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点评之你到底在想什么

12楼
期待更为精彩的点评出现.......
13楼
烈火中永生老师的这段话,我看了不下十次,有太多的老师都要这样大声疾呼,也确实很多老师在大声疾呼了,小宋觉得很震撼,但总觉得不是这么一回事,究竟怎么说,一时半会我也说不上。

    很抱歉,我说的一番话给小宋老师带来了困扰。其实我也知道有些话是能想而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的,我也是呈一时之快而已。但确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太多的事例,你全情付出了,但却不能被学生或其他人理解的事例,如果说没把学生从边缘给拉回来或是怎么样,就要被扣上没有尽到心或是没能走进学生或宽容对待学生的话,我真的觉得太冤枉了。虽然是为数不多,但也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存在。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工作中确实有太多不能承受的东西,有些问题真的是单靠我们教师的力量不能挽回的,因为我们现在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是不只一二个学生有心理方面的偏差。小宋老师看了我这段话后,不要把我当成顽固派呀,呵呵,我也不是偏执狂。因为我的能力有限,我确实遇到了这样的事,再次说一声抱歉。
14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烈火中永生[/U]发表的内容:[/B]

                          老师不该承受的
    自从看了徐老师的《你到底在想什么》案例,心就一直被牵着,久久不愿放下,但又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心中有太多的话想说出来,...[/QUOTE]
 
   [SIZE=4]   烈火中永生老师谈到的教育不是万能的,这个我赞同,但纵观徐老师处理事件的整个过程,我认为有四个妥的地方,但并不是说徐老师就一定要把这四个方面做得十全十美,我只是想提醒我们教师在处理问题学生的过程当中,应该尽量注意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当教师的都知道,其实学生是很在意老师的一举一动,包括我们的一颦一笑都能给他们带来影响。因此,处理问题学生,保持一颗冷静的心,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重要,虽然我们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们应该尽力做好![/SIZE]
15楼
烈火中永生老师的这番话,让小宋惭愧得很。您说的这种情况我知道,普遍存在,我没有做过老师,但我也是从学生走来的,多少知道一些。说心里话,老师与学生站在一道,我还是比较偏向老师这一方的,您把我的意思理解错了,怎么会说您没有尽到心或是没能走进学生或宽容对待学生呢。
16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大嘴小宋[/U]发表的内容:[/B]

首先谢谢各位老师的精彩点评,大嘴这里也说两句。

    我才看到这案例的时候,也是一愣一愣的,之所以选它,首先是这案例真实,不仅仅是案例中的学生真实,案例中的老师也真实,烈火中永生老师说,看了这...[/QUOTE]
 
  看了宋老师的点评,由衷地佩服!
 大家的帖子,宋老师一定是看了又看,琢磨了又琢磨!他点评真是足够精彩!谢谢!
17楼
              [SIZE=4]沟通从“心”开始不是一句话
    现在要求老师要应该心理咨询师,其实是有必要的。我们在教育大多数学生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普通的方法,而对待特殊的学生则要采用特殊的方法。
    老师是一份需要爱的工作。如何“爱”呢?这是需要学习的。
    老师应该具备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生长经历、交友习惯和观察学生的行为之后,大概的给出学生属于“哪一类型”的孩子,然后确定“爱”的方式。
    案例“你到底在想什么”,老师到最后也没有搞清楚学生在想什么,应该说,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透视学生心理的能力。要不然,无论我们从教多久,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必然会十分的被动。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即使是类同白纸的小孩子,他们也会有各种复杂的想法。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不知道谁说,“不要得罪身边的小人”,我们的学生中,有君子,亦有小人。
    同样的一件事,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会以为这是老师在教育我,老师是为了我好,而另一个孩子可能会记恨老师,对老师产生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
    假如我们做得多了,学生怪老师多事,如果什么也不做,学生会说我们不关心他。这时候,应该如何拿捏这个度呢?一定要视场合,视情形而定。
    沟通从心开始,心在哪呢?作为老师,我们爱孩子,然而我们一定要有方法。
    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思考再三,还是感觉这个孩子不好处理。因为徐老师已经在用心处理了,他几次三番的修改自己的教育方针,他真的非常用心的做了。伟伟显然是上六年级之后才跟他的,刚开始,他和他之间,明显的缺乏沟通。而对于问题小孩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跟他沟通呢?在他父母离异的过程中,孩子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呢?
    这个孩子显然的很皮,他在打了玻璃和黑板之后,态度是嚣张的,心里是毫不在乎的,老师的发火是不是正中他的下怀呢?可能是。而老师也恰恰这样做了。如果老师不生气,而是让他自己拿出处理方案,让他自己分析这件事情,他又会怎么分析呢?
    老师背转身写字时,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敢对老师做一种人身攻击,这是何等的胆量,以及对老师何等的不屑呢?他这样做,只有一个学生告知了老师真相,此时班里的学生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会给班级注入怎样的一种风气呢?
    在学校的不显眼的却绝对可以被人发现的地方写着“杀了××”的话,这是孩子的心理扭曲的表现,还是这仅仅是为了泄愤。
    当老师因为自己这样做,转而采用一种比较柔和的态度,对自己突然好起来了,这个孩子会怎么想呢?他感觉到了老师态度的转变了吗?他以后面临这一切事的时候又会采用什么做法呢?人首先是一个会用身体思考的动物,才会继续用大脑来思考。他的切身感受,可能会影响以后他处理事情的方法。
    就我所知,孩子在4年级到初中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会把老师当作权威,反抗权威是他们这个阶段必有的一种心理反应,甚至于把反抗老师当作乐事,一旦过了这个阶段,等到大了,他们会把那时候的做法当成笑话,当成儿童时代的一种“英雄”式的回忆,作为老师,我们大可一笑置之。
    对于这一类的案例,我们应该不仅仅止于探索或摆出方案,我们应该有让我们的方案得以实施的机会。许多理想化的方案很容易想出来,可真的到做得时候,又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并且,我们的教育效果不应仅仅是看眼前,看现在,我们要较长时间的对一个学生的成长,跟踪观察。
比如,徐老师文中的伟伟,徐老师就不妨留心一下,他在新的校园里,老师是怎样教育他的,他最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鹿泉市上庄镇中   戎攀英       050200
[/SIZE]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