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关注高考“奇才”张非

0楼
[B]退学张非考出677分 希望北大清华不要嫌他[/B]

    2007年06月27日10:02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记者 余媛媛 汪仁洪 李罡

  记者昨日(26日)从南充有关方面获悉,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的南充高考考生张非,在今年高考中考出677分的好成绩,名列南充理科第二名。

  [B]677分南充理科第二[/B]

  2003年,张非在岳池一中考上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学习时,因迷恋上网误了学业,被北京大学退学。此后,张非到南充十一中学习,再备高考。2005年高考,张非以703分的成绩并列南充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但张非却再次深陷网络,被清华大学退学。

  从清华大学回来后,张非深感各方压力重大。在父母的劝说下,张非到南充十中复习,参加了今年的高考。“张非确实天资聪颖,这次考了南充的理科亚军:677分呀!”原来教过张非的老师感叹不已。

  [B]母亲恳请大学别嫌弃儿子[/B]

  听说儿子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张非的妈妈祝女士(岳池大佛小学工人)却高兴不起来。昨日下午,祝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张非想读清华大学,但担心清华大学不录取他,具体填什么志愿,张非仍然没决定。“张非以前确实喜欢上网,网络把他害了。经过这么多风风雨雨,张非成熟了,发誓不再迷恋网吧了……张非是个聪明的娃娃,我希望大学能够给他一个痛改前非的机会,不要嫌弃张非呀!”祝女士说此话时,情绪非常激动,令人动容。

  祝女士还告诉记者,几天前张非爸爸还考验过他,叫他去上网,张非称“我肯定不再犯相同错误了”。

  [B]老师祝福戒除网瘾天地宽[/B]

  2003年,张非在岳池一中考入北京大学。当时,陈技池老师是张非的班主任。昨日下午,陈技池老师听说张非考了677分后喜出望外:“这成绩在广安就是理科状元了,张非确实头脑聪明呀!”

  陈技池老师对名牌大学能否录取张非,心中也没底。陈技池说:“张非走了如此多的弯路,现在肯定能浴火重生,他不上网了,肯定是一块绝好的‘料’,我希望名牌大学能够给张非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陈技池老师还托记者转达他对张非的祝福:“戒除网瘾,前面肯定有个天!”

  [B]专家相助请喝“心灵鸡汤”[/B]

  在采访中,张非的妈妈祝女士再三希望社会各界能帮助张非戒除网瘾。在记者的联系下,昨晚,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著名心理学家李学平教授向记者表示:“愿意拯救张非,帮助他戒除网瘾。”

  李学平教授称,戒除网瘾必须循序渐进,决不能一蹴而就。李学平教授为张非同学开出了五大“药方”,同时委托记者,请张非到西华师范大学找他,他单独请张非喝“心灵鸡汤”。

  记者将李学平教授愿伸援手的消息告诉祝女士,祝女士感激不已,并立即记下李学平教授的手机号,“如果谁能帮助张非戒除网瘾,我愿给他下跪!”

  [B]他能否重回北大清华?

  北大:由学校决定 清华:按政策执行[/B]

  昨日(26日),张非母亲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以他现在的分数,上北大清华应该没有问题,但她特别担心儿子是否还能被清华北大录取。张非的母亲觉得,考出了677的高分,如果不能上清华、北大,而选择分数要求低一些的高校,实在有点可惜。那么,张非到底能否重上清华、北大?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四川地区的有关招生老师。

  位于金麒麟酒店的北大在川咨询点的工作人员,对家长和考生的各种咨询电话均仔细解答,不过,当记者问及张非能否重上该校时,北京大学负责招生的老师态度变得模糊起来:“我们今年在四川投放了47个理工类计划,如果张有意报考北大,他的分数上录取线是没有问题的。但北大是否会再次招收他,要由学校决定。”

  随后,记者又向清华大学在四川地区的招生老师咨询,该校招生老师的回答非常原则:“张的分数上清华的录取线没有问题,如果他有意报考清华,将按学校‘有关政策’执行。”

  [B]填北大还是清华?今天定[/B]

  进出北大清华如同探囊取物,本报一直追踪报道的南充考生张非(现名为张空谷)今年高考677分,仅仅比南充今年的高考状元低2分,读2个多月就考出如此成绩实在令人咋舌,上清华北大录取线没有丝毫问题。

  昨日(26日),记者刚到学校门口,一问到张非的事,同学们都纷纷惊奇:“张非实在是太厉害,令我们望尘莫及!”学校一位领导称,张非今年只在学校读了两个多月,短时间就考出了这样的成绩。

  对于张非到底填报哪所学校,记者试图联系张非本人及其班主任,但都没有结果。张非的同学称,分数出来的那天张非说还想读清华,但又怕不被录取,另外也说到自己想到香港去读。至于到底填报什么学校,学校的老师称,今天会最终定下来。
1楼
[B]张非填高考志愿 北大来了老师、清华来了电话[/B]

    2007年06月28日09:42   来源:四川在线  记者李罡汪仁洪

  昨日,南充的考生绝大多数都填报了志愿,而备受社会关注的张非却举棋未定。记者获悉,到昨晚7点,到底读哪一所学校,张非还没有填。而昨日下午,一直关注此事的北大招生处老师也赶到学校,与张非进行了沟通。

