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点评之 老师,我要告你

6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拥抱太阳[/U]发表的内容:[/B]


      教师也应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案例点评《老师,我要告你》

      河南安阳特殊教育学校  王维  455000
 
    看完嵊州...[/QUOTE]
      [SIZE=4]也支持王老师的意见。班主任公平公正处理事情,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基本保证。虽然最后王老师用激将法使孩子认识了错误并主动向体育老师认错了,表面看起来事情的处理结果是圆满的,但细细想来,还存在很多的隐患。孩子虽然知道自己错了,明白体育老师的目的是为自己好,但内心深处并没欢迎这种教育方式,也不保证小涛或其他学生都接受这位体育老师的批评教育方式。如果这位体育老师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不难保证以后不会发生同样的事件。所以,我认为,班主任王老师在了解情况之后,可以先对学生表示理解,并代体育老师向小涛道歉,之后再引导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去理解老师的用心,明白老师的教育目的,体谅老师的过激行为。我时常教育我的学生要学会理解与宽容老师,因为老师也是凡人,是人总难免会犯一些错误,但我们看到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应该理解老师。过后班主任要与体育老师沟通,帮助其分析这样的惩戒带来的弊利,提出更好的教育方法。比如,小涛刚开始可能真的没听到,或者听到了还在说话,小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是正常的事情,体育老师提醒一下就可以了,如果老师提醒之后还在故意说话,再罚也不迟。但我认为罚学生抄写50遍提醒自己记住上课不说话,和罚学生抄写10遍的效果应该差不多吧,为什么不能以仁爱之心少罚学生少抄40遍呢?这样的话,小涛不但容易接受,而且同样会认误识自己的错误的,也就不会抄得字迹潦草,也就不会引起老师的不满而加罚了,没有了后面的不断惩罚,也就不会升级到学生要告老师的事情了。抄写50遍,恐怕连我们老师都会感觉厌烦,况且是小学生呢?罚抄50遍,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已经够重了,就不应该再罚学生背书,罚小涛背书对于帮助小涛认识错误有什么意义呢,除了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激起他的反抗,我认为没有什么教育意义。惩罚也要适度,表示一下,让孩子知道自己错了,引起他下次注意就行了。过度的惩罚就会让学生心理承受不起,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对抗。更错误的一步是,体育老师不该因为学生不遵守自己的课堂纪律而把学生留在办公室不让其上语文课,这样做剥夺了孩子的受教育权,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SIZE=3]本来小涛被罚抄写50遍的话,再背书,已经失去了上体育课的机会,这已经是一种惩罚了,还要把他留在办公室,[/SIZE]这有点小题大作了,本来是可以善意的提醒一下就可能解决的问题,却因为老师的不依不饶不断加罚,发展到不让孩子去上语文课,才引发了学生说要告老师的事情来。整过过程,主要还是老师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能以宽容之心仁爱之心对待学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造成的。这个案例中,如果后善工作少了班主任的协调,是不算圆满的。班主任做通了体育老师的思想,体育老师如果能主动向小涛道歉,这样,不但小涛会从心底里接受这位老师,敬重这位老师,更重要的是,这位体育老师的改变,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会避免或减少与学生的冲突,不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老师的成长。我以为这样的结果才算是圆满的。[/SIZE]
