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开头挺好

楼主
这样开头挺好
[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这样开头挺好[/COLOR][/FACE][/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SIZE=3][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                  [/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王晓春[/COLOR][/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SIZE=3][FACE=楷体]Yanghaijian[/FACE][FACE=楷体](kl12[/FACE]班风小论坛)[/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 [/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今年我教九年级普通班。开学初,我忽然想起王老师一篇文章《“亮相”演说,不必“豪华”》,于是开学第一课我首先告诉大家:我叫杨海建,大家以后叫我杨老师。茫茫人海中,那么多老师,那么多学生,我们居然能够相识相遇相伴一个学校,一个班级,这叫什么?缘分!希望大家今后要彼此珍惜缘分。[/FACE][/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然后我提了几条课堂要求并让学生讨论有什么不合理的,同意没问题后写到课本空白处。1[/FACE]、迟到进教室要打报告。2、课堂上有事外出要请假。3、课堂不许私自调座位,交头接耳,大声喧哗。4、按时完成作业,没有完成要及时补上。5、对老师有意见当面提或写纸条。6、上课不拖堂,拖堂学生叫停。[/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SIZE=3]其次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老师的要求,学生大致提了以下几点:不迟到;喝酒不上课;课堂不玩、接、打手机;不体罚辱骂学生;没收东西要归还;课堂不吸烟、随地吐痰;不歧视差生;([/FACE]可惜学生写到纸交给我叫丢了) 感觉学生很活跃,积极的参与,也许他们早想给老师提意见了。老师的毛病学生是很清楚的,普班学生还是积极向上,想学好的愿望还是有的。这样的第一课,知道了校长这么要求老师,没想到学生也有这样愿望。通过沟通达成共识,彼此间的关系一下拉进了,学生好像很开心,我也很愉快,这些都我以前没有的感觉和收获。[/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我觉得杨老师这个开头很朴素,很民主,没搞形式主义,表面上似乎不够“震撼”,但给学生的印象未必肤浅。教育是慢功,属“日久见人心”的事业,所以不需要“闪亮登场”之类。我甚至觉得“闪亮登场”可能会有害处,因为你上场显得特别亮丽,必定提高学生的期望值,学生会以为你以后的表现每日都像明星,然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真正的明星走下舞台之后也不过是普通人而已。期望值太高,接下来就会失望,结果师生都会得到不愉快的人生体验,还不如当初你登场时普普通通,让学生逐渐发现你的闪亮之处,所谓“冷水泡茶慢慢浓”,可持续发展。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吃了这个亏。他上台时人气超高,人家还以为他有多大的才华,事实上弄得国内连个法案都通不过,国外叙利亚问题也是进退失据,让普京抢了风头,国内外一片奚落声,民调支持率一路下滑,很是不爽。如果当初他上台时少发点“光芒”,现在的处境也许会稍好一些吧?选举是个好东西,但选举与表演确有不解之缘。[/COLOR][/FACE][/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教师就是教师,不要把自己当成主持人和演员。真正的好课其实并不“好看”(参见《论语》),因为那本来就不是表演。[/COLOR][/FACE][/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我那篇《“亮相”演说,不必“豪华”》找不到了,杨老师有这篇文章,麻烦您转帖在后面。[/COLOR][/FACE][/SIZ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宋体][COLOR=rgb(0, 112, 192)][SIZE=3]                       [/COLOR][/FACE]   2013,9,28[/SIZE][/P][SIZE=3][/SIZE]
1楼
很好!学习了!
2楼
[COLOR=#0070c0][SIZE=3]真正的好课其实并不“好看”.《“亮相”演说,不必“豪华”》,教育是慢功,属“日久见人心”的事业,所以不需要“闪亮登场”之类。学习了,收藏了。[/SIZE][/COLOR]
3楼
[P]学习了,谢谢![/P]
4楼
朴实的开头,也是振兴的开始!
