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1年第五期案例评析-《宽容的困惑》火热征稿

18楼
我觉得排版太难了,我是在WORD里排好后,再贴过来的,搞了几次才搞得像现在这样!!!不知各位朋友有什么高招?????
19楼
[SIZE=4][QUOTE][B]下面引用由[U]青青世界[/U]发表的内容:[/B]

我觉得排版太难了,我是在WORD里排好后,再贴过来的,搞了几次才搞得像现在这样!!!不知各位朋友有什么高招?????[/QUOTE]
先把您写的文章粘贴在写字板中,再复制粘贴到论坛,这样会好一些。[/SIZE]
20楼
[P][FACE=楷体_GB2312][SIZE=4]           理智宽容,智慧施爱 [/FACE][/SIZE][/P][P][FACE=楷体_GB2312][SIZE=4]               ——读《宽容的困惑》[/FACE][/SIZE][FACE=楷体_GB2312][SIZE=4]
     读了谭老师的《宽容的困惑》,自己也陷入深深的沉思中。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谭老师是一个对学生充满着无限关爱的优秀教师,她愿意用爱和宽容来接纳学生,感化学生,生怕自己的不慎言行伤了学生幼小而脆弱的心灵。所以,在她的文章中,我能够感受到她对学生的那份小心地呵护,那份满满的期待。可是,我想说,教育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过度的宽容将演变成纵容,而适度的惩罚是孩子成长轨迹中的曲线,它彰显着另类的美丽。
     对于学生偷窃事件,在处理时一定要谨慎,这关系到学生的名誉,对她今后的成长也很关键。当事情发生以后,面对数学老师提出的处罚要求,谭老师首先能够考虑到晓娟的性格特点文静,听话,胆小,面对这样的孩子,面对如此敏感的事件,谭老师选择了保守的处理方式,晓之以理,观察候审。并让晓娟认识到她的行为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偷窃行为”,但老师不会在班级公开此事,只要她改正错误,老师还会表扬她。可以说,直到此处,我认为谭老师的处理都很好,既达到了教育目的,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相对于数学老师的严厉处理,我们看到了谭老师的宽容,她给了学生反省,改正的机会。但接下来的处理中,谭老师似乎就欠考虑。
     为了表示老师对晓娟的信任,谭老师不仅让严老师继续请晓娟帮助拿东西,还让语文老师也加入信任的团队,继续请晓娟帮忙做一些小事,但好景不长,不久后还是东窗事发了。面对晓娟的不争气,同事们的质疑,谭老师也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面对晓娟这一问题,我想老师首先应该调查清楚她“偷”的原因是什么,拿了钱又去做了什么。将问题梳理清楚,诊断她的行为是属于心理问题,还是单纯的偶发事件。根据问题寻求对策,不能草率地解决,盲目地宽容与信任。
     其次是要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一下孩子在家的表现。将此事告知家长,并帮助家长寻找最佳的教育方式,以免将事情闹大,让晓娟身心受到伤害。家校联手,共同教育。不要给晓娟创造可“行窃”的机会。小学生的自制力相对来讲是比较弱的,在习惯的驱使下,她的自控能力会更弱。当她在学校已经不能有机会“拿”到钱时,而又控制不了自己的时候当然会去找别的机会,而这时,家里就成了她最安全也最有理由的行窃场所。试想,如果谭老师如果在事发最初及时和家长沟通,和家长商量好对策,又怎么会让晓娟再一次误入歧途呢?
     最后要跟踪调查,适机肯定。家校双方要时刻暗中观察晓娟接受教育的效果,及时地反馈,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要21天,而一个坏习惯的改变就不只是21天了,我们要改掉这个习惯的同时还要在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这其中的时间之久可想而知。所以老师和家长要时刻做好心理准备,旧病复发是很正常的情况,肯定是我们的教育环节又出现了问题,只要及时的补救,还是会把事情做得更好。
     虽然宽容与爱是我们教育者必须拥有的教育情怀,但是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宽容,智慧施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你的怀抱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黑龙江省虎林市第五小学  158400    高莉莉  )
     [/FACE][/SIZE][/P]
21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高山流水遇知音[/U]发表的内容:[/B]

