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春教育杂谈(不断更新)

30楼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关于自我教育的一些想法(6)[/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王晓春[/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8、为何自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短板?  [/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我国古代没有自我教育的提法,但并不是没有自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激发自我教育的方法。古代的私塾,尤其是书院,都很注意让学生自己学习和感悟。早在1921年,毛泽东就说过书院有以下优点:“一来,师生感情甚笃。二来,没有教授管理,但为精神往来,自由研究。三来,课程简而研讨周,可以优游暇豫,玩学有得。”这三条优点,有明显的自我教育色彩。我国民间流行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俗语,也说明国人早已普遍懂得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只不过没用“自我教育”这个词汇就是了。[/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我罗列这些事实,是为了防止一种弊端。我发现有些老师似乎把自我教育看成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好像它整个是引进的,中国人一直不懂这个。这不符合实际,而且容易造成自我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割裂,使它失去根基,悬浮在半空。 [/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然而我们得承认,中国的传统文化对自我教育的重视程度和研究的深入程度,确实与西方差距较大。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定位一开头就与西方不同。教育这个词,我们古已有之,本义是教诲和培育。“教”字字形像是手持教鞭抽打孩子,“育”字本义是生育。所以中国人理解教育,天然的就有控制色彩,亲情色彩,外加色彩,明显不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西方就不同了。英语中“教育”一词来自拉丁语,字面的意思是“将学生的天资引导出来”。你看,它一开始就把教师定位为帮助者(苏格拉底:产婆),一开始就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见,自我教育成为西方教育的强项和中国教育的短板,是由文化基因决定的,不是偶然的。这两种对教育的理解,各有优缺点,西方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若走向极端会造成放任自流;中国教育突出教师的主体性(传道授业解惑),很容易导致灌输主义。目前这两种弊端在我国同时存在,整体上看,我感觉灌输主义仍是中国教育的主要毛病,所以现在借鉴西方关于自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很有必要,很有意义。[/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有一位学贯中西的哲学家(我忘了他的名字了)说,西方哲学最初的著作就是讨论,把论证的过程详细记录下来,最后并没有结论。中国哲学家则相反,全是结论,却没有论证过程。我感觉确实如此。老子道德经,孔子论语,几乎通篇都是结论,至于这些结论是怎么得出的,有什么依据,他不说。没有推理论证。这种理论你要学,只好先记住,背下来,然后慢慢消化。这种学习方式给教育者带来很多方便,因为缺少讨论,教育者滥竽充数也不难,却特别不利于自我教育,因为显然,论证过程越详细,学习者主动思考的机会越多,自我能力提高的也越快。其实先秦诸子也有相对重视论证过程的,最突出的是墨子、荀子和韩非子。奇怪的是,他们在后世恰恰都被边缘化了。于是我们就习惯了圣人直接把结论砸下来的学习方式。这种思维习惯真是深入中国人骨髓了。你在网上讨论问题会发现,很多人发言都只有论点没有论据,更没有论证过程,直接甩一个结论给你,其作风和圣人相似。这其实算不上讨论,只是大家在各自宣布自己的观点。总起来说,自我教育在我国虽然古已有之,却发育不良,这不是一种教学方法问题,而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倾向造成的,是从根子上就有问题。[/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因此,要在中国倡导自我教育,不要幻想迅速成功,更不要只在浅层次做文章,尤其要注意的是,当我们自以为在倡导自我教育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的思维方式可能恰好是违背自我教育精神的。[/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2018,5,24[/SIZE][/BGCOLOR][/COLOR][/FACE]
