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点评之 老师,我要告你

12楼
                         尊重为先   平等对话
   读罢两个案例,深为两个孩子抱屈。第一个案例中的小女孩在“担心恐惧”中承受老师“软硬兼施”,最后只得“委曲求全”低头认错;第二个案例中那个“天真单纯”的小男孩在“精心引诱”下一步一步掉进老师预设的“陷阱”中。但他(她)们真心“臣服”了吗?他(她)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也许在今后的日子里,“老师,我要告你”的故事还会一次又一次的上演吧。
   纵观两个案例,两位班主任的方法值得商榷。
   一、先入为主,印象为先。在事情发生后,两位老师都是先入为主凭印象判断,首先想到的都是学生的“不是”。第一个案例中的老师在“他讲述的同时,我脑海中飞速闪过班里女生的影子,最后定格在一个小C身上”,“ 家庭原因造成她性格倔强,缺乏自信,遇事就像一只小刺猬,竖起全身的刺来保护自己,往往把别人刺伤。这种性格很小时就凸显,每一次她都把小问题激化成大矛盾,总是搞得两败俱伤”。第二个案例中的老师发现问题后首先想到的是“这是一个个性极强的孩子,平时发起脾气来,就像一头桀骜不驯的狮子,对他父母如此,对老师也是这个态度,无论怎么安慰也无济于事”。从两位老师叙述中不难看出,在事情还没完全搞清楚时他们已先入为主,认定问题一定出在学生身上。所以,他们后来所做的不是在解决“事情”,而是想尽千方百计让学生“认错”。他们注重的是形式上的结果,而忽视了“问题”本身——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错在何处,以后该怎样做,从而促进学生心智健康成长。
   二、恃“强”凌“弱”,威逼利诱。在整个处理过程中,两位老师都把“教师的强势”表现的淋漓尽致,不断地给学生施压,让学生在无法承受的“重压”之下“俯首称臣”,低下自己“高贵的头”。第一个案例中老师多次“借用”家长的权威给学生施加心理压力(“明天早晨,和你妈妈一起来学校”“ 明天和家长一起找校长告这个老师去”)。摄于家长的威力(“如果告诉孩子的妈妈,她只能饱受皮肉之苦。虽然每一次皮肉之苦都是她自己的倔强引来的”“ 希望王老师可以不要告诉我妈”),学生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低头认错”(“ 但我认为我这次真的没有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我没有用不正常的语气解释,没有用眼睛翻老师,只是说出了我的看法,我没有想和那位值周老师争个谁对谁错的意思。”)。但错在哪里?以后遇到同样的事情该怎样做?学生并不清楚。第二个案例中老师说“叫他以后不要再管你了”,这分明是告诉孩子,如果你不认错,老师就抛弃你,对你不闻不问,让你自生自灭。这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多么残忍,他们最怕的就是被“孤立”呀!在老师巧设的“高压”中,小男孩只好认错以避免被“遗弃”。两个孩子并没有在老师精心的“施压”中真正认识到错在何处,只是因为不堪重压为认错而认错。
    三、心中无学生,行动少尊重。两位老师都可谓是认真负责,面对其他老师与学生发生的问题没有推诿,充分发挥了班主任的纽带作用。但他们在处理问题时缺少一份人文关怀,没有把学生当做平等的对话主体。在整个事件中,他们没有给予学生“申诉”的机会,没有真正倾听学生的“委屈”,而是一直高高在上——我的教育就得听。
    四、看似“幽默”,实则伤“心”。两位老师都采用了说“反话”的方法,提到了相关老师存在的问题,看似幽默,实则伤“心”。不知他们是否想过,相关老师听到这样的话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如有好事者再“添油加醋”又怎么办),学生事后会不会向其他学生炫耀“X老师说X不好,还叫我去告他”,其他学生听后又会有怎样的想法。也许,学生、老师的“心”就因为这样的话而“受伤”。
    那么,作为班主任,当我们面对这样的问题时,究竟怎样做比较好一些呢?