 
先把您写的文章粘贴在写字板中,再复制粘贴到论坛,这样会好一些。[/QUOTE]
感谢朋友!!!!!!!!!!!!!1
22楼
已经主持了一篇《宽容是为了更好的教育》,望编辑查收!谢谢!
23楼
[P]        [EM06]   [SIZE=4][B]心怀宽容就是一种教育进步   [EM04][/B][/SIZE][/P][P][/P][P][/P][P][/P][P][/P][P][SIZE=4][B][/B][/SIZE][/P][P][B][SIZE=4][/SIZE][/B][/P][P][B][SIZE=4][/SIZE][/B][/P][SIZE=4][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SIZE][/SIZ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最近几天[/SIZ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个案例,这孩子到底怎么了[/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老师的宽容怎么了[/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带着一个个问题[/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我总是找不到问题的症结[/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原来[/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我也进入了一个思考的误区。[/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教育它不仅涉及到教育者和被育者的认知水平、个性特点等个体,它还与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手段、教育的切入点及教育场所和教育评价等一系列因素有关,而当我们一味地从教育的评价上来看这个案例,我们永远走不出来,宽容没错,孩子犯错也是一种成长方式,孩子犯错是正常的,不犯错才是让人担心的,既然教育方式没错,孩子也没错,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原来,教育它不能用作为作为或不作为来简单评价。[/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教育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复杂多变的科学,虽然它具有教育教学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但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将会主导整个教育活动的成效。教育如同科技发明一样,具有很强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每一次的进步,都是通过几十次、几百次甚至上千上万次的“试探”才获得成功,单从数字上来看,成功的几率也不高。如果奢望一次或几次就能获得预期的成效,这本身就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也有可能违背事实。[/FACE][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教育也来不得半点虚假[/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需要合适的人采用恰当地方法唤醒受教育者的良知或是激起其自尊心等[/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它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教育方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受教育者起作用[/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如果对教育行为持[/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投入与其产出成正比[/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的想法[/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这本身就是一种功利主义思想[/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而且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正是由于这样思想或是怀揣教育是万能的思想[/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人们往往会选择容易出[/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教育成果[/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的方法[/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对于一些隐性的科学的方法[/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如宽容等[/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弃之不用甚至持反对态度[/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Times New Roman]这是案例之中的作者感到困惑的原因之一。[/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教育是知识和情感的交流过程,有的时候可以说是斗智斗勇的过程,有时还需要教育者根据情况大胆创新,采用常规的或是非常规的方法,当教育工作者在进行一次又一次教育尝试的时候,心怀宽容之心就是对他们的最好支援,如果对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活动不持宽容态度,教育活动就有可能失去理性的动力。[/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心怀宽容,要对学生的犯错持宽容态度,案例中,对于晓娟的犯错,一方面是任课老师对此不满并要求上报学校进行处分,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任课老师的做法无可厚非,对于孩子犯错是需要进行批评教育的。而班主任在此情境下的宽容就显得犹为可贵,正是怀着这样一种“孩子犯错上帝也会原谅”的宽容之心,才会要求任课老师再给孩子帮忙“拿物品”的机会,给孩子营造一种宽松的成长环境。[/FAC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心怀宽容,要对任课老师和社会对犯错孩子的评价持宽容态度,太凡在教育过程中,不同的人对教育的看法和评价不完全相同,当晓娟的爸爸因孩子在家私自拿钱之后,“办公室的同事知道这件事后,原本质疑我做法的部分同事似乎一下子说话的底气更足了,都在劝我还是进行处罚,说处罚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是的,科学有效的惩罚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法,而且有时还会可能发挥特别的作用,宽容与宽容不同的教育手段是一种事实求是的心态,也是由于谭老师只对自己的教育方法持宽容,而缺乏对其他老师教育方法的宽容,这是谭老师感到困惑的重要原因。[/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心怀宽容,还要对持宽容之心教育引导孩子的结果持宽容态度,教育是一个不确定的变量,它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尤其是对于心理和习惯方面引发的“问题行为”,我们不要寄希望于老师或是家长的一招一式或是一天两天就能让孩子改正,它同样需要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有时还有可能出现反弹。[/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诚然,心怀宽容,并非包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作为或是胡乱作为,教育学生不仅需要爱心,需要宽容,更需要时间,唤醒学生的自尊心,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如果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心怀宽容就会觉得内心更坦荡,更踏实,惟如此,最终才有可能给我们和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FACE][/SIZE][/P][P][/FACE][/P]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