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心灵

楼主
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
   开学之初,我班分来了一名叫郑明的孩子,在接触他之前,早已耳闻他的大名:作业从来不做,经常犯事儿,语文考试只能考一二十分,是老师伤透了心的“双差生”。对于这样的孩子,我想尝试着改变他。
   开学后的第一次作业,让我见识了他的基础之差,十来个生字居然错了一大半,而且拼音几乎全错,小学快毕业了,就这水平,今后怎么办?于是,我决定放学后留他下来补课。可是,等我匆匆忙忙地赶到教室里,他却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气得我直跺脚。第二天一早,我把他叫到面前,瞧他那副模样:手插在裤兜里,脚一晃一晃的,眼睛斜视着我,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我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看着他,轻轻的将他的手从裤兜里掏出来,扶着他的肩膀让他站好,并让他的眼睛看着我,然后,我好好地端祥了他一番说:“嗯,这样嘛,才像个学生的样子。”他依然漠然地看着我,在我与他谈话的整个过程中,他语不发,俨如一根木头,我疑或:难道他丝毫不懂感情?后来,我扔下一句话:“放学后在教室等我,老师帮助你过词语关!”转头就走了。
   放学后,他又一次毫不客气地走掉,根本没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这下可惹恼了我:和我斗,看谁怕谁?我决定好好制制他。正在我准备对他实施惩罚时,教室的角落里传来这样的声音:“郑明的家住得好远!”哦,我这才悄然大悟,原来由于家离学校太远,他才选择了逃跑的方式逃避。仔细想想:十一二岁的孩子,每天在七点之前赶到学校上早自习,而下午又要急匆匆赶车回家,真的很不容易,如果不经过调查就对孩子进行惩罚,一定会伤害那颗稚嫩的心灵。
    第二天,在上完语言课后,我特意把他叫到办公室,也许是因为害怕受罚,比起昨天,他的嚣张气焰似乎收敛了很多,眼睛怯怯地看着我,手不停地揉着衣角,仿佛在等待暴风骤雨的来临。我暗示他坐下,轻轻地对他说:“生字过关了吗?”他摇了摇头不做声,脸上依然是那副漠然的表情。
“我听同学们说你家住得很远,是吗?”
“嗯。”好家伙,终于肯开囗了。
“那可不容易哟,你每天几点钟起床?”
“五点左右。”我们之间的交谈仿佛只有我问他答。
“如果下午留下来能赶到车吗?”他无奈地摇摇头。
“那为什么要来这儿读书呢?在附近多好啊!”
   他低头小声地回答:“妈妈想让我在这里把学习搞好。”
“那你自己想不想呢?”
“也想。”
    抓住孩子想读书这一契机,我因势利导:“可是,现在的情况是,你那么辛苦地到学校读书,成绩却没有进步,怎么办呢?”我偏着头认真地看着他,他把头埋得很低,仿佛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经过这一次谈话,郑明改变了很多,尽管成绩差,他上课在努力听讲了;尽管错别字多,他在认真记笔记;尽管字写得不好,他总能按时完成作业了。同学们都说郑明变了。
   作为一名老师,就是要从各方面关心学、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想方设法走进孩子的心灵,这样才能成为每一个孩子的知心朋友。
1楼
很实用,后进生的转化是班主任重要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吧
2楼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3楼
学习了,一个挺不错的方法。
4楼
真佩服您有这样的好修养!您的耐心与细心,终于感化了那个顽固的小家伙。祝贺您哦!
5楼
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很难。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