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点评之好家长也是夸出来的

18楼
旧文章之二:
                            [SIZE=5] 从家长的角度当老师
[/SIZE]
    为爱导航:[COLOR=#f73809]真正的爱,不需要言语的表达,需要自己用真实的行动去表白。甚至,你不经意的眼神,都能够泄露爱的秘密。去爱学生吧,爱好学生大家都会,只有爱上差生,那才是真正的爱!
[/COLOR]
亲爱的:
    昨天在接睿崽的时候,睿崽一个同学的家长给我讲了一件事情:那天她去接孩子,老师正留着孩子做作业。给孩子加班加点,从传统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好老师,我们家长应该感谢才对。家长对这一点也没有任何异议,但是有一点,她一直耿耿于怀:她看见老师在教训她的宝贝儿子——“你真是个蠢材,蠢得比猪还不如,这么容易的题目都做错了!”孩子低着头挨着老师的训斥。她的眼泪一汪就出来了,她想大声驳斥老师:“正因为我孩子什么都不知道,才送进学校里读书。如果他什么都懂了,还要你老师教吗?”她很想,但是又怕老师对她的儿子有偏见,只好强忍着眼泪,把孩子接回去。
    这件事情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老师训斥孩子的话语何以那么出口,她为什么要使用侮辱性的语言来教训孩子呢?家长听见了,心里舒服吗?如果换做了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会原谅老师这么辱骂孩子吗?那天我们是家长,所以我能够深切地体会那位家长的愤怒和不平。她一直耿耿于怀,就是因为老师批评孩子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旁边家长的感受。
    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蠢得如同猪一样。只要为人父母,都会感受到一点:在他们心目中,他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他们可以找到一千个理由说服自己:如果没有别的孩子好看,他们的孩子一定最听话;如果没有别孩子的听话,他们的孩子一定最聪明;如果没有别的孩子聪明,他们的孩子一定最努力……
    事实上,我也常常觉得,睿崽是上天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是上帝给我们爱的最高奖赏,也是他,让我们明白,为什么西方人总将心爱的儿子称为天使!如此可爱快乐的称呼,怎么可能会与蠢得如同猪一样的词眼挂钩呢?
    那位家长说:老师的极端评价,几乎摧毁了她对孩子成长的信念。我赶紧告诉她:“孩子学习犯点错很正常,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误的,你不要害怕老师的批评。回去自己好好辅导,也许很快就能够赶上来。”她很感激我的理解和建议,并说要是我当老师的话,一定会是一个好老师,因为我会从家长的角度看问题。
    回来之后,[COLOR=#f70909]我仔细思考着家长的话,她给我们做好班主任提供了一个很清晰的工作思路,那就是要从家长的角度来当老师,从家长的角度来做班主任![/COLOR]
   [COLOR=#3300ff] 从家长角度做班主任,首先就是要热爱孩子,[/COLOR][COLOR=#0909f7]只有真心地爱孩子了,你才能够从内心深处激发出教育热情。[/COLOR]爱是我们做好教育事业的基础,孩子是我们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可是,在现实工作中,有些老师并不会爱学生,他们喜欢成绩好的同学,他们爱的是孩子的成绩;他们喜欢听话的同学,他们爱的是别人的顺从和奴性;他们喜欢富裕的同学,他们爱的是人家的钱财……会爱孩子吗?每一个老师都扪心自问,我好希望大家都能够给予肯定回答。