[SIZE=4]   惩罚要因人而异,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的承受能力来确定惩罚的方式,应以不伤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底线,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识就行了。还有,惩罚不是教育的唯一手段,认错也不是教育的终点。我们应该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学生,帮助学生一起寻找原因和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真诚帮助,使他们能从内心深处自觉自愿地改正自己的不足,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教育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才是教育的目的。[/SIZE]
[SIZE=4][/SIZE]
[SIZE=4]    春兰罗里罗嗦说了一大堆,说错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SIZE]
[SIZE=4][/SIZE]
7楼
占位思考
[SIZE=3]               [B]  适时运用教育智慧开启学生心门[/B][/SIZE]
[SIZE=3]                                 河北饶阳中学[FACE=Times New Roman]   [/SIZE]王杰英[FACE=Times New Roman]   053900[/FACE][/FACE]
[SIZE=3]     读了王芳老师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和王鑫鸳老师的《老师,我要告你》令我感慨不已,尤使我想要说的,就是我们老师在做学生工作时,应该如何拿捏准事情的火候,适时运用教育智慧,击中学生心门,谱写馨香诗篇![/SIZE]
[SIZE=3][B]一、避实就虚,摸准学生心门[/B][/SIZE]
[SIZE=3]    在两位老师的案例中,都成功运用了顺水推舟的策略。如王芳老师的案例中,针对小[FACE=Times New Roman]C[/SIZE]这个女孩子的特点,“家庭原因造成她性格倔强,缺乏自信,遇事就像一只小刺猬,竖起全身的刺来保护自己,往往把别人刺伤。这种性格很小时就凸显,每一次她都把小问题激化成大矛盾,总是搞得两败俱伤”,王芳老师采取了避实就虚的做法,并没有直击问题本身,而是从班级为什么要得绿旗入手,引发孩子情感的流露,了解事情真相,准确触摸到孩子“全是别人的错,自己委屈极了”心理反应。王鑫鸳老师则针对“这是一个个性极强的孩子,平时发起脾气来,就像一头桀骜不驯的狮子,对他父母如此,对老师也是这个态度,无论怎么安慰也无济于事”的情况,和风细雨地转移孩子的不满情绪,“你有钱吗?”“柔声说‘有理不在声高’,请到空地上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预留出孩子发泄不满的空间等一系列做法,同样避实就虚,把握住孩子心灵特点,适时出击。[/FACE]
[SIZE=3][B]二、顺水推舟,打通学生心结[/B][/SIZE]
[SIZE=3]    当孩子们把自己的不平或是不满发泄出来后,为取得教育的共情效果,两位老师成功进行了顺水推舟的做法,暂时平息孩子们的内心波澜,有利于打通学生心灵的通道,为后面的成功打下铺垫。如王芳老师,“我故作生气地说:‘是吗?还有这样的老师。这样,明天早晨,和你妈妈一起来学校,找校长投诉他,让他下岗。’”“看到这条短信,我一阵狂喜,果然是个聪明的孩子,她也在找台阶下呢。我迅速回了一条:我当然生气!别人这样欺负我的学生,我怎么能不生气呢?明天我带你一起去找校长告状,让那个老师给你道歉。不过他肯定会调监控录像,还会找旁边的老师、同学作证,所以你一定要把事情的经过想清楚,再把证人找好,我们去告他。’”试想这样一来,孩子肯定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比硬性地说教更容易让学生反思。王鑫鸳老师则“怪不得你那么急,是呀,要上课了,对一个爱学习的孩子,铃声就是命令。”王老师用柔声地劝慰,顺水人情,接近孩子的内心,取得心灵的共鸣。[/SIZE]
[SIZE=3][B]三、欲擒故纵,激发学生转变[/B][/SIZE]
[SIZE=3]    激将法在这两个案例中运用得可谓独出心裁。现在的孩子们很叛逆,有时候正面的说教并不一定让她们买帐,相反,如果我们稍稍来一点小智谋,运用欲擒故纵、激将法等兵法战略,说不定就能化解教育的难题。如当孩子一味为自己辩解,而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时,王芳老师趁机继续说:“可是我也听其他老师和同学讲了当时的情形,好像和你说的不太一样。这样,你再好好想一想,如果真如你刚才所说,明天我们就告他,如果不是,请给我重新讲。”王鑫鸳老师则“话锋一转,突然加重语气,义愤填膺地批评起那位体育课的任老师来:‘这个糊涂老师,这个傻瓜老师,这个笨蛋老师,难道不知道这是他的休息时间吗,干嘛不乘这难得的休息时间休养生息呢。我们小涛上课不专心,这个坏毛病不改,虽说将来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和前程,但这跟你体育课的任老师有什么关系?