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之友小学版第11期案例评析《一条家长的质疑微信引发的思考》火热征稿了!!!

6楼
  群平台建设,为有源头活水来山东省曲阜市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戴荔邮编:273100 电话:13853739339邮箱:qfdaili@163.com案例中叶老师建立微信群,并设法通过这一渠道与家长沟通,显然是位不怕“麻烦”、“多事儿”班主任,为她的热忱点赞。班级微信群、QQ群是信息时代快节奏生活的产物,这些都为家校沟通开辟了新的通道,但是快捷便利的背后是冷与躁,如果不让它动起来,活起来,暖起来,就会与最初的期待相差甚远,甚至背道而驰,徒增烦恼。在我看来,叶老师的良苦用心却遭来家长在微信群的质疑,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将群平台建设工作做好。那么如何建设群平台呢?建群平台——群平台建设建群平台只需几分钟,而建设群平台却非一日之功,虽然只差一字,效果却相去甚远,我们要想方设法将平台功能最大化,这就需要让它动起来,暖起来,活起来,方能最大化地发挥作用。如果想要家长理解我们的初衷,就需要做些预热工作,先让平台动起来,这样才不会给我们的工作造成被动。案例中叶老师在家长发出质疑的微信后,分别采用放低身段单独谈话,召开家委会商议等一系列冷静的处理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平息了质疑风波,可以说,这些工作,叶老师让微信群动了起来,可圈可点。然而,这个“动”是在问题发生之后,是被动的解决问题。她在召开家委会时这样说到:“班级微信公告群是老师发布通知的地方,也是家时校交流的很好平台,但是家校都应该多发布正面信息,传递正能量,而不是成为渲泄不良情绪的地方,对于个别家长的不良反应要及时给予引导。”其实,这还是为质疑风波所做的一种延展工作,并没有体味到平台真正的意义。因为,在这之前,叶老师似乎没有将平台动起来,更没有意识到做好群平台建设,“建”只是迈出了“建设”的第一步,最需要做的是让它暖起来。让平台暖起来那么,如何才能将平台暖起来呢?所谓的“暖”就是透过这个快捷的冷平台暖暖家长的心,如何“暖”?平台不是发公告下通知的首选,而是一种有温度的交流。这种交流需要喇叭式表扬,耳语式批评。我们可以借助相机,随时抓拍孩子在学校的精彩瞬间,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通过文字、图片甚至是视频的方式发到微信群,QQ相册,这两个平台及时便于贮存,更能满足于家长多渠道的试听。试想,哪个家长不希望看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生活的样子呢?时隔数日,我们的家长至今保留着一年级时我给他们的QQ留言:“维贤的铅笔削得太尖,容易拉破本子和小手,您要注意喽” “琪琪今天终于大胆地走向讲台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得到全班的掌声,记得做点儿好吃的,回家好好表扬一下”叶老师不妨尝试一下?案例中作业设置本身是很有意思的,为什么还会遭到家长的质疑呢?问题就在于孩子传错了话,孩子爸爸既要照顾高龄产妇还要拍照、打印,并且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完成,牢骚也就在所难免,激怒他的还应该是孩子那个“必须”吧?如果叶老师能就作业问题提前在群里做一下详细说明,家长有所了解也就会将孩子的话消化一下再去执行,自然就少了些怨气。叶老师的这次作业,如果用温婉的语气让他们多些选择,看似占去大量时间,效果可能要比被动的接招要好很多。我们不妨在群里发一条这样的微信:“亲爱的家长朋友,忙碌的您有多久没走出写字楼享受阳光了?您有多久没有牵着孩子的小手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中了?那就快快行动起来,陪着孩子一起找春天吧!别忘了,要将您寻找的足迹与我们分享哦,至于分享的方式嘛,可以拿起相机锁定春光,您打印出来后会张贴在咱们班的墙壁上,供大家欣赏。当然,您也可以协助孩子做一份小报,写写画画,将浓浓的春意与您的爱意融入小纸片中,再不然就捡拾几片小树叶带过来,总之,就是要将春天带回来,好吗?如果您有其他建议,记得小窗给我哦……”我想,没有几位家长能拒绝这种亲子陪伴与课业相结合的作业吧?让平台活起来平台暖起来之后,如果想恒温还要让它活起来,让家长试着体味平台多样的功能,有时还能帮他们解决棘手的问题,比如孩子不太喜欢练琴,不太喜欢做家务……单周的周六我和家长、孩子会聚在微信群,做什么?分享!分享方式,语音,视频,解决了打字慢家长的后顾之忧。这个时候,视频可谓丰富多彩,孩子在家弹钢琴的,帮妈妈摘菜的,给奶奶捶背的……至于语音就更有趣了,一个笑话,一个故事,一则新闻,微信群活起来了。双周的周六,我们会聚在QQ群,做什么?看电影!一个人看电影哪比得上一群人一起看更有乐趣呢?所以,每隔一周,我们就会通过QQ群视频一起观看一些获奖的优秀影片,大家是不亦乐乎。听听家长和孩子是怎么说的吧:[P]“通过群视频能学习,那能不能看电影呢?”