    一、客观核实,公正判断。当学生出现问题,尤其是学生和老师之间发生问题,我们不能仅凭主观印象轻易下结论,而应该全面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客观分析问题,不偏不私公正评判。一般而言,学生在清楚自己做错了的情况下是不会过多进行辩解或是反抗。只有在他们倍感委屈,或是根本不知道自己错了,他们才会激烈“抗争”。这时的我们更应该保持冷静,深入实际,多方了解,还原事情的真相,做出正确的是非判断。
    二、尊重学生,倾听“申诉”。在解决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时,我们更应该尊重学生,给予他们申诉的机会。平心而论,学生一般不会也不敢和老师闹矛盾,除非他觉得受到了极其不公正的对待。当然,这也许是他们的认识偏差,但也不排除老师的一些过激行为的确伤害了孩子。在这种情况下的孩子情绪非常不好,肯定很难保持冷静,此时的他们更需要“发泄”。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责无旁贷的充当“心理师”,倾听孩子的“申诉”,一方面更全面的了解问题,一方面拉近了我们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为问题的解决做好心理铺垫。
    三、尊重老师,真诚交流。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学生和老师之间发生问题后,老师也应该反思,但对于在气头上的老师来说比较难。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主动“关心”相关老师,倾听他们的抱怨,甚至是指责。待他们“发泄”完全,心情好转时,我们可与他们真诚交换意见,在充分的交流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四、换位思考,平等对话。在了解事情真相,并和相关老师学生充分交流之后,我们就可以平心静气地坐在一起,在平等对话中解决问题。老师可以先谈自己当时的想法,以及为什么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的确有不当之处,应该诚心道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的真实情感。再让学生谈自己当时的想法,以及现在对事情的新认识等。然后,老师和学生换位思考,想想对方的感受,想想假如我是对方,我会怎么想怎么做等。在整个对话中,我们一定要平等对待学生,切忌高高在上。常言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这种和谐友好的平等对话,能让学生感受到尊严,从而能够平心静气地回顾整个事件,感受老师的一片好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学会了换位思考。
    作为班主任,面对学生和其他老师之间的问题时,我们应遵循“尊重为先,平等对话”的原则,寻求问题的真正解决,促进学生心智健康成长。而不能简单地“认错”了事。
                                       (重庆南岸天台岗小学   王业松)
                                                                                         
13楼
激将法——用得好,凸显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很多时候,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苦口婆心,可是还有时候,我们就要换个方法,什么离间计了,激将法了,用用也不是不可以。学生如果真的适用这种方法,他们会知道以后应该如何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的。
  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
  我们的教育方法确实应该越来越多样化。
  我认为这两位老师适用这种方法是比较成功的,是他们在对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使用的。学习了。
  河北省鹿泉市上庄镇中 戎攀英  050200
14楼
                    处理问题要看最终的结果      
                      --读王芳老师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和王鑫鸳《教师,我要告你》有感
                          
                                                      湖南省资兴市坪石完小   何永辉

    我感谢这两位老师为我们提供了精彩的案例,看了这两个案例真是受益匪浅。这两个案例都有个共同之处,就是都采取了一种声东击西、巧设陷阱的方法,使这两个倔强的学生折服了。这让我想起了古人在纳谏时,常常采取一些隐晦、含蓄的方法,使统治者不知不觉地陷入陷阱中,从而接纳了他的建议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实在的是太多了,著名的有《墨子•公输》、《烛之武退秦师》等等。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拙见吧!
