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点评之天天睡觉,竟然也被评上“文明标兵”!

18楼
我班上也有一个这样的同学,学习8科才考试100零几分,我经常把他作为一个优秀学生去表扬他,效果还不错。
19楼
    我们要从长远的眼光看问题。什么是问题生?什么是优秀生?我们对学生的评判标准也不一定正确?WSW爱帮人,爱搞笑,人缘好,等着不是他很大的优点吗,难道不值得所谓的优秀学生学习吗?
20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王娟桐庐[/U]发表的内容:[/B]

我很佩服这位老师,要是我绝对做不到,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学生上课睡觉。[/QUOTE]
那你有没有考虑过学生为什么会睡觉呢,与自己讲课是不是有关系呢?自己讲课如果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的话,那学生还会睡觉吗?可能您也许会说,就是无论你讲的多么好,有的学生还是会睡觉的,那么如果这样,你就是不让他睡觉,他也不会学到什么东西的,有什么实际的效果呢?
21楼
我看了两位老师的案例都值得借鉴,让我受益匪浅,无论如何,从容和激进都是一种方式方法,星耀梦之源案例更能打动人,能够感动人一辈子,确实不易,值得我终身学习!
22楼
精彩!佩服!学习!努力!
23楼
[SIZE=4][QUOTE][B]下面引用由[U]大嘴小宋[/U]发表的内容:[/B]

    学期即将结束,学校给我们班15个“文明标兵”名额。我让学生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学生问什么标准,我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下一次还有优秀班干部评选,这一次就一般不要投票给班干部了。结果呢,...[/QUOTE]
看完案例和点评,受益匪浅:[/SIZE][SIZE=4]一个人的素质教育老师心态良好,工作从容不迫,举重若轻,而且有探究精神。面对一个“瞌睡虫”,他首先不是愤怒,而是好奇。这是非常正确的态度。愤怒不能增加人的智慧,只能增加犯错误的机会。不过我若是一个人的素质教育老师,我会给自己确定一个小小的研究课题:这个学生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题目非常有趣。我会给这个学生做点心理测验,特别是研究一下他的早期记忆,然后悄悄给他做个成长预报,估计他将来可能是什么样的人,有多大出息。过若干年,我倒要看看他是不是变成了我所预报的那种人。这种研究会使我的教育思想日渐科学,以后我教育类似的学生就更有谱了。真正的专业人员不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吗?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棍棒之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谁又能保证今日的“问题生”不是日后的瓦特、牛顿、爱迪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我们教师,有时候是过多地看重了学生的分数,而忽视了学生身上存在的其它优点,这样去看学生就难免有偏见。有时候,换一种角度对待“问题生”,或许风景会更加美好。“钱学森之问”给我们很深的警示,很多教育专家也在反思这个问题,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不能培养“顺民”,这种“顺民”教育扼杀了很多孩子,扼杀了很多未来。我们的教育不该是工厂,生产出来的不该是统一规格,毫厘不差的产品。我们面对的是“人”,是“人”就该有各自的血液,各自的自由,各自的生命,所以没有什么绝对的“标准”能去评定这个“人”是否合格。我们用“学习好坏”,“是否听话”去给每一个学生扣上诸如“学优生”、“学困生”和“问题生”等帽子是非常不应该的。一片小树林,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有的斜枝多一些,有的被风吹倒了,还有的被“虫子”钻了洞。我们要做的不是给这些树挂上诸如“学优生”、“问题生”等标签,然后给予“学优生”们更多的呵护,那些长了斜枝的、有虫子的、被吹倒了的“问题生”一律随其自然发展,或者直接拔掉。如果这样种树的话,那么最后剩下的“树”也没有几棵。我们要做的是该剪枝的剪枝,剪完之后,他还会再长出一些,那么我们再剪,直到他长高长大,长到不用再剪枝。无论哪一棵树,将来他们是做栋梁也好,做门窗也罢,亦或是做烧火材料,不都是物尽其用,为社会做贡献吗?我们常说,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长。我会尽力和“家长”沟通,让其改变“教子策略”。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过而能改,善莫大焉”,[FACE=Times New Roman] [/SIZE]什么方法是好方法?适合的方法是好方法。[FACE=Times New Roman] [/FACE]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培养出好学生了就是成功的教育。[FACE=Times New Roman]读此文深有感悟,据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理论,孩子成长是存在多元智能的,孩子学习不好,不一定其他方面不行,所以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而我们老师要为这些孩子的成长提供合适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在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的氛围中,愉快成长。[/FACE][/FACE]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