这项活动立刻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群里开始活跃起来。制作海报,下载经典电影……晚上七点多一点,川川就迫不及待地进群参与讨论,好不热闹![/P][P]《叫我第一名》开播了……[/P][P]电影播完很久,大家却迟迟不肯下线,热烈地讨论着,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重温当年看电影的情景,这是多么的相像啊!经历了人生风风雨雨的我们,现在真的很难静下心来自己或陪孩子欣赏一部好电影,却整天嫌孩子不会读书,不会写作文。幸亏老师用这种办法敲醒了我们!让我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又学会了一种好办法![/P]电影放过之后,孩子与家长的观后感也会适时在平台中得以展示,既能陪孩子还能多一条孩子进步的路径,哪位家长不愿意抽出这样的时间参与其中呢?那么,接下来谈的话题就是如何应对负面信息。第一是进行问卷调查在班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长上网的时间,对班级群的期待情况。家长中总有一部分活跃分子,就让这一部分人尝到群沟通的“甜头”,这样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跟进,在负面信息出现时自然会首当其冲地维护班级利益,也就是在捍卫班主任的权益。观望的家长保持中速跟进,让消极的家长带上积极的面具着跟进,大家都来维护这个平台,既有自由也有了规矩。我们在开通班级小影院之前就做了这样的呼唤:[P]大家是不是习惯性的以为只有纸质书籍才能带给孩子精神食粮?是不是可以屏蔽大呼让孩子们远离网络的声音?网络是把双刃剑,就看咱们怎么用了。我们一起充分用好微信群、QQ群、博客等互联网工具分享学习,看电影,用爱的丝线,为教室编织一张网,好吗?[/P]叶老师不妨做一下类似这样的问卷调查:您平时上网大概花费多长时间?用来工作、娱乐还是购物?您更喜欢QQ还是微信 ?您认为网络能给孩子们提供什么便利?[P]这样,我们对家长使用平台的情况就多一些了解,为生计而奔波的人而言能为孩子提供吃穿已然不易,我们就不要对这类家长有过高的奢求,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接下来的工作也能做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P]第二则是与家长约法三章没有规矩的自由是可怕的,为净化班级群的空气,我们可以跟家委会的家长一起商议,制定了群平台约法三章,内容如下:[P]第一,您可以……[/P][P]工作日内,您可以发说说,发教育孩子的心得,发教育故事的链接,就是不要发广告,不要发牢骚,更不要发布八卦新闻。[/P][P]第二,您不可以……[/P][P]您可以晒照片,晒书橱,但是请不要晒宝马晒别墅,因为,我们是因为孩子聚在一起,而不是秀经济实力,我们只有一个身份——家长。当然,周末可以聊点儿轻松话题,私密问题私聊。[/P][P]第三,请尊重您的话语权[/P]如果对班级或学校有何建议或意见,请小窗发给家委会主任统一反馈给我,如果急需解决的问题请直接找我,如果不是您反映后我未处理,而您不经家委会不经我直接找到学校层面,那将是对咱们班级的不信任,我也会对您的信任大打折扣。如有违反者,三次之内禁言,再多者您将被请出咱们的群。如果没有相应的安全预警与保障机制,就会为高速运转的“沟通高铁”埋下隐患,约法三章将启动有效沟通的保护模式。[P]“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的起点是寻找最合适的切口形成合力,落脚点在于为孩子的发展服务,群平台建设就会像一潭活起来的水,必将最大化地成全家校之间的沟通。[/P]
7楼
[P][FACE=Tahoma][SIZE=3][/FACE][/SIZE][/P][P][FACE=Tahoma][SIZE=3]已将内容移到2楼。[/FACE][/SIZE][/P]
8楼
[P][ALIGN=center][b][SIZE=14pt]何必强求[/SIZE][/b][b][SIZE=14][/SIZE][/b][/ALIGN][/P][P]仔细拜读案例,想跟作者分享一句话是何必强求。至于微信、QQ、校讯通、黑板留言,那些只是信息传递方式,适合就好。不怕您笑话,我至今使用翻盖手机,不能上网。[/P][P]从1976年拨乱反正后77年恢复高考到如今新一轮教育教学课程改革,可以肯定的是,教育始终在发展,在不断进步。但是,不可否认,作为人口大国的岗位、机会就那么多。所以,改来改去都逃不开一个结局——分数。[/P][P]于是,一切向“分”看,家长、老师、学生、社会,眼里只有“分”。由此可见,家长的反应就可以理解了。老师做的只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事,但是,考试卷上又体现不出来,你让家长全心全意理解支持配合,谈何容易![/P][P]所以,我的理解是,作为老师,只要“做”就行了,在“做”之前还可以和家长讲明好处和意义,让他们有所认识,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而不是事后约谈。