    这两个案例都是通过明里是在批评老师的不是,暗地里却是在批评学生,已使学生自己承认错误。但是,我这里要说的是,他们只是承认了错误,可是他们改了吗?这其一。第二,他们是真心的承认错误吗?看得出,这两个案例中的这两个学生性格都是非常倔强的,而且自身素质也不过一般般。所以,愚以为,他们这种承认,只是为了应付一下老师,应付一下家长,但明天呢?后天呢?我想两个学生以后很有可能还会发生类似的错误。这就是说,这样做,起到作用是—治标不治本。
    另外,这两位老师的做法不知道自己想了一下没有,您这样会不会伤极另外那两个老师的自尊心呢?你们可能会说,我不是直接对那两个老师说的呀,可是,这小孩子的嘴是管不不到的呀!王芳老师,您在处理小C的事时,当小C不承认是自己的错误时,您这样发短信的,“是吗?还有这样的老师。这样,明天早晨,和你妈妈一起来学校,找校长投诉他,让他下岗。”当小C再问老师是不是说气话时,您是这样回短信的,“我当然生气!别人这样欺负我的学生,我怎么能不生气呢?明天我带你一起去找校长告状,让那个老师给你道歉……”当然,您说这话是无心的,但听者有意啊。您这话好像是在刻意地贬低那位大队辅导老师的人格。再看看王鑫鸳老师在处理体育老师与学生发生口角上的冲突的事,当学生说要告他的时候,您是这样说的,“这个糊涂老师,这个傻瓜老师,这个笨蛋老师,难道不知道这是他的休息时间吗,干嘛不乘这难得的休息时间休养生息呢。我们小涛上课不专心,这个坏毛病不改,虽说将来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和前程,但这跟你体育课的任老师有什么关系?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我这就去骂那个糊涂老师!叫他以后不要再管你了!”这些话根本就是些骂人的话,集“傻瓜”、“笨蛋”、“糊涂”于一身体育老师如果听到了的话,会不会影响同事之间的感情呢?对人家的名誉也是一种损坏。我记得我们学校的A老师因为摩托车坏了去修理时花了点,B老师就是打趣地跟他说,干脆让又坏掉,好买新的。结果那个老师就生气,以致后来他女儿结婚只是没请他喝喜酒。唉,做人难,难做人啊。
    还有一点,我想说的就是,像“烈火中永生”所说,如果走向另一端的话,又怎么办呢?您怎么下台呢?不过虽然如此,我觉得这方法还是很值得借鉴的。我想,如果在处理稍微修改一下,可能会更好。王芳老师在处理小C与辅导老师的矛盾时,可以先问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果学生实在不肯承认错误的话,您可以引导他,老师记得有句话说得好,叫做“人不犯错,那只是天使的梦想,有错就改,那是做人准则”。当然,你不想承认错误,也就是说希望自己不犯错误,这种想法是好样的。但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实际上是最不完美的。每个人都有缺点,每个人都会犯错,例如我曾经怎样怎样,但是我找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了,正因为犯了那次错,所以我以后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人呀,本来就是生活在完美与缺憾之中。所以,犯了错是很正常的事,只要敢于承认错误,勇于改正错误,就是优秀的学生了。这样的话语,显得比较真诚,既不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又能够让他改正错误,起到双赢的效果。
    当然,教育不是万能的,我们只要用我们的爱心去浇灌这些祖国的花朵,就心满意足了,就像闻一多先生说的,不问收获,但问耕耘。请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15楼
    “道歉不等于接受了教育。”这是我看完这两个案例后的第一种感觉。案例中的两个孩子都给老师道歉了,却都是在班主任的激将之下道的歉,这种道歉是不是真诚的 ,是不是发自内心的,我们不得而知。道歉之后 他们会怎么想呢?也许他们以后是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但那只是他们不想再给自己惹麻烦而已。而班主任、 任课教师在他们心中的位置会变得如何呢?“老师是不公平的。”“老师是互相偏袒的。”也许这些会成为孩子心中永远的结。
     其实有些时候,孩子错了,我们没有必要非得让他们去给老师道歉,只要孩子明白自己错了,接受了教育,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让孩子给老师道歉,只不过是给老师找个台阶下而已,让老师觉得有面子罢了。而我们让孩子道歉的目的应该是让他们懂得:自己伤害了别人, 或者是给别人带来了麻烦后,道歉是一种承认错误的表现,是请求别人原谅的一种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不可少的一种交往方式。而案例中的孩子的道歉行为,能达到这些教育目的吗?我觉得不能。因为孩子根本就不认为自己错了。案例中的两个孩子幸好不是“一根筋”,在教师的激将下,他们去道歉了,结果还算圆满。