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版第4期案例评析《面对家长的谎言》火热征稿!

96楼
[P][ALIGN=center][FACE=Times New Roman][SIZE=3]莫让猜测左右自己的思维[/SIZE][/FACE][/ALIGN][/P][P][ALIGN=center][FACE=Times New Roman][SIZE=3]李进成[/SIZE][/FACE][/ALIGN][/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看该案例,好像责任完全在家长,其实反思一下,朱老师的做法存在着很多不妥的地方。最大的问题在于,老师只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对方行为做主观猜测,而没有了解家长行为背后的真实情况。[/SIZ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下面我们先分析一下朱老师的内心反应。[/SIZ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沟通的困境之一就是对对方的言行产生意图猜想并认为这个猜想是对的,更糟糕的是,当我们不确定对方的意图时,我们往往会武断地讲它们归为不良意图的范畴。但产生这种不良猜测之后就会影响自己的情绪,这份情绪进而影响自己的思维判断和语言表达。案例中老师看到学生假期作业完成不好,而自己又做了很多努力,于是就对家长产生了看法:“[/FACE][FACE=宋体][COLOR=black][SIZE=12pt]每逢假期过后,他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作业没有完成,真不知道他父母在忙些什么[/SIZE][/COLOR][/FACE][/SIZE][FACE=宋体][COLOR=black][SIZE=12pt]。”这就看得出朱老师潜意识里得出“家长不负责”“对孩子的监督不到位”的认识,这个认识就让老师非常生气,把学生的错误都归结为家长的责任,于是对家长说话的语气也就变得“生硬”,话语方式就是“质疑”。这样的沟通方式明显是情绪化的,而家长迫于孩子的原因不可能会得罪老师的,所以她也只能“连声抱歉”,面对老师的质问,家长应该有难言之隐,最后没有办法只能找一个可以摆脱责任的借口:“没受到信息”。一个人受到指责的第一反应就是自我保护,这个家长也是如此。所以,撒谎根本不是她的本意,而是寻找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SIZE][/COLOR][/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那么面对这种情景,老师该怎样应对才恰当呢?老师的情绪又该如何处置呢?[/SIZ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1[/SIZE][FACE=Times New Roman]、[B]老师可以尊重自己的情绪,但不能情绪化处理问题[/B]。情绪与情绪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情绪化是被情绪控制了的行为表现,我们需要控制的是情绪化,而不是情绪。因此,当我们感觉受伤害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描述我们的情绪,让对方感知到他的言行使自己受到伤害。这样既表达了自己的情绪,让有利于让对方理解自己,有助于沟通。例如老师可以给家长说:“我们多次沟通孩子的作业问题,我也想了很多办法,但是看到孩子的假期作业还是没有家长监督,我感觉很不开心。老师如此重视孩子的学习,而作为家长却不能积极配合。”如此说,家长感受到的不是指责,而是老师的负责,家长也会心生愧疚,会想办法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来配合老师的。[/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2[/SIZE][FACE=Times New Roman]、[B]在质疑之前,先问问自己的质疑是否合理[/B]。例如老师在质疑家长不负责任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这是真的吗?一般情况下,没有家长会拿自己的孩子开玩笑,也很少有家长故意不负责。从后面家长的表现也看出来,家长肯定不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家长。当我们这样一问的时候,思维就会引导我们积极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家长对孩子的作业监督不力呢?[/FACE][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3[/SIZE][FACE=Times New Roman]、[B]放弃指责,了解他人的故事[/B]。要想客观彻底地理解对方的故事,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怀着一颗好奇心去聆听。问问自己“有哪些信息是他们知道而我却不知道的?”而不是再情绪化地反问自己:“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呢?”[/FACE][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Times New Roman]后面通过孩子之口了解到“父母经常晚回家”,这就说明家长肯定有合理的原因造成了不能兼顾孩子的学习。当我们了解了家长的实际情况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一起商定一个有效的办法。我想只要这个办法有效,家长会积极配合的。[/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4[/SIZE][FACE=Times New Roman]、[B]当双方沟通不顺畅的时候,我们无需拘泥于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从而将谈话的目的转移到理解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感知、阐释和价值观[/B]。也许家长会认为,现在是生意的关键时期,无法兼顾孩子的学习,并且有老师的教育孩子的学习应该没有问题,老师的教育比家长的说教更有效等。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开诚布公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在“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共同目标下,双方很容易取得共识。[/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5[/SIZE][FACE=Times New Roman]、[B]变指责为归责[/B]。指责是评判,是向后看。当进入指责的语言模式之后,对方的反应就是防御和抵抗,如果没有威胁的情况下也会变得情绪激动。当我们指责他人时,我们为对方提供的角色只有一个:“被告”,所以,他们的反应自然也就和法庭上指控的被告一样:竭尽所能地为自己辩护。家长的撒谎就是她为自己辩护的方式。归责是理解,是向前看。老师可以和家长心平气和地探讨:“孩子假期作业完成不好的原因有哪些?”(例如:学生无力完成、家长无力辅导、作业量过多等等。)“老师、学生、家长的哪些行为或失误让孩子作业完成不好?”“我们究竟怎样做才能改变现状?”等。[/FACE][/FACE][/P][P][SIZE=3][FACE=Times New Roman]6[/SIZE][FACE=Times New Roman]、[B]要明确沟通的目的,清楚想要达成的效果[/B]。这是老师和家长沟通的一个核心因素,但很多老师往往在进行教育或沟通行为的时候,被对方的语言或者自己的情绪所左右,慢慢偏离的“目标”,这就会出现越沟通效果越差的情况。[/FAC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总之,老师的教育行为要多一点了解事实,少一点主观猜测,更不能让猜测左右了自己的思维。从案例中看得出朱老师是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如果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沟通技巧,那么,肯定会让自己的教育如虎添翼,也希望我的这些分析能对老师有所帮助而不是伤害。不当之处,还请多多包涵。[/SIZ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 [/SIZE][/FACE][/P]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17 seconds wid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