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11年4月最新案例评析之《开出请假条以后》

6楼
自己工作中的一点做法,权当抛砖引玉。请各位老师指正!
7楼
  我也碰到过类似的问题,刚接手高一新班级的时候有个女生过来找我,说是胃疼要去叔叔家吃药。结果我二话没说答应了,当时自己也是新老师接接触的东西不多。后来差点酿成了大错。同届的另个一班有个女生也是当天晚上出去了,没签请假条的。他们班的班主任很着急大半夜都在找她。也及时通知了家长一起找。后来,她妈妈找到了她正和我班学生还有个社会青年大半夜还在街上逛。我听了有点怔住了。 不是说叔叔吗?怎么?后来我打了个电话给学生的爸爸,她爸爸说她庆元没叔叔呢。还好没出大事儿,不过这件事儿后,我每次学生请假都要求有家长的电话。学生不理解我的心情,都觉得我很专制,不知道有没有两全的办法?
8楼
这种事情只能专制一点,但要做好说服工作。
9楼
[P][P][P][ALIGN=left]            [SIZE=3]都是“信任”惹的祸
    两个案例中,老师都在“信任”体系中出了问题,一个犯了迷信“信任”的错误,因为信任失去了应有的防范,结果老师的“信任”成为了学生利用的工具。一个触犯了学生渴望得到“信任”的人格尊严,于是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抵触。从老师的案例叙述来看,好像两位老师都是情有可原,但又无可奈何。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两位老师的问题还是可以预防和解决的。

    首先建设必要的管理制度制度。现在是信息社会,老师可以在自己的手机里面储存学生家长的基本信息,告诉学生请假回家要经过家长的同意,这样就会减少学生的侥幸心理,也方便家长核实信息。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掌握家长的准确信息,可以利用汇报学生成绩了解学生情况的机会核实信息的真伪,同时又联络了和家长的感情。
    其次要培养学生诚信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诚信不能仅仅停留在说教上,而应该落实到日常管理当中,让学生的诚信得到应有的尊重,让违背诚信体系的学生得到更进一步的惩罚。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凡是坦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我都首先表扬他的诚信品格,没让自己犯第二个错误;凡是证明说谎的我都要追加惩罚,因为他不但犯了错误,还继续错上加错。例如有一次大清洁的时候,三个学生临阵逃脱去打兵乓球了。事后我问他们知不知道该自己值日?两个学生说知道,一个学生说不知道。我首先表扬了两个同学的诚实,对说不知道的同学我也没多批评,也没有否认他说谎(这一点很难证明,所以老师不能武断下结论,否则很容易造成师生对立。),只是问他说不知道的目的是什么?是想推卸自己的责任还是想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本来值日表早就排出来了他竟然还不知道,说明犯的错误更严重,这样学生就不再为自己找理由了。然后我又问该生,如果你因为不知道而免去责任,那么以后同学们还会不会坦白地承认错误呢?学生思考一会说可能不会。
因此,老师无论是否相信学生,最终处理问题都要围绕建立师生的信任体系的核心来进行。那么该如何培养师生之间的信任体系呢?
    第一,老师处理问题要就事论事,不能夸大危害,不能出现所谓的“坦白从宽,把牢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现象。很多学生之所以说谎,其实很多时候是被迫的。
    第二,要增加学生说谎的心理压力,不能让学生的说谎形成习惯。案例一中的“小婷”绝对不是第一次在老师面前说谎,只是她多次说谎却因为偶然事件——父亲来学校找她才让她的谎言穿帮,从案例的描述中看出,她说谎是多么的从容坦然,没有经历过多次说谎考验的同学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第三,老师要掌握一点察言观色的技巧,准确洞悉学生的心理。一般情况下,学生最初说谎都会表现出一些蛛丝马迹的,如果老师一开始就能准确判断,学生是不敢轻易在你面前说谎的。有一年一位女生(还是班干部)因为渴望回家向我请假,说是家里有急事父亲要她回去。我根据班规学生请假是要联系家长的,我说让你家长给我个电话。过了一会学生拿着接通了的电话给我说:老师,让我爸爸给你讲吧。但是学生的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说谎的时候声音有了一丝的颤抖,眼神多了一份游离,递给我电话时手多了一点抖动,而电话里的声音又不太成熟,言语有点闪烁其词。于是,我静静地看着学生一句话不说,学生终于经受不了我的强大的心理攻势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说自己渴望回家而让自己的同学冒充家长。于是我告诉学生,渴望回家可以理解,也不是说一定不能回家,如果回家一次换来几天的安心学习也是可以的,但你的撒谎行为要付出代价。以后这个学生再也没有说谎,她告诉我说谎心理很难受,再说老师都是为自己想,也没有说谎的必要。
    第四,老师要学会软化自己质疑的语言。对学生的语言提出质疑是老师正常的教育思维,毕竟师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考虑的因素也不一样,如果没有质疑那就变成了盲目的信任了,这样的信任最终就会演变为学生利用的工具,失去了信任应有的意义。老师质疑学生的时候,可以多用一些增加亲和感的语言,做一些心理铺垫,解除学生可能产生的误会。
案例二中老师的质疑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连续两天都与爸爸一道吃饭”是一种非常态的行为,“怎么会连续两天他爸爸都来学校呢(因为我们学校是比较偏远的农村中学,来一趟不容易)?一般家长一个星期能够来学校一次就很不错了;即使她讲的是事实,我认为她爸爸也有问题。怎么老要带孩子外出吃饭了?这样不是扰乱了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吗?”这些思考都是一个老师责任心的体现,无可厚非。这个老师需要做的就是软化一下自己的语言,尽量增加语言的亲和感。增加亲和感的方式有三个:
    1、可以提前暗示一个问题。例如:“我能够问你一个有关你父亲的问题吗?”,通过关心学生了解父亲学生的情况逐步找到问题的实质,化解心中的疑惑,学生感受到的可能只是老师的关心而不是怀疑了。
    2、可以用声调和筛选过的词语软化老师的问题。例如:“你介意告诉我有关你父亲的事情吗?”“假如你不介意的话,我很想知道你父亲为什么连续两天带你吃饭。”“父女团聚共进晚餐是很幸福的事情,我为你有这样爱自己的父亲感到高兴,我对了解你父亲的爱心行为很感兴趣,你能和我谈谈吗?”
    3、质问之前增加一些语言铺垫,增加质疑的语言背景。例如可以说,不是老师怀疑你,而是曾经发生过有学生冒充家长请假的事情,给学校、老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我们又是寄宿制学校,对学生的请假管理很严,为了保证你的安全,你能不能告诉我你父亲连续两天请你吃饭的原因?这样有了“曾经的事情”和“学校的制度”做背景,学生对老师的质疑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对某个学生的不信任上,反而会对老师的行为多一份理解。[/SIZE][/ALIGN][/P][P][/P][P][/P]
10楼
我总觉得作为班主任请假的确麻烦,还有有些学生家长也不是特别配合,我仅仅需要家长来个电话,可是很多家长连电话都不接,学生想尽办法想出门;如学校大门有车辆出入,就会有人借机开溜,回来时学校还是让学生进来,不然你不让进出了事怎么办呢?看了许多老师发言,觉得班主任工作真不好做;上面有专家回答不上来,因为人家没有当班主任好多年了吧,我想。(仅供参考)
11楼
好鲜明的对比啊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