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并故意作势向体育办公室大步流星走去。而这样一来,孩子们本来桀骜的姿态马上转变得露出善良本色,“小[FACE=Times New Roman]C[/SIZE]回复‘老师您说得气话吧?’‘让老师费心了,我知道了,我会解决好的’”小涛则“‘等等!’”孩子着急地大声喊。见我不理他,他突然撒开腿,马不停蹄地向体育办公室跑去。只见他偷偷从窗户看了看,见老师没人,径直朝体育馆走去。任老师走了过来,温和地靠近他,只见,他神清气定,在老师面前站定,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说:‘任老师,对不起[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 [/FACE]什么是教育呢?你能说这不是成功的教育吗?!王老师成功转化孩子的不满情绪,平息了一场风波,也化解了师生的矛盾。[/FACE]
[SIZE=3]    两位老师的案例,使我想到我的学生。以前经常有老师跟我告状,说我班的几个女生,因为打水上课总迟到,我也多次对她们进行说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这几个孩子依然我行我素。记得有一次,这几个调皮的女生又打水迟到,扭头看到我远远走来,马上拔腿就往楼上跑,边跑还嘻嘻哈哈地说笑着。我有心马上把她们叫住,教训她们一顿。可转念一想,即使我大发雷霆,也不一定奏效,因为她们根本不以为然。于是,我改变主意,对她们喊:“小心点,别摔例了,注意安全!”没想到,这几句话却让这几个调皮女生,再也没有迟到过。她们说:本来迟到就想到老师生气的面孔,不知为什么,你如果越生气,我们就越高兴,可是你没有教训我们,反而为我们的安危考虑,让我们小心,注意安全,想来老师是真心为我们好的,如果再不听话,实在说不过去。想来这就是逆反心理在作怪吧。我们对孩子的管理,有时除了管还要理,管和理都是需要教育智慧的,硬性地说教可能很奏效,但只是一时的作用,却缺少了教育的艺术和思考,而要真正做好孩子们的工作,就必须要走入孩子们的心灵,运用我们的智慧开启孩子们的心门。   [/SIZE]
[SIZE=3]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走入学生的心灵中去,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得到答案。”我们为人师者,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用我们的智慧去唤醒他们心底的阳光。[/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FACE][/SIZE]
 
8楼
铤而走险非高招
[ALIGN=center][SIZE=6]铤而走险非高招[/SIZE][/ALIGN][ALIGN=center][SIZE=4]——案例点评《老师,我要告你》[/SIZE][/ALIGN][ALIGN=center][SIZE=4]纪雪林[/SIZE][/ALIGN][ALIGN=center][/ALIGN]
[SIZE=3]    读了《老师,我要告你》这个案例,心中总是有种不舒服的感觉,总的说来对体育老师和班主任的做法非常的反感。[/SIZE]
[SIZE=3]    首先体育老师不应该这样处理精神不集中的学生,实际上上课(特别是体育课)走神的现象包括成年人也时有发生,它本身就不属违纪范畴,当场指出一下,最多稍作批评即可。罚站本就不应该,而体育老师不但罚小涛抄,而且又罚小涛背,给小涛的感觉是专门针对他,故意找他的茬,难怪小涛满腔的怒火,坚持要告他。[/SIZE]
[SIZE=3]    而班主任的教育的方法更不当,班主任以为他采用的是激将法,实际上在我们看来是为了讨小涛欢心达到教育效果,而不惜以牺牲体育老师的声誉,是一种铤而走险的方法。因为他当着小涛和他妈妈的面说体育老师是:“糊涂老师、傻瓜老师、笨蛋老师,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说得不好听把体育老师当狗了)”,其实这种铤而走险的教育方法并非一定有效,反而给小涛和小涛妈妈造成一个错觉:班主任也知道体育老师糊涂,是傻瓜,是笨蛋,他这样罚我(小涛)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班主任都站在我(小涛)这边了,总觉得自己(小涛)是对的,应该去告他。如果他这样想的话,会更坚定他去告体育老师的想法,如果小涛坚持去告体育老师的话,而且小涛和他妈妈有可能将班主任的话传出去,学生或群众听到这些话,后果不堪设想。不但体育老师的声誉受到侵害,其他科任老师也很担忧或反感,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关系极有可能走向僵化,不利于班级管理。[/SIZE]