    今年我收服了一员爱将。当初报名的时候,我就感觉出来,石运来不是好对付的。果然,开学的第一天,他就借视力不好要求照顾为名,强行占据了班上最好的位置。接着就有任课教师向我告急:石运来成绩不但差得要命,而且性格也变态。你表扬他,他就讽刺你玩弄表扬,他自己知道他有多重,不要老师灌迷魂汤。你如果罚他劳动,他就会向你提出抗议,老师是不能够体罚学生的。老师无意中看了他一眼,他就认为你用有色眼睛看人……
    我仔细地分析了他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缺乏爱的学生,所以对别人才有那么深的成见,才那么地锋芒毕露地要保护好自己。后面发生的事情果然就证明了我的判断。找到问题的症结,处理就好办了。我完全把他当作一个很正常的孩子看待,真心地待他好,我用自己行动告诉他,而不是用语言告诉他,我爱他们。终于,在他遭受外校学生欺负,我只身挺出救他,他感动了。从此后对我的话言听计从。
    他们都有一颗真实的心灵, 其实孩子们都知道,谁是真心爱他们的。真正的爱,不需要言语的表达,需要自己用真实的行动去表白。甚至,你不经意的眼神,都能够泄露爱的秘密。去爱学生吧,爱好学生大家都会,只有爱上差生,那才是真正的爱!
    [COLOR=#0000ff]从家长角度做班主任,就是我们要树立一个信念,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好的,都是前途无量的。[/COLOR]我现在还记得一个故事,说是一位盲儿的妈妈,带着孩子用弹弓打玻璃瓶。她之所以让孩子这么做,是因为别的孩子也玩这个游戏;她觉得,她的孩子应该像正常孩子一样,享受生活中的种种乐趣。一个作家亲眼看见她引导孩子玩这个游戏,打了一个下午,都没有打中。作家失望了,对孩子妈妈说:今天算了。盲儿妈妈只是笑笑,当天色暗下来,作家准备回去时,转身的那一刻,他清楚地听到玻璃瓶子打碎的声音——这时候,他内心如电一样击过,他想起孩子母亲讲的一句话:总有一天,总有一只瓶子会被打碎的。
    我之所以记得这个故事,是孩子的妈妈感动了我。很明显,盲儿是看不到玻璃瓶的,他能够做到的,就是凭借着他的听力,一点点地变换位置,一点点地将就出玻璃瓶的准确位置。这有多么难啊,但是,妈妈相信他的儿子能够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我感动,而且想,假如所有班主任老师都有这么一个信念:“我的学生是最好的,我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将出人头地!”那么,我们的教育工作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COLOR=#0909f7]从家长角度做班主任,还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允许孩子犯错误,更允许孩子改正错误。[/COLOR]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有时候想想,这天下的父母也真是可怜。孩子再没有出息,再坏得一塌糊涂,他们最终还是接纳了他——那是他们的孩子,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只要能够回到家里来,他们的孩子就能够重新做人。这对我们老师是一个挑战:我们有足够的爱心,去宽容孩子的一切吗?
    [COLOR=#3809f7]从家长角度做班主任,就是要尊重家长,了解家长的心理需要。[/COLOR]家长也需要表扬和鼓励,我们肯定孩子的成绩,实际上就是肯定家长在教育孩子上的努力,我们否定孩子的表现,就是否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多的家长是受不了这样多次否定的打击的,他们总是希望,能够从老师那里听到孩子的种种好消息。所以,我们要对学生的态度少些否定,多些肯定。我们在具体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做好学生工作,切莫急于批评学生,更不要轻易否定学生。
 
