U][/B][U][B][FACE=宋体]”[/FACE][/B][/U][B][FACE=宋体]对这一点深深的认同,[/FACE][/B]以后在工作中我要更加用心地想一些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还要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更多的开展一些能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的活动,在活动中加深班级的凝聚力,在活动中加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感情.[/FACE][/ALIGN][/P][P][SIZE=3][/SIZE][/P][P][SIZE=3][/SIZE][P][ALIGN=left][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此书虽已读完[/SIZ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但限于资质有限[/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还有很多理念未能完全消化[/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还有很多的方法[/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需要辩证地学习[/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然后用到实践中检验效果[/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以后[/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还要继续带着一颗虔诚的心阅读更多的书[/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与大师对话[/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体验成长。[/FACE][/FACE][/ALIGN][/P][P][/P]
15楼
[P][ALIGN=center][FACE=楷体][SIZE=16pt]存在即合理[/FACE][/SIZE][/ALIGN][/P][P][ALIGN=center][FACE=宋体][SIZE=3]张林冲[/FACE][/SIZE][/ALIGN][/P][P][/P][P][LINE-HEIGHT=15pt][SIZE=3][FACE=楷体][FACE=Times New Roman]         看了这本书加上陶继新与魏书生的对话视频,我对于魏书生这个人首先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其思想都是些普普通通平凡的思想,比如,我印象非常深的就是他经常说的那句话[U]“[/U][/SIZE][/FACE][B][U][FACE=楷体]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FACE][/U][/B][FACE=Times New Roman][U][FACE=楷体]”[/FACE][/U][FACE=楷体],我们每个人都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我自己都经常做不到,总是会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去偷懒,魏书生对于班级管理也是非常的轻松愉快,并且充满了热情,关键点在于他这个人看待这个世界比较积极,我想这与他经过文革的生活经历的磨练有点关系,有些人经过文革扛不过去就倒下了,有些人扛过去了,就会收获精神上的财富,魏书生属于后者。[/FACE][/FAC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3][B][FACE=楷体]        学习魏书生,我觉得应该像他说的那样,学习魏书生的思想,魏书生的思想我觉得就是能够看待事物非常积极,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有其合理积极的一面[/FACE][/B][FACE=楷体],我对此深感赞同,“存在即合理”就是最好的诠释,只是我们老师很多时候都只看到了学生比较差的一面,从而掩盖了好的一面,所以在魏书生眼里,每个学生内心都有他的助手,同时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是他的副班主任,这与他积极的心态是分不开的;其次学习魏书生的个人心理调节方法,“松、静、匀、乐”,从这几个字就可以看出来魏书生在心情郁闷的时候是怎么调节自己心情的,“人是一个广阔的世界”,这句话反映出了魏老师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首先自己就是一个胸怀宽阔的人,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工作,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工作,所以读了这本书,看了视频之后,我更觉得学习魏书生也要从自身修养素质的提高入手,自身与魏书生老师之间还是有差距,怎么去弥补这个差距,从自身的价值观开始改变,我有时候就在考虑我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也许应该相信过一种恬淡简单的生活,但是总是会与他人对比,在教育过程中更是这样,在学校会有领导对比你的班级成绩,所以可以说是放不下,放不开,对于有些学生,经常讲道理给他们听,但是总是感觉用处甚小,总是班主任在一个样,班主任不在一个样,怎么才能养成自觉的学习的意识,自习课上怎么才能做到安静自习?这些问题都是要在学习中多去总结领悟的。[/FACE][/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pt][FACE=楷体][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魏老师还从“学生应该是自身的主人,是班集体、国家、社会的主人”、“科学管理班集体”、“特殊情况育人方法种种”、“提高学习效率”、“体育、美育、旅游”、“科学管理班级要靠班级的主人们”、“三言两语谈育人——日记摘抄”等方面向我们阐述他班主任工作的丰富经验和具体措施,都非常实际也非常有道理,操作起来也有距离。[/FACE][/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15pt][SIZE=3][FACE=楷体][FACE=Times New Roman]        总之,[/SIZE][/FACE][U][FACE=楷体]我认为学习魏书生的做法属于低层次的照搬,但也不是没有作用和效果,但是主要还要学习魏书生的思想和精神境界,我想如果达到了那样的高度,我觉得做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好,而且能够在很多岗位上做出成就,所以我觉得这本书不仅对我们老师有用处,即便我们以后不做老师了,里面的思想道理同样对我们非常有用。[/FACE][/U][/FACE][/LINE-HEIGHT][/P]