[SIZE=3]    实际上班主任应该详细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先分别与体育老师和小涛商讨处理的方法(偏向某一方,而损某一方都不可取),化解他们的矛盾,找出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三人坐在一起,相互检讨,使小涛和体育老师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有效地促进小涛和体育老师相互理解,有效和解,使他们的关系更融洽,更有利于班级的管理。[/SIZE]
[SIZE=3]( 邮编:[FACE=Times New Roman]535400  [/SIZE]工作单位:广西钦州灵山县灵城镇第二小学[FACE=Times New Roman]  [/FACE]电子邮箱:[FACE=Times New Roman]jixuelin168@sina.com[/FACE])[/FACE]
 
9楼
道歉不是目的 教育才是目的
                 [SIZE=2]   [COLOR=#f70909][B]征服不等于教育[/B] [/SIZE][/COLOR]
[SIZE=2]    两个案例中班主任老师利用激强法,征服了两个倔强的孩子,最终都是以向老师道歉而告终,这看似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但我却对两位老师处理方法有些不敢苟同,想与两位老师商榷。
    一、道歉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
    两位班主任似乎都把让学生向老师道歉作为了最终目的,虽没有直白地去说,从文中却不难看出。细分析两个学生最后的道歉其实都是在老师的逼迫下进行的,在第一个案例中王芳老师一个接一个的短信向学生发去,可谓步步为营。如“明天和家长一起找校长告这个老师去,让他给我们挂红旗。”孩子本来就怕家长知道,让家长去告状,现实吗?再如“不过他肯定会调监控录像,还会找旁边的老师、同学作证,所以你一定要把事情的经过想清楚,再把证人找好,我们去告他。”又不是什么大事,更不是在破案,用得着这样大动干戈吗?所以小C早就看出了老师在故弄玄虚。最后小C的在短信中说“我明天会在学校跟值周老师写检查和道歉的,希望王老师不要告诉我妈。” 小C再次强调不要告诉妈妈,可以看出他的举措完全是为了息事宁人不得已而为之的。再看小涛,他的妈妈着急地催他马上去跟体育课的任老师道歉,他斩钉截铁地说:“他死也不去道歉!开始时立场是多么坚定,当后来,班主任提出要去骂那个糊涂老师!叫他以后不要再管小涛了! 小涛猛然发生了转变,没有人管就相当于被放弃啊,小涛怎能承受的住这样的压力。试想班主任如不这样去激他,他会去道歉吗?两个学生的最终道歉似乎已达到了班主任的目的,但两个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相反的是他们的内心会打上一个很难解开的“结”。这样的结局仅能迎得值周老师和科任老师的欢心,而孩子却没有受到教育,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时刻以教育孩子为主要目的,把每一次的矛盾冲突作为教育孩子的契机,让孩子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成长,案例中的老师却没有做到这点。从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都是学生犯错在前,班主任完全可以让学生先反思自己有没有错,不应激学生再去找其他老师的错误,因为别人的错误找得越多,他就会越委曲,越委曲就越不会理解对方。再者说,和任何人发生矛盾也不能先去找别人的错啊,这种想法和习惯就是不对的。
    即使真得是科任老师的错,证据确凿,作为班主任能去怂恿学生去告同事吗?“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今天你告完同事,明天你的学生就面临毕业,你可能会和同事结一辈怨。班主任需要做的是,设法找到学生的错误所在,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从中受到教育,至于科任老师的错,我们无权去管,只能从中间协调,力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切不可把事闹大。
    二、化解矛盾要找准时机。
    心理学家测算,人在愤怒的时候,智商是最低的。而案例中的两位老师在处理事件的时候,都是在矛盾发生后不久,也就是学生的情绪还处于愤怒状态下进行的,两个孩子的表现状况近似相同,都显得过于激动、顽固,不买老师的账。而老师偏要快刀斩乱麻,一个用短信催,一个是请家长,结果是收效甚微的。从案例中也可以看出,班主任忙乎了好一阵也没见到学生的思想有什么转变,只是最后被迫道了歉。其实处理这样的矛盾,不可操之过急,班主任要做的是首先稳定学生的情绪,为学生降温,待学生的情绪稳定后,教师再寻找时机加以教育。案例中的小C就完全可以在第二天进行教育,因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再大的肝火,到了第二天也会消失殆尽的,那时再去教育势必会事半功倍!