那么,明理的家长一定会支持配合的,至于不明理的家长又何必强求呢?[/P][P]因为,教育本身又承担着社会分层的隐性功能。认真踏实有素质的家长能配合老师引领,培养出高素质的孩子。不负责任的家长培养不出社会精英,那些靠体力劳动生活的人不也在为社会做贡献吗?退一步说,你让那些擅长制造导弹的人去市场上倒腾土鸡蛋,他能养家糊口吗?[/P][P]我也布置很多类似的社会调查,如“围绕六安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做的《主题公园调查》”“体会爸爸妈妈辛苦劳作学会感恩做的《父母一天全纪实》”……每次只有两三个人完成,我就很高兴了,毕竟努力没有白费。而且,我也没有能力期待所有学生都成为社会精英。特别是《父母一天全纪实》让同为母亲的我深受感动,孩子在记录父母某个时间段所做事情的备注中写道:[/P][P]“老妈的睡眠时间只有8小时。老妈,享受一下懒觉吧。”[/P][P]“一天中,忙家务的时间占了1/3。妈妈,其实家里并不用那么整洁。多玩一玩吧,我不希望你整日辛苦操劳。”[/P][P]“打乒乓球是妈妈很喜欢的一项运动,可妈妈总是很忙,没时间玩玩来享受生活。”[/P][P]“晚上一回到家,妈妈就一直在忙家务。抹席子、洗衣……妈妈,您为什么不用洗衣机呢?这样,您也有更多的时间来放松了。”[/P][P]“母亲卑微如青苔,庄严如晨曦,柔如江南的水声,坚如千年的寒玉。母亲天天就这样为子女们忙碌。”读着孩子们的肺腑之言,你还能说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吗?[/P][P]我始终坚持自己对小学教育的理解。小学六年是人生启蒙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老师培养教育的顺序是做人、做事、学习。做人是培养高尚的品格,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林森浩的悲剧重演;做事是培养孩子独立生存能力,将来能自食其力就很完美;学习是交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告诉他们,主动自觉地去摘取属于你的顺利果实,我不会摘给你。本人很固执地认为:小学六年,如果孩子没有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这个孩子的学习之路是走不远的,不管教他的老师多么优秀。所以,我对这个案例的看法是顺其自然不必强求。[/P][P] [/P]
9楼
[P][ALIGN=center][SIZE=16pt]对家长的配合不可强求[/SIZE][SIZE=16][/SIZE][/ALIGN][/P][P][SIZE=16pt]中国有句老话[/SIZE][SIZE=16pt]: “五指伸出来,还没有一齐的呢。”叶老师想让所有家长都配合老师的工作,那是不可能的。尽管我们老师的工作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家长的素质是不一样的。高素质的家长,能够成就高水平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是老师的骄傲;低素质的家长,造就很糟糕的学生,这样的学生让老师工作起来头痛,没有办法解决这个孩子的教育问题。教育并不是万能的,无论多么了不起的名师专家,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交好,成为社会的精英。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SIZE][/P][P][SIZE=16pt]孩子的能力有大小,家长的能力也有大小。有的家长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大字不识一筐,他哪有能力配合老师的教育活动?有的家长可能每天还在为养家糊口而拼博,他哪有时间和精力去配合老师的教育活动?有的家长不负责任,成天打麻将有时间,喝酒有时间,勾三搭四有时间,唯独陪孩子学习没时间……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你想让所有家长都配合你搞好班级的各项教育活动,那无异于对牛弹琴,自找苦吃。[/SIZE][/P][P][SIZE=16pt]所以,我的观点是:微信群也好,QQ[/SIZE]群也罢,以及电话沟通,当面沟通,召开家长会,家访交流等等和家长交流的方式,都不可能让所有的家长都认同你的教育理念,都配合你的教育活动。我们做老师的,只能坦诚地和家长沟通,讲明需要和家长沟通的事情利害关系,争取大多数家长配合你的教育活动,[SIZE=16pt]少数家长的不配合[/SIZE][SIZE=16pt]不必介怀。走自己认可的教育之路,让家长去说吧。[/SIZE][SIZE=16][/SIZE][/P][P][SIZE=16pt]辽宁省辽阳县刘二堡镇孟贾小学 王志胜[/SIZE][/P][P][SIZE=16pt]邮编:111212[/SIZE][/P][P][SIZE=16pt]电话:13704196151[/SIZE][/P][P][SIZE=16pt]邮箱:94124915@qq.com[/SIZE][/P]
10楼
已支持一篇,请蔡编多指导!