16楼
[P][ALIGN=center][B][FACE=Tahoma][COLOR=#333333][SIZE=16pt]★提醒[/FACE][/COLOR][/SIZE][/B][/ALIGN][/P][P][ALIGN=center][SIZE=3]邬宗炯[/SIZE][/ALIGN][/P][P][SIZE=3]    初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我更多的是在书中找一些我能够用的方法,照搬过来用。其实有些也是有成效的,但是我也发现效果没有那么好,于是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怀疑,于是放下了好几年再也没有读这本书了。[/SIZE][/P][P][SIZE=3]    这次再次来读这本书,我忽然发现在序言里魏老师说:“[B][U]自己写的是一本记录自己怎么做的书,不是告诉人家怎么做的书。[/U][/B]”我忽然发现我读这本书太急功近利了。所以我带着思考再读了这本书。[/SIZE][/P][P][SIZE=3]    魏书生老师是经历了文革坎坷的老师的,在序言中我们能看到魏老师的沉默的愤慨,魏老师把这种沉默的愤慨寄希望于中国的下一代,所以他对教育一言一行都彰显着活力,都充满着生命力。作为班主任,魏老师在书中全面介绍了一套科学的做法,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SIZE][/P][P][SIZE=3]    看罢此书,再次思考,作为班主任,改变自我是多么的重要。班主任所接触的学生是多样的,是不同的,如果我们遇到认为好的学生,我们就喜欢,遇到了认为调皮或者不好的学生,我们就讨厌,那么我们教育他的效果肯定也就在情绪中表露无遗了。所以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改变自己对学生习惯思维的认识,去发现学生身上的真善美,去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那么,我们也会认为我们的工作环境是好的,是美的。这种美不仅仅是环境的美,而是那种心灵纯洁的美。所以改变自我,内存爱,外显笑。这样我们也会少一些烦恼。[/SIZE][/P][P][SIZE=3]    培养学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魏老师在80年代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在教育中一直在努力改变着学生的素质。其实想想现在的素质教育,其实也并没有比魏老师那时候要好多少。所以我们要思考,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个关乎着民族的未来。不要认为我们学校不这样做无所谓,如果教育大势所趋的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则的教育,那么迟早会有跨掉的一代。[/SIZE][/P][P][SIZE=3]    90后的青年学生缺少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塑造学生的优秀品质?我觉得有些事例告诉我们,我们不能以以前的观点来看待现在的90后了。比如:当我们在大学的时候,有人调查:“你对谈恋爱中的女追男吃什么观点,你会这样做吗?”的时候,女同学中得到的结论基本是:对这个的看法持能接受的观点,而自己不会去做。但是现在,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学生中,就有女追男的现象。而且是大胆的,直白的。这是社会价值观的引导造成的,这也体现了男女平等的原则,是社会的进步。可是发生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中间,也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我们教给学生的不能再是传统的观念了,他们认为那已经过时了。不过自尊、自信、自爱、自强并不过时。我想我们能教给学生这些也是有用的。[/SIZE][/P][P][SIZE=3]    管理一个班级,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需要帮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需要发展学生的特长等等。这些岂止是一个民主或者自主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魏老师讲的就是民主和科学。最近看了一个故事:自从布劳斯搬到新家,隔壁汤姆的花园便遭了殃,因为她带来了一群鸡。这些鸡每天都会旁若无人地进入花园去糟蹋花儿和青草。汤姆多次提醒布劳斯,让她做一个鸡笼,将鸡关起来。布劳斯却总是说,等她有时间了就会做一个。可是转眼过去了好几个月,布劳斯依然没有将鸡笼做好。突然有一天,汤姆看到布劳斯居然将鸡笼做好了,高兴地说:“我的提醒终于发挥作用了!”他的妻子安娜却说:“你别自以为是了,布劳斯能够这么做不是因为你的提醒,而是因为我!”看到她这么肯定,汤姆顿时茫然,安娜说:“最近几天,我早上悄悄地将几个买好的鸡蛋放在花园里,然后晚上又故意让隔壁家的人看到我在捡鸡蛋。就这样,隔壁就突然有时间做鸡笼了。”这个故事是一篇名为:“提醒”仅仅是开始的文章的开头。我想借用这个故事说的是,[B][U]民主和科学也只是一个开始,一个班级的好坏不取决于你的民主和科学的原则,而取决于在民主科学原则背后事无巨细的落实和规划。[/U][/B]魏老师在书中介绍的种种做法正是在告诉我们,他所说的民主和科学是建立在所有的细节之上的,比如一粒瓜子壳1000字说明书,一分钟竞赛,学会使用“边角余料”等等。[/SIZE][/P][P][SIZE=3]    魏书生老师值得我们学习,《班主任工作漫谈》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因为我们能从中读出一个教育者的执着和他的远大的目光。[/SIZE][/P]
17楼
