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点评之班主任该偏向哪一端

18楼
                                      两个问题的思考与处理
    陈老师的文章反映了两个问题:其一,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问题;其二,班主任在应付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问题。
    “鼓掌事件”中,陈老师从学生处了解原因,上课了,顺势让学生进了教室,课后,又因任课教师的态度而大肆批评学生,可以看出陈老师处理事情时欠考虑。作为班主任,过于随意的处理发生的事件,可能就会出现陈老师这样首鼠两端的尴尬境地,不足为其。如果陈老师在从学生处了解情况之后,及时和任课教师沟通,然后在平静地处理,就不用考虑该偏向哪一端得问题了。
   “比赛事件”中,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中没有见到陈老师的身影,很是纳闷:班主任陈老师“潜伏”到哪里了?怎么会让事件发展到“公车上书”的地步?由此可见,班主任陈老师处理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似乎很弱,或者说,陈老师似乎有听之任之之嫌。作为班主任,处理班级突发事件是必备的能力之一,如果真是这方面存在问题,陈老师可以上岗了!显然不是这样,陈老师后来处理好这件事,只是觉得左右为难罢了。到这一步原因在,三千比赛事件发生后,陈老师没有及时为班级的学生去交涉,而是学生自己去找裁判理论,1500比赛事件后,仍是如此,似乎有些不妥,很为消极。在班级荣誉面前,陈老师没有很好借此机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其实无论争取的结果如何,如果陈老师站出来了,都对陈老师的班级管理很有好处。事情发生到最后,陈老师才站出来处理,难怪会有两难的感觉。
    总之,我认为班主任工作积极一点,考虑周到一点,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就不会为“偏向哪一端”而郁闷了!(南京市河西中学   管福泉  210031)
19楼
[FACE=楷体_GB2312][SIZE=3]可否不看重文章的表面?[/FACE][/SIZE][FACE=楷体_GB2312][SIZE=3]   看到大家的评论,我也关注起来,关注文章,也关注此人,忽然记起在09年的《班主任之友》中有他的一篇文章《门卫李大爹》,因为文章写得特打动人心,加上我的父亲也在一个单位做门卫,引起了我的共鸣,所以就记住了这个人。都说“文如其人”,今天,又翻开那篇文章看了看,我想:一个对离去了的门卫都心存感激与不舍的人,他会像文中所写的那样去对待他的学生吗?我觉得陈老师本人极有可能不是他文章中所写的那样,也许他在揭露某些东西呢?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么?或者,退一步说,他就算是那样的人,可他有勇气把自己丑陋的一面揭露出来了,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反思吧? 不知我的这个思路、想法怎么样,希望大家都来议一议,也许能碰撞出写作的灵感呢。[/FACE][/SIZE]
20楼
[SIZE=3][/SIZE][ALIGN=center]
[SIZE=2]再说《班主任,你该偏向哪一端》[/SIZE][/ALIGN][ALIGN=left][SIZE=2]    一、道出对学生的愧疚
    相对而言,我班孩子们各方面的素质都很不错。而这两件连续发生的事,我都如此处理了,当时是这样考虑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当矛盾不能化解时,只有自己作出让步与牺牲。在这个班级中,我是家长,45 个学生都是我的孩子,我们要一起作出让步;可处理完这两件事后,心里一直很郁闷,同时对学生的愧疚与不安也与日俱增,于是就写了这篇文章,在我心中,这是对自己行为的忏悔和对学生另一种形式的道歉吧。
    二、倾诉心中的煎熬与无奈  
    自从儿子成了小学生后,我才真正走近学生;才拥有“儿子就是学生、学生就是儿子”的心态; 正因为有了这种心态,所以,以后再来看待学生时,竟然对他们也充满了母亲般的宽容,能容忍、甚至赞许他们的淘气、调皮(只要不是恶意的);以前他们犯的让我大动肝火的错,现在却只能让我一笑了之,因此,当他们犯错了时,我总会向好的方面想他们,他们毕竟是孩子,会坏到哪里去呢?因此,当学生说“我听到他的检讨是发自内心的,很深刻、很感动,就不由自主地鼓掌了。事先也没想该不该鼓掌。”我真得信了,为什么非要怀疑他们的动机呢?再说,科任教师理应管好自己的课堂,当出了问题时,自己应尽力去解决,只有实在解决不了时,再交给班主任也不迟的,可该老师什么都没问,也不处理,就直接交给班主任了,其实班主任除了班主任工作外,也和其他教师一样有着大量的教学任务的。
    当违心的事做多了,被迫的事做多了,班主任也就真得疲惫了,厌倦了。郁闷时,将郁闷说出来,是一种解脱,也更是另一种期盼。
    喜欢读《中国教师报》中沈丽新老师的文章,她在《与纪律无关》中有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我们要明白:很多时候,孩子们的许多言行,与纪律无关。动辄就给孩子戴上破坏纪律的帽子,将给师生间带来一场场痛苦的磨难。而其实大部分这样的磨难,都可以避免。”
    三、反思  
    没想到自己的文章会被宋老师拿到《班主任之友》评稿讨论区让大家进行讨论,很感谢宋老师给予我这样一个让大家都来帮助我的机会。    
    要给大家道歉的是,在写作时,有些环节我省去了,没给大家一个完整明确的交代,给大家的阅读带来了障碍。大家对我的点评我都认真读了,有些老师的文章我反复读过,每读一次,都会都不同的感悟与启迪。我会静下心来,对照大家的点评,认真反思自己的工作心态与工作方式,努力把班主任工作的美感找回来。我会珍惜和大家相处的点点滴滴的,认识大家,真好! [/SIZE][/ALIGN]
21楼
案例点评之班主任该偏向哪一端(二)直面矛盾
[QUOTE][B]下面引用由[U]qrsy[/U]发表的内容:[/B]


