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版案例评析征稿:如何面对学生的辱骂

36楼
[P][QUOTE][B]下面引用由[U]中学版[/U]发表的内容:[/B]

这个案例还在征稿中,诸多稿件中,很难挑出好稿子。最缺乏那种针对网络言论的文章,老师们如何对待、利用网络言论,比如辱骂,学生用网络骂老师,比学生文化程度要高的老师难道就束手无策?所以,在网络时代做老师的...[/QUOTE]
[/P][P][/P][P][SIZE=3]he ,有木有具体的截稿日期?[/SIZE][/P][P][SIZE=3][/SIZE] [/P][P][SIZE=3]早就写过一篇,有可能被枪毙了,想再写一篇,而且还有同事想凑凑热闹.呵呵[/SIZE][/P]
37楼
我又写了篇,不知道为什么又没有自动回复了。。。我是王茂群哈。
38楼
遭遇网络口水之后
——评如何面对学生的辱骂——兼谈网络环境下如何化解师生矛盾
杭州滨兴学校 310052 姚贺国
Q龄10年,自以为也算只老鸟了,可由于平素跟学生关系相处较亲近,尚未体验过吴老师式的网络奇遇,借此机会,也来谈谈自己对于网络环境下如何化解师生矛盾这一新锐话题。
一 以退不一定为进
作为一个共用体,网络媒体与社会舆论一样,都具有先入为主、同情弱势等固化思维,在前期不利的情况下,不管是吴老师“淡忘回忆痛苦”这一网名的设定还是对学生用“您”字尊称的选择,都可以很好地稳定“对手”的情绪,并给中间媒体一个并不强势的印象,为之后顺利解决事端开了一个好头。而叫停身边支持者之后的同情与自责,与其说是吴老师的一种示敌以弱,更可能的也是吴老师反思后的真情流露,也更能做到感染人,而后共情的作用。
二 借力还要会打力
案例中的吴老师能迅速找到矛盾所在,并采取单刀直入的方式解决争端,当然很好。但现实中,作为一名教师,有时候是怎么招惹上对手的都可能不清不楚,这时候,借力,将会是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桃李或许谈不上遍天下,但每个教师不可能一届学生只教“对手”一个,这个时候,从“对手”同学甚至家人处旁敲侧击处,找出症结所在,甚至找到解决方案也并非没有可能。动用身边的力量,并非弱者的表示,相反,理智而迅速地解决矛盾,才是智者所为。
三 解铃还须系铃人
当然,既然系了铃铛,自然也该由自己解铃。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多数时候,只是孩子对我们教师的不理解才造成了误会种种。案例中的吴老师非常之睿智,以半公开的形式与“对手”展开间接对话,既有了坦荡的直面,也多了回旋的空间。最后更是以得理饶人作为故事的终结,于是皆大欢喜。
39楼
目前缺少一篇关于网络角度的评析文章,楼上的王老师,你的上一个评析,感觉还不错,目前做备用稿件了,有确认消息后再通知,新的稿件也看到了。
40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中学版[/u]发表的内容:[/b]

目前缺少一篇关于网络角度的评析文章,楼上的王老师,你的上一个评析,感觉还不错,目前做备用稿件了,有确认消息后再通知,新的稿件也看到了。[/QUOTE]
[P]谢谢夸奖哈。不管录不录用都很开心。[/P]
41楼
试试看,写一写,因为有生活感触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