(以上节选自《班主任工作新视角——郑学志写给妻子的教育情书》湖南师大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19楼
最新文章传递:
                          [SIZE=5]没有办不了的家长学校[/SIZE]

    [COLOR=#f70909]很多老师害怕家长不会听你的话,其实,你站在讲台上,你就是权威,就是专家,只要你言之凿凿,不信口开河,没有一个家长不听你的话。
[/COLOR]
工作笔记:
    我办家长学校时间比较长,从1995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了吧。我刚开始办家长学校的时候,和我们的校长说过,他很赞成,并特批我可以从学校办公经费中报销全部开支。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能够用机会用“公家”的钱,确实让我很自豪。
    有很多老师问过我:你为什么要办家长学校?你应付得了那些家长吗?他们会听你的话吗?
    这三个问题,其实是我从教书以来,一直思考的三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办家长学校?是因为我看过太多的家长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最终让孩子浪费的例子。每次我看到那样的例子,我总感到心痛。
    多年前,我曾经接待了一对母子。母亲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儿子在读小学三年级。三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开始写作文了,可是她儿子一句话都写不全。他们通过一个朋友找到我,希望我能够给她孩子补补作文。
    她告诉我,这孩子天生有点毛病,主要是在生孩子的时候,难产,孩子在产道里耽误时间太久,医生还给孩子吸了氧。她叹了一口气:“孩子今年9岁了,和一般的孩子不太一样。先天不足,脑子不正常,学习上有困难,成绩位于班里的后十名。”每次去医院看病,小明妈妈都要将他脑子受过伤的事情、还有影响学习的事情给医生说一遍。既然已经有前面的医生说话在那里,接诊的其他医生很少改变过这种说法,于是,孩子脑子有问题没有经过任何一次严格的测定,就已经成了定论。
    第一次到我家里来,孩子自己也不假思索说:“我脑子有问题,所以学习不好,我也挺着急的,不知怎么办好。”
    可是我怎么也看不出孩子究竟有什么问题,于是建议他们去看看心理医生。果然,经心理医生测定,孩子智力水平完全正常,根本不存在智力低下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学习成绩不好问题,完全是由于妈妈不良心理暗示的结果。而妈妈之所以那么暗示,完全是不懂得教育心理学常识,医生那么说,她也就没有经过严谨的医学论证,认同了医生的观点。结果,种种不良的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造成了孩子生活和学习困难。
    这位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吗?不,她是大学毕业生。可是为什么仍然给孩子造成了精神上的伤害呢?因为她不懂教育学和心理学。由此我想,我的学生大部分是在农村,他们家长中,又有多少懂得教育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呢?我拿什么来帮助我的学生和家长?想来想去,我想不出有什么比家长学校更有效的办法。
    于是,1995年,我参加工作一年,就对校长提出了我想办家长学校的想法。校长说以前没有办过,是不是在我班上试办?我说行。于是,1995年冬天,我就在我班上开办了家长学校。
    第一次开会,56名学生,只来了23名家长。我充分肯定了与会的家长。那时没有专家给我们上课,我就自己搜集资料,为我们的家长开课。我向家长们讲了我为什么要举办家长学校,我告诉他们一个观点——我始终认为,[COLOR=#f70909]一个孩子的成长,最主要的gong劳不是老师,而是家长,是家长的不同,决定了学生的不同。[/COLOR]我反问他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多次在不同的场合问到。那个问题就是:[COLOR=#0909f7]为什么一个班五六十名学生,经过老师们十年的学校教育之后,考上大学的只有不到那么一二十人?是老师们分心、只教了那么不到十来人?不是,老师们在同一间教室里,用同样的时间上课,布置同样多的作业。可是,为什么最后只有那么一小部分人考上了好的大学?而且考上大学之后,个人成就却千差万别?答案只有一个——是家长的千差万别,造成了孩子的千差万别!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家庭氛围如何,家长教养如何,家长素质如何,直接决定了孩子的人生。[/COLOR]当时,我没有说文化程度,因为我的家长大多是农民,而且我一直相信,文化程度和素质不能够直接划等号。好些文化程度高的人,却做出低素质的事情。我一直认为,素质是潜藏在人本性里的、那些最自然的为人处世东西。那些没有读过书的人,却能够懂得最基本的人生道理,知道如何努力,如何待人,用最朴素的情感,培养孩子学会感恩。这样的家长,就是高素质的家长!所以,我认为,素质和文化程度有关,但是没有必然的联系。寒门出人才,很多目不识丁的农民却培养出了数名大学生,这样的家长就有素质。
    我讲这些话的时候,在家长引起了比较大的震撼,很多家长第一次感到,他们也能够教育好孩子。于是,我明白告诉他们:[COLOR=#ff0000]家长也是教育者,不管你文化程度多高,你有孩子,你就是教育者。虽然你的文化不能够辅导孩子,但是你的要求,你的为人处世,可以影响孩子,你可以教会孩子怎么做人。而一个懂得做人的孩子,自然也会懂得读书。
[/COLOR]   我没有讲大道理,我仅仅从做人开始,讲教育,讲如何培养出一个让人放心的孩子,如何让孩子今后有一个幸福的、让人放心的人生。那些家长听得个个点头。最后,我明白地告诉他们,今后开家长会,我不会只单独通报考试成绩,也不仅仅只表彰那些先进学生。我的家长会,我将把重点放在交流、学习如何教育孩子上。今后的家长会,我讲,学生讲,你们家长也要讲。我给大家讲教育孩子的科学道理,家长您呢,给我介绍教育孩子的体会,我们大家互相沟通,互相交流……
    当时听课的还有一些学生,当他们听到家长会不仅仅只通报成绩时,都一齐拍起手来。从那开始,我的家长学校就正式开张。
    很多老师害怕家长不会听你的话,其实,你站在讲台上,你就是权威,就是专家,只要你言之凿凿,不信口开河,没有一个家长不听你的话。我每次讲课之前,都搜集到了大量的资料,我不仅仅是讲如何帮助孩子学习,还讲如何处理父母和孩子的代沟问题,如何帮助孩子走过高考前那些紧张的日子……甚至,我还和家长们一起讨论了孩子青春期的卫生教育问题,家长都很信服我,说我不但教育了孩子,也教育了家长。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给他们讲了一堂如何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讲座后,很多家长在会后久久不肯离去。一些没有尽兴的家长,还把我的电话号码抄了去,那天晚上,我家的电话一直打到晚上11点!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影响,当我们把家长学校办好之后,我们就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我教书十多年来,学生一直很听话,家长一直很配合,除了我的运气特好,到哪都能够碰上好学生、好家长之外,我想,我的家长学校应该gong不可没。