再说《班主任,你该偏向哪一端》    一、道出对学生的愧疚
    相对而言,我班孩子们各方面的素质都很不错。而这两件连续发生的事,我都如此处理了,当时是这样考虑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当矛盾不...[/QUOTE]
                                
                              直面矛盾             
 
 
    从来就没否认陈老师是一位认真负责、心中有大爱的好老师。正如闲庭漫步老师说的那样,仅凭她把工作中的不足公之于众、直面问题的勇气就令人钦佩。陈老师的案例也道出了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班主任工作中的无奈:明明知道学生是对的、科任老师处事武断,却顾忌同事之间的相处,而做出违心的让步;明明知道“科任教师理应管好自己的课堂,当出了问题时,自己应尽力去解决”,却还是一次又一次义无反顾地去充当“救火队长”。  
   
    但我还是要说,处理问题时缺乏坚持原则的勇气和工作艺术的欠缺,是给她班主任工作带来困境的最大原因。陈老师说“当时是这样考虑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当矛盾不能化解时,只有自己作出让步与牺牲。在这个班级中,我是家长,45 个学生都是我的孩子,我们要一起作出让步”,我感觉陈老师还是没有把事情的原委讲清楚,“矛盾不能化解”?——在“鼓掌事件”中,科任老师和学生到底有着怎样不能化解的矛盾?如果仅仅是案例中描述的那样,我并没有感觉到他们之间的矛盾激烈到不能化解的地步。如果仅仅是因为误会而引起,陈老师完全可以如我上文中所讲的那样,去解开科任老师心头的疙瘩;至于学生,相信通过老师的耐心说服也好解决。可陈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不但伤了学生的心,还会给科任老师造成学生的鼓掌是“为抄袭的行为喝彩”的既定事实。哪怕科任老师当时消了气,事后也一定会留下“这个班的学生是非不分”的不良印象 。而学生在自己明明受了委屈后,不但得不到班主任的理解,还被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后,只会加深内心的不满,进而把这种不满转嫁到科任老师身上。(因为和班主任的朝夕相处,学生对他的感情毫无疑问要比科任老师深)这样一来,势必带来学生对科任老师的抵触情绪,当事双方以这样的心态来相处,今后只怕会发生更大的矛盾,到时陈老师只会更头疼。如此看来,陈老师主观上的“息事宁人”不仅收不到好的效果,还会后患无穷,遗留更多问题。而随着新的问题的出现,“违心的事做多了,被迫的事做多了,班主任也就真得疲惫了,厌倦了”。试想:如果陈老师在处理过程中,能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多一些工作艺术,会将局面弄得如此被动吗?
 