如果两个孩子任你说什么都不去道歉,那该怎么办?因为在我的工作中我就遇到过这样的孩子,反思过我让孩子道歉的做法,所以我现在对“道歉”才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我还想说,案例中的体育老师的做法真的不合适,所以我们作为班主任,理应代体育老师向学生道歉。之后,班主任再从另一个角度让学生明白:体育老师的做法虽是错的,但出发点是好的,应该理解。人无完人,教师也是人,所以犯错也是难免的,老师以后会多注意,尽可能少犯错误。做人应该宽容,不能斤斤计较。然后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找出自己的错误,思考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应怎样处理。这样,也许孩子会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教育目的也基本达到了。
    我想, 我们的工作,不管我们做什么,不管我们怎么做,心中都应该有这样一个目标:“让孩子接受我们的教育,让孩子在教育中成长。”而不是只想着把问题解决了,就成功了。
16楼
[ALIGN=center]老师不是“奥特曼”[/ALIGN][ALIGN=center]——案例点评《老师,我要告你》[/ALIGN][ALIGN=center]淄博市沂源县南麻四小[FACE=Times New Roman]--[/FACE]李秀梅[/ALIGN]
阅读了嵊州市城北小学王鑫鸳老师写的案例后,心里竟衍生出丝丝缕缕的担忧和无奈。我也是一名小学教师,现在也正在任教低年级。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年龄越小的孩子越纯洁、较真。他们拿我们老师的话当圣旨。我们经常听家长对我们说:“老师,您要多管管我们的孩子,他就听老师的话。”是啊,在家长眼里老师就孩子心中的无所不能的正义化身“奥特曼”,是没有错误的“神仙”。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案例中的王老师似乎是圆满的解决了小涛的问题,让小涛向体育老师道了歉。但是体育老师难道就没有错误吗?上课学生偶尔分心实属正常,稍作提醒即可,大可不必上纲上线,又是罚超[FACE=Times New Roman]50[/FACE]遍,又是罚背还不让上语文课,最终激起学生怒火一发不可收拾。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被罚学生心甘情愿吗?所以体育老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教育策略是否适宜,然后修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再说王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FACE=Times New Roman]---[/FACE]“正话反说”。我认为王老师的“正话反说”用在此处好像不太合适。整个过程在我看来王老师为了平息小涛的怒火达到教育效果,而不惜以牺牲体育老师的声誉[FACE=Times New Roman],[/FACE]竟然当着小涛和他妈妈的面说体育老师是:“糊涂老师、傻瓜老师、笨蛋老师,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我知道王老师是正话反说,但是如果小涛和小涛妈妈对王老师的话信以为真,那就更坚定了他们告体育老师的想法,这样以来岂不是弄巧成拙?而且如果体育老师知道了王老师对他的评价,是不是会影响班主任老师和任课教师的关系?如果其他任课教师知道了会怎么样?会不会影响王老师今后的班级管理?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再说老师错了就是错了,道个歉难道就那么难吗?
17楼
我想这个问题完全可以换一个方式---“反串”。可以让小涛“反串”体育老师的角色,体会老师的心态,理解老师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态度。再让体育老师“反串”小涛,理解小涛,意识到自己教育方法的缺陷。这样可以两全其美的解决问题。
有时候我就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我们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蹲下来和孩子平等对话,多一点耐心、宽容心、积极心、幽默心,少一点燥心、虚荣心、消极心,我们就能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理解孩子的行为,体验孩子的快乐,享受为人师的幸福。
我们不是“奥特曼”,也不是“神仙”,我们也有犯错的时候,请允许我们道歉:“孩子,对不起!老师错了!请原谅!”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