31楼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关于自我教育的一些想法(7)[/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王晓春[/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9、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两种方式[/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有两种基本的方式,一种是消极方式,一种是积极方式。所谓消极方式,指的是教师减少干预和指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便他们自主发展自我教育能力。所谓积极方式,指的是教师设计一些方法,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指导一些自我教育的策略,引导他们学会自我教育。[/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这两种方式,愚以为第一种是主要的。为什么?因为自我教育最需要自觉,而自觉性只能在非控制非干预的情境下才能产生。凡是生命,都有自我生长的能力,干预,不管怀着多么善良的愿望,都无法排除拔苗助长的可能。学生个性不同,成长曲线不同,成长节奏不同,教师的教学可以按计划进行,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却根本无法按教师的计划进行。我们甚至连一个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究竟有没有进步,现在到了什么程度都很难判断,这是一个黑箱,至少现在,还没有办法检测。所以,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他自己发展,我们尽量多给他提供机会。具体做法除了减负之外,还有一个办法是,凡是教师估计学生可以做到的事情,可以回答的问题,都尽量留给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宁可装得傻一些,在学生面前示弱,这样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可是你会发现,一说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教师的注意力往往不在消极方式上,而在积极方式上。比如什么“激发兴趣”呀,搞点新教学方法呀,搞点读书活动呀,等等。为什么?因为消极方式是内敛的,积极方式是外显的。要做课,要经验交流,要宣传,总是外显的方式更热闹,能吸引眼球。消极方式是慢功,不能速效,你甚至不知道有效无效。消极方式是一种无法短期见业绩的“良心活”,积极方式则不然,它有表演效果,所以更受有关领导和老师们的青睐。这也是可以理解的。用积极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很好,很有必要,但我建议老师和家长更多关注消极方式,多给孩子点自主的时间空间。如果我们去成年人中做个调查,他们可能会告诉你,自己的自我教育能力,更多地得益于消极方式。不信老师们可以想想自己的成长经历。[/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顺便说一下,教育者(家长和教师)本人的自我教育能力如何,非常重要。家长教师自己缺乏自我教育能力,却热衷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这肯定很拧巴,尴尬人做尴尬事,效果可知。(未完待续)[/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2018,5,25[/SIZE][/BGCOLOR][/COLOR][/FACE]
32楼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关于自我教育的一些想法(9)[/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王晓春[/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11、阅读与自我教育[/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李玉柱老师的问题:[/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老师组织下的阅读激发不了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如何通过阅读激发他们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呢?谢谢王老师。[/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我一直在班里倡导读书,阅读,也在探索建设书香班级。但是从您感悟中,可以体会这样孩子们阅读中思考很重要。我也在想如何促进他们思考和自我教育![/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建设书香学校,书香班级,这类口号现在很流行。倡导阅读的声音,无论在社会还是学校,都不绝于耳,而且声音很大,当然,出发点并不相同。许多人发声反对碎片化阅读,反对浅阅读,倡导读名著,读原著,读纸质书籍,这些意见我都赞成。学校的阅读活动,往往有推荐数目,有进度要求,有集体交流,有比赛奖惩等等,都有点“奉命阅读”,“读给别人看”的味道,这类阅读活动既有正面意义,也有负面作用。[/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此类阅读活动的正面意义是,读书总比不读强,开卷有益嘛。(有害书籍例外,但学校一般是不会推荐有害书籍的)读点课外书,总比光读课本强。少年儿童有从众心理,集体性的阅读活动弄得好会形成风气,其推动力比较大,有可能促使更多学生尝到阅读的甜头,或可形成短期甚至长期的读书习惯。所以,这类活动,我原则上是支持的。[/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然而这类读书活动也有负面作用,这方面人们谈论得比较少。在我看来,这类活动的致命弱点就是,它往往不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甚至会阻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育。有很多很多老师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我就告诉他们:“因为自觉性对于他们没有什么用处。一种无用的能力当然发育不了,用进废退是也。为什么无用?因为学校已经管得无微不至了(精细化管理),学生只要处处按老师要求去做,就都OK了,自觉性无用武之地。”自觉,自觉,自觉性只是在管理不精细不过分的情况下才可能慢慢生长起来,宽松的环境是自觉性成长必须的土壤。这和“国乱见忠臣”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如果学校为了短期业绩,越管越严,把学生自觉性产生的土壤几乎完全铲除,你还怎么能幻想学生越来越自觉呢!