[P][P][ALIGN=center][B][FACE=黑体][SIZE=16pt]★文革废墟上盛开的凤凰花[/FACE][/SIZE][/B][/ALIGN][/P][P][/P][P][ALIGN=center][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侯志强[/FACE][B][/B][/FACE][/ALIGN][/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读了两遍,拜服他广袤的胸怀、睿智的思想和灵活的方法的同时,也对这位“当代孔子”的修炼法门好奇不已。读书过程中,总觉得有一个意象在文章中似隐若现,欲说还休。仔细品味之下,这个意象逐渐凸显:文革。以文革为脉,再来梳理魏书生的核心思想,书中的许多幽闭之处豁然洞开。[/SIZE][/FACE][/P][P][B][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魏书生与文革[/SIZE][/FACE][/B][/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魏书生出生在新中国诞生后的[/SIZE][FACE=Times New Roman]1950[/FACE][FACE=Times New Roman]年,由于十年“文革”,初中毕业后失去了读高中、入大学的机会,[/FACE][FACE=Times New Roman]18[/FACE][FACE=Times New Roman]岁上山下乡,[/FACE][FACE=Times New Roman]19[/FACE][FACE=Times New Roman]岁曾在小学当民办教师,[/FACE][FACE=Times New Roman]21[/FACE][FACE=Times New Roman]岁进工厂,[/FACE][FACE=Times New Roman]28[/FACE][FACE=Times New Roman]岁起到中学任教。在工厂工作期间因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说过孔子的好话和“文革”的坏话,而被打成“准反革命”,挨过批斗,受到诬陷,遭到迫害,当时公安部准备介入此案,并处魏书生极刑。魏书生经历了人妖颠倒、不堪回首的艰难岁月,至今他每天胸前仍然戴着周恩来“为人民服务”的像章,大概与这段刻骨铭心的生活不无关系。而这段黑色记忆,对他以之后的人生观也造成了极大影响。[/FACE][/FACE][/P][P][B][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魏书生的豁达[/SIZE][/FACE][/B][/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对于“文革”,中国绝大多数人不论是当时受到迫害的还是没有受到迫害的大都是深恶痛绝的。在原则问题上,魏书生寸步不让,但对当年告密诬陷他的人却未采取“以牙还牙”的态度。一位作家写了一本介绍魏书生的书,想给那些恶人、恶事曝光、亮相,而魏书生接到书稿后却坚决不同意,他执意要把那些人的名字和具体事实一笔勾销,他认为人“要与人为善,要以德报怨,争取感化有罪之人”。教育学生时,他也抱以相同的态度。他的《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笑对人生》、《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等等,都体现了他的豁达胸怀。魏书生就是这样,大度对人,不背历史包袱,因而总能轻装上阵,总能以充沛的精力和时间去创造新的辉煌。[/SIZE][/FACE][/P][P][B][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魏书生的斗争观[/SIZE][/FACE][/B][/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十年“文革”,危害最大的莫过于内斗。今天斗这个,明天斗那个,斗倒了多少业界精英和社会贤达。有过切身之痛的魏书生,自然深知其中的危害,于是在他的思想体系当中,又多了《多互助》、《少互斗》、《多学习,少批判》等等特色内涵。[/FACE][/SIZE][/P][P][B][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魏书生的育人观[/SIZE][/FACE][/B][/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自己深受“文革”之害,又见到疯狂的斗争对一整代青少年思想的毒害和扭曲,魏书生痛心疾首。痛定思痛,我们的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他在实践中探索,逐渐认清了本质:学生应是自身的主人,是班集体、国家、社会的主人。围绕着这个核心,他逐步完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印证了这些理论的实操性。[/FACE][/SIZE][/P][P][B][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魏书生的管理观[/SIZE][/FACE][/B][/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既然要让学生成为自身的主人,成为班集体、国家、社会的主人,那么如何使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这个话题是绕不过去的,故而魏书生不断摸索,逐步形成了《科学管理班集体》、《科学管理班级要靠班级的主人们》,通过制定细致有效的班规,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和积极性,通过一个又一个别开生面的活动,打造了到现在为止仍极具特色的班级自动管理体系。[/FACE][/SIZE][/P][P][B][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魏书生的惩罚观[/SIZE][/FACE][/B][/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则改,善莫大焉。然而“文革”是非颠倒、人妖不分。不对事、只对人,纯粹为了批斗而批斗的风气,非但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无端制造出许多是非来。我们想,魏书生在挨批斗的时候,必定也受过不少责难、也曾违心忏悔过、表态过。不知彼时彼景,魏先生的心境如何?但“文革”过后,他对待犯错学生的许多措施,竟是如此的行之有效,如此的别开生面又充满着人性的光辉。想必和当时的境遇有关吧?[/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总之,魏书生经历了“文革”这个时代劫难,却没有被其吞没。反而在这座硕大无朋的文化废墟中汲取养分,壮大自己,并最终成了一代大家。这正应了他自己的那句话:“人总要面对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环境,总要从改变自己做起,才能适应环境,进而使环境朝着如人意的方向改变一丝,改变一毫。”[/FACE][/SIZE][/P]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