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杏坛心语(不断添加中)

18楼
      [SIZE=3]七 学学那只猫

    当英语课代表敲开办公室的门时,我明白在英语课堂出现了问题。我放下笔,收拾下一办公桌,随着英语科代表来到了班级门口。
    当我打开班级的门时,意料之中的情况出现在眼前:英语老师怒气冲天,独自站在讲台上生气;班级里静悄悄,没有一个人说话。看到我站在班级门口,所有的同学都紧张地低下了头。初中阶段的孩子还是对班主任有些畏惧的。
    走进班级,我注意到墙角站着一个男生,是那个整天闷头学习的少年李晓刚。他卑微地低着头,手一时不知放到哪儿,就那么绞在一起。我走到了他的面前,他更加紧张起来,手一会儿放到口袋里,一会儿又拿了出来。
    英语老师看到我进屋,什么也没说,挟起书走出了教室。班长告诉我:今天考英语单词,有许多同学没有背下来,李晓刚一个单词也不会写。英语老师火冒三丈,心脏病气犯了,没法讲课。
    我有些心痛地注视着这个少年,什么也不想说。他不是不喜欢学习,他是班级公认的最用功的学生。别的孩子到外面玩耍,而他却在教室的座位上啃书。在众多的学生中,我真的很喜欢他,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可别的孩子挖空心思玩的时候,他却能坐住板凳。
    然而事与愿违,天不遂人意,期中考试结束,李晓刚的英语只得了五十分。苦学的结果竟会是这样!这不由得我不思考。我叫李晓刚回到了座位,然后让英语课代表领着学生朗读英语单词,然后由我来考大家单词。这次,考了十个单词,李晓刚一个也没有写对。这是怎么回事?我有些不理解。责骂李晓刚吗?我觉得这个时候批评教育的作用不大。
    回到办公室,我慢慢地梳理思路。我觉得成才的第一点是有目标,没有目标就意味着所有的努力全白费,到头来一事无成。第二步是能吃苦,有了目标并努力向目标冲击,不因风雨雷电的袭击而退缩,也不因世事烦扰而止步,目标始终如一,结局定会前途光明。第三步则是摆正位置,选好方法,目标才会助达。正如磨刀不误砍柴功,磨快了刀,砍起柴来顺手,自然快。刀不快,当然砍柴费力,以致达不到要求。李晓刚犯的就是这样的错误:不讲方法死用功。
    读书在于讲究方法,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有这样一个成语叫“开卷有益”,意思是说:只要喜欢读书,打开书本就能有所收获。这句话在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读书方法不对头,不懂得怎样选择读物,不懂得怎样对读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开卷未必有益,或者虽然有益而益处却不大。
    怎样读书才会是最好的方法呢?为了帮助李晓刚,利用双休日,我来到了图书馆,查阅了许多资料。我国古代,许多著名的学者都非常讲求读书方法。汉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说:“即徒诵读,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他反对鹦鹉学舌式不动脑筋的诵读,强调读书要理解和发挥书里所说的意思,学习书本上那些精湛的思想和文辞;宋代学者朱熹总结了一套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他提出“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清代学者顾炎武强调读书要联系实际,并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具体行动实行自己的主张。就是这些正确的读书方法,使他们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现代,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也对读书方法做过许多精辟的阐述。毛主席就曾多次谈到,读书要注重理解和运用,不要死背教条,脱离实际。他读马列主义的书,能够把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加以应用,从而使中国革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整理好了思绪,班会课上,我什么也没拿,只在黑板上画了三幅画。
    第一幅:一棵茂密的大树上,有一只快乐的小鸟在歌唱,一只肥胖的猫盘坐在树下,脖颈上仰,紧盯着上面,希望有一天那只小鸟能从树上掉下来。
    第二幅:那只猫趴在柴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下面的鼠穴。
    第三幅:一只老鼠莽撞地出了洞,那只猫迅速地伸出黑爪,有力地将它击倒。
    我请同学们在十分钟的时间构思这个故事,并说出故事的启示。同学们的兴趣被我调动起来,一个个精妙的故事快乐地上演,得到的启示也不尽相同。绝大多数的同学说出了心中的感悟:摆正自己的位置,追求的东西会自动地送上门来。
    只有李晓刚没有开口。他专注地盯着黑板上的漫画,静静地听着同学们的七嘴八舌,却一言不发。望着他的样子,我有些泄气,也许我的努力也白费了?是不是我也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快要下课时,班级静了下来,同学们都睁大眼睛看着我,似乎等待我揭示漫画的迷底。我慢慢地把我的思考告诉大家,目标的助达不是靠死用功的。我讲完了,期待地看着李晓刚,但他几次想开口又闭上了嘴。
    “李晓刚,能谈谈你的看法吗?”我试探着问他。
    他睁大眼睛,有些不相信地看着我,想了想才慢慢地站起来,来到黑板前,指着第一幅画说:“我就是这只猫。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那只小鸟永远也不会掉下来的。”
    他指着第二幅画,面对同学们说:“我要学这只猫,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就会成功的。”
    他又用手指着第三幅漫画,想了想才说:“我会做那只猫的。在学习上,我要努力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一定会捉到老鼠的”。
    “哗”,全班同学都他精妙的比喻折服,我的眼眶有些热,我已经成了第三幅中的那只猫。
    课后反思自己,我觉得教育学生一定要找出适应他们的方法,还要因材施教,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达到目的。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李晓刚的成绩比以前提高了一些,这说明这样的方法是适合学生的。[/SIZE]



19楼
我知道,你不是一个坏孩子!写得很好,但做得更好!我坚信,艰难曲折是一世的财富!
20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郭萍[/u]发表的内容:[/b]

           四 拒绝“多才多艺”

    我曾特别仰慕一个人,她就是我小学时的校友刘娟。我认识她时,她是学校少先队的大队长。
    在我的印象中,刘娟长得漂亮。一双不大的眼睛透着灵...[/QUOTE]

郭老师啊,不瞒您说,我在初中和高中时期,都是校园里“多才多艺”的人物,尤其是初中时,真是我一辈子最辉煌的时候,成绩也是最优秀的。但现在……往事不提。
21楼
有一个观点不敢苟同:拒绝多才多艺
我现有的经验和事实,好象多才多艺并不排斥学业成绩优秀。我仔细研究过好些高考状元,他们同时也是各类文艺圈子的人才,还有好些状元,在某几个方面都很突出。
22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陈晓华[/u]发表的内容:[/b]

我知道,你不是一个坏孩子!写得很好,但做得更好!我坚信,艰难曲折是一世的财富![/QUOTE]
感谢您的回复。问好。
23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初荷[/u]发表的内容:[/b]


郭老师啊,不瞒您说,我在初中和高中时期,都是校园里“多才多艺”的人物,尤其是初中时,真是我一辈子最辉煌的时候,成绩也是最优秀的。但现在……往事不提。[/QUOTE]
我觉得用心要专一,如果精力允许,当然可以多学些东西。谢谢您的回复。问好。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61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