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点评之“优生”品德教育的盲点

6楼
支持
7楼
[SIZE=4]   读了这两篇案例,真的有点诧异。
    第一个案例中,凭什么成绩好就不能是偷窃者?第二个案例中,为什么老师“把学生视为子女”,就要求学生见面要打招呼?
    很正常的事情,却反应出了不正常。一是我们习惯中,觉得成绩好的就是“优等生”,就不能有不良行为和习惯,真是诧异!二是教育学生本来就是教师的职责,却要求得学生回报,虽然这个回报仅仅是见面打个招呼。
    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阐明两点:
    第一,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学习好,是学生的优点,但有优点就必然会有缺点,这个是很正常的。虽然我们很多教师,觉得学习好的就是优等生,就是完人。但只要稍有理智的人,都很清楚任何人都有优缺点。因此,“优等生”盗窃,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该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即可,没有什么可惊诧的。
    第二,教师的付出不要去在意学生的回报。不管是所谓的“优等生”,还是所谓的“后进生”、“劣等生”。都既是我们的工作对象,又是我们的工作伙伴。教师也是一名普通的劳动者,不要觉得自己就是救世主,就得学生对我们终身铭记。要求学生“记得”我们,是教师思想和感情不成熟的表现。
    总之,面对这两个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我们没有必要惊诧于问题本身,而应该惊诧于我们的一些不成熟的认识。[/SIZE]
8楼
[SIZE=4][B]评案例一
[/B]一是“鲍家小学”的评价机制是“以文化成绩论英雄”,象文化成绩优秀的付班长这类学生都被人为的划为了“优生”。二是将发生在“付班长”身上的偷钱事件人为地上升为学生品德问题。
理由:鲍家小学及包括作者本身的学生评价观就不是科学的,所以就会有偏面的“有色眼睛”,同时评价者又忽视了学生是在“问题与责任”的交替中成长的发展规律,认为所谓的优生就不能有“问题”,这是不科学的。
[B]评案例二
[/B]唐家和张家的家庭教育的结果的原因有二:1、唐家注重孩子的原则意识,虽然唐家的子女在个性上没有那么的充分,但是随着子女的年龄增长,接受社会教育的比例逐渐大于家庭教育,而“原则意识”是融入社会的一个最重要的素质,所以唐家孩子的成功是必然的;而张家教育子女时虽然维护他们的所谓自尊但在此过程中却让“孩子没有正确的是非观”,以后的表现也有必然性。2、正因为唐张两家教育的方式“原则与事非”意识的差异,导致两家孩子长大以后的为人处事各异,而站在唐张两家之后的评价者都是“忠、孝”道德的认同者,那当然就会出现对唐家的认同,对张家的否定了。
这也给我们的教育者提了个醒,你在对你心中所谓的优生进行教育的时候是否真的“坚持了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原则啊”?答案肯定是。。。。。。。
当然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任何层次的学生都具有享受教育的同等权利,反而是教育者没有给受教育者人为划等的权利。--金海中学周德明
个人观点,不代表学校观点
[/SIZE]
9楼
[SIZE=4]在讨论教育问题时,我们不要“用智育的标准”评价“德育水平”。
我们讨论学生的德育就要以学生的“道德水平”评价学生;讨论学生的智育就要以学生的“文化成绩”评价学生;而如果是谈学生教育问题,那就应该是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全面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否则我们的研究就会“失真”。[/SIZE]
10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琴来琴往[/U]发表的内容:[/B]

                          “优生”品德教育的盲点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姜家镇中心小学   唐士校
    众所周知,打扫卫生,旮旯儿打扫既困难,又极容易为人们所忽视,是大家...[/QUOTE]
  优生也是相对的,不见得样样优秀。
11楼
             
               [SIZE=5]让学优生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仍旧存在着以成绩论英雄。学优生由于成绩优秀,深得老师的厚爱,在老师的潜意识里,这样的学生品德应该和成绩一样是佼佼者。正如案例中所写的“这四年级的班长是本班的学习尖子,上课思维十分活跃,对学习中的问题常带有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作业字迹清楚工整,平时班级工作不甘落后,以身作则,对同学的态度亲热和气,对老师见面就行礼问好,是我校公认的‘优秀生’。对于这样一个“优秀生”,怎么会做这种事呢?”
    其实当我们把目光多一点投注到学优生身上,深入地去了解他们,不难发现,在这些学生身上,同样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甚至比一般学生更特殊,更复杂。但我们往往因为他们成绩优秀,而忽视了对他们品德教育的关注,所以情况一旦出现,就犹如晴天霹雳,让人不可思议。
    我个人认为学优生品德教育的盲点,除了家庭教育和个人素质外,和我们老师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关系。说到底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犯了“一白遮百丑”的错误认识,因为孩子成绩优秀,我们认为他品德一样高尚,钱决不会是他偷的,因为孩子成绩优秀,我们认为他会铭记师恩,见到老师一定会热情地打招呼,因为孩子成绩优秀,我们认为他会在每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常常牵挂着自己……。
    可在案例中,学优生的表现表现却让我们大跌眼镜,我们心里于是就有了诸多的不平衡。换个思维想想,如果事情的主人公换成是我们眼中的“学困生”“调皮蛋”,估计大家就会觉得习以为常。[/SIZE]
[SIZE=5]  俗话曾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更何况是孩子,虽然他们是我们眼中的学优生,但他们肯定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虽然他们是我们眼中的学优生,但他们肯定也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一位特级教师不就曾这样说过么:孩子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因此,要允许他们犯错误,要正确对待他们的犯错误……”。
    既然错误已经出现,我们老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放弃对学生的训斥和不理解,设法引导他们自省,去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善良,使他们懂得一个优秀学生的标准不光是要学习成绩好,更要品德好,还要让他们知道一个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老师除了要注意家校之间的联系,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使家长明白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也应当走出重智轻德,重言教轻身教的误区外,还应时刻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戴有色眼镜看学生,要一碗水端平。
    针对学优生这个群体,他们的潜能很大,但应注意使其全面发展,品学兼优,切忌不可把好的学习成绩当成判断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在关注他们的同时,老师既要敲醒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保护他们可贵的自信和傲骨,在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上,使他们在学习生活道路上,飞得更高,走得更远![/SIZE]
[SIZE=5]      (河南安阳特殊教育学校   王维)

[/SIZE]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