温馨贴士:
    1、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家庭氛围如何,家长教养如何,家长素质如何,直接决定了孩子的人生。
    2、很多老师害怕家长不会听你的话,其实,你站在讲台上,你就是权威,就是专家,只要你言之凿凿,不信口开河,没有一个家长不听你的话。
    3、当我们把家长学校办好之后,我们就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以上节选自《[COLOR=#f70909][B]与家长过招——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和技巧[/B][/COLOR]》,郑学志著,万千教育丛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正全新上市,请读者关注《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书讯)
20楼
    感谢各位老师的积极参与,感谢王新国老师与艾岚老师的精彩点评,及王新国老师极具借鉴意义的“夸学生”案例,这个案例很巧妙,很有诗的味道,感谢郑老师为我们提供的这些案例,小宋受益匪浅。
    大嘴一早上就看这两个案例还有老师们的精彩评析。无疑,这个案例有我们班主任老师值得借鉴的地方,好家长都是夸出来的,这方法是笨了点,但是很实在,用好了还很有味道。那么怎样才能用好这个方法呢,王新国老师在思考与郑学志老师提供的这些案例说得很清楚:
    1、设身处地地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2、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3、一片真诚的,热忱之心。4、巧妙的方法(王新国老师的那个案例就是“巧妙”的完美诠释)。

    艾岚老师的点评和这个笨方法一样实在,给小宋的感觉很亲切。如何能将教育深入下去,彻底地打在学生与学生家长的心里面,艾岚老师的这几点小建议不得不看啊。

    小宋再次感谢各位老师的积极参与和点评。
21楼
[ALIGN=left][FACE=黑体][SIZE=3]好家长也不能随便夸
[/SIZE][/FACE]
湖北省江陵县普济小学 邓自霞 [/ALIGN][ALIGN=left]

何永辉老师的《好家长是夸出来的》一文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尽管教师以一种睿智的手法解决了一个教育问题,但我们还必须明白,好家长也不能随便夸。

首先,我们无权对家长进行评价。教师评价学生,是教师的职责,但法律与道德都没有给予我们评价家长的权利与职责。现实教学过程中,因学生问题而常常看到的是家长成为了连带被告,一个问题学生往往让人产生一个问题家长的联系,因而教师容易产生对家长的误判与批判。很显然,这样的例子绝不是少数。家长当然应该肩负起教育学生的责任,但家长绝不能成为学生问题的源头,而我们的教师往往将问题学生向家长一推了事,在惩罚学生的时候连带家长一并惩罚。我们都是这个社会中的一员,家长除却教育自己的孩子之外,还有自己的社会责任,他们在为生活而奔忙,他们也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别人而服务,除却必须,我们无权要求家长事必恭亲,更无权对家长呼之则来挥之则去,这显然是不公平也有失公允的。我们无权评价家长,是基于教育中学生最为重要这一原则。家长、学生、教师三为一体的教育准则中,三者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但无可否认的是,三者中以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很多时候,教师在这样的教育准则中往往是一个局外人的身份。也就是说,当我们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评价家长时,我们不仅仅要承受来自家长的风险,更要承受来自孩子的风险,这样的评价,往往是风险巨大,这是教育过程无法估量的。

