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点评之“最后一招”

30楼
29楼的兄弟不必介意。非常欣赏你的点评,尤其喜欢你犀利的语言风格,对我的启发很大,谢谢!
31楼
赖老师:
看到你积极地参与回复,我很想听听你的真实想法,你是否愿意放弃一些对学生学业成绩方面的追求?不要再刻意引导他们完成好各项学习任务,或者说是不要直接地、硬性地强调他们做到这些。
32楼
 “不要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最平常的心态,立足于每个孩子的长远发展,才能用上最好的“招”! ”你是否赞同?
33楼
是的,我的确放弃了一些对学生学业成绩方面的追求,或者说把对一部分学生的要求将得很低。像小郑同学,每堂课都在低声讲话(我从来没有听清楚他到底在讲什么),问他说什么,他也从来不说。但是我发现他喜欢看书——是一些漫画、故事会之类的书。抓住了他的这个特点,我就在班里宣布了一条特殊的规定:只要是语文课,小郑就可以看我放在班里的任何书籍,只要他不影响别人就行。也许有的老师会认为这是给小郑这样的学生贴上了“差生”的标签,事实恰恰相反,小郑对这个规定很满意,甚至感到很自豪,因为从此以后他可以在上课时光明正大地看课外书了。在我的引导下,他开始渐渐喜欢上了《少年文艺》等品位比较高的刊物,渐渐开始阅读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特级教师李镇西就曾经有过类似的案例,他不但允许后进生在课堂上看书,而且鼓励他抄书——抄写世界名著。我认为这不是为差生贴标签,相反,这是因材施教。
上半年,当这班学生临近毕业的时候,我没有中规中矩地复习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因为复习课难免很枯燥乏味,限于教学水平,我不可能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让每堂复习课都很有趣味。所以我在复习阶段,基本上是采用“大量阅读+适量学习新文章”的方式进行的。大量阅读就是让学生在课内大量阅读课外书,事实上语文可是没有严密的知识体系的,语言的习得与积累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这一举措收到了学生的欢迎。“适量学习新文章”是每天用一定的时间,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些课外的短文,内容可以是我选的,也可以是学生推荐的。那段日子,是学生过得很快乐的日子。我规定,只有把一本书或者杂志全部阅读完毕,才能到我这里换新的。(他们多有的课外读物基本上是我提供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学生们始终处于愉悦的阅读状态。好多孩子感叹:这段时间看的课外书,比整个小学阶段看的还要多。
以前这个班的学业成绩一直是全校八个班里排名最后的,毕业考后,经过综合考评平均分、合格率与优秀率,排名前进了两位。我的努力从数据上看还是有一定的成效的。
但是其实我根本不在意这些数据,我甚至认为在小学阶段,成绩是不重要的,甚至是很次要的。我曾经写过一段话:“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有三个: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激发并保持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孩子成为一个有道德底线、特点(特长)鲜明的人奠基。如果能够做到这三点,孩子们的成绩能差到哪儿去呢?又怎会在考试面前如临大敌呢?
张文质先生对自己的孩子教育价值取向的标准是:健康第一,幸福第二,品行第三,个性第四,学业第五。
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日本会超过美国,因为日本的经济曾经一度发展很快。但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重新复苏,繁荣,高科技人才大量涌现。原因何在?调查来调查去,发现得出一个奇怪的现象:美国的小学生不擅长考试,在国际竞赛中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由此得出一个奇怪的结论:因为美国的孩子不擅长考试,所以他们保持了旺盛的创造力!
我们教育界内和教育界外的很多人士,把教育‘和国际接轨’喊得山响。依我看,教育要‘和国际接轨’,学校首先要淡化考试,教师首先要看淡成绩。相信自己所做的是真正的教育,是真正为孩子的一生发展着想,并愿意为此付出世俗的代价,不惜做一个教育的‘殉道者’。成绩真的不那么重要。”
最后,我依然要强调:小学阶段的成绩真的不那么重要。
34楼
“不要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最平常的心态,立足于每个孩子的长远发展,才能用上最好的“招”! ”你是否赞同?
我的有些招数是为一部分学生量身定做的,相信您已经看出来了。哈哈……
35楼
赖老师是一位十分认真的老师,领教了!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