5楼
[SIZE=4][COLOR=blue][COLOR=#0070c0][FACE=宋体]“亮相”演说,不必“豪华”[/SIZE][/COLOR][/COLOR][/FACE]
[COLOR=#0070c0][FACE=宋体][SIZE=4][COLOR=blue][/COLOR][/FACE][/SIZE][/COLOR]           王晓春
[COLOR=#0070c0][FACE=宋体][SIZE=4][COLOR=blue][/COLOR][/FACE][/SIZE][/COLOR]
[COLOR=#0070c0][FACE=宋体][SIZE=4][COLOR=blue]  开学了,青年教师可能会接新班,有的甚至是首次正式走上讲台,于是立刻遇到了一个问题:第一次对学生演说,我说什么?[/COLOR][/FACE][/SIZE][/COLOR]
[COLOR=#0070c0][FACE=宋体][SIZE=4][COLOR=blue]  我发现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此煞费苦心。我见过一些这类的演说。有的侧重拉拢感情,说好多煽情的话,和学生套近乎;有的侧重励志,说好多豪言壮语,鼓励学生往前冲;有的侧重发威风,话言话语里暗示学生,这是本人的“一亩三分地”,你既然给我当学生,对不起就得听我的,否则——;有的侧重宣布各种规矩,希望学生进这个班行为就中规中矩;也有的侧重展示自我,免不了把自己的才华和以前的业绩吹嘘一番……如此等等。[/COLOR][/FACE][/SIZE][/COLOR]
[COLOR=#0070c0][FACE=宋体][SIZE=4][COLOR=blue]  我发现这些演说有几个共同点。第一,差不多都是教师自我中心。也就是说,教师说的话,虽然针对学生,但都是教师自己的想法。宣布的是教师的“政纲”,抒发的是教师的感情,至于学生新来这个班有哪些希望,哪些活的思想,教师很少顾及。教师是从自己出发,而不是从学生情况出发讲话的。第二,这些演说差不多都比较长,有点像“咏叹调”,引吭高歌,声情并茂。学生是否领情,学生是否感动,这些话学生是否早就听过好多遍,学生是否觉得老师啰嗦,不得而知。第三,教师显然对这类演说期望值甚高,甚至可能做过预演或试讲,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华丽,一看就是包装过的。语曰: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可能发表演说的老师多怀着这种期望:我这一通侃,反正要把你们侃晕,或者迷倒一片,或者吓倒一片,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COLOR][/FACE][/SIZE][/COLOR]
[COLOR=#0070c0][FACE=宋体][SIZE=4][COLOR=blue]  我劝青年教师最好不要学这些榜样。这是一种浮躁。[/COLOR][/FACE][/SIZE][/COLOR]
[COLOR=#0070c0][FACE=宋体][SIZE=4][COLOR=blue]   亮相演说没有那么大作用,不要对它期望值过高。语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学生对老师的印象,主要靠长期浸染,而不是“一见钟情”,“一见钟情”即使在恋爱这件事上,也属于极少数,多数人不会那么傻。因此初次见面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教师给予适当重视就可以了,不必太在意。事实上初次见面学生对教师印象太好未必是好事,以后若越来越失望,反而更糟。歌曰:冷水泡茶慢慢浓。这才是可持续发展。再说,首次见面就哇啦哇啦说一大篇,给学生的感觉也未必好。高年级的学生可能会觉得老师在说套话(事实上我见到的这类演说都缺乏新意,远没有电视剧里的台词吸引人),低年级的孩子则会觉得这老师太贫,碰到这样的老师耳朵可倒霉了。[/COLOR][/FACE][/SIZE][/COLOR]
[COLOR=#0070c0][FACE=宋体][SIZE=4][COLOR=blue]   所以我建议青年教师们把这种演说搞得朴实一点,短一点。可以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本班和本年级的情况,也可以提点眼前必须注意的要求(不要太多)。这就行了。如果想多说一点,可以结合学生进入这个班的心态做一些工作。比如有的孩子害怕;有的孩子灰心;有的孩子想大干一场;有的孩子想“重新做人”,却担心老师翻他的旧账;有爱孩子一心想当班干部,不知这次有没有机会。教师可以谈谈这些,以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班集体早日形成。如果新教师能力比较强,还可以索性把演说的时间大部分留给学生,让他们谈谈到新班的打算和困惑,那样效果可能更好。总之,教师要把这初次见面看做一个师生互相了解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宣传和贯彻我的意图”的讲坛和教师自我表演的机会。要让教育回归真诚、朴素的交流。[/COLOR][/FACE][/SIZE][/COLOR]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61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