   [COLOR=#0909f7]   (黑龙江省海林市新安镇中心小学  王教刚  157123)[/SIZE]
[/COLOR]
10楼
[ALIGN=center][FACE=黑体][SIZE=4]“成功”的背后[/FACE][/SIZE][/ALIGN]
[FACE=楷体_GB2312][SIZE=3][/FACE][/SIZ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从两个案例中的两位班最后的感觉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自以为平息了“战火”,让问题得以“智慧地解决”。其实,他们只是使了一些“小聪明”,虽然问题表面上看是得到了“艺术处理”,但这不能称作教育的智慧,甚至还很危险。[/FACE][/SIZE]
[FACE=楷体_GB2312][SIZE=3][/FACE][/SIZE]
[FACE=楷体_GB2312][SIZE=3][B]一、不要总是绕过“问题”[/B][/FACE][/SIZ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第一个案例中,老师这样说:“是吗?还有这样的老师。这样,明天早晨,和你妈妈一起来学校,找校长投诉他,让他下岗。”很显然,这为今后的教育埋下“隐患”。最后,说孩子想通了。这也只是班主任的一厢情愿,是班主任的“手段”使然,这里面几乎看不到任何“教育”(这里的“教育”就指对问题深层次的处理过程)的影子。[/FACE][/SIZ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第二个案例中,班主任的“大骂”体育老师,故意地要“替学生出气”,这种“苦肉计”是一种“真实的情感欺骗”,是孩子不想让事态闹大,不得不的一种“委曲求全”,这种“粗枝大叶”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和伤害。[/FACE][/SIZE]
 
[B][FACE=楷体_GB2312][SIZE=3]二、需要真诚地直面“问题”[/FACE][/SIZE]
[/B][FACE=楷体_GB2312][SIZE=3]  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我们是要做什么?当然作为班主任目的是为了化解矛盾。但矛盾真的解决了吗?很显然没有根除,因为这里面几乎没有任何教育的成分:看不到以人为本,看不到求善、求真,只是看到孩子的“无可奈何地屈服”。[/FACE][/SIZ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作为班主任,“息事宁人”无可厚非。我们完全可以更“大气”一些,不防迎着问题前进。[/FACE][/SIZ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第一个案例中可以不用电话,而是和学生当面沟通,细细地倾听,当孩子用言语将“事态”进行一番描述,甚至是“发泄”一通之后,那么她肯定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便可以真诚地和她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最好的办法”。[/FACE][/SIZ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第二个案例很显然是老师做得过头了,孩子本身就受了很多的委曲,我们自然还是要用虚假的方法“维护”老师的形象,我们其实完全可以更“肯定”孩子的“牺牲”,孩子同样能做到“低头认错”![/FACE][/SIZ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总之,任何“问题”出来之后,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教育”,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息事宁人,否则是对“教育”的一种真实的伤害,就如同面对一个深度伤口一样,我们不能仅仅是在伤口出缝上几针就完事的,而更要注意伤口的内部“消毒”、“缝合”等。[/FACE][/SIZE]
[FACE=楷体_GB2312][SIZE=3][/FACE][/SIZE]
[FACE=楷体_GB2312][SIZE=3][/FACE][/SIZE]
[FACE=楷体_GB2312][SIZE=3](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中学 贺华义 236000)[/FACE][/SIZE]
11楼
[ALIGN=left][B][SIZE=4]               [/SIZE][COLOR=#421ae6][SIZE=5]心灵沟通最关键[/SIZE][/COLOR][/B][COLOR=#421ae6][SIZE=5] [/SIZE][/COLOR][/ALIGN][ALIGN=left]
    [SIZE=4][FACE=楷体_GB2312]读过《老师,我要告你》,有三点感悟:[/SIZE]
  [FACE=黑体]其一、当事人之一的老师失误:[/FACE]
   [FACE=楷体_GB2312]可以看出在教育教学发生冲突之时,学生是小学生,有错误是难免的,但在老师,出现这样的失误,却是不应该的。在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都是端着高高在上的架子,盛气凌人,方法简单粗暴,教育效果根本谈不上,相反,还引起了学生的逆反。
[/FACE]  [B]其二、班主任的处理方式有待商榷
[/B]  [FACE=楷体_GB2312]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都采用了“激将法”,试想,这样的方法是否是百试百灵呢?第二位班主任老师还叫来了家长,有必要吗?完全没有,这样的小事如果都叫家长的话,要老师做什么?[/FACE]
   [B]其三、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B]
   [FACE=楷体_GB2312]在班主任老师采用“激将法”后,似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否是最好的方法?是否对学生的心灵起到了震撼作用?
我认为,老师在采用“激将法”时,要多提几个问什么,我这样做合适吗?我了解这位学生吗?这样做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吗?如果我是两位当事人,我该怎么做?其实采用最简单的方法,老师“以心育心”, 也能取得好的效果。老师一定要与学生一起坐下来,待学生心平气和之后,分析事情的起因,多做换位思考,老师是怎么处理的?自己是怎么做的?找出问题的症结。接着一起分析如何处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是告老师,还是去和老师沟通?
总之,心灵沟通最重要,教师只有多与学生沟通,才能不愧“心灵工程师”这一称号。
   巴述丽 邮编 257200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第一中学
[/FACE][/ALIGN][/FACE]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