自我教育绝对需要自觉,自我教育型的阅读是命令不出来的,管得越细致,办法越入微,学生读书越被动,弄不好所有的读书都变成“完成任务”了。读书日益任务化,与自我教育就渐行渐远了。南辕北辙,背道而驰,事与愿违。有不少老师对此还大惑不解:怎么我如此卖力推动学生读书,活动一停书香就不香了?这其实很正常,这正是此种阅读活动的合乎逻辑的结果。您不明白我明白。[/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然而这样说下去就太泄气了,好像我们工作越努力犯错越多似的。事实并非如此。阅读活动确有与自我教育相矛盾的一面,然而弄好了也有相容甚至相互促进的一面。据我看,用以下办法 ,可能读书活动就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1、组织读书讨论会的时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真实体会,不要轻易否定其看法。不同意见可以争论,争论的时候要求必须拿出证据,尽量减少表态性的、站队性的发言。[/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2、可以提供书目,但要给学生选择的余地,个人可以读自己最感兴趣的书,然后向大家介绍其大意和自己的体会。[/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3、最有意义的活动是,读书到一定时候,建议每个学生总结一下,自己最喜欢读哪类书籍,更重要的是分析一下,为什么自己偏偏喜欢读这一类而不是那一类书。这很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扬长避短,激发他们持久的阅读活动。[/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4、有些学生在读书活动停止之后,仍然读书不辍。这种学生,不但要大大表扬,而且最好请他们给大家讲讲,自己为什么坚持读书,动力是什么。这种发言的震撼力,一般要大于教师的说教。[/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5、如果教师自己确实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给学生讲讲自己的读书史,效果也比教诲好得多。[/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以上意见,李玉柱老师和各位网友参考。[/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2018,5,27[/SIZE][/BGCOLOR][/COLOR][/FACE]
33楼
[FACE=Tahoma, &quot][COLOR=Blue][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关于自我教育的一些想法(10)
                  

王晓春


12、应试与自我教育

[/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黄嬴蛟老师的发言:[/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我好像本能地做对了,呵呵。读书,本来就是一种享受,与功利无关。我喜欢随心所欲地给孩子们读读书,偶尔也读读自己写的小文,谈谈自己读书的收获心得,读书带给我的一些改变…由于自己的散漫,语文成绩不突出,但是,最近,我发现班上有不少孩子在偷偷地写小说,这让我欣喜不已!周一到周五班主任不让孩子看课外书,最严重的一次,晚自习上一个孩子在看《草房子》,被发现,班主任将书撕碎了。那是个落后生,书,是我的,平时放在班级图书角,我很心疼我的书,也对班主任的行为不满!开始,我想让孩子赔我,后来一想,唉,难得这个孩子喜欢看书,能坐住,我问他好不好看,他说好看,罢了罢了,我再去买一本吧,不要他赔了,算是奖励给他吧。班主任越不让看书,孩子们就越想看,也有孩子被吓住,就躁动不安,大部分孩子,还是利用一切可以用的时间看。我让他们愿意写写就写,没有任务没有要求,我经常说,你领悟到的就是你的,语文没有对错。才初一的孩子,有的是真心的不错!还是自己的勤奋不够,如果,可以把他们的作品拿出来晒晒,给他们办手抄报之类,效果应该会更好吧。[/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感觉受益匪浅!谢谢王老师。我现在终于明白了,班主任管得那么严,管得那么多,孩子们却越躁动不安,越缺乏自觉精神。以前,我以为是我做错了,我不善于管理学生,我的能力有问题,可是,明明孩子们都很喜欢我嘛。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很痛苦纠结,我要不要改变方式,也以严厉批评打击动粗为主。现在,我明白了,我的方向是对的,我要给孩子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你的人生你负责”这是我的口头语。我没有错,只是我的声音太弱。谢谢王老师,让我有豁然开朗之感!我还是要坚持坚持![/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Blue][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王晓春读后:

我觉得黄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确有优点,应该坚持,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我要提醒黄老师的是,同时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一些应试的本领。
