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长期忽略汉语教育 “汉语保卫战”应该打响了

0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吴小中[/u]发表的内容:[/b]

    我想,教育部门是得应该想想怎样做了!中国的国情似乎就是这样,过了再来矫正,而又往往是矫枉过正,然后再来……[/QUOTE]
吴老师道出了实情!好在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这一点,期待汉语教育乃至我们民族文化教育新的春天!
1楼
[B]美国掀起中文热 百所中小学开始教授中文课 [/B]
 
2005年04月29日10:47 龙虎网
 
  【龙虎网讯】据路透社昨天报道,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舞台上的腾飞,中文也成了一门热门语言,越来越多的美国中小学校都开始将“中文”列为教学内容,学中文从娃娃抓起。学习中文的浪潮已经成了许多美国中小学校的新特色。

  教6岁孩子学中文
 
  波托马克小学位于华盛顿特区北郊外,是美国众多所开始将中文列为小学教学内容的学校之一。在波托马克小学,学生最小从6岁起就开始学习中文了。该校校长琳达·戈登伯格说:“这真是太令人惊异了,尤其是当你走进幼儿园的教室时,老师们上课用中文讲话,而孩子们竟然能够理解老师在讲什么。”

  用中文上几何课

  在马里兰州波托马克小学中,到处都能看到中文的痕迹。在学校的走廊上挂着许多中国艺术,譬如标着中文名字的动物玩具、中文儿歌、中文民谣,甚至还有用中文写下的美国童谣等。

  该校5年级教师张志安博士(音译)甚至在课堂里给学生上几何课时都使用中文,稍微对中文理解不透的美国小学生,就可能连几何也上不好,促使他们不得不学好中文。来自北京的张志安拥有博士学位,他对记者说:“我的学生们在听力和阅读方面都做得非常好,但用中文写作仍是一个弱项。”

  父母上夜校学中文

  马里兰州波托马克小学一些学生的家长为了赶上自己的孩子,也开始上夜校学起中文来。学生家长赫莉·汉德说:“即使我的孩子将来的工作用不上中文,我仍然认为学习中文是值得的,因为她学到了另外一种文化,这是单纯学习ABC无法办到的。”10岁学生艾丽森·罗森斯托克的父亲是一名商人,并且在中国设有公司办事处,艾丽森充满憧憬地对记者说,希望将来能跟随父亲去中国创立自己的事业。

  作者:木雅(来源:中新网)
2楼
专家批评"英语热过天,语文靠一边"不正常
[B]专家:我国英语过热 大学语文沦为“鸡肋”[/B]
 
    2005年08月11日16:20    来源:《新闻晚报》  记者 李征
 
  晚报讯 “同样是语言学科,英语在大学里是必修课,还设立了四六级考试,而语文却至多属于选修课,甚至被某些学校、专业拒之门外!”日前,在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主办的“全国大学语文教师暑期讲习班”上,知名学者、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徐中玉为大学语文呼吁,高等教育也不应忽视母语教学,这一观点得到全国100多所高校的近200位与会教师的赞同。

  徐中玉教授是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材的主编之一,1980年,在他和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的倡议下,国内高校重新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徐教授指出,“大学语文”目前在国内大学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多数属于“选修课”,甚至根本不开这门课,或者即便开课也不受重视。一些高校开始考虑减少开设语文课的专业数量,而增加其他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可以说,大学语文课正面临“下岗”危机!

  同时,沿用中学语文教学思想和套路的现象在一些高校相当普遍,学生语文素质参差不齐、普遍偏低也导致学生对统一模式的教学方式不感兴趣。在不少高校教师眼中,大学语文课不过是“小儿科”,教学甚至不必使用教材,老师在课堂上尽情发挥,学生在台下记好笔记即可,期末考察时,学生随便交一篇小论文即可。

  与此相反,高校英语学习热却从未退减过。大学一开学,高校总会对学生进行英语测试,再分快慢班进行教学,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在某些高校,甚至发生过为了提高四六级通过率,学校在暑假期间将学生全体留校进行补课的荒谬举动。

  对此,徐教授认为,“大学语文”课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作用很大,是其他课无法替代的。因此,高校应该重视母语教学,一方面,在师资和教材上花功夫;另一方面,由于新生的语文素质参差不齐、普遍偏低,不妨仿照英语快慢班制度,对大学新生进行语文素养分级考试,再根据成绩进行分班教学。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000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