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版第四期案例评析《班主任如何面对不喜欢自己的学生》

6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黄长贵[/U]发表的内容:[/B]

学生不喜欢自己,很正常。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我们教师就要练就一种心理,心态要好。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敢于接受和放弃。[/QUOTE]
心态好,很赞同黄老师的观点。但是要去转化这类学生,真的很了不起。
7楼
教育只是爱的载体
王茂群
(合肥168中学  安徽 合肥   230601)
读了王骁波老师的《我就不喜欢你》案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笔者在反思:小王同学为何与老师叫板,又为何所谓的“改邪归正”?
该学生在入学之初,尚未成为王老师的学生之时,就不愿意成为王老师的班级之一员,原因为 “管班太精细,太严格”。不知他是从何渠道得知,但是可以判定的是,王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之严格,已声名远扬。从案例可以看出,该学生的成绩应该还不错,而一般成绩不错的学生都较偏向于要求老师严格。疑惑之处在此:他向老师叫板,原因何在?
直接与老师叫板的原因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被老师批评后“失去面子”,通过以牙还牙,寻求报复教师;二是自我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老师的挑战,通过与老师较劲,寻求“我说了算”的权力;三是出于自卑和自暴自弃,通过叫板老师,寻求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表现;四是寻求老师的关注,通过“抗争”老师,表达需要更多关心和服务的心态。从案例中,王老师并没有透露更多的消息,只能大概判断出该学生可能是由于第二点。
如果是由于学生在寻求权力,这位学生的举动就不难理解了:“我”在初中成绩出色,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是老师信任的学生。在班级中担任比较重要的角色(如班长)。初闻要换一位严厉而精细的班主任,“我”说一不二的权威将不复存在,自己主导、控制班级的权力也荡然无存,自然也就没有对新班级的归属感。如何彰显自己的权力?挑战班主任!看到班主任被激怒、伤心或者击败,说明“我”已经赢了。如果班主任迎战,“我”便会伺机而动:他更强势,“我”便消极对抗(案例中该学生背着空书包来上学);他投降,就更加证明了只有“我”才能主导和控制,却没有谁能主导得了“我”!
事实确实达到了他想达到的效果:老师承认“第一次遇到了Hold不住的窘迫”,老师开始“在人前装着不在乎地说‘随他去吧’”。他与班主任谈话后,走出办公室时的“满脸倔强”,实际上就是一种胜利的标志。
笔者在反思:如果我是他的班主任,该怎么做?
我会向他承认,我无法掌控他,也无法强迫他,并在以后的工作中绝不掌控和强迫其他同学;在日常的管理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感,让他对这个班集体有种归属感;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公约(事实证明,有些公约让老师提出来,学生很难接受,但是让学生自我讨论,相同的公约反而更细,也更容易就接受了),并邀请他参与维护班级公约的工作中来;引导他把权力欲用到积极的方面,如主持召开主题班会等;和善而坚定的培养他的行为习惯,如懂得相互尊重,不开战也不投降;坚持关心他,就算得不到回应。
笔者注意到,案例中的学生在高中三年中依旧给老师惹了不少麻烦,却不愿意调班。他真的有彻底的改变吗?变得配合、支持老师的工作了吗?有没有可能,他觉得战胜了王老师,从而不愿意“冒险”换个班重新挑战另一个班主任呢?有没有可能,他带着胜利的满足去上的大学呢?王老师没有给出答案,因为从案例中看,王老师并没有了解他的内心,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只是觉得“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
可以看得出,王老师还是比较“功利”的老师——追求教育的回报。
事件发生前,管理学生的细则多,便觉得自己是在“精细化管理班级”!精细化管理班级,除了管束的细则多,更多的是,了解他们的个性,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啊!还有,自己的学生最能出分,便觉得自己管理的班级是“全校最好的”。何谓“最好的”?学生个体是不能比较的。一个成绩很好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就一定比只能考上专科的学生好吗?
事件发生后,王老师经过长时间的反思,改变了做法,但是追求教育回报的心理并没有改变。三年中,该学生不断的找麻烦,可是,王老师依旧觉得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原因何在?还不是因为他最后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好大学吗?如果,最后,他考的很差,那么,“苦心”有没有白费呢?
教育,是一项慢的工程。教育,不一定能快速的看到回报。我们对学生好,教育学生,只是因为我们爱着学生。我们在付出,是期望学生慢慢的改正身上的毛病,期望他终会变成所期望的那样。如果他改正,教育是成功的;如果他不改正,但是他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最后能传播出这份爱,教育依旧是成功的。
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只是爱的载体。
8楼
我已经投到指定的邮箱里了。呵呵。与各位老师探讨研究下。
9楼
这个争取写一个。
10楼
感觉已经写得很完整了撒
11楼
学习,借用。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