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点评之“优生”品德教育的盲点

18楼
[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SIZE=3][FACE=黑体][SIZE=4]站直了做育人
[/FACE][/SIZE][/ALIGN][/FACE][/SIZE]
[FACE=楷体_GB2312][SIZE=3][/FACE][/SIZ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读完了两个案例之后,许多老师可能都会以见“怪”不怪的口吻说:“这一现象太普遍了,我们只注重了育分,而忽视了育人。”可见,大家都已经意识到我们“当下的教育”存在着的问题了,但如果让我们重新来做,也往往会继续这样。又怪了?难道我们不想让好学生学好,难道我们喜欢学生将来“恩将仇报”?问题的根源还是我们没能站直了做教育,没有想着真正地育人。[/FACE][/SIZE]
[FACE=楷体_GB2312][SIZE=3][/FACE][/SIZ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许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看重学生的分数,往往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是我们的私欲。因为分数好的学生可能会为我们挣得更多的荣誉,育分的“收益”往往来得比育人快,于是我们就习惯了“一俊遮百丑”式地对待成绩好的学生。二是我们太受制于潜意识。因为潜意识中,我们会认为学习好的学生就是好孩子,学习差的孩子更多的只会捣蛋。如果我们带着这两种观念从教,就算我们比较“英名”也不会做得好到哪里去。[/FACE][/SIZE]
[FACE=楷体_GB2312][SIZE=3][/FACE][/SIZ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教育,既要育分,更要育人。为了让这一正确理念落到实处,我们不妨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量:1、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飞得慢的天使更需要我的呵护和支持。2、每一个学生,做人都不能打折。我决不会让“浮云”遮“望眼”,优秀是船,做人是帆。3、将来无论哪一天,学生们“不理我”,都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我今天教育的过。[/FACE][/SIZE]
[FACE=楷体_GB2312][SIZE=3][/FACE][/SIZE]
[FACE=楷体_GB2312][SIZE=3]   有了以上的思考,并能在今天的教育中站得很直,我们就不会这么随意批评成绩差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我都批评了,你们我也要批评。”我们也不会这么轻易对成绩好的学生说:“你只管好好学习你的,将来有一天,所有的成就都属于你自己。”……我们会习惯地对所有的学生说:“你们每一个都是一颗星,一颗闪亮的星星。老师希望你们永远永远地光亮!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每当我抬头仰望夜空时,都会因你们而欣慰、高兴。”[/FACE][/SIZE]
 
[FACE=楷体_GB2312][SIZE=3][/FACE][/SIZE]
[FACE=楷体_GB2312][SIZE=3][/FACE][/SIZE][ALIGN=right][FACE=楷体_GB2312][SIZE=3][B](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中学 贺华义 236000)[/B][/FACE][/SIZE][/ALIGN]
19楼
[SIZE=4]               面对优等生坚持“四要”[/SIZE]
[SIZE=4]   所谓优秀学生是指学生品学兼优,常常会受到家长捧、邻居夸、老师爱、同学敬的学生。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优越地位,使他们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SIZE]
[SIZE=4]   这些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进取精神。他们坚信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一定会向着更高水平发展,而正是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使他们容易养成骄傲自大,看不起同学,不能容忍批评等不良品质。同时由于老师、家长等等的宠、夸、捧容易使其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严重者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像案例《优生品德教育的“盲点”》中中队长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对于像方明明这类学生,我们更应多关注,多进行有效地引导教育,为此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SIZE]
[SIZE=4]一、要坚持“不丢生”[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
