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教师的情怀

6楼
耐得寂寞,一心做学问
    1982年8月董老师大学毕业,分配到了定陶一中,一所省重点中学任教。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心无旁骛,专心教学。工作中注意学习积累,不断充实加强自我。“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不仅如此,老师还要有找寻水源的方法,”他时时提醒自己“语文教师要善于当‘杂家’”必须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 他坚持不断学习,广泛涉猎历史、政治、地理、哲学,甚至数理化方面的知识,还有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等。由于材料丰富,他备课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讲课时很联系拓展,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注意联系高考要求,提出各方面的问题,为学生开拓视野,真正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2000年以来,学校教师忽然蠢蠢欲动,我们这儿属发达省份的落后地区,工作低,工作时间长,很多本科毕业的老师都争向往外走,尤其是定陶一中,人才济济,一时间把关教师也走了10 多位,我们县那时新建的一所私立高中,更是四方求贤,董老师的课以学生爱戴而闻名,教学成绩因突出被教育局长大会表扬,他家的门在这时更是被踢破了门槛,董老师总是很礼貌地告诉他们,自己是不会去的。在众多的邀请中,其中有一个校长是他的学生,开了很高的工资,创业之初,想让董老师帮他,但董老师为了本校教师队伍的稳定,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他还是拒绝了,他告诉学生:“我对一中有感情,我不要那么多钱,我要好好工作,报效培养我的祖国。”
7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郑学志[/U]发表的内容:[/B]

感谢牛老师一直还坚持着,我也一直在等待着,现在我搜集整理的材料更加丰富了,感谢牛老师的支持!感谢你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好的榜样!
难怪有人说,生活如剥洋葱,总有一天,会让我们感动得流泪。牛老师这么长的时...[/QUOTE]
 
这段时间想得最多的是你,郑老师,就觉得欠你,辜负了你的信任!在网上每次看到你,都觉得羞,也不好再为自己的拖拉找理由,其实,郑老师,你也看到了,我可不是不重视,是能力所限啊1
总之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按时完成了!
8楼
2000年以来,学校教师忽然蠢蠢欲动,我们这儿属发达省份的落后地区,工作低,工作时间长,很多本科毕业的老师都争向往外走,尤其是定陶一中,人才济济,一时间把关教师也走了10 多位,[我们县那时新建的一所私立高中,更是四方求贤,董老师的课以学生爱戴而闻名,教学成绩因突出被教育局长大会表扬,他家的门在这时更是被踢破了门槛,董老师总是很礼貌地告诉他们,自己是不会去的。在众多的邀请中,其中有一个校长是他的学生,开了很高的工资,创业之初,想让董老师帮他,但董老师为了本校教师队伍的稳定,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他还是拒绝了,他告诉学生:“我对一中有感情,我不要那么多钱,我要好好工作,报效培养我的祖国。”]

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不敢苟同,请各位专家给你评说!
9楼
打造课堂精气神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热烈的气氛,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记忆,如果课堂没有了生气,那只能死气沉沉,更不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了。他一直认为讲课作为一种双边活动,它是在师生彼此都积极介入的情况下实现交流,达到教学目标的,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其精气神直接作用并影响着学生。要想使学生积极参与并自觉能动地思维,教师必须调动情感并善于通过恰到好处的语言表情去抓住学生。反过来,如果教师把坏情绪带入课堂,精神萎顿,有气无力,这必然很快传染给学生,一堂课就完了。科学研究表明,讲课作为一种信息输出,其收效构成包括三个因素,其比例是:7%的文字+38%的声音+55%的表情,可见老师的精气神状态的极端重要性,其实董老师在课下是非常不善于说话和表达的人,一点都不张扬,正如一位考上大学的学生在给董老师的信中写到,“老师在课下,我们看到的您是一个老气横秋的年迈者,但在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您却是一个浑身散发着朝气和活力的年青人”,还有的学生在周记中这样评价他:“你们猜我们的语文老师到底有多大年龄?我课下远看他那弯腰驼背、枯瘦如柴的形象,至少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而到了课堂上看他那眉飞色舞的表情,听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似乎变成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还是让我告诉你吧,他的实际年龄正好是这两个数加起来的平均值,实在让人苦笑不得。”
10楼
    为董老师喝彩!
11楼
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一座卓越的丰碑,读牛老师笔下的董老师,我再次想到这了句话。感动董老师的教育情怀,感动于牛老师的竭诚努力。谢谢您了,牛老师!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