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沸点为什么是100度?

楼主
水的沸点为什么是100度?
[P][COLOR=rgb(0, 112, 192)]水的沸点为什么是100[/COLOR]度?[/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COLOR=rgb(0, 112, 192)]王晓春[/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这是我和老师们一起学哲学时涉及到的一个关于思维的例子。非常感谢一阵风老师的回答,饶有趣味。[/COLOR][/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Yanghaijian[/FACE][FACE=楷体]:[/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王老师话又让我想起了初中的一次经历,我问物理老师水沸点为什么是100[/FACE]度,为什么加热不再温度升高,老师告诉我这是水的特性,我问为什么水具有这种特性,老师回答不出来很生气,并用手拍打我的头,后来我就不再问任何物理问题了。[/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海蓝蓝2895:[/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呵呵,我更悲惨,我读高中的时候,把学校分的一本语文资料里我不懂得的问题摘录10[/FACE]道出来问老师,没想到,老师和我共同讨论出一题,而九道题则老师也不知道,之后就认为我是有意为难,并且毕业之后对我还是耿耿于怀,最近十年左右才好一点。真是窦娥冤,是学校给我的资料。[/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一阵风990:[/FACE][/P][P][FACE=楷体] [/FACE][/P][P][FACE=楷体]水的沸点为什么是100[/FACE]摄氏度?我教高中物理二十多年了,我来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课本上没有,且他问到一个很核心的问题,水(液体)是什么?以固、液、气可以简单区别自然界常见的物质状态。决定状态的是微观分子结构和它们间的力,力决定了宇宙的物质结构和它的运动变化过程,我们的宇宙是由四种基本力决定的(大统一理论是要把这四种力还原到一种)。固、液、气的状态恰好是力所决定的,固体物质间的分子力最强,分子完全被束缚而不能移动(只能原地振动,其实也有个别跑掉的),因些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的分子力较弱,液体分子可以在一个地方振动一段时间后移到另一个地方,因此液体有流动性。气体分子间距很大(相对于固液而言),分子间作用力微弱,分子可以任意跑动,所以气体能充满任意空间。水分子间的作用力不是很强,在一标准大气压时当水温到100摄氏度时,大量分子获得的能量就是水分间作用力能束缚水分子的临界值了,这时有大量液体分子就能获得突破分子力束缚的能量而摆脱液体变成气体,这个过程就是沸腾。大气压强也起着束缚力的作用,如果小于一标准大气压,水将在不到100摄氏度时就沸腾了。如果超过一标准大气压,到100摄氏度水也沸腾不了。如果把水加热到90摄氏度,水还达不到沸点,这时突然减小气压,于是90摄氏度的水中大量分子在束缚力变小的时候能一下子突破临界值而沸腾了(这个实验特别吸引学生眼球,因为他们觉得不可思议)。这也就是说,水的沸点有多高是由水分子间力的大小决定的,酒精在一标准大气压时到78摄氏度就沸腾了,这说明酒精分子间作用力比水要弱些。水银要到357摄氏度才能沸腾,说明水银分子间作用力很强。这个问题还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水分子间有这样一个作用力?这个问题需要从分子力产生的原因和水分子的化学结构上来解释(分子力是电磁力的表现),如果再问,水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构就需要用原子物理学知识或更进一步用量子力学来解释(目前量子力学是解释微观作用的最好理论),其方向回归到我们的宇宙为什么是这样的方向上去了。以上的问题还可以倒过来想,如果水分子比现在的强,会造成什么后果,水的沸点要比现在高,水就不容易蒸发,自然的水就很难形成好的循环,于是地球能是现在这个样子吗?按人择原理,水分子间只有具有现在这样的分子力,才能造成地球的良好水循环,才能更利于生命演化。所以,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以为应该是教师先提出才对,现在学生提出了,教师就应该深入研究而不是回绝学生,不过我要是那个学生,以我的性格估计非得有一天自己找到答案才行。[/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有人可能会说,做教师的为什么非要对类问题感兴趣呀?即便我是物理老师,我也可以不加追问,难得糊涂嘛!只要我把学生的考分搞上去,我再无知,也能评上优秀教师。说实话,这样的“优秀教师”多起来,实乃教育之不幸,学生之不幸。