[SIZE=4][FACE=Times New Roman]    [/SIZE]像上文中优等生出现偷盗的问题,也折射出我们现在教育工作中出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丢生”问题,我们很多的班主任在工作中过多地关注了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引导、对中等生的帮助,而忽视了我们眼中的“优等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不断成长变化的个体,在其成长变化中都可能由于思想出现偏差而走向歧路,优等生同样如此。小树在其成长中尚需修剪枝叶,何况是人呢?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实施教育,切莫因自己的工作失误而错过了对孩子的有效教育期,造成终生的遗憾。[/FACE]
[SIZE=4]二、要坚持严爱相结合[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
[SIZE=4][FACE=Times New Roman]    [/SIZE]在日常工作中,对于优等生,教师和家长特别容易一味偏袒,甚至以“分”盖一切,其实这样是极其错误的。对于这一群体,我们更要注意他们成长变化,特别是其心理的变化,在爱的同时,必须对他们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努力把爱溶化和贯穿在严格要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教育的片面性,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优良品德。[/FACE]
[SIZE=4]三、要有效运用表扬与批评[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
[SIZE=4][FACE=Times New Roman]     我们都知道,[/SIZE]表扬与批评是我们教育工作中的一种辅助方法。表扬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用得不恰当也会产生弊端。特别对于优秀学生来说,案例中的于明明很可能平日中教师对其表扬太多,让其忽视自己的缺点。产生骄傲自满的思想,甚至导致其心理和行为出现偏差,因此在工作中,面对这部分学生,我们适当运用批评很多时候要比表扬有效果。但我们的批评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实际。在实际运用表扬和批评时,既不可一味夸奖;也不要吹毛求疵,既充分肯定他们的智慧和才干,又要在工作实践中教育他们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工作与学习、权利与义务、责任与荣誉的关系,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和完善。[/FACE]
[SIZE=4]四、要坚持用重锤敲响鼓[/SIZE]
[SIZE=4]   在工作中,对优等生犯错,我们决不能偏袒在“一俊遮百丑”的思想影响下,放松对他们思想品德上的要求。对于他们出现问题时,我们要严肃进行处理,坚持重锤敲响鼓,一定要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让其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从而帮助他们积极去改正,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SIZE]
[SIZE=4]以上是我学习完唐老师案例的一点思考,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SIZE]
[SIZE=4]              [FACE=Times New Roman]河北省唐山市安各庄小学   曹建英  063022[/SIZE][/FACE]
20楼
               走出教育的迷宫——“光环效应”与“思维定势 ”
   看完唐老师的案例,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事件,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身边发生。我们总是凭着主观感受去与学生交流,而往往忽视客观存在的每个人的个性,直到某一天突然事件发生,方反省教育的局限,甚至慨叹教育不是万能的。
   错矣。错的不是教育,而是人本身的弱点。此刻,两个心理名词赫然显现于眼前,那就是“光环效应”和“思维定势”。毋须解释,各位也便知道其实教育没有错,错的是我们的认知角度。思维角度。
   何为光环效应?光环效应也叫晕轮效应。由于对人的某种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感觉、印象深刻突出,从而掩盖了这个人的其它品质或特点的现象,这种强烈的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亮的光环,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它品质或特点,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光环效应”。唐老师所提供的案例,正是“光环效应”的最典型的案例,优等生给人的光环弥漫扩散,让老师忽略了她不光彩的一面。光环效应强烈的“遮掩性”“表面性”“弥散性”让老师抓住了并不能反映学生本质的个性特征,并且由部分推出整体,这个整体便成为老师心中根深蒂固的“好学生”“坏学生”标准。这种顽固的思维定势让老师主观的认为某某类学生会做什么,某某类学生不会做什么。
