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中国教育批判

0楼


高校扩招,必将形成大学生的就业高潮,也就是新时代的知识青年问题,但时代不同了,不能用“上山下乡”的简单办法来解决。如果社会不能顺利地接纳他们,不能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职业,有的人就会去犯罪,那可不是一般的犯罪,而是高智商的犯罪,现在已经在社会上初露端倪,以后将成为社会的一大隐患。

从十多年来中国大学扩招中的混乱无序,盲目的升级运动,忽视和牺牲掉的大学精神,虚假繁荣背后所潜藏的人文危机,对大学教育体制被金钱、权利锈蚀后的种种弊端,道义和真理的放弃等等乱象来看,中国的大学已经病入膏肓!

无论是211工程,教育产业化,还是大学的扩招,这都是一场虚张声势的闹剧,是教育的现代神话,都是浮夸风、放卫星,是教育上的大跃进,它必将给教育界、国家和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中国的教育投资在侧重点上发生了偏差。那就是过度重视高等教育,而忽视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作用,对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

1999年,在义务教育经费总量中,政府预算内拨款占50%-60%,但对于非义务教育的高等教育,政府却负担70%以上。中国大学生人均拨付经费9000元,而小学生人均只有530元。2001年,中国义务教育总投入的增长率为18.2%,低于非义务教育总投入的21.3%和全部教育投入20.2%的平均增长率。

中国在教育经费总量不足的情况下,高教比重偏高。教育经费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是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在欧洲的一些高福利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基本上全部依靠公共资源,即使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基础教育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公共资源所占的比例也达到75%以上。

纵观当今中国,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并不发达,不需要那么多的高知识分子,而更需要大量的既有一定文化,又有一定技术的劳动人才,高中(包括职业教育)是最合适的人选,因此我们应该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建设上,而不是大学教育上。

从教育宏观调控上,政府应适当缩小高等教育的财政投资规模,加大对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投资力度,调整财政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增加财政对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投入,这对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使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步入良性循环都是大有益处的。

另一方面,现在的小学生都能很顺利地升入初中,有一半多的高中生都能考入大学,而现在的中考却难上加难,大部分初中生都会被淘汰掉,竟然比考大学还难,这成了中国教育的瓶颈问题,严重地制约着中国教育的大力发展。

2006年,全国880万人参加高考,本专科录取530万,录取率达60.23%,录取率如此之高,能挑选出好学生吗?两个人赛跑,就连瘸子都会得亚军,这个道理不会不懂吧!然而由于高中学校相对较少,大多数青少年初中毕业还未成年就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或者回家当笼中鸟,或者走向社会成了童工,这又造成了一个社会隐患和非法用童工的问题。

教育就像一座金字塔,由小学、初中而高中、大学,应该是从大到小,这样建筑起来的塔才固若金汤,如果头重脚轻、基础不牢,那个塔迟早是要倒塌的。跳过高中教育而大力发展大学教育,这是违反教育规律、得不偿失的行为,必将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在应该是大力普及和发展高中教育的阶段,而大力发展大学教育还为时尚早。

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靠的是千千万万的人民大众,而非数量有限的所谓“精英”。只有一个国家的民众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表明这个国家的实力和发展的潜力。日本和德国在战后获得的高速发展,就是得宜于广大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所以说我国目前的教育投资的重点必须加以调整,要加大对中小学及职业技术学校的投入。

教育的根本所在就是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我认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我们不能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就万事大吉,国家应该适当压缩大学的规模和数量,加大高中教育规模,把义务教育普及到高中,把精力放在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上。以此来提高我们的国民素质,也就是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

中国政府历来都是非常看重任期内的政绩,而不重视社会长远发展的,其实老百姓的心中都有一杆称,如果哪一届政府将教育经费提高到GDP的8%,实行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的全免费义务教育,中国人民将会永远记住他们的丰功伟绩的。
1楼
很深刻,很全面!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000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