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芬芳的紫丁香----对孩子控制过严酿悲剧

18楼
[原创]芬芳的紫丁香----家长需要什么样的老师
   [ALIGN=center]家长需要什么样的老师[/ALIGN]
     孩子上学,家长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再通过关系物色一位管理水平较高的班主任,哪怕破费一些,这使得学校有了好班、差班这一说。为了孩子嘛,值!
    作为一名老师,我也主张生源平衡,师资均衡,这样更有利于教育大方向的发展。可是,一位邻居的讲述让我感到给孩子找一位负责任的、真正投身教育的好老师还是必需的。
    她的孩子小学毕业前,她把孩子的手册拿到A中学,交给该学校的一名老师看。老师翻了翻手册,说:“你的孩子有问题!”说完随手把手册一扔,手册掉在桌子上。她听了这句话,看到这位老师仍手册的行为,心里感到非常不舒服。自己知道孩子很捣,也不大爱学习,可是孩子也是属于管管就能上的那种。
    她同样拿着这本手册到了B中学。一位老师看了看,把手册合上,说:“从手册中看得出孩子很调皮,但调皮的孩子聪明,我喜欢这样的孩子。”她听后,立刻舒展开眉头,心里涌出一种喜悦感。
她说:“同样是初中的老师,同样是一个孩子、一本手册,说法就不一样。看来老师的素质不一样,我怎么也地选择素质高的老师,所以我选择B中学。”
    从以上可以感觉到,A中学的老师,从手册的质量评价等级、老师的评语中能断定孩子属于哪一层次,她直言不讳,还加上了自己的个人色彩,给人一种“孩子很差,无可救药的感觉”。家长把孩子送到你学校,不光是学习知识,还要接受其它如做人、交往、协调等方面的教育。当看到孩子不是太优秀,甚至令老师不满意时,就一棍子打死,一无是处,那要学校、要老师做什么?如果真把孩子送给这样的老师教,做家长的还不放心呢!孩子在这样的老师的教导下,还不定往哪方面发展呢!老师的数落、惩罚,也许越来越伤孩子的自尊,孩子很有可能破罐子破摔,到最后老师还得说:“你家孩子太捣,没法管!带回家吧!”
    你说家长遇到这样的老师不头疼才怪呢!
    而B中学的老师的话语就很暖人心,不在于他话说了多少,而在于他看到孩子的实际后,给了家长一个希望:孩子是调皮,但聪明,老师喜欢。看,孩子多有潜力呀!以前在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并不能否定孩子的一切。这样的老师懂得教育,懂得教育孩子要有方法,懂得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位老师展现给家长的是有素质、有修养、有水平,老师的形象在她面前是那么高大,是那样令人敬重、令人信服!把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睡觉也踏实!
    这也难怪家长们选学校、选老师了!如果是我,我也地把我的孩子送给一位负责人、修养高的老师,这样孩子今后的路会宽阔、顺当些,孩子好的行为习惯更用以养成,其性格形成得更完美!
    有人主张家长选老师。家长认可哪位老师,就可以要求学校把孩子送到哪位老师的班里。这样,优秀老师的班级里的学生会很挤,一般老师的班里学生就少了,教起来也“省力”了!而那些方法简单或方法不当,教学水平低的老师可能招不到弟子,那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可能。这种方法挺好,但残酷了些,所以至今还没有听说有那所学校实行这种方法。
    尽管这种“优胜略汰”的方法没有实行,给我们老师也敲响了警钟: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老师,要时刻学习,多方面学习,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加强修养,提高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自己应对局势、处理人际关系的水平!家长需要的才是这样的老师呀!
19楼
教师虽然对学生的成长不起决定作用,但却起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是我,我也不放心把孩子交给一个不懂得教育的老师。
可是,某些时候,我是不是也成了家长眼中的A老师呢。
20楼
家长选择老师的事情确实给我们老师敲响了警钟,一个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老师必然生意不好,一个敬业爱生、有教育智慧和艺术的老师,自然门庭若市。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选择老师也不是一件坏事情,他至少可以促进教师的自身成长。
但是,如果一些老师只在生源上想办法,不在自己身上想办法,这就容易形成恶性竞争了。
总之,这个话题,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21楼
高老师,你肯定是家长们喜欢的老师,如果真实行家长选老师的话,你的学生会门庭若市的!
郑老师名扬天下,我的孩子今年上初中,我真希望她能遇到您这样的老师!
22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远涉沙漠[/U]发表的内容:[/B]

   家长需要什么样的老师
     孩子上学,家长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再通过关系物色一位管理水平较高的班主任,哪怕破费一些,这使得学校有了好班、差班这一说。为了孩子嘛,值!
    作...[/QUOTE]
确实,现在对老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
23楼
[原创]芬芳的紫丁香----马博,你在哪儿
[SIZE=3]                                马博,你在哪儿[/SIZE]
[SIZE=3]    开学第一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把孩子们一个个迎进教室。想一想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接的第三个一年级了,新的时代,新的学生,新的开始。我已暗暗下决心,我从今天起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我要认真地研究孩子,发现教育教学规律,要有突破!