其次,我们不应以孩子的眼光看家长。“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经过了前人的总结归纳与摸索与自已的亲身实践而得出来的结论,它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但这绝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家长绝不会因为教师的一两次表扬而沾沾自喜,成人世界的自私自利尔虞我诈每一个人都经历了很多,这和单纯的孩子世界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家长不仅不会因为教师的表扬而高兴,反而会催生无穷的联想与想象,他们会对教师的表扬做出一系列的分析与推断,得出的结论往往会背离教师表扬的本身。不要指责家长,这个异化的时代往往会催生出无穷的异化观点,更何况这样的推断还会造成新的波澜,教师的言语往往经过家长的转述后,在一定范围内流转,反而给教师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记得我们学校有一位教师夸过家长写得一手好字,让班上的学生学习,结果这位家长误解了教师的话语,以为教师在暗示什么,因此给孩子的所有教师每人买了一支名贵钢笔,反而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烦恼。看似善意的表达,但家长却有如此反应,不是教师不会夸,而是这个急*****近利的时代让每个人都显得现实。当我们在夸家长时,我们不仅仅拥有真诚,更要拥有对情形对家长的判断,而这往往是很艰难的。很多时候,我们的夸本身就带有杂质,又怎么能够要求别人以一种纯净的心态来接受自己的无端夸奖呢?夸家长,还真得三思而后行。

再次,我们难以面对孩子的眼睛。任何形式地夸奖家长,都会在孩子心中泛起阵阵涟漪。孩子的攀比心理是夸家长无法迈过的坎,过多地关注家长,往往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难以根除的种子,他们会以各种想法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家长更优秀这种想法,这样的后果显然要比教育本身更让人为难。同时,孩子也不会明白成人世界的勾心斗角,他们不会理解教师为何而夸奖,家长怎样理解夸奖,他们只会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夸奖,从中获得快乐或者进行抵触,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对学生的教育无益。而一旦学生知道了教师之所以夸奖家长的原因之后,其中的负面因素只会更大,学生的反应只会更强烈,更会产生对教师强烈的抵触情绪,而这样的结果,更为不利。让学生理解教师夸家长的苦衷,分寸极不好把握,轻重之间,只有听者自知,学生的心理活动很难有所取舍,其间的艰难,很容易被忽略。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件教师称赞某同学近一段时间表现得好,夸奖其家长近一段重视学生的家教,是一位有素质的家长。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学生却理解为自己的家长此前是没有素质的,自己此前是没有家教的,因此恨极了教师,造成了不必要的误会。之所以在夸奖与批评之间缺乏交流,其原因在于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很难由教师去评判,教师参与其中也很难找到一个真正的平衡点,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当我们想通过夸家长的方式间接教育学生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毕竟教育之事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好家长也不能随便夸。

邮编:434100
邮箱:daxiong197@163.com
[/ALIGN]
22楼
很感谢邓自霞老师的精彩点评

邓老师的点评很值得深思,特别是第二点,真要慎重考虑,以及第三点中小案例所要表达的内容。邓老师说了很多我们不曾考虑到的问题.....
23楼
[FACE=楷体_GB2312][SIZE=3]    各位老师的评述精彩纷呈,我读后很有感触,让我不得不想到这样一个问题:[/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学生的成长路上,我们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是“谁配合谁”呢?我们的出发点是“让家长配合老师教育学生”还是“老师应该配合家长教育子女”呢?[/SIZE][/FAC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读了郑老师的文章更让我对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我想这应该是我们与家长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的一个最基本的立足点,如果不能明确上面这个问题,我想我们的教育就会走向“教育万能”,“教师承包制”,“教育无边界”,“班主任工作无重心”的怪圈。或许我又说得过激了些,但我确有这样的想法,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小弟在这里先谢了。[/SIZE][/FACE]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