     至于“裁判门”,陈老师后文没多做解释,在此我也不再赘述。但不得不让人得出这样的结论:陈老师在回避矛盾。因此,我想告诉陈老师:当息事宁人无法解决问题时,不如直面矛盾;当你不再回避矛盾时,当同事理解了你的坚持,一切矛盾不再是问题!那时的你必将重新找回班主任工作给你带来的美感!
22楼
[SIZE=3]                     为何学生处于弱势地位[/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SIZE][/FACE][SIZE=3]                                  初读陈老师的文章,感觉陈老师是一个没有主见、教育方式陈旧的班主任;再读陈老师的文章,感觉陈老师是一个充满爱心、敢于反思自己的班主任;继续读下去,蓦然发现,其实,陈老师是在向我们展示着教育教学中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学生的弱势现象。[/SIZE][SIZE=3]                                                 我们来分析一下在“抄袭门”事件中科任教师的所作所为吧。当他的课堂出了问题时,谁是第一责任人?当然是他自己,可科任教师有主动找学生调查情况吗?有自己努力去解决问题吗?全文没看出科任教师的任何解决问题的作为。可见,科任教师缺乏处理问题的积极态度;我觉得该科任教师不仅缺少态度,更缺少良好的心态和智慧的教育方式。学生确实鼓掌了,可他们的鼓掌就一定心怀叵测吗?为什么不向善意的方向去理解?或许问题就简单多了;[FACE=Times New Roman] [/SIZE]退后一步说,即使学生是在为抄袭的行为喝彩,你科任教师也有教育学生的义务的,你应当及时抓住教育的机会,用充满智慧的方式去对他们进行教育,这样,也就不会涉及到到班主任那去解决问题了,并将问题越弄越大了。[/FACE][SIZE=3]                              其次,再来看班主任的所作所为吧。在刚开始处理问题时,班主任还耐心地询问情况能站在比较公正的立场思考问题,还是比较民主的;但中途有了中断,因为上课铃响了,得让学生上课去啊(因为这件事停几个学生的课?),就是这个时间的中断,班主任改变了做法——马上变脸,无原则地偏向科任教师。我想,学生在给班主任说明原因时,该科任教师也是在场的,他应该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我又想,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肯定为这事进行了交流的,可为什么还追着不放?无非是一直以来的专制作风、所谓的师道尊严影响而已。[/SIZE][SIZE=3]                   我也是一个当了多年的班主任,我很能理解班主任的苦衷与无奈。因此,我很赞同那句话:很多时候,学生的许多言行,真的与品德、纪律无关,可我们为什么动辄就给孩子戴上破坏纪律的帽子,给师生间带来一场场痛苦的磨难呢,而其实大部分这样的磨难,都是可以避免。[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SIZE=3]                                     可见,很多时候,教师的武断专横让学生处于弱势地位,给学生带来压制与伤害。[/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SIZE][/FACE][SIZE=3]                                                                  ([FACE=Times New Roman]444300    [/SIZE]宜昌市点军一中[FACE=Times New Roman]      [/FACE]彭艳琼[FACE=Times New Roman]    [/FACE]邮箱:[FACE=Times New Roman]yq815@126.com[/FAC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SIZE][/FACE]
23楼
[ALIGN=center][SIZE=4]撒播真正的规范、客观、公正[/SIZE][/ALIGN]
[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FACE][/SIZE][SIZE=2]读了陈老师的文章,也读了大家的点评,我觉得不管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都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努力去撒播真正的规范、客观、公正。在“学生为抄袭的行为喝彩”这件事上,不管是科任教师,还是班主任都没做到规范、客观、公正。[/SIZE]
[SIZE=2]   先说科任教师吧,问题出现了,不找肇事者问明情况,不找周围的同学调查清楚,单凭自己的感觉,就给学生定论为“为抄袭的行为喝彩”,这是处理问题时的不规范、不客观,因为有这个不规范、不客观的处理,所以带来的结果必然是不公正的;[/SIZE][SIZE=2]班主任开始还比较客观,但当科任教师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意时,她立马倒向科任教师那一边,体现出的办事原则是情绪化、人情化,而不是理智的分析、冷静的处理,这样的做法,何来客观、公正?[/SIZE]
[SIZE=2]   在运动会这件事上,为什么频繁的出现不应有的失误?归根到底,也是一个规范、客观、公正的问题。[/SIZE]
[SIZE=2]   [FACE=Times New Roman]3000[/SIZE]米长跑中,怎么会弄错学生少跑了一圈?这是具体工作中的不规范;长跑过程中,弯道检查员不在现场,当问题出现时如何证明呢?不管怎么证明,都不是一种客观的陈述,这又是现场管理的不规范。如果在工作中,尽量避免这些不应有的不规范的话,那就要减少多少问题、矛盾啊。[/FACE]
[SIZE=2]   可见,如果我们每个教师在具体的工作中,多一些工作态度的端正,工作行为的规范,就会多一些问题解决的公正。[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
[SIZE=2][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444200     [/FACE]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实验中学[FACE=Times New Roman]     [/FACE]郭盛娥)[/FACE]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