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点评之永远的痛

6楼
提醒小宋老师
小宋老师,您没告诉案例点评的投稿邮箱,还是bzrzy@qq.com吗?
7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雒会龙[/U]发表的内容:[/B]

小宋老师,您没告诉案例点评的投稿邮箱,还是[EMAIL=bzrzy@qq.com]bzrzy@qq.com[/EMAIL]吗?[/QUOTE]
雒老师,直接贴在这儿就行的。
8楼
[SIZE=3]在我国老师常要债主似地催收学生作业,为此老师常吃力不讨好.虽然没有法律明确规定,但我们意识里总认为让学生做作业是老师的职责,难道逼学生做作业,就是老师一人的责任吗?学生自己\学生家长难道就不应该负有责任吗?
请看一则新闻:
[/SIZE][SIZE=2]孩子不做功课 本地父母告上法庭有增加趋势
(2008-05-11 5.15 pm)
(新加坡讯)孩子不做功课、放学迟回家、沉迷电脑游戏,竟成为父母将他们告上法庭的理由!
  我国越来越多父母把孩子告上法庭,去年,以“不受父母管教”为由,申请将孩子交给第三者管教的案例就有676起,创下新高。
  据海峡时报报道,但最终只有24%申请获少年法庭批准。今年首4个月的296起申请中,更只有18%获准。
  据了解,庭令最长可判孩子入住感化院三年。
《联合早报网》
(编辑:黄爱莲)[/SIZE]
[SIZE=2]总觉得我们国家的教育法和教育评价中渗透着教育万能的观念,老师承担着难以负担的压力.[/SIZE]
9楼
思考中
10楼
宋老师好!
能否将案例作者  江苏新沂春花小学 夏 斌  老师的Q号码发过来,有的问题我们可以交流一下。这样有利于探讨的深入。
11楼
[SIZE=3]           做一颗快乐的牛皮糖
            
   夏斌老师的案例《永远的痛》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思考,学生不做作业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几乎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都有这样的学生,几乎每一个任科教师和班主任都曾为这样的学生伤过脑筋。因此,夏老师的案例很典型,很具有代表性。
   我想起最近在边城老师的博客中看到的一篇文章——《坚硬的荒原》,文章讲述的是一个老者,带着三个小孩,在坚硬的荒原上开垦播种的故事。荒原一望无际,朴实得连一条褶皱都没有,凄清,空旷,荒凉,寒冷。要在这坚硬的荒原上播种,就必须刨土,于是老人要求第一个小孩刨土,但是他们没有工具,老人残酷地要求小孩用牙齿啃,啃掉坚硬的泥土,第一个小孩在呻吟中将荒原啃出了一个合适的洞穴。接着是第二个小孩,老人要求他给种子攒土。但是荒原是坚硬的,没有松软的泥土可以用来攒土,于是老人要求孩子张开嘴,把风里的土攒起来。第二个孩子迎着风,用舌头和咽喉将风中飘扬的尘土收拢起来,一点一点攒土,第二个孩子终于攒够了土。第三个孩子则被要求浇水灌溉,但是坚硬的荒原只有坚硬的泥土,哪里来的水源呢?老人自有办法,他毫不犹豫也毫不留情地说“哭,你眼睛里有”。并且扭转第三个小孩的双手,使得小孩在疼痛中流出眼泪,这眼泪被干渴的尘土吸吮,如此过了很久很久……终于,那种子发了芽,开了花,结了果。
   案例中的孩子不做作业的孩子,一次次拖欠作业,甚至花钱请人写作业,老师反复的教育和告诫被视作耳边风,当面唯唯诺诺,背后又恢复了老样子,他其实就是一片难以开垦的坚硬的荒原,而我们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的职业却要求我们:即使在最贫瘠的土壤上也要播种庄稼。在荒原上播种自然是痛苦的,因为没有土壤,没有水。孩子的家长本应是“开垦荒原”的得力助手,却完全不支持老师的工作,竟然代替孩子写作业, 并跟老师说孩子做作业实在太累,要求老师不要留他了,犹如要“开垦荒原”却发现自己丢失了随身携带的工具。所以夏老师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即使使出浑身力气,也没能啃动一小块土地,他还是老样子,作业不是花钱请人做,就是打折做,或者一个也不做。然而啃不动就放弃了,就永远失去了啃动的可能,荒原上就永远长不出庄稼来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长期不做作业的坏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用夏老师自己的话说,他就是一座“千年冰山”,既然是千年冰山,又怎能希冀一朝一夕将其捂热呢?融化他,恐怕就更难了,因此,夏老师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不能太急躁,不能急功近利。正如张文质老师所说:“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者除了要学会开垦田地,播种庄稼,还需要耐心地等待。只能慢慢地关注他,靠近他,慢慢地捂热他,允许他反复犯错误。
   更何况从夏老师的描述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来到新的班级后,热心地为班级服务,又是擦玻璃,又是领新书,哪儿脏了,哪儿有他,哪儿累哪儿有他,他其实是带着“另起一行”的良好愿望走进新班级的,可是,他好不容易隐藏起来的“烂疮疤”,却被以前的同学无情地在新班主任面前揭开了,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让他产生了强烈的“我就是一只破罐子”的想法,你能拿我怎么样?
   夏老师做得欠妥的第一个地方是:强压着心中的怒火,回到了办公室,开始了全面的调查,把孩子的“老底”一锅端了出来。我并不反对教师了解学生,但教师对学生以前的事情的了解,很容易造成对学生的偏见,他以前就这德行,现在也一定好不到哪儿去。因此,造成对他的态度有些异样,而孩子的心灵却极其敏感的,他能很快察觉,哦,新班主任好像不喜欢我,讨厌我。于是,那些“烂疮疤”也懒得去掩饰了,索性就让它流脓流血,发出一阵腥臭的气味。
   夏老师做得欠妥的第二个地方是:我摇摇头,摆着手让他走了。我的语言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又是那么的心灰意冷,我败在了一个毛头小子手上,很惨。夏老师不是败在了这个毛头小子身上,而是败在了这小家伙的坏习惯上,更准确地说,是败在了夏老师自己的信心上,夏老师自己都失去了信心,都放弃了,转化他从何谈起,自然会留下永远的遗憾。转化“后进生” 本身就是一场相当难打的战役,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老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所以,我对夏老师的建议就是,对孩子降低要求,做一颗快乐的牛皮糖,牢牢地缠着他,紧紧地粘着他,有时候也不妨让他难受一点,和他签订一个协议:如果你不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老师就不会让你舒舒服服地玩耍。在签订协议之前,还是要多与家长联系和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形成一股强劲的家校合力。同时充分了解孩子和兴趣的爱好,在协议中加上一条,如果他不完成作业,就暂时剥夺他参加最喜爱的娱乐的权利。对他降低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让他跳一跳能摘到果实,并适时适度地表扬他,让他找到自尊,而自尊正是治愈“烂疮疤”的一剂良药,我想这片贫瘠的荒原上一定会慢慢长出茂盛的庄稼。[/SIZE]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