前些年我曾经说过,应试属于雕虫小技。现在看来,这话过火了。应试固然不是教育的根本,但确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明摆着与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关,教育者不可无视这个现实。应试本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应试教育错不在应试,而在于对应试的态度。把应试看成教育的根本或全部,那就错了。应试能力也是一种能力,其中真本事,不可过分轻视。有些老师确实主要靠榨干学生精力取得好成绩(拼体力换质量),这当然整体上不可取,但不排除其中有点合理成分,适当的压力,对应试还是必要的。还有些应试能手真有绝活,他们把知识高度凝练,有独特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效果明显。或许这类教法也有某些副作用,但真能提高考分,学生和家长是欢迎的,你得承认这是一种本事。
我一向主张,理念比较先进,懂得素质教育的老师,一定要向应试能手学习一些东西。你可以公开请教,也可以偷着学。做到你会的我也会,你不会的我却会,你目光短浅只能看到眼前的成绩,我不但能看到教育的长远目标,同时也能照顾眼前的考试分数,这样才能真正站得住。这就是所谓,素质真高的人不怕考试,起码弄个中上等吧。我多年的经验,倡导素质教育,不可对应试采取蔑视态度,你可以批评应试教育,但同时要重视它,改造它。学者们凌空大骂应试教育,自己先脱离了群众,反而帮忙巩固了应试教育的地位。
仅供黄老师和网友们参考。

                     2018,5,28                  [/SIZE][/BGCOLOR][/COLOR][/FACE]
34楼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于自我教育的一些想法(11)[/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王晓春[/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13、如何促使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一个案例.[/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王雅萍老师有个学生(小学四年级)声称她喜欢白骨精。王老师有些困惑,于是在我们教育诊疗群里发问:“我是否有必要按照老师的价值观引导他?如何引导?”[/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海蓝蓝老师说:她喜欢白骨精的什么?你没搞清楚。再说,你怎么知道她的价值观和你不一样?[/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夸克老师说:她有喜欢什么的自由。您自己对白骨精是反感的。[/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伍健洲老师说:没有正面引导不行,但“正面洗脑”不可取。[/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王雅萍老师回复说:确实,我是首先心里有明确的好坏之分,才会听着这个学生的发言刺耳。今天问了孩子,她说她喜欢白骨精是因为白骨精很聪明,善于变化。[/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王老师还介绍说,这个孩子父母都是北大毕业,孩子在班里不受待见。[/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几位的发言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我来说说我的意见。[/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愚以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双方是在用不同的标准评价白骨精。王老师的看法是人们的通常意见,是从道德角度评价白骨精的,这个小女孩用的却是非道德的智力标准,她只说白骨精聪明,不论其他。实际上双方是在各说各话。[/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这种情况,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不问青红皂白就批评学生善恶不分。这看起来很符合正确价值观,其实脱离实际。语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海蓝蓝和夸克老师一下就打中了要害。教育者一定要注意,无论遇到学生的什么奇谈怪论,你都不要从个人好恶出发立刻予以回应,你的首要任务不是急于教诲学生,而是去询问一下,他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他是从哪个角度出发得出这个结论的,然后再回应不迟。[/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王雅萍老师避免了公式化的生硬灌输的毛病,理解了学生。但是这就完了吗?教师还有没有引导的任务?还有没有以教育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任务?[/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愚以为答案是肯定的。这个学生,偏要从智力角度看待白骨精,这是可以的,但是不够的。聪明是一种中性的东西,它既可以用来为善,也可以作恶,这一点应该让学生明白。但若直接这样教诲孩子,那就又是灌输了,不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所以我想,可以把这个孩子找来,对她说:“你说白骨精聪明,我同意。现在我问你,如果你是孙悟空,白骨精变来变去,就是为了吃你师傅,你也看穿了它的这个目的,请问你会怎么办?”[/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这就把球踢给她了。她必须面对一个真实的情境,一个实实在在的矛盾,她就必须思考了,她就躲不开道德评价了。实际上这就是苏格拉底的办法,不断地用矛盾刺激对话者,迫使对方思考,把教育转化为对方的自我教育。问题是你自己解决的,我不过用问题创造了一个思维情境而已。[/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女孩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不得而知,我们只能估计一下。我估计她未必赞成打死白骨精(因为她对此妖精有好感,这是个情感因素),那就剩下“招安”、“劝阻”、“驱离”等办法了。