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版第11期案例评析《这样做到底对不对?》火热征稿啦!!

6楼
[P][ALIGN=left]认真拜读陈老师的作品![/ALIGN][/P]
7楼
支持!
8楼
陈老师的案例体现了一线老师的困惑。写得真实,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做法确能给人思考。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李庄乡中心学校 武步胜
9楼
足见老师的良苦用心啊!
10楼
[P]    按现在的教育对孩子的要求显然是不对的。但是面对这样的孩子,老师有更好的做法吗?作为教师,我们本着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而我们教师有没有选择学生的权利?这是我读完这个案例想到的几个问题。[/P][P]    首先,我觉得陈老师的做法是无奈的选择,肯定不是发自内心的希望孩子就这样接受这个教育和这个现实。但是,陈老师是无法改变这个现实的。这个现实也不应该由老师来承担。因为陈老师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孩子。面对特殊的孩子,教师不能强求,但是也不能把他作为另类,该怎样去教育他,不是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陈老师其实最负责任的做法是和他的家长沟通,将孩子送到相应的特殊学校接受教育,也许这是对孩子、对家长最负责任的做法。[/P][P]    给孩子快乐的童年,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而不是没有成长的快乐。我们教育必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因为教育毕竟有它的选择性原则。家长应该选择适合孩子自己的教育机构,而不是一味的将孩子交给学校完事。教师也有责任为学生和家长选择正确的教育途径,而不是一味的迁就。[/P][P]   如果,这样的选择到位了,我们的老师就不再痛苦和无奈,我们的学生也会真正健康快乐的成长。[/P][P] [/P][P]                     711500   陕西镇安二中   杨建东[/P]
11楼
这样做看似挺尊重学生的主体的,但我总觉得有点放任自流,教育长善救失,你长的是什么善,你又救了哪些失呢?就算他爱动手好奇,你有进一步引导么?你利用他的这几个长处进行正迁移么?从头看到尾,总使人感觉,这里有虚构的成分,我也从事班主任工作20多年,也在乡下教了10多年的书,这样的学生是有,但都不是你写的差距那么大?我猜也可能是因为存在虚构,使这篇案例大打折扣,爱迪生成了发明家,是因为他有个了解孩子的母亲,你做过家访么,搞过调查么?你了解他多少?不能光靠表面,靠直觉,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科学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真理!(仅个人观点,不存在其他,请谅解)。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