11楼
[P][ALIGN=center][B][FACE=黑体][SIZE=15pt]教师,要少一些急躁[/SIZE][/FACE][/B][/ALIGN][/P][P][LINE-HEIGHT=20pt][FACE=Calibri][SIZE=12pt]受当今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有些教师深受其害,变得急躁起来,在校园里,常常发出不和谐的声音。教育是一项慢的工程,不能像火车一样提速,提速必然会出现拔苗助长现象。案例《一条家长的质疑微信引发的思考》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教师,要少一些急躁心理。[/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B][FACE=Calibri][SIZE=12pt]一、要遵循教育基本规律[/SIZE][/FACE][/B][B][SIZE=12pt][/SIZE][/B][/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Calibri][SIZE=12pt]受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迫切。为了让孩子有个美好前途,不惜重金,为孩子请家教,强迫孩子参加各类辅导班,补来补去,却把孩子原来学习热情的火花全部浇灭。孩子来到学校后,一些老师也成了“帮凶”,根本不按常规套路出牌,完全违背教育规律。案例中老师布置找春天的综合性实践作业,有利于培养孩子观察和动手能力等,目的是好的,但要考虑具体情况,完成作业的是小学生,他们缺乏完成这个作业的能力。要求每个孩子用心感受,留心观察日常经过的地方,把找到的春天记录下来,对于低段的孩子要完成这个作业有点难,爱玩是他们的天性,走马观花是他们真实的写照,至于在此基础上举行小报展,无疑把完成这个作业的任务转嫁到家长身上。从案例可以看出,老师根本没有考虑这些问题。[/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B][FACE=Calibri][SIZE=12pt]二、要砥砺一颗平常心[/SIZE][/FACE][/B][B][SIZE=12pt][/SIZE][/B][/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Calibri][SIZE=12pt]教师端的是爱心碗,吃的是良心饭。工作中随时与家长、学校领导、同事和学生打交道。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要耐心倾听不同方面的声音,好的声音、表扬的话语固然入耳,批评的话语、指责的语言甚至被谩骂等会刺痛耳膜,甚至引发矛盾的导火索。面对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教师要学会砥砺自己的心灵,保持一颗平常心,学会耐心倾听并在倾听过程中挖掘教育契机。[/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Calibri][SIZE=12pt]案例中,教师急切督促学生完成综合实践作业后,班级微信公告群里一位家长发出质疑微信,教师看到后懵了,发起了牢骚,甚至晚上难以入睡,这是急躁心理的表现。家长的质疑微信不是偶然现象。因为有的家长在忙于生计的同时,还要帮助孩子完成综合性实践作业。不同的家长认知层次不同,有的家长可能理解老师的做法,支持老师;有的家长不理解老师的做法,不支持老师,甚至报怨老师。教师看到这样的微信后,不要急躁,要学会耐心倾听,并把这样的声音作为敲响反思的钟声。[/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B][FACE=Calibri][SIZE=12pt]三、要学会及时反思并改正错误[/SIZE][/FACE][/B][B][SIZE=12pt][/SIZE][/B][/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Calibri][SIZE=12pt]工作中,教师难免会犯一些错误。面对所犯的错误,不同的老师会持不同的态度,及时反思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选择逃避或不敢面对或出现情绪紧张等是教师急躁心理的表现。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要学会及时反思并改正错误。案例中的教师面对家长的质疑微信时,并没有及时反思自己工作的失误,反而第二天找家长讨要说法,这是不明智的做法,如果遇到不明事理的家长来学校,教师就很难收局。家长的质疑微信应成为老师敲响反思的钟声。智慧的教师要把反思当成一面镜子,照出工作中存在的失误,进而改正错误。教师应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更好地做好本如职工作。[/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078 seconds width 3 queries.