  昨日,本报关于“希望北大清华不要抛弃他”的呼吁出来后,引来了很多读者的共鸣,也纷纷希望不拘一格的学校能够给予张非机会,也有读者建议张非要将眼光放得更宽一些,读哪所大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好自己,不要轻易浪费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昨日下午,一直关注此事的北大招生处在四川的陈老师来到南充,到学校与张非见了面。据陈老师称,他们之间进行了沟通交流,具体内容包括北大如何看待张非、会不会录取,陈老师称不便透露。不过陈老师说“他也想填北大,但没有填”。据称,之前张非自己也曾主动打电话到北大招生处在四川的咨询点了解情况,询问自己677分能不能填北大,当时的老师回答他“可以”。

  到昨日下午6点过,学校几乎所有的高三毕业生都填报了志愿,但张非却举棋未定。学校陈校长称,张非最终填报哪所大学还不清楚。“北大招生的老师来了,清华也打来了电话。”
2楼
    原来是这样一个人,希望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著名心理学家李学平教授能够帮助他。
3楼
[B]张非再入清华准备远离电脑[/B]

  曾在北大、清华就读,又因网瘾影响成绩而两度退学的四川南充考生张非再次考入清华,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清华为避免张非受到打扰,临时调整了之前安排的宿舍,昨天,张非始终没在新生报到现场出现。

  [B]■现场

  张非未到系里报到[/B]

  昨天上午,多家媒体的记者守在录取张非的环境系报到处,但已改名叫张空谷的张非却始终没有在报到处出现。根据住宿安排,张非原本被分配到紫荆公寓6号楼5层的一间宿舍,但记者找到这间宿舍时发现,住在里面的已变成其他系的学生。为了能找到张非,一家媒体甚至派出6名记者,在清华园内“围追堵截”。

  [B]■张非

  请4年后采访毕业典礼[/B]

  直至中午,记者们最终在6层的一间宿舍内找到了张非。面对众多记者的采访要求,张非未作太多说明。“我希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学生活中,不希望再被打扰。”张非称,对现在的专业很满意,因为很喜欢这个专业。虽然自己在感情上比较喜欢北大,但理智告诉他,来清华会更有助于自己顺利完成学业,因为清华严格的制度会对他产生较强的约束,帮助他规范自己的行为。“我此前已经接受过各方面的心理辅导和咨询,觉得有一定的作用,比如我已经学会了自我约束、自我提醒等。但我更希望自身的主观意志力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张非说,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准备买电脑,也会暂时远离电脑。“必要的上网学习会有,但得控制好。可能等毕业之后,我才会买一台电脑。”张非与记者见面的几分钟内言语一直不多,但他反复强调自己不愿再接受采访。“你们可以4年以后来采访我的毕业典礼。”对于此次完成学业的信心,张非答道:“不在于现在有没有信心,关键在于以后怎么做。”

  [B]■清华

  学校和系均制定方案[/B]

  昨天,清华大学宣传部部长邓卫表示,希望外界不要用“考霸”来称呼张非,而应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助他完成学业。邓卫说,张非参加高考的资格和条件都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他的高考成绩也达到了清华在当地的分数线,录取张非是正常程序。“相信他再次踏入清华园后会彻底戒除网瘾,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顺利地完成学业。”邓卫说,学校和环境系都已制定了相关方案,会对张非提供及时的帮助。

  [B]■原班同学

  一年间说话不超过10句[/B]

  昨天,记者找到一位张非在清华数理基础科学系5班上学时的同班同学。这位已是大三学生的同学一听到张非的名字,便笑着告诉记者,他和张非同学一年,但说话总共也没超过10句。

  这位同学说,当时5班一共26个人,但张非的性格特别突出。“他在学校里很少主动跟同学说话,同学一年,他几乎是班里唯一一个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的人”。当时张非极爱玩电脑游戏,“早晨机房一开门就去了,晚上关门的时候才回来。他有时候会买半个西瓜跟同宿舍的人一起吃。”

  [B]■原宿舍室友

  拿不定主意是否去探望[/B]

  数基系13号楼313B房间原先住着3名学生,张非退学后,宿舍内一直没有新同学搬进来。“我们享受着辅导员的待遇。”张非原来的室友小宋笑着说。

  小宋说,张非虽然跟班里的其他同学都不太说话,但和宿舍里的同学关系要好一些。对于张非这次再入清华,小宋说,他现在也拿不定主意是不是要先去看张非。“我怕我们去看他反倒不好。”小宋说,张非考试结束后曾与同学有过联系,“昨天他还给宿舍里的人都发了短信。”小宋说,张非表示要来宿舍看大家,作为室友,他希望张非能在学校坚持下去。

  [B]■同屋新同学

  老乡之间应该好交流[/B]

  昨天,记者在张非的房间内见到了他的新室友。来自山东的小柴和四川的梁识栋说,早就听说自己和张非考上了同一个专业,但没想到竟住在一个宿舍。上午第一次看见张非,只是打了个招呼。“觉得没什么特别的。”性格开朗的梁识栋说,班里在四川只招了两个人,就是他和张非。很高兴能和老乡住在同一间宿舍,两个人应该比较好交流。
4楼
奇才怪杰!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