她大概不会主张加入白骨精一伙吧?于是,教师就很自然地进行了一次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并没有放弃正确的立场,方式却比较灵活。我觉得我们的德育以后应该多用这类方法。在全班讨论这个问题也很好,可以培养更多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引而不发,这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基本原则。不“引”,教师就失职了,放弃原则了,轻率地“发”,就笨拙了,简单了。“引”可是一门大学问,即所谓启发式。这是真本事,不那么容易学会的。[/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2018,5,29[/SIZE][/BGCOLOR][/COLOR][/FACE]
35楼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关于自我教育的一些想法(12)[/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王晓春[/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14、尊重与自我教育[/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可以说,没有尊重就没有自我教育。不过到底什么叫尊重,看法可不一样。[/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前几天我去一所小学和老师们座谈,有位老师给我看了一个录像。这是她上课的情景。全班约三十人,一年级。她正在讲课。课堂秩序整体不错,但有一个小男生很特殊。只见他毫无缘由地下了座位,在行间乱串,捅这个一下,打那个一下,还把鼻涕往同学身上抹。他不分男女生,一律骚扰。老师不断提醒他回座位,没听见一样。同学们多数不理他,有的就回击一下。总之这个课堂让他一个人搅得难以安宁,只有他忽然高兴归了原位,大家才能踏实听一会儿讲。很明显这是家庭教育严重失误造成的。我就问这位老师,向家长反映过吗?老师说,跟孩子妈妈谈过。这位母亲是个公务员,据说学过心理学。她声称学校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还说,同学们们都不爱搭理自己的孩子,老师不应该孤立孩子,应该多给他一些爱。可是我从录像上看到的是,老师不断提醒同学不要和他冲突,只管自己好好听讲。这位老师很无奈,问我怎么办。我于是就告诉她几种非体罚的控制办法,让她试一试,显然,通常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他是不起作用的。[/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这个案例至少说明了以下几个道理:[/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1)尊重是有前提和底线的[/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一个人,无论大人小孩,你要让人家尊重你的个性,可以,也应该,但前提是你首先要遵守社会的基本规则。尊重个性以遵守规则为底线,不遵守规则的“个性”是不能“尊重”的。你不能说闯红灯是我的个性,别人应该尊重,同样道理,严重破坏课堂常规的“个性”,没有资格要求尊重。相反,这种“个性”应该限制和纠正。[/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2)尊重应该是相互的[/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你不尊重他人,却要求他人尊重你,这不公平,也不道德。这个小男孩,无缘无故扰乱课堂纪律,骚扰他人,他自己也许只是觉得好玩,但别人凭什么要尊重你的骚然?孩子母亲连相互尊重的道理都不懂吗?[/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3)自我教育必须以教育为基础[/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请问,这个小孩的行为习惯问题,能通过自我教育解决吗?我觉得,起码目前很难。他目前最需要的是外部干预和教育。必须让他的错误举动受限制,受批评,受惩罚,让他因此而付出代价。等他有所收敛,不太出圈了,再想办法启动他的自我教育机制。人之初,首先接触的是教育,这个教育是打基础的,垫底的,没有良好的基础,自我教育几乎无从谈起。这个小男孩就是个例子。这种情况很多学校都有。[/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4)心理学,新理念,对有的人,学了还不如不学[/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这个男孩的母亲,也算个文化人吧。她学了心理学,干什么用呢?别的且不说,在家庭教育方面,这些心理学的说辞,她主要用来包装和支撑母子二人的自私、自恋和自我放纵了。这么做,眼前主要是给学校添了麻烦,最终倒霉的是家长自己。她若没学过什么心理学,或许反而会靠谱一点。然而教师未必能说服她,她觉得自己比教师高明多了,正打算“启蒙”你呢!这种家长我见过一些,人五人六的。遇到此种家长,教师只好自力更生了,能做多少算多少吧,至少我们要保住基本的教学秩序,我们总要要为多数孩子负责。[/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总之,我们既要小心有人以维护教育为借口淡化和否定自我教育,也要小心有人以强调尊重,强调自我教育为借口,自私自恋,自我膨胀。这两种倾向目前并存,具体情况各异。[/SIZE][/BGCOLOR][/COLOR][/FACE]

[FACE=Tahoma, &quot][COLOR=rgb(0, 0, 255)][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2018,6,1[/SIZE][/BGCOLOR][/COLOR][/FACE]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95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