这种教师不是学者型的,而是监工型的,他们的主要本领并不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而是逼迫孩子“好好干眼前的活”。我想,有些教师确实不是“学习型”的人,他们从教参里趸来一些“知识”,就觉得“够用了”,然后就把所有精力用来软硬兼施,迫使孩子不得不干活。这种教师很不爱动脑筋,以不思考为乐。我不主张对这种教师要求太高,你可以不知道水为什么100[/COLOR]度沸腾,你甚至可以对此不感兴趣,但是作为教师,你应该肯定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很好,你就说:“这个我说不清,不过这是个好问题。”这样说虽然没有一阵风老师高明,但总算没有失去教师的身份。像yanghaijian和海蓝蓝网友小时候的那两位老师,学生求知他居然不高兴,这就有悖师德了。就是说,作为教育者,即使你自己不好学,你也必须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否则你就不是名副其实的教师了。照我看来,遇到这种情况,学校领导至少要给予严肃的批评,否则也失职。[/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2013,12,17[/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
1楼
[P][COLOR=rgb(0, 112, 192)]我还要补充几句,刚才一边洗衣服一边想起来的:[/COLOR][/P][P][COLOR=rgb(0, 112, 192)](这是脑力劳动的一个特点,体力劳动离开工具是无法进行的,脑力劳动则不然,因为脑力劳动者的工具永远自己随身带着,那就是大脑)[/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公平地说,教师中厌学者的比例并不小于学生,甚至可能更大,只是因为教师忙于“使别人学习”,于是把自己是否厌学这件事掩盖了。[/COLOR][/P][P][COLOR=rgb(0, 112, 192)]还有,你会发现越是厌学的教师,对学生厌学的反应越强烈(只许我厌学,不许你厌学)。如果你发现某位教师谈到学生厌学的时候非常愤怒,一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样子,那你基本上可以判定,这位教师自己不是一个学习型的人。反之,真正喜欢学习的教师,学习型的教师,他们对学生厌学反而会比较宽容,倾向于加以理解。为什么?因为学习型的教师真明白学习是怎么回事,他有亲身的体验,知道喜欢学习是需要内驱力的,而内驱力无法靠外部加压产生,他们懂得这事生气没有用,所以他们不会急急呶呶。只有那些缺乏主动学习体验的教师,监工型的教师,才会对厌学特别愤怒,你想,监工发现工人不好好干活,能不急吗?对学生厌学现象特别不能容忍,往往是监工心态的大发作。我希望各位千万不要以为我主张纵容学生厌学。正相反,如果你真想减轻或者改变学生厌学现象,首先要理解学生的心态和苦衷,搞清具体原因,然后因势利导。经验告诉我们,采用监工的姿态应对学生厌学,不但效果最差,而且容易出状况,至少把双方都气个半死,而问题如故。[/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COLOR=rgb(0, 112, 192)]王晓春    13,12,17[/COLOR][/P][P][COLOR=rgb(0, 112, 192)]          [/COLOR][/P]
2楼
[COLOR=#0070c0]如果你发现某位教师谈到学生厌学的时候非常愤怒,一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样子,那你基本上可以判定,这位教师自己不是一个学习型的人。反之,真正喜欢学习的教师,学习型的教师,他们对学生厌学反而会比较宽容,倾向于加以理解。[/COLOR]
3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王晓春][URL=a.asp?b=914&id=524664]发表的内容[/URL]:[/B]

我还要补充几句,刚才一边洗衣服一边想起来的:(这是脑力劳动的一个特点,体力劳动离开工具是无法进行的,脑力劳动则不然,因为脑力劳动者的工具永远自己随身带着,那就是大脑) 公平地说,教师中厌学者的比例并不...[/QUOTE]
[SIZE=6]王老师的分析非常合理,事实上,我现在见到的情况真的就是如此。看到学生不交作业,某些老师根本就不去想为什么学生不交作业,是因为作业太难?太多?自己教得不好?还是学生懒惰?根本就不想,不去分析。而是统一进行责骂惩罚。这些老师,真的太需要好好学习了。[/SIZE]
4楼
[SIZE=6]像这样的问题我在实践中也将常遇到,老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真是太大了!切实提高老师的科学素养和认知水平应该是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SIZE]
5楼
教育不再唯分数是图,让教育评价方式多一点、全面一点,让主管部门多关注教师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首先确保物质生活不让教师“四季常皱眉”),我想师生处境都会好些。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