    决心有了,得付诸于实际行动,把任何事都做细。
    中午放学了,我按照排好的放学队送到指定的接送地点。等家长们把孩子们都接走了,我方才松了口气。
    我往学校走,准备推车子回家。这时马博的妈妈推着自行车过来了,问我:“老师,马博呢?”
    这一句话把我问懵了,马博呢?一个学生也没有了,马博去哪儿了?当时我就感觉天空是那么辽阔,人群是那么拥挤,大人孩子成群结对,可马博的影子竟也遥遥不见。我迷茫了,我的眼前模糊了。
    忽然我想起一位同事给我讲过发生在她们班的一件事:一个小女孩儿,上一年级不久,一次下午放学后,别的孩子都回家了,她还没回家。她家离学校很远,大概有七、八里地,她上下学都要坐班车。家长听老师说孩子已经回家了,就急了;可老师听说孩子还没回家,也急了,因为天已经黑下来了,谁都怕六、七岁的孩子路上出事儿。他们到处找,找同学家,找亲戚家,没有结果。
后来,在把家长和老师都要急疯的时候,家里人打电话说孩子回家了,自己走回去的。
    天哪!这么小的孩子,走了这么长的路!做梦也没想到呀!
    此时,我冷静了下来,对马博的妈妈说:“别急,咱们找找,先看看他是否自己回家了。”
    教育处的主任也跟着一起找,一边走一边打听。见了同班的学生家长打听,见了同班甚至外班的学生打听,结果如大海捞针,音信皆无。
    大中午的,九月初的天气,温度还较高,热气还吸着人,加上孩子找不着,感觉哪儿都不舒服。
去他们居住的小区里,找到几个同学家,都说没看见。马博的爸爸也一直在找。主任说:“再去家里看看,是否自己回去了。”他的爸爸说:   “刚看过了,没有。”
    奇了怪了!孩子能去哪里呢?他家离学校步行也就是十几分钟的路,就是自己往回走也早该到家了。我不敢往下想,即使想我也不认为有被拐跑的可能。
    还接着找!
    还是没有!
    这下我都快傻眼了!其实最着急的还是他的爸爸和妈妈。
    我们四个在小区里,谁的脑子里都没闲着,都在考虑孩子可能的去处。
    沉默了片刻,主任说话了:“小马,你们家还有没有别的住处?”
    这下提醒了梦中人。
    他的爸爸说:“有,市庄村里还有一处。平时我办公都在那里。吃饭、居住都在这处房子里。这么远,他不可能去那里。”
    市庄的住所离学校很远,大概有三里地,沿公路走,还得过一座铁路桥。车辆多,行人也多。
    所以他父亲说什么也不会相信孩子回自己走到那个家去。
    尽管这个考虑,还是有了一线希望。
    他的爸爸说:“时间挺晚了,赵主任、赵老师你俩都回家吃饭吧。我们去那边看看,如果他过去了,我跟你们打电话。”
    看看表,已是12:20了,从11:10放学(因为一年级刚入学,一切都不习惯,放学听花费时间,为了不影响其它班级,第一周提前20分钟)到现在,整整一个小时零十分钟了!没有办法,他们回家找吧。无非两种情况:其一到家了;其二没有到家,可能路上出问题了,或被骗走了。如果真是第二种情况,全校就会轰然!肯定谁都不希望是第二种情况!
    我怀着忐忑不***的心情骑着自行车往家里走,后面还带着我那八岁的女儿,她早饿得肚子咕咕叫了!但知道妈妈有急事,坐在后边硬是一声不吭。此时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样的事我工作多年来头一次遇到,我有些体力不支。
大约10分钟,书包里的手机响了!我马上来了精神,因为马博的爸爸当时说的是如果孩子到了那个家,就跟我们打电话。现在电话响了,肯定是马博到家了!
    我立刻接通了手机,手机那边传来了马博的妈妈的声音,很愉快:“赵老师,马博是到市庄了。放学后,他自己往南走,我在北边接他。他没有看到我,就朝前自己走了,走到公路上,不知道家了,就哭起来,正好有个高年级的男孩儿也走这儿,就把他领回家了。赵老师,麻烦你了!”
    我听后,心里轻松多了,肩上像卸下千斤重担,天空也立刻清亮起来,街上的人群也变得有秩序,不那么拥挤了。
    “回家了就好,下次再接说好地点,别再走两岔了!”
    “好的,赵老师。”
    就这样,一场虚惊过去了。可是这场虚惊带来的教训让我不敢忽视。下午一上学,我不讲新课,先告诉学生一定要到指定地点,见到自己的家长才能走。如果不是自己的家长,就是认识也不能跟着走。如果家长没来,先跟着老师回学校,等家长来了再跟着走。任何学生都不能自己回家。坐班车的一定按点儿坐上班车,误了班车找老师跟家长联系,不能私自回家。
    放学时,我又叮嘱学生把老师今天下午的话如实转告给家长。接着给家长打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清上午和下午放学时间及注意事项,请家长配合。
    打那时起,没有出现过“丢”孩子的令人恐怖的情况。[/SIZE]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