   思维定势又称“习惯性思维”,是指人们按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表现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作特定方式的加工准备。它阻碍了思维开放性和灵活性,造成思维的僵化和呆板。这使得人们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受到阻碍。看完思维定势的含义各位教育工作者一定会明白,其实就是这样。好学生的光环效应和坏学生的标签效应,让老师产生强烈的甚至顽固的思维定势,于是人为地给好学生和坏学生贴上标签。这样看来,上述案例真的不是偶然和个别事件,只要我们的认知角度思维角度不加改变,只要我们从内心的好恶评价问题,上述案例就永远不会避免。
    其实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避免“光环效应”与“思维定势”的影响。这一点并不难。
    首先,我们应避免以貌取人。这貌不仅仅指容貌,更指那些能显露在外的诸如成绩、荣誉等等。这种“由表及里”的推断,含有很大的偏见成份。为此,只要我们在认识他人的问题上,确立不满足于表象,而注重了解对方心理、行为等深层结构,我们就能有效地摆脱外貌光环效应的影响。
    其次我们应避免功利思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教育育的是人品和人才,而不是成绩和荣誉。成绩与荣誉有时仅仅是短期的效益,而品质的培养和人才的锻炼需要时间的历练。教师只有走出功利思想,才能摆脱光环效应与思维定势的影响,客观,全面地看待每一个学生个体。  
   我们还要克服从重定势和经验定势,不要根据别人或者自己的经验过早地对学生做出评价,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了解,深入每一个学生个体 ,不能过早地对学生做出结论性的评价,要与学生多交往,达到情感上的融合。对待优点和缺点突出的同学,更要全面地分析了解,在优点中寻找不足,在缺点中发现长处,以达到教育的和谐共补。
   案例给我们提供的是思考的空间,每一个想真正做教育的教师必须研究心理学, 有些棘手的教育问题,往往能够通过心理研究而解决,诸如上述案例,教师只要能克服光环效应和思维定势的不良影响,全面了解和正确评价学生,消除对学生的成见,就一定能走出教育的迷宫,培育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21楼
从上面两个案例中,我感到教育缺点什么。我们的教育是干瘪的,只有外壳,没有内在的东西。试想,我们出了给学生分数,考试的方法技巧外,还给他们什么?学生的一切不良的举动,似乎我们都有脱不了的关系。我们的教育没有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的只是残酷的竞争。因为,每次考试,就是你死我活的比拼,何谈其他呢?
22楼
感谢精彩点评!
晨争老师好久不见了!!
23楼
         [COLOR=#1a1ae6][SIZE=4]      [B]请公平对待“优生”[/B][/COLOR][/SIZE]
[COLOR=#1a1ae6][SIZE=4]          ——  案例点评之“优生”品德教育的盲点
    看了这则案例,相信我们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文中所述就是我们中许多老师所经历或正在经历的。不过我看了倒没有多少愤愤不平之感,反而有些替“优生”抱不平。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其实造成这一切的源头恰恰是我们老师自己。是我们的不正当教育造成了“优生”不健全的人格。
    我从教这么多年,也带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却没有遭遇多少案例中这样的学生,我想这与我平时的教育应该是息息相关的。
    首先在我眼里,每个孩子是真正平等的。每个生命总有他存在的理由。如果我们少几分势利,看淡一些分数,我们的眼中便多了份宽容,我们就会觉得每个孩子其实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各有他人不可及的闪光点。学习差的孩子劳动能力强恰恰弥补了他学习的缺憾;学习好的孩子他也有许多薄弱环节。社会需要高尖人才也需要美化城市的清洁工。[/COLOR][/SIZE]
[COLOR=#1a1ae6][SIZE=4]  我告诉我的孩子,在我们的班级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是独特而不可或缺的。不要因为自己成绩好而目中无人,也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成绩落后而妄自菲薄,重要的是要自己瞧得起自己。“优生”更要为班级多服务,这才是真正的“优生”。任何时候,做人都是第一位的,然后才谈学习。我们班评选“三好学生”、“优秀班干”的重要标准首先是看你为班级服务多少。由于我一贯秉承这样的原则,在我们班学习上的“优生”并未感觉自己在班级有多少优越感,而学习差的同学也从不会因此而抬不起头。从小接受了这样的教育,孩子就会将“好好做人”扎根于自己的心田,也就不会出现案例中所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了。
    所以,亲爱的老师们,当您抱怨我们的孩子对老师熟视无睹,当您对“优生”满怀幽怨时,还是先请反思一下是不是我们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您种下什么便会收获什么。就是因为您平时对“优生”的额外优待,只关注他们的成绩,反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本身对他们就是不公平的,是你亲手将一棵优良的种子培养成了一棵畸形的小树。你贻误了他的一生,怎么还苛求他对你感恩戴德呢?
(安徽省怀宁县独秀小学  纪继兰  246121)[/COLOR][/SIZE]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