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育学” 温总理讲给谁听?

楼主
“穷人教育学” 温总理讲给谁听?
    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刚刚入学的免费师范生时说,我以前讲过穷人的经济学,今天讲讲穷人的教育学。我们的国家太大,尽管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但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还很困难。希望我们的学生懂得农民的甘苦,把他们记在心里;希望教育部门、学校和老师更多地关注贫困家庭和孩子。学校的大门是向人人开的。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就是穷人教育学。(9月9日《新华网》)

  温总理的“穷人教育学”,当然不是讲给穷人听的。

  穷人不需要听“穷人教育学”,穷人对“穷人教育学”比谁的感受都深,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希望上学,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上不起学,他们更知道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希望上学。

  温总理的“穷人教育学”,是讲给富人们听的,是讲给官员们听的,当然也是讲给愿意投身教育事业的人听的。

  温总理为什么要给富人讲“穷人教育学”?道理很简单,当富人们花天酒地的时候,想过穷人,想过穷人的孩子吗?当富人们一个个地把孩子送到国外,送到贵族学校的时候,想到过穷人的孩子可能连学费也交不起,可能他们的父母正在为学费东奔西走,甚至走上绝路吗?当富人的孩子一掷千金、毫不吝啬钱的时候,想到过穷人的孩子可能正在为吃饭发愁,正在靠打工挣学费吗?温总理说,“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做人,都应该有一颗同情心、一颗爱心。”温总理给富人们讲“穷人教育学”,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富人们了解,让富人们理解,致富不忘国家、不忘穷人,从而向穷人们伸出援助与友爱之手,为穷人们的孩子上学出一点力,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加一把劲。

  温总理为什么要给官员们讲“穷人教育学”?道理也很简单,我们的国家很大,发展还不平衡,还有不少穷人,需要各级政府、政府官员的关心。在穷人的生活问题、穷人孩子的教育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之前,作为人民的公仆,就必须时刻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时刻把人民的利益牢记在心,切不可忘乎所以、贪图享受、腐化堕落。温总理的“穷人教育学”,与其说是与师生们谈教育,不如说是给官员们上的一堂生动的政治思想课和廉政教育课。如果官员们都能够认真研究一下“穷人教育学”,悟透温总理“穷人教育学”的真正含义,那么,就会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牢记“两个务必”,牢记共产党的宗旨,我们的教育就大有希望,穷人们也就不必担心孩子上不了学的问题。

  温总理给师范学校的师生们讲“穷人教育学”,其含义与富人、官员当然不同。温总理给师生们讲的“穷人教育学”,讲的是道理,谈的是国情,寄予的是厚望,同时,也是一种内心的感谢。温总理不会给师范学校的师生们过多的苛求,他十分清楚,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已经为教育事业奋斗了多少年,为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那些正在学习的师范生们,绝大多数将来也会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的。温总理给他们讲“穷人教育学”,一方面是希望他们继续为教育事业出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出力,另一方面希望社会各方面能够关心教师、爱护教师,关心师范教育事业、支持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

  温总理的“穷人教育学”虽然不长,却内容丰富、含义深刻,点出了中国教育事业的现状,明确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也提出了发展中国教育事业的要求。

  如果全社会都有一点“穷人教育学”的观念和意识,各级也都能够按照温总理的要求去做,中国的教育事业就一定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艾琳)

---------------------------
[B][COLOR=blue]我们离“穷人教育学”还有多远?[/COLOR][/B]

  吴杭民

    9月9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刚刚入学的免费师范生,与几百名学生和老师进行座谈时说:“我以前讲过穷人的经济学,今天讲讲穷人的教育学。学校的大门是向人人开的。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就是穷人教育学。”

    从“穷人经济学”到“穷人教育学”,总理如此厚重的民生情怀确实令人感动。只是,对于“穷人教育学”,我们的一些官员和相关政府部门践行得如何呢?真的保证了每一位贫困家庭子女平等的教育权了吗?

    现实总是有些令人遗憾。最近四川某媒体报道了一则新闻,读后让人倍感沉重:一名来自宜宾市屏山县的贫困生,父母相继去世后,靠着当地政府、亲戚资助勉强上完高中后又考上了大学,当她带着东拼西凑的一点钱并一心想着通过助学贷款完成全部学业来到学校报到时,没想到得到的答复却是未交学费不能报到,也无法申请助学贷款。让她不明白的是,录取通知上却赫然醒目写着“绿色通道”字样及详细的助学贷款信息。

    这样的新闻绝非孤例,而这些事件又时时抽打着我们的神经。

    对待贫困生,我们该有怎样的情怀和理念?薛涌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的阐述,似乎是最好的答案。一位香港某大学的校长助理告诉他,首先,他们把到内地招生面扩大到大约20个省市,并且特别注重向云南贵州等偏远穷困地区倾斜。其次,他们取消了面试,“那些能从四川跑到北京上海的五星级饭店来见你的,都是些什么人?穷一点的人有这个条件吗?坚持面试,等于剥夺了一般学生的机会。所以我们取消了。我们是办教育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命运。这些小地方来的穷学生,他们的命运会被我们改变。”

    毋庸讳言,当前上学贵已成为社会焦点之一,不要说贫困家庭,就是一些中等收入家庭,说起“上学贵”也是颇有怨言。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保庆9月6日表示,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目前各类学校2.4亿在校生中,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在求学的道路上遇到了经济困难,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啊!

    在教育产业化的汹涌大潮中,我们的教育信仰和教育精神难道还值得我们引以为荣吗?我们的一些教育部门及教育人士不妨扪心自问:当前,办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为了培养人才、改变学生的命运,还是为了追求利润、变相成为“富人教育”? 我们离“穷人教育学”还有多远?我们离“使教育体现出最大的社会公平”还有多远?

    教书育人、教育兴邦。在我看来,“穷人教育学”才是教育的天职和真谛。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社会的和谐,为了教育的公平,社会各界,尤其是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谨记总理“穷人教育学”的嘱托,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无忧无虑地走进校门,在改变他们自身命运的同时,也着力弥补好我们与“穷人教育学”的“鸿沟”。
1楼
好帖,顶一个!
2楼
穷人不要^^^......,上师范还要一定为教育服务,
3楼
我再顶一下。
4楼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懂得一点“穷人教育学”.
5楼
“穷人教育学”,看到这种提法,我只想到了一点:我们学校的校长我已跟随他并肩“战斗”了十余年了,但当校长的一个理念就是,穷教师,办教育。他自己勤俭奉公,所以也理所当然这样要求老师。对此同事们意见颇大,我也一样。教师本身穷啊,作为学校的负责人,作为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要承认正视这个事实,如果我们都来要求“穷老九”“无私奉献”,那国家的教育